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0400000021

第21章 财政基础理论(21)

3.财政补贴负担过重。财政补贴是一种经济利益分配的形式,财政补贴对社会再生产起着重要作用。世界各国政府都利用财政补贴来实现自己预定的政治、经济目标。我国历来就极其重视补贴,运用财政补贴来调节生产、流通和消费,调节社会供给与需求。目前,市财政补贴范围越来越宽,数量愈来愈大,大大超过了地方财政所能承受的能力。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市财政用于补贴的支出已达2.78亿元,占支出总额的34.2%,1989年上升到2.85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26.8%。财政补贴支出过多,削弱了其它事业的财力支持,尤其是国民经济的瓶颈部门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投入,越勒越紧,整个经济发展缺乏后劲。补贴负担过重现已成为财政背上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在近期内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全面整顿,理顺补贴分配关系很有必要。总的精神是,根据补贴隶属关系,按性质、项目分类排队,通过周密分析,权衡利弊后,决定取舍次序和期限,逐步缩小补贴范围,把补贴总量严格控制在财政可以承受的限度内,各级各类补贴必须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经过同级政府批准才具有合法性,坚决制止补贴主体多元化,标准多样化的倾向,凡未经批准的,不管出自哪一级、哪个部门都属无效,应统统予以取消。

4.人均财政收入水平低。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相比,1982年上海人均财经收入1109元,天津506元,北京519元,1987年上海为1321元,天津672元,北京596元,成都市1982年为88元,1987年为157元,1988年为182元。1988年全市人均财政收入不过是上海、天津、北京三市1982年的16.5%,35.9%,35.06%。人均财政收入水平低,制约着支出增长。1987年全国人均财政支出132元、上海401元,天津375元、北京466元,成都市只有82元,低于全国人均水平,大大低于经济发达地区。市财政每年上交只有几个亿,这与拥有固定资产107亿元,处于新兴工业中心城市地位所作的贡献是远远不相称的。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力滞后,人均财政收入水平低,财政成为“吃饭财政”就难于避免。每年财政收入除上交部分和用于维持经常性的费用开支外,无力支持发展性支出的需要。事实上,近年来市级财政资金紧缺,为生产和居民生活服务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缓慢,煤、电、气、水供应十分紧张,城市污水排放系统,道路、桥梁以及公共卫生设施不足,已成为抑制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十七、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有关财政问题的探讨

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经验,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多年积累下来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对于实现治理整顿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促进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现阶段人们普遍关注的几个财政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怎样看待“双紧”方针

1.问题的提出

财政问题的提出,同经济形势息息相关。我国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对经济形势的看法,大致存在三种不同的见解: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属短缺经济型,治理整顿使高消费受到抑制,目前的消费已趋向正常,主张继续执行“双紧”政策,不能开口子。第二种观点认为,今年社会总供给已经大于社会总需求,出现了市场前所未有的疲软,主张放松银根,扩大投资规模,刺激消费。第三种观点认为治理整顿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是任务还没有完成,目标还未达到,主张实行微调,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增长。三种不同见解各有差异,争论的焦点,实质上是怎样看待“双紧”方针和现阶段还要不要继续执行“双紧”方针的问题。这样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有必要认真研究,深入讨论,大胆探索,求得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

2.从历史的回顾谈起

紧缩财政,抽紧银根,是当代各国普遍用来治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抑制社会需求的一种重要对策。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也曾多次实施过紧缩财政金融的措施。早在60年代初期,为了配合国民经济实行重大调整的决策,中央和国务院于1962年颁发了《关于加强银行工作的集中统一,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的决定》和《关于严格控制财政管理的决定》,强调银行业务实行完全彻底的垂直领导,严格信贷、现金管理,严格结算纪律,加强信贷的计划性,严格控制各项财政支出,切实加强财政监督。应当说,这些政策规定现了“双紧”政策精神。这一时期,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得当,有较地调节了“大跃进”所造成的国民经济失调的比例关系,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实现经济调整任务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充分重视农业发展,压缩投资规模,缩短战线,整顿企业,改革经济体制,财政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生产建设和各项事业得到稳步发展。可是,在国民经济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急于求成思想抬头,各地争铺摊子、上项目,财政金融失控,1983年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了投资同消费膨胀并发现象。1984年这种现象愈演愈烈,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越来越大,年底物价上涨超过国家和广大群众承受的能力,达到不能容许的高度,危及改革、开放以来所开创的大好局面。有鉴于此,中央决定1985年实行财政信贷“双紧”政策,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严格控制货币发行和财政支出,以抑制需求膨胀,平抑物价。可惜1985年实施的“双紧”政策并未得到很好贯彻。1986年初,在工业生产低增长,企业资金短缺压力下,财政信贷“双紧”实际上已不复存在,重新出现了“双松”,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不断升高。1987年中央不得不再次实行“双紧”方针。随后又在“赤字无害论”、“通货膨胀有益论”、“外债不怕论”的影响下,重新出台的方针仅维持了一年左右便再次流产。

1988年由于经济过热,需求过旺,实行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导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较之过去更为严重的投资、消费“双膨胀”和通货膨胀,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比1987年上涨18.5%。物价急剧上涨,加重了群众的恐慌心态,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商品抢购高潮。面对这种严峻形势,中央决定把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作为1989年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的首要任务,并相应地实行财政金融“双紧”方针政策,严格财政管理,抽紧银根,控制货币发行,力争减少财政赤字。

3.坚持“双紧”方针是现实经济形势的必然

我国实施“双紧”方针政策几上几下的曲折和坎坷历程,十分清楚地告述我们,财政、货币政策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极大,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治理整顿任务还远未完成,整个经济才开始出现转机,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贯彻执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方针的过程中,不管遇到多少问题、多少困难,受到多大压力,历史教训和客观现实条件,都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把中央制定的“双紧”方针坚持下去,在总体上决不能动摇。如果思想认识上不坚定,贯彻执行中犹豫不决,甚至半途而废,势必出现反弹。那么,治理整顿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便会前功尽弃,那种认为治理整顿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总供给和总需求已基本到位,急于主张扩大建设规模,全方位松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观点未必明智可取,有的同志不免要问,近些年中央实施的“双紧”方针,为什么一再名存实亡,付之东流?我认为根子在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中,没有真正树立起始终坚持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因而每当经济形势稍有好转,扩大建设规模的劲头就开始抬头,各部门、地区、企事业单位相互攀比,大干快上。正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所指出的那样:“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脱离国情,超越国力,急于求成,大起大落,是四十年来最重要的教训”。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当怎样协调配合

这是第一个大问题讨论的延伸。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者的协调配合的形式,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外有三种:(1)采用限制性财政政策和限制性货币政策;(2)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3)采用财政政策支持货币政策或货币政策支持财政政策,即所谓“双紧”,“双松”,“一松一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三种形式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程度是极不相同的,作用结果也很不一样。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协调配合,究竟以何种形式最佳,不取决于决策者的主观愿望,而决定于客观经济条件。我国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起步较晚。近年来,对外开放,引进西方经济学理论,人们才开始重视起来,并逐步成为学术界的热点,相继发表文章进行有益探索。

如前所述,治理整顿时期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贯彻执行“双紧”方针。但是在新形势下要正确把握双紧力度,适时调整力度,局部放松银根,适当扩大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主要原因是,(1)国民经济已经出现了转机,但是同治理整顿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相比,可以说还处在初始阶段,整个经济目前还不具备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牢固基础。(2)市场疲软背后反映出的产业结构失衡,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可比产品成本上升,企业亏损大面积增加,宏观、微观经济效益持续下降等深层次问题多未触动。(3)企业产品大量积压,流动资金周转缓慢,资金严重不足,支付危机加深,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所造成的“三角债”还未解开。(4)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合理,企业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依然强烈。(5)国家财政年年赤字,且有扩大趋势,中央和地方财政都存在着很大困难。很明显,这些因素强烈制约着“双紧”方针的全面解冻,而只能依据形势发展需要,适时适当调整紧缩力度。也就是说,近期内不作大的全面调整,只能局部放松金融,为企业排忧解难注入必要的资金,启动生产、启动市场,增强企业应变能力,便于更多的企业从停产、半停产的窘境中走出来。事实上,1990年上半年国家已经采取多种措施适时适度地放松银根,比如连续放宽信贷限制,适当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货款规模,增加商业、物资、外贸部门的收购资金,恢复停止使用的托收承付结算方式,并在4月和8月两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息率,贷款实行差别利率。勿庸置疑,这些重要措施,对于刺激社会需求,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启动市场起着推动作用。

应当指出,单有金融方面的松动是不够的,它所带来的正效应也是有限的。要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必须有计划、财政、物价和物资部门的协调配合方能奏效。与松动银根相适应,我认为当前应强调财政政策支持货币政策。为此,财政方面配合实施的措施应主要有:(1)严格执行财政税收政策,加强征收管理,以法治税,把应当收的钱收起来,及时定额缴入国库,防止财源流失,减轻财政资金不足的压力。(2)配保信贷结构调整,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实行重点倾斜政策,保证战略重点有必要的投入,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3)抓住银行松动银根,增加贷款,降低利率所创造的良好时机,及时整顿、清理企业亏损,划清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的界限,制定措施限期扭亏转盈,减少国家补贴。(4)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制定具体的清债办法,分层次落实责任,有计划有重点地协助企业清理“三角债”。(5)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活动,尽可能缩小收支缺口,逐步消灭财政赤字,以利于银行把货币投放严格控制在经济发行的范围内。如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得当,理顺了两者的交叉点、结合部,加上计划部门适度放松检基本建设投资控制,一齐动,合理导向,我想治理整顿中遇到的暂时困难,就能够比较顺利地克服。

同类推荐
  •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问题分析:《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问题分析:《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

    本书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基础上,对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城镇化进行了深入思考,对农业人口转移的出路及配套的户籍制度改革、城镇规划布局和发展形态要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大格局相协调、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以及在不瓦解乡土文明的基础上,保持各自特色、延续文化根脉,使人们还能生发出温馨甜美的乡愁记忆等诸多问题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和解读。以期为读者在更大程度上理解和把握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助益,也是抛砖引玉,希望作为国家社会主人翁的中国人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为祖国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极思考积极行动,量己之力各尽其责。
  • 李慎明论金融危机

    李慎明论金融危机

    2007年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到2017年已经十个年头了。本书汇集了作者1999~2017年关于金融危机的主要研究成果。近20年间,作者对美国、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有过一些重要预判,如在2000年前成功预言美国股市泡沫的破灭和后来爆发的美国与国际金融危机;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就曾经预言它的发生。
  • 他们是这样赚钱的

    他们是这样赚钱的

    谈起赚钱,很多人都会兴致勃勃。毕竟,要想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中生存,离开金钱这个货币流通工具是行不通的。不过,要想赚钱,不仅要有强烈的赚钱欲望,而且还要为此付出行动。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行动之前不妨看看世界大富豪们如何赚钱。读完这本书后,您会发现:其实,每位富豪都是芸芸众生之一,是一个有血有肉、真真实实的人,而不是一个虚无缥缈、难以触摸的神。这些富豪们能够做到的事情中,也有您可以做到的。他们可以创造一个个财富神话,您也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商奇迹。
  • 新自由主义评析

    新自由主义评析

    什么是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观点、流派、代表人物各有哪些?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又是什么?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是如何蔓延的,其效果如何?肇始于美国的国际性金融危机是否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破产?本书生动地解答了这些问题,并对我们对于新自由主义应采取的科学态度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论述和分析,读来如上了一堂趣味盎然的人文课,融经济学、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于一炉,值得一睹为快!
  • 埃森哲《展望》:迈向成果经济时代

    埃森哲《展望》:迈向成果经济时代

    智能硬件正在弥合数字世界和实体世界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随着越来越多的传感器被嵌入硬件产品,领军企业开始利用高度互联的硬件进一步了解客户需求,缔造更有意义的成果,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本书包含埃森哲在成果经济领域的三篇力作:《迈向成果经济时代》、《成果销售——给客户其所需》、《赢在服务:制造业下一个“蓝海”》。
热门推荐
  • 给经理人每天看的管理学

    给经理人每天看的管理学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说的是世间万物的发展总是在“生长”与“收藏”间相互交替。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只重业务(生长)而轻管理(收藏),很可能会刚站起来又很快倒下去,甚至被市场迅速淘汰掉。领导者学好管理、用好管理、企业才能做大做强,基业长青。
  • 重生之痞凤诱君心

    重生之痞凤诱君心

    上一世她是叶氏集团的掌权人,被最亲的人谋杀,魂穿异世,成了西楚国叶太傅家的九小姐。虽有神机鬼算之才却仍旧逃离不了这诛心的城府。他是驰骋沙场嗜血成性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待她却狡猾腹黑而又温润如玉。她被许配给九王爷时,他们方是相识。两人已经熟识到一同逛青楼喝花酒时,她还未倾情于他。他出事,她不顾一切去找他,两人一吻定情。她为他一人放下上一世的怨念,而他只为她一人收起心中城府。两人私奔相守,她欲浪迹江湖,他却为她踏平天下,只为给她一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归宿。他说,“我打了一辈子仗,以前我不怕,可如今我怕了,我怕失去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从来都不只是说说而已,他用热血洒天下,从此,无人不知他爱她。
  • 魔帝:三界新娘

    魔帝:三界新娘

    邪魅霸道的魔帝放着佳丽三千不要,偏偏跑婚礼上抢人家的新娘;“人人都想要,我独独给了你,可是,你却根本不想要……”“无论我对你做了什么,你要信我,一定要信我……”她真的真的以为那是爱情了。他是魔呀,他怎么可能会有真情?其实,她不过是他打开三界之门完成霸业的钥匙……
  • 破冰之旅

    破冰之旅

    曾几何时,在发展的道路上,每走一步都要如履薄冰……然而,人类自从步入文明时代的第一天起,就共同执着地追求昌盛、繁荣、民主、自由、发达、富强,从不会因外部的原因而放弃。于是,在经历了“历史沉思”之后,才有了“命运狂想”,有了“历史的抉择”;在经历了发展的“十年潮”之后,我们可以骄傲地说:“让浦东告诉世界”……
  • 远方的上方

    远方的上方

    思想的阀门,穿越遥远的时空,把尘封已久的破碎的记忆,星星点点的串起来,于是便有了《远方的上方》。在《远方的上方》里,试着探索生命的意义,试着翻开逝去的拙劣的青春与爱情。
  • 医学传灯

    医学传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始皇歪传

    始皇歪传

    黄粱一梦遗世佳,老兵穿越旷世秦。无人晓破今往事,无奈重走世轮回。世间多知秦暴弊,鲜闻始皇有温情。秦政一统中华地,岂止正史十年功。(书友QQ:206960364)
  • 混迹天涯

    混迹天涯

    你有你的规矩,我有我的道理。没见过,谁知是善是恶;悠悠口,管他谁对谁错。活一个叫无悔,混一个叫无忌。不是因为人在江湖,而是因为,年少本该轻狂。
  • 腹黑王恋邪魅妃

    腹黑王恋邪魅妃

    【本文一对一,男主腹黑,女主邪魅,男女主专情】乱世江山,盛天王朝,南月国,西方诸国,瀚海国,讲述一个为美人颠覆江山的故事,一场惊天动地的倾世绝恋,也是一场尽显英雄本色的江山争夺战。是谁为了谁驰骋天下?又是谁为了谁倾覆江山?这场乱世,注定了谁也无法逃离,阴谋权势,皇权天下,血腥暗杀,恩怨纠葛,情仇羁绊,谁走进了谁的世界?谁又困住了谁的心?————女主:红竹香!这是她的名字!她调皮,慵懒,更邪魅!她无情,冷血,性情薄凉,却对身边的人,关怀备至!她只想玩乐人间,品美食,饮美酒,戏美男,赏美景,却深深跌进爱情的漩涡!她带着前世的记忆,本以为可以潇潇洒洒,却不料,皇权至上,弱肉强食的世界没有安宁!她孤傲如冰山红雪莲,在这异世尽情绽放!一步一步,化身为狼,终将万物踩在脚下!————男主:他血统高贵,武功绝世,深不可测!他运筹帷幄,睥睨天下,将皇权玩弄股掌之间!他美如谪仙,却难掩王者霸气,利刃出鞘,终将指点万里江山!然而,这样冷酷无情,深沉腹黑的他,却对她百依百顺,盛宠溺爱!他,只是在乱世中看了她一眼,心疼痛不已,从此,只对她一人温柔!
  • 千金逆袭之别闹陈先生

    千金逆袭之别闹陈先生

    一场因妹妹扑朔迷离失踪的代嫁,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因此将她卷入这暗无天日的万丈深渊……陈勋爵忽然抱着她说道:“云,今生,我与你相守一生,今世,我们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