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武器装备上,P-1可以携带鱼雷、深水炸弹、航空炸弹,以及ASM-IC和AGM-84等反舰导弹,甚至还可以挂载AGM-65“小牛”空对地、空对舰导弹。机身内弹舱可挂载8枚鱼雷,两侧机翼下共有12个外挂点。
由于P-1飞机的速度快、航程远、作战半径大、信息化程度高,作战效能要优于P-3C飞机。相较而言,P-3C更适合平时的巡逻,而P-1则更适合战时环境。日本交付使用P-1,不仅仅立足于日本周边海域的反潜巡逻,更是考虑整个东亚地区的反潜作战。有分析认为,日本装备P-1具备多种目的:
首先,P-1的服役可以大幅提高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反潜和对海巡逻能力,并将对中国潜艇构成巨大威胁。日本一直担心中国的潜艇力量增强,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潜艇部队发展迅速,为此2006年版的日本《防卫白皮书》中就专门提到,要加强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反潜巡逻机的作用。而P-1能够探测到P-3C无法探测到的声响,例如鱼雷发射管盖开合的声音以及操舵声音等,还能够处理更广域频率上的噪音。这有助于应对中国海军装备的多种新型潜艇。
其次,P-1不仅可以用于反潜战,还能够在岛屿防卫作战中发挥巨大威力。例如,如果对方企图登陆日本岛屿,就将使用登陆舰艇。目前,日本航空自卫队的ASM-1等反舰导弹主要是对付大型军舰所用。要对付登陆艇,只能使用具备激光制导功能的JDAM炸弹等有限手段。在此情况下,P-1可以挂载8枚AGM-65空对地导弹,以其特有的快速度抵达战场,采用“杀鸡用牛刀”的方式歼敌于海上,防止敌方建立滩头阵地。
最后,日本开发新型反潜巡逻机,也表明美日在军事领域的合作越发紧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作战思想一直是必要时把自己作为美军的辅助部队使用。日本自卫队负责美军的后勤和警戒,特别是承担反潜的任务,因此特别重视反潜能力的建设。新型P-1反潜机的研制,显然将大大增强日本海上自卫队在美日军事合作中的筹码。
消息人士证明,2013年3月29日,日本海上自卫队厚木空军基地正式配备了4架日本产P-1反潜机。但是,2013年5月21日,一架P-1反潜机在试飞中出现故障,飞机上4个被日本视为技术骄傲的发动机全部“停车”,飞机从1万米高空直坠到了8000米。多亏飞行员紧急手动重启发动机,才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悲剧。9月底,日本防卫省称,调查发现发动机内部的燃料燃烧不稳定,导致发动机熄火,在经过多次地面试验之后,10月又进行了试飞。
这样一来,日本原本计划用P-1反潜机巡航钓鱼岛的计划也被搁置,预计2015年的正式部署也会受到影响。
日本用“间谍船”在钓岛搜集情报
【消息来源】《产经新闻》2013年5月26日报道,5月2日、12日和19日,中国海军潜艇3次出现在日本的毗连区(领海外侧约22千米),日本海上自卫队和美军分别出动“响”号音响测量船和“无瑕”号军事测量船赴冲绳海域收集情报。“响”号在“元”级潜艇13日驶出冲绳县久米岛毗连区后仍然紧追不舍,并发现“元”级潜艇19日进入冲绳县南大东岛毗连区。
通常来说,潜艇的“克星”一是水面反潜战舰,二是反潜机。不过有军事专家指出,音响测量船虽然不像前两者那样可以携带武器对潜艇实施攻击,但它才是潜艇最大的“天敌”。
音响测量船的主要使命是跟踪和监视潜艇活动,因此,又被称作“间谍船”。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日本拥有这类船型。说起来,日本原来计划建造5艘,但至今也就拥有两艘“响”级音响测量船,第一艘就是“响”号,1990年7月27日下水,1991年1月30日服役。第二艘名为“播磨”号,1991年9月11日下水,1992年3月10日服役。此次出动的是第一艘,也就是“响”号音响测量船。
日本“响”级音响测量船于1989年1月批准建造,类似于美国海军“TAGOS-19”级海洋监视船,属于冷战时代的产物。其建造初衷主要用于监听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核动力潜艇在西北太平洋及日本海的活动,目前监听范围已经扩大到周边多个国家。特别是在2012年9月中日钓鱼岛危机愈演愈烈之际,日本“响”级音响测量船已被主要用于针对中国。
作为美日军事同盟的产物,“响”级音响测量船很好地体现了美日同盟的这种“亲密”关系。该船的舰员编制40人,其中5名是美国军方技术人员。获得的情报信息要美日两国军方共享。实际上就是用日本人的船、兵员和美国少量人员,在中国第一岛链前后进行侦察。因为是以测量海底声音为主要任务,“响”级音响测量船与其他船只相比,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一、“响”级音响测量船可以说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中最“胖”的军舰,整个舰长67米,舰宽则有29.9米,采用的是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船型,运行非常稳定,被视为除潜艇之外最安静的船只,即使在9级海况的条件下作业,该船的横摇幅度也不会超过8度(而6000吨级驱逐舰此时的横摇达30度),为进行水下音响侦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搜集水下潜艇的音响情报是“响”级船的主要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的就是船上配备的UQQ-2拖曳阵声呐系统。该型声呐系统通过拖曳在船体尾后水中的电缆来探测目标,主要用于侦听、测定潜艇辐射的噪声,进行远程监视、测向、识别和测距。拖缆长约1800米,执行任务时,拖曳深度根据当时的海况不同而异,大约在150~450米,被动探测距离可达300海里。“响”级音响测量船将海上收集到的音响数据经过舰载设备的初步处理后,通过WSC-6卫星数据中继设备发往日本横须贺湾的数据采集站。采集站一方面将该信息发往海上执行任务的水面舰船、潜艇及P-3C型反潜巡逻机,同时分门别类进行保存,使之成为日本海上自卫队今后反潜作战的重要参考资料。
自从中日关系因为钓鱼岛问题日趋紧张之后,“响”级音响测量船也开始扮演日本海上自卫队急先锋的角色。根据中国方面的监测,日本测量船近来频频在中国东海海域出没。其目的主要就是通过搜集海水、云雨信息,帮助雷达探测系统和导弹制导系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数。通过搜集水深、海底地形地貌、洋流变化、气候特征等数据,为充实海图提供依据,方便未来展开军事行动。
日本“响”级音响测量船
潜艇为了保持隐蔽,在水下时通常不会开主动声呐,为了避免撞到海底的高山就必须依照海图航行,而海图就需要靠音响测量船测绘,这就相当于让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潜艇提前熟悉了潜在的战场环境。由于第一岛链之内的海域大都比较浅,日本潜艇想要在这样的海域活动,就需要“响”级音响测量船绘制的海图。
此外,“响”级音响测量船还可以利用被动声呐直接威胁到中国在附近海域活动的潜艇。这类音响测量船使用的拖曳式低频声呐阵列,可以探测数百千米范围内的潜艇活动,分析其活动规律和航线,收集其声音信号特征(音纹),为未来的反潜作战行动建立数据库。战时一旦探测到某种潜艇的声音信号,便可辨明哪型甚至是哪艘潜艇,由此为海上自卫队采取反制措施提供重要的信息情报。
由于日本“响”级音响测量船经常神出鬼没地出入于中国专属经济区,因此时常发生测量船与中国海军舰船遭遇的尴尬情形。如今,日本音响测量船的侦察活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难。据有关报道,针对日美日趋频繁使用音响测量船进行侦察活动,中国军方已经加大了反制措施。中国海军通过天基、空基、海基预警平台等扩大海洋监视范围,掌握距海岸线500海里内的他国舰艇飞机的动向,严密监视距岸250海里内所有目标的活动。一旦发现异常,中国海军都会及时派出舰艇、飞机进行近距离跟踪、监视,对其施加压力,使其无法达成预定的侦察目的。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2013年5月16日,中国海军派遣了一艘水面舰艇在久米岛西部海域航行,在日方“响”级音响测量船后面7千米处进行了长时间追踪。有消息表明,这艘测量船上还有5名美国军方技术人员。就这样,原本刺探中国海军军情的“间谍船”,成为了一个被追踪、被追逐的目标。
日本最大准航母未来可能参与“夺岛”
【消息来源】据《日本商业资讯》报道,2013年6月11日至28日,由美国、日本、加拿大、新西兰参加的代号为“黎明闪电战”的联合军事演习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海岸举行。日本海上自卫队派出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日向”号护卫舰、“爱宕”号宙斯盾驱逐舰和一艘“大隅”级运输舰组成参演舰队。在演习中,美国“鱼鹰”运输机首次降落在“日向”号护卫舰的甲板上。
“二战”结束后,日本失去了几乎全部的海军力量。虽然因为冷战的政治需要,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再次扶植日本,但是美国根本无意把日本海上自卫队建设成一支能担负独立作战任务的强大海上力量。冷战时期,美国海军“分配”给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任务是反潜、护航。在这样的战术背景下,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建设长期偏重反潜、扫雷,其装备的大部分舰艇和飞机都把反潜作战作为首要任务。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的解体使得美日防御方向发生了较大改变,从防备北方的扩张转移到了西南方向,即防备日益崛起的新兴强国——中国。日本海上自卫队尤其重视反潜直升机搭载平台的建设,此次演习中“闪亮登场”的“日向”号,就是这种思路的延续。
按照日本海军舰艇命名传统,“日向”这个名字来自日本古国名。该舰长195米,宽32米,标准排水量13500吨,满载排水量18000吨,编制322人。这是日本自“二战”结束以来建造的吨位最大的军用舰艇。其特点主要有:
一、强大的动力系统。该舰采用了美日大型舰艇惯用的全燃动力配置,共装4台美国通用公司LM2500燃气轮机。这种燃气轮机普遍装备在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和“伯克”级等大型舰艇上,日本的“金刚”级、“爱宕”级等舰也采用了这一型号的燃气轮机作为动力。应该说这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稳定、应用最广泛的舰用燃气轮机。在全速前进时,“日向”号的航速可以达到30节。
二、优化的外形设计。在外形上,“日向”号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采用类似航空母舰的全通式甲板,这也是该舰被许多人认为是航母或者“准航母”的原因。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个宽阔的全通甲板上并没有配备起降固定翼飞机的设备,因此,该舰只能起降反潜直升机和大型运输直升机。不过,既然可以起降大型运输直升机,那么“日向”号就不仅仅可以用于反潜方面,同时也可作为两栖攻击舰使用。
三、先进的雷达系统。“日向”号最能体现其技术先进性的地方,是位于舰桥上的四组FCS-3主动相控阵雷达天线。这种雷达是日本三菱电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发的,是世界上第一种装舰的主动相控阵雷达。该雷达相比美国海军的SPY-1“宙斯盾”系列被动相控阵雷达,虽然探测距离更近,但是探测小型目标的精度更高。除了FCS-3雷达和配套的“海麻雀”防空导弹,“日向”号的防空武器还有2座“密集阵”近防系统,可对漏网的反舰导弹进行最后拦截。
四、完善的指挥系统。作为拥有舰队指挥功能的大型战舰,“日向”号配备了完善的综合指挥系统,其选用的是日本新近开发的“先进技术战斗系统”。该系统大量采用商用组件技术以降低成本并且方便升级,主要包含先进战斗指挥系统、FCS-3相控阵雷达、反潜情报处理系统和电子战管制系统四个部分。四个组成部分以及下辖的各种武器装备可以统一在一起同时进行防空、反潜等作战任务。除了内部系统之间通过光缆和网络数据线连接外,该系统还可以通过通用的数据链借助卫星等设备和美国海军做到信息共享、协同作战。
五、突出的作战能力。在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作战序列里,“日向”号最现实的任务是取代已经老旧的“榛名”级和“白根”级直升机驱逐舰,成为新的反潜直升机搭载母舰。在该舰设计之初,日本方面声称“日向”号在日常情况下可以搭载2架SH-60K反潜直升机和1架MCH101大型扫雷/运输直升机。但是从“日向”号宽大的舰体和全通甲板就可看出,该舰的实际搭载能力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些。随着该舰的下水,日本方面渐渐不再遮遮掩掩,“坦然”宣布“日向”号可以搭载11架各种型号的直升机。这样一来,其反潜作战时覆盖的范围将大大超过“榛名”级和“白根”级。另外,强大的直升机搭载能力使得“日向”号不仅可执行反潜、扫雷等任务,还有条件承担对陆攻击和对岸垂直兵力投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