(三)人文因素促进了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思想产生于西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真正将其有效运用于企业管理,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本管理理念从物本管理向前推进发展为“以人为中心”的一个新阶段,是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的一次革命。人本管理的核心是把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以他们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性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到员工的成长和价值,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为达成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
人文因素体现的伦理文化和人文文化,强调人性本善,长于协调人际关系,追求群体的和谐。这种通过引导形成自我管理、自觉管理,员工在接受企业准则和伦理的条件下孕育的人性化管理是对人文因素的深化和延伸,最终形成了人本管理的多样性范本或模式。人文因素在此中的最大变化突出在几个基点上:一是张扬了人本要素,助推了管理方式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进行管理,确立人本管理的基本架构。员工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二者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行为的管理;二是人文因素的环境因素助长了现代管理环境。它对环境类型、环境因素的作用、公众关系影响、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及环境改善等,起到了极大的催化成形的作用;三是人文因素促成了企业的文化背景,影响着现代企业文化的构成,增强了企业文化的功能、特征、价值和文化形象;四是增加和丰富了人本管理的价值观。人文因素对价值观的三个影响非常明显:增加价值观形成要素;价值观更富有时代特征;价值观具有特定的经济性。同时,人文因素在提升人本管理的价值观对人的影响和价值观的综合作用上,也有充分表现。
(四)丰富了现代管理制度内涵
完善现代管理制度的构建,是人文因素因素作用发挥的又一特征。这样的完善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进一步深化了产权制度的法律保证
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三大发展制度中的核心制度。人文因素在两个执行环节助推了产权制度的运行:其一,以人本为基点,在进一步明晰权责的基础上,增强了产权在法律上的明确界定和交易边界的人本性认识,有助于规范经济主体的人本行为,使其形成稳定的收益预期,从而提高社会合作效率;其二,通过人本的基础性铺垫,加大了产权制度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即通过制度的力量使经济主体保持强烈的经济欲望,明确的利益收益人可以充分利用提升经济行为和自我利益的理性行为。
2.促进经济理性的形成
经济理性指代经济活动的任何参与者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对于消费者,就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对于生产者,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必须根源于管理文明和商品文明的递进,最终根源于优质的经济理性,即优质管理下的良好的经济动机追求。经济理性决定了企业管理行为必然呈现出理性化的色彩。人文因素可以提供或增加理性化管理要素,如道德、素质、知识、情商、智商等,依据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原则,在商品文明过程中完善自我理性化的设计,丰富每个经济主体完备“理性人”、“经济人”的假设内容,并利用这一的假设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3.催化企业家阶层出现
广义的企业家包含着居于企业领导层顶端的职业经理。企业家阶层的出现是企业现代产权制度运作和综合性管理绩效的产物,是管理实现理性化的一个标志。企业家作为一种职能概念,会不断反映出理性化管理的进程和基础。这种不断变化着的进度和基础,人文因素在其中的催化作用非常明显:可以针对不断的变动提供参考要素,帮助人们做出理性的选择;可以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内涵思考出发,影响企业家的产生、企业家个人或群体的数量与质量;可以影响企业家理性精神,表达企业家的内核实质。
4.提升管理价值的评价质量
人文因素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管理材料,还可以对现代管理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管理的价值评价点多面广,价值评价主要表现在:第一,评价企业全面管理,从战略上突出现代管理“以人为本”的核心管理理念,显示出人本管理绩效;第二,评价企业三大制度管理,为核心的产权制度建设不断提供参考标的,随时进行动力补充;第三,评价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和经营业绩,进一步调整三者关系,促进互动,增加活力;第四,评价企业员工价值体现、员工地位保证、员工受益状况,进而更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达到整体利益、群体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的总体平衡,尤其注意对员工实行利益倾斜的价值趋向;第五,评价企业的近期、中期、中远期和长期利益管理价值,增加其发展后劲;第六,助长管理机制建设,优化体系,完善系统,突出价值评价机制、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可行性、可控性和科学性。
5.优化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人力资源的企业发展最宝贵的资源。现代管理的决策、设计、实施等全部管理运作,核心在于人的管理。它包括人的情商、智商、学识、能力、心理、思想、意志、行为等多元化的管理。人文因素最能以开发和利用的人本价值来评价人力资源的综合绩效,反映出以人为本的价值核心。人文因素的优化作用会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可以优化人力资源开发、设计和配置,达到资源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建立起人力资源的管理体系和竞争机制,促进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其次,增加资源数量,优化资源的质量,更注重对人的利用和培养,促进个人和群体的成长;再次,打造人才环境,促进人才互动,增加人才交流,加大人才库量;最后,人文因素所涉及的各种文化因素、习俗性格、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等内容,可以为人力资源的创新性研究等提供丰富的人文参考、相关的比较和印证,推进人力资源的创新性开发、利用和更新意义的管理。
三、管理模式创新的再思考
现代管理的制度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创新性变化和体现,必然会带来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创新。依据现代公共管理的最新理论,将公共管理理论概念及范围指向广义化进行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创新,具有相当的实践价值和研讨意义。
(一)扩展模式创新的特征
可以作为标志的显著特点就是特征。创新模式的特征就指模式个体与生俱有的、不可模仿或极难模仿的某些形态所表现出的独有的信息或行为。模式特征的固有性和独特性,规定了模式创新的前置条件。
1.创新模式的依据
经合组织(OECD)在1995年度《转变中的治理》报告中,把新公共管理的特征归纳为八个方面:转移权威,提供灵活性;保证绩效、控制和责任制;发展竞争和选择;提供灵活性;改善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信息技术;改善管制质量;加强中央指导职能。我国学者陈振明教授2000年将新公共管理的研究纲领或范式特征归纳为八个方面:强调职业化管理;明确的绩效标准与绩效评估;项目预算与战略管理;提供回应性服务;公共服务机构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竞争机制的引入;采用私人部门管理方式;管理者与政治家、公众关系的转变。
如果依据以上特征进行归类选择,可以创新出若干带有系列特征的新模式。它们是:保证绩效、控制和责任制系列模式;发展竞争和选择系列模式;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模式;优化信息技术系列模式;改善管制质量系列模式;强调职业化管理系列模式;明确的绩效标准与绩效评估系列模式;项目预算与战略管理系列模式;提供回应性服务;竞争机制的引入系列模式;采用私人部门管理方式系列模式;管理者与政治家、公众关系的转变系列模式。
2.模式特征的现实或潜在表现
按照公共管理理论特征创新的模式,其现实或潜在的模式特征可以显示在四个方面:第一,经创新的选择、责任、控制、竞争、质量、评估、绩效、人力、信息、职业、项目等模式,都会依据模表现出的“独有的信息或行为”,表达其固有性和独特性,即特征具有不可替代性,特征揭示了模式的固有属性;第二,这些模式创新主要依靠两个基础:一个是对已有的模式或研究课题进行补充和创意,引发新的概念、功能,是对现有模式成果进行延续性创新。另一个是完全依靠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可以填补模式空白的创新;第三,创新模式的特征必然存在现实的表现特征和潜在的特征表现,表现了模式特征的丰富性和独有性,即模式的个性;第四,由理论特征演绎出模式创新,无疑是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结果,这样的特征最终会形成模式的特质,既显示了模式的鲜明突出,又揭示了模式现实和潜在的运用价值。
(二)模式形态的多样性
模式创新的多样性延续和支撑是现代管理发展的原生性动力。仅以公共管理理论特征范畴创新的模式若经进一步的推导,其创新的模式会呈现N次延伸,模式的式样,即表现形态等将会无限量地出现。如果以“保证绩效、控制和责任制系列模式”中的“绩效”进行模式演绎分解,可以引申出几乎没有止境的模式链条:绩效与管理的关系互动、管理绩效的多元化形态、人力资源的主流绩效,等等,极大地展示出了绩效模式的巨大创新空间。此外,创新模式的形态多样性还表现内涵的衍生上:形态的独特化会衍生出表现的个性化、作用的特别化和模式的特殊化;形态的多样性外延会深化模式的种类、特征、性状和实体数目存在的各种类型,会极大丰富创新模式的库量。
(三)注重模式主题的经济和学术价值
按照模式的主题基本概念,它是指作者通过运用的全部材料和表现形式所表达出的基本观点、基本思想或题材概念。模式的主题意在揭示的模式内容的主体和核心。显然,在现代管理不断创新的情况下,创新模式的主题已经不是简单的基本观点、基本思想或题材概念的表达,更多表现在主题的延伸或创新主题的更多内在价值之上。这样的主题价值表现值得进行开拓性的探索与研究。它们表现在:其一,更多看重主题的实物边界和价值边界,即具有更多的确定实际应用和具体的价值形态体现。它的价值界线明确,价值功能会更加突出。其中,物质性的价值表现应该更加充分并重点体现在经济与学术两个价值的回馈上;其二,模式的主题应该增加基本价值和价值功能的概念及运作手段,以价值运用为重要职能,扩展主题所蕴含的经济创新的要素或含量,有明确的价值目标;其三,确立模式的主题经济价值在运作、研究开发、质量控制等方面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机制;其四,注重结构,通过主题重组深化、课题研究、主题扩展等方式谋求模式的主题的扩展,可以通过制度、体系、机制等手段进行价值排列,将主题的经济价值、学术价值、模式基本观点、基本思想、基本题材和基本概念等要素进行紧密结合与资源的再配置。
现代管理的制度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于现代管理的发展意义重大。在当今现代管理制度建设的不断催化下,这些基本因素的互动、交融、整合、内在变化等,会进一步引发两个因素体系的优化选择和要素扩大,推动管理制度与管理体制的持续性发展,进而加速对创新管理模式内涵与确立更新的价值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赵志军.管理思想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瑞典]斯文·艾里克·肖斯特兰。管理的两面性——雅努斯因素[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4.陈振明.公关管理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董四代.文化观念创新和管理革命[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6.[美]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科学管理原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7.[美]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8.[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彭强,黄晓京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美]亨利·艾伯斯.现代管理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10.张初愚.西方管理学经典名著选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