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舰的平稳性比小水线面双体船型好得多,其宽大的甲板面积,更有利于舰载机的起降。中间的主船体内可放置重要设备和弹药,两侧的副船体可以起到对主船体的保护作用。在遭到敌方水下武器攻击时可使中间的主船体免受损伤,由此大大提高了舰船的生存能力。三体舰的船体设计采用内倾斜边和雷达吸波材料,具有较小的雷达反射面积,船的外侧船体也有助于减弱推进器在水下发出的噪声。
三体舰是以军事应用为目的而发展的一种新船型,起步至今不过20年。最早的三体舰是由英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并开始建造的,第一艘为“海神”号试验舰。美国2010年服役的“独立”号濒海战斗舰则是世界上第一款用于实战的“三体舰”。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已经决定从2013年度开始研究工作,并在预算概要中加入7亿日元(约合5330万元人民币)作为试制费用。为了协调与美国的日程和步骤,防卫省从2012年夏天就开始与美国国防部磋商,并在2012年年底前完成了有关公文的签署。目前,三体舰已经成为各国舰型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发达国家新一代舰艇,如英国海军未来水面作战舰艇(FSC)就计划采用三体舰的结构。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独立”号三体船型战舰之所以备受各国的青睐,主要在于它与生俱来的优点:
一、总体布置性好。三体舰有较宽的飞行甲板,从而为飞机起降提供了宽敞的空间,连接甲板的宽度允许将作战的关键部位布置在不易受损的区域;较长的船体能提供较大的武器搜索扇面,并且有利于扩大武器间的距离,以减少相互干扰。
二、甲板空间大。由于是三个船体共同负担一个甲板及上层建筑,所以三体舰的上层甲板非常宽阔,甲板面积比同吨级单体船可以提高50%左右,数百吨级的三体舰提供的甲板空间可以与上千吨级的单体船相比。较大的甲板可以更好地安装舰载电子系统、武器和直升机起降甲板,这对于舰载电子设备、武器日益复杂的今天非常重要。另外较大的空间便于模块化,有利于以后的改装,这也是三体舰受到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生存能力强。三体舰的船体比较细长,对螺旋桨水流干扰影响较小。此外,三体舰的机舱排气道可以布置在主体和侧体之间,主机的废气能够被引到两个船体之间抽出,所以能明显降低船上的红外辐射信号。其主船体每边有1/3至1/2的长度被侧船体所遮挡,暴露的建筑多为多面体,转角可以做到圆弧形以降低雷达反射面积,这样在遭受掠海导弹袭击时,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箱形结构甲板可使关键性的作战部位布置在不易受损的区域,把要害部位设计在主船体内,利用两侧船体形成一定的掩护,从而大大提高了其生存能力。另外机械系统尽可能地放在高处,加上侧船体的屏蔽,可以减少噪声辐射。
四、稳定性极佳。三体舰经过一定调整后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与同等排水量的单体船型战舰相比,三体船提高了耐波性,可在高海况下保持高速航行。
五、阻力非常小。由于每个船体更瘦长,从而可以减少船的阻力;尤其在高速航行时其阻力可有大幅度的降低。有关专家指出:三体舰在高速航行时的阻力极小,但在低速航行时三体舰的阻力特性不如单体船。
不过,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三体舰也不例外。除了拥有以上优点外,三体舰也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缺点。
首先,它是由三个船体连接而成的,其宽度较大,不仅建造与下水十分复杂,而且要承受较大的弯曲和扭转力矩。为保证其刚度和强度,就必须加大构件重量,致使总体重量大为增加;其次,三体舰的宽度过大,也容易造成进出港口困难;此外,相对细长的主船体对操纵性也有不利的影响,通常三体舰的操纵性要比单体船差;最后,三体舰越大,系统管路就越长。细长的中部主船体和侧船体的前部将会存在许多无法利用的空间。
按照日本媒体的报道,日本之所以决定引进三体舰,主要是出于遏制中国的考虑。日本海上自卫队目前所拥有的舰艇普遍船型较大,不适合在浅水区作战。而中日之间存在领土争议的钓鱼岛周边海域,基本上都是浅水区,水深在几十米左右。这样的浅水海域使得船型较大的舰船使用起来较为困难,其速度只能保持在30节左右,机动能力不如三体舰。三体舰便于高速度航行,拥有40节的速度,吃水深度仅有两三米。在一些浅水区、岛礁区,特别是在钓鱼岛附近部署和作战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因此更利于与中国舰船抗衡,并利用其突袭中国海军舰船。
消息显示,中国也已经在2012年的3月拥有了第一艘三体舰船,取名为“北救143”号。届时,中日两国的三体舰或许会有直接较量的机会。
日本“爱宕”级驱逐舰抗衡中国航母
【消息来源】据日本《产经新闻》2012年12月13日报道,美国政府业已决定向日本政府出售2套宙斯盾反导系统,用以升级日本“爱宕”级导弹驱逐舰。另据报道,日本计划在2018年前再建造2艘“爱宕”级来取代护卫舰队中的2艘“旗风”级防空驱逐舰,届时日本将继续保持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宙斯盾”舰拥有国的地位。
“爱宕”级驱逐舰,日本称之为“爱宕型护卫舰”。护卫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对其所配备的中大型军用舰艇的特殊分类命名,由于“战后宪法”规定日本不能拥有军队,自卫队名义上只能作为日本的自我防卫武力用途,因此日本将本国拥有的舰船归类为自卫舰,故称护卫舰。不过,日本此举纯属玩弄文字游戏,因为日本所谓护卫舰的吨位与性能和其他国家直升机航空母舰、两栖登陆舰、驱逐舰和巡防舰之类的水面战斗舰只相比,已经不相上下,甚至有的已经走在世界海军舰船的前列。“爱宕”级驱逐舰便是如此。
日本“爱宕”级驱逐舰
20世纪90年代,日本以美国海军阿利·伯克Ⅰ级驱逐舰为蓝本,引进宙斯盾作战系统,建造了4艘“金刚”级驱逐舰,从而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宙斯盾驱逐舰的国家。但日本并未满足,20世纪90年代末期决定在“金刚”级的基础上发展一型拥有强大区域防空能力和一定拦截弹道导弹能力的新型宙斯盾驱逐舰,也就是“爱宕”级导弹驱逐舰。作为“金刚”级的升级版,“爱宕”级与前者相比在多个方面实现了技术改进和突破。
一、舰体设计。“爱宕”级是在“金刚”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具有相同的舰体和动力装置,不过“爱宕”级在设计上吸收了美国海军伯克级驱逐舰的特点,增加了1座直升机库,烟囱和上层建筑的形状为了提高隐身性能也略做了修改,外观上和“金刚”级有所不同,吨位更大。
二、隐身性能。“爱宕”级在设计上较“金刚”级更加重视隐身性能,舰体上层建筑外形上采用了新的流线形隐身设计,显得更加整洁。“爱宕”级水线以上舰体外飘,上层建筑为倒V字形,外壁采用了倾斜面设计,边角采用了圆弧过渡,这样可避免舰体表面形成垂直面,使敌方雷达接收到的回波强度大为减弱,从而达到隐身目的。
三、动力系统。“爱宕”级的动力系统主机为4台通用动力LM2500型燃气轮机,单机功率25000马力,持续总功率102000马力,双轴双桨推进。4台发动机分成2个机组布置在2个机舱内,巡航时每个机组各开动1台发动机,高速航行时则4台一起使用。
四、作战性能。在防空系统方面,“爱宕”级装备有2组美制MK-41型导弹垂直发射系统。MK-41垂直发射系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舰载导弹发射装置,具有隐蔽性强,发射速度快(最高达1枚/秒),反应时间短,可全方位攻击等优点,这些特点抗衡饱和攻击特别重要;在反潜系统方面,“爱宕”级直接引进了美国宙斯盾作战系统的组成部分——综合反潜作战系统,而没有采用“金刚”级上的拖曳线列阵声呐。此外,舰上还装备有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旋转式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以及SH-60K反潜直升机等。相较“金刚”级,“爱宕”级在直升机的运用上更具有灵活性。
在反舰系统方面,“金刚”级装备有2座四联装鱼叉导弹发射装置,而“爱宕”级则换装了外型相似的2座四联装90式反舰导弹发射装置,这种发射装置也可以发射鱼叉导弹。“爱宕”级使用日本研制的WPC-1A武器控制系统来控制发射90式导弹,WPC-1A通过接收来自舰上的指挥控制数据,解算发射导弹的相关数据,进行任务规划,并确定导弹的发射时机。在电子战系统方面,“爱宕”级的主要电子战系统为NOLQ-2综合电子战系统。NOLQ-2是日本在美国SLQ-32综合电子战系统的基础上自行研制的,能够覆盖从甚高频到18兆赫兹的绝大多数雷达、通信工作频段,其性能不亚于美国海军的SLQ-32(V)2/3综合电子战系统,在某些方面还有所超出。
在宙斯盾系统方面,“爱宕”级采用的基线7.1型宙斯盾系统是最新升级版本。基线7.1型反映了宙斯盾作战系统基本结构的最新进展,具有极强的海上区域监控能力,尤其是提高了弹道导弹防御能力,成为美国海军海上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的核心。
据掌握的信息显示,日本目前共建有两艘“爱宕”级导弹驱逐舰,分别是“爱宕”号和“足柄”号。两舰分别于2005年8月24日与2006年8月30日下水,并依序于2007年3月15日与2008年3月13日交舰成军。由于日本政府对于朝鲜大力发展弹道导弹备感威胁,所以这两艘“爱宕”级的重要任务便是对弹道导弹进行预警与防御。也因此,这两艘“爱宕”级分别编入舞鹤(临日本海)的第三护卫群(“爱宕”号),以及位于佐世保(在九州北部,负责东海、黄海)的第二护卫群(“足柄”号),用以守卫日本的西侧,防堵日方声称的朝鲜瞄准日本的大浦洞1型中程导弹。
不过,也有分析指出,“爱宕”级针对的并不仅仅是朝鲜,更有可能是为了抗衡中国。随着中日关系紧张,“爱宕”级被部署到黄海。而黄海是中国海防前哨,辽东和胶东半岛更是拱卫首都的屏障,此间分布着中国众多的军事基地。
因此,“爱宕”级将可以凭借其先进的探测系统对中国海空军的部署及训练情况进行侦察,搜集相关情报。“爱宕”级可以通过探测中国航母舰载机搜集相关系统的电子情报,从而推测中国航母及舰载机的训练水平,以及航母形成作战能力的大致时间,继而掌握更多的有关中国航母的情报。
日本用P-1反潜机对付中国潜艇
【消息来源】共同社2013年3月26日报道,日本海上自卫队两架新型喷气式反潜巡逻机P-1的交付仪式26日在川崎重工的岐阜工厂举行。据报道,P-1是日本现有反潜巡逻机P-3C的后续机型,完全由日本生产。该机飞行控制系统使用了光纤,以避免电子设备的电磁波干扰,在全球实用机型中属首次。日本防卫政务官称,相信该机能在钓鱼岛问题上应对中国发挥作用。
日本海上自卫队目前有94架从美国购买的执行反潜巡逻任务的P-3C反潜巡逻机,它具有很强的警戒和反潜侦察能力。不过,这些飞机普遍已经服役三十余年,一部分已经接近退役,难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局势。在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领土主权争端而日益激化的背景下,中国方面不断在强化应对措施,中国巡逻舰已经开始在钓鱼岛海域进行常态化巡逻,同时还进一步完善了管理结构,设立中央海权办,结束“九龙治海”的局面。面对中国的应对措施,日本动作不断,此次P-1反潜机的交付使用,便是日本希望加强对钓鱼岛实际控制的一项举措。
日本的P-1反潜机
据了解,P-1反潜机长38米,机体宽35.4米,重79.7吨,配备有日本自己研发的光波探测器和红外线深海探测器,其反潜能力大大超过P-3C,尤其对深海潜航的潜艇具有很强的舰艇形状与性能判别、静音跟踪等能力,被日本军事专家们认为是“中国潜艇的最大克星”。与P-3C反潜巡逻机相比,P-1反潜巡逻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一、P-1是世界上首次在大型飞机上采用光纤传播的反潜机。用光纤代替电缆,不仅可以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还可以节省机载电力。与P-3C反潜机使用螺旋桨发动机不同,P-1搭载有4台涡扇发动机,是世界上飞行性能最好的反潜巡逻机。其巡航速度达到每小时833千米,最大飞行高度13520米,不仅远超P-3C,也超过了美国的下一代巡逻机P-8。
二、P-1搭载有采用主动相控阵技术的搜索雷达。该雷达不仅在机首整流罩内安装有天线,还在前起落架舱门附近安装有测试天线。该雷达不仅有对海搜索、导航、气象和对空警戒等工作模式,还具备合成孔径工作模式,可在高空发现潜艇的潜望镜。其搜索距离为:最大对海搜索距离200海里,对潜望镜搜索距离32海里,可同时搜索跟踪256个目标。
三、在声呐方面,P-1可搭载被动式和主动式声呐浮标,以及用于测量海中杂音和探测深度目标的声呐。P-1还装载有日本国产的音响处理装置,可以分析各种声音信号。这一先进的处理装置不仅可以提高应对静音潜艇的能力,还可以降低乘员的工作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