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出家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早有打算。很早以前他就对人生进行了划分,认为人生如果有80年生命的话,前20年是进入社会前的准备期,中间40年是为社会、为自己努力的工作期,而最后20年则是死亡的准备期。一向信佛的稻盛认为,死亡准备期可以以出家的形式实现。现在稻盛已经65岁了,他感觉自己不能再拖延了,于是便找亦师亦友的西片担雪法师商量。西片担雪法师虽然是方外之人,但颇有见识,他同意稻盛出家,但提出要求:“这是不错的事情,你可以削发出家。但在那之后,你必须回到现实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才是你的佛道。”
西片担雪法师不希望稻盛和夫因为佛事而影响了对人类的贡献。事实上,稻盛和夫也从未忘记自己的社会使命。正是在他的斡旋下,京都市政府才得以和佛教界解决纠纷,实现了双方的共赢。
其实,稻盛之所以下定决心这时候出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他患了癌症。以稻盛和夫对人生的认知,当然不会因为癌症而失去生活的愿望。就在检查出身患胃癌的时候,他还出席了盛和塾分塾的活动,丝毫没有因此影响自己的日程安排。稻盛原本打算在60岁的时候出家,由于公司事务缠身,一直没有圆梦。现在机会来了,在得知自己患病后,稻盛和夫辞去了京瓷和DDI的名誉社长之职,正式决定出家。
手术很成功,但由于稻盛年龄太大,还是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休养。9月7日,稻盛和夫在身体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在圆佛寺举行了出家仪式。虽然说出家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按照西片担雪法师的说法,稻盛和夫理应继续回到现实社会工作,但稻盛并没有将出家仪式当成一个过场,他还是虔诚地接受了寺里要求的名为“大接心”的修行。稻盛在自传中如此描述“大接心”:冬天寒冷的早晨,3点就要起床;晚上11点才能上床休息。每顿饭只有一汤一菜、萝卜酱菜和粥。稻盛和夫大病初愈,原本应该注重营养,但他严格按照“大接心”的要求修行,丝毫没有放纵自己。在此期间,他还出外化缘,从信徒手中接过大米等食品。化缘的时候脚穿草鞋,裸露的脚趾与柏油地面相摩擦,居然渗出了血液。
化缘十分辛苦,但稻盛和夫苦中作乐,依然能从中发现人生的真谛。有一次,一位打扫街道的清洁女工悄悄地塞给他100日元,让他去买面包吃,使稻盛和夫感动得热泪盈眶。经过此事,稻盛和夫认识到:“思善事、行善事,就能有善报,而为非作歹就会招来恶报。要行善事,就必须摒弃利己之心,不断磨练、美化心灵。”[20]
按理说,在经历胃切除这样的大手术后,理应进行休息和护养,但稻盛和夫不仅出家修行,还很快就继续参加了工作,使得身体一直没有完全康复,多次在工作中病倒。一次是在1998年2月,在京都商工会议所工作时,因为在地下食堂吃了一顿天妇罗乌冬面,而导致肠梗塞,并因此错过了当年的盛和塾全国大会;还有一次在1999年,在出访巴西和巴拉圭途中,肠梗塞再次发作,因此不仅错过了在这两个国家的移动电话合资公司的董事会,而且也错过了在巴西成立的盛和塾的开塾仪式。
不过稻盛和夫的努力还是赢得了命运的眷顾,虽然从那时候起他一直孜孜不倦地工作,从无一日懈怠,但身体还是慢慢地康复了。在他的努力下,京瓷和DDI都经受住了危机的考验,并在危机中得到了扩张。在2001年的时候,京瓷和KDDI同时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的行列,创造了商业史上的奇迹。
稻盛和夫经历过两次疾病的折磨:一次是小时候患了肺结核,幸运的是在战争的奔波中不治而愈;另一次就是这次的胃癌,稻盛和夫坦然面对,并努力投身工作,疾病同样离他而去。稻盛和夫对待人生挫折和企业困境的态度,对中国企业家颇有启迪。我们无法逃避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但只要我们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就能化险为夷、渡过难关。在20世纪初的全球IT危机中,任正非坦然撰文《北国之春》,让华为在危机中保持镇静,最终安然渡过危机。
为自由竞争组建KDDI
DDI经历最初的挫折后便一帆风顺,在通信领域迅速崭露头角。1989年,DDI首度实现盈利,年销售额达到406亿日元,利润为44亿日元;1993年,DDI在东京证劵交易所第二市场部上市,由于业绩优异,两年后升入第一市场部,成为三家新成立的电电公司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考虑到DDI是在与垄断企业电电公社、来自国铁的日本电信和丰田集团相抗衡,这样的成绩得来不易。
稻盛在总结这段历史时颇为感慨:“在日本,并非只有那些拥有既得权益的人才会成功,只要那些新挑战者能够抱着一颗纯洁的心,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希望DDI的这种挑战能够对投身风险业务的年轻人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21]
然而,即便DDI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在它的推动下,东京至大阪的电话费也从3分钟400日元降至80日元,但稻盛和夫期望打破通信行业垄断的愿望并没有完全实现。尤其在移动通信领域,垄断的氛围依然浓厚。在政府部门的干预下,NTT在1999年进行了拆分,重新组成4家公司。但拆分并不彻底,NTT的招牌依旧保留,而且还将原本独立运营的NTT DoCoMo合并,使得NTT的规模不仅未见减小,反而使人有了扩张的嫌疑。原本对NTT拆分满怀希望的有识之士,彻底看透了政府的真实意图。
面对这种现状,绝大部分企业都选择回避。但稻盛和夫不愿妥协,当初成立DDI希望打破垄断的梦想依然存在,他不甘心就此罢手。为了真正降低民众的电话费,他希望能有所作为。即便从日本通信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稻盛也认为只有彻底打破垄断,放开通信市场,才能真正推进日本通信产业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稻盛和夫决定联合一切能够联合的力量,对抗NTT的垄断。
市场上不存在永远的对手,稻盛和夫的选择再次证明了这一观点。为了与NTT在通信领域一较高低,DDI向原先的竞争对手IDO伸出了橄榄枝,而在国际长途电话领域,则将KDD选为合作对象。在作出决定后,稻盛和夫立即约见了KDD和IDO的第一大股东、丰田汽车的奥田硕会长和张富士夫社长,向他们表明了合作的意向。稻盛和夫认为,要想推动日本通信产业的发展,就必须联合一切可能联合的企业,形成能够与NTT相抗衡的市场力量。稻盛和夫提议,保留自己所在的DDI,由他负责企业运营。基于对稻盛和夫的认可和信任,这些合作者痛快地答应了他的提议。
在稻盛和夫的推动下,DDI、KDD、IDO三家公司很快就整合起来,重新组建了KDDI,即新的第二电电。DDI、KDD、IDO分属不同的企业集团,有着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经营哲学,但在稻盛和夫的协调下,KDDI没有丝毫的水土不服,反而很快就整合成型,成为21世纪日本通信行业的重要力量,对NTT形成了制约。KDDI的成功,再次证明了稻盛经营哲学的普适性。
经过整合,KDDI的规模也有了质的提升,于2001年和京瓷一道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成为日本又一家旗帜性企业集团。
在中国,国有企业的垄断格局依然存在,很多私企在面对国企的竞争时都只能望洋兴叹。其实,只要私企能够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始终抱有热情,就能在与国企的竞争中获得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