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融合起来,是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最为苦恼的事情。复杂的经营环境和企业经营,已经让大家疲于应付,再将更多的精力用来处理社会问题,更是让中国企业家顾此失彼。原本热衷慈善事业的王石,因为一句“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就被“万夫所指”。然而,伟大的企业之所以伟大,就因为它不仅仅创造了企业利润,而且为人类、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稻盛和夫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将“为人类、为社会”作为企业的经营理念,而不是仅仅根据利润率来做出决策。在创办第二电电的时候,稻盛和夫声称是为了降低民众的电话费,并因此遭到董事会的抵制;组建KDDI的时候,是为了打破原有的通信垄断市场,实现真正的自由竞争。稻盛和夫在做出这样的决策时,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在关键时刻,“以心为本”的经营哲学往往占据上风。只要稻盛和夫认为自己为国民利益的动机是纯洁的,便不会改变初衷。
为降低话费创办DDI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通信市场,电话费极其高昂。稻盛和夫曾举过一个例子,他在美国的时候看到一位员工频繁地打长途电话,便提出质疑。但随后查看账单时发现,美国的电话费是如此之低,他的担心成了多余。有鉴于日本的电话费太高,当1983年日本放开通信市场后,稻盛和夫决心进军通信市场,尽力降低通话费用。在向董事会呈报时,稻盛和夫声称要为降低民众的电话费而创办一家通信公司。这样的理由理所当然地受到了董事会的抵制。
当年,日本通信市场处于电电公社垄断之下。电电公社年销售额高达4万亿日元,员工人数超过33万,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寡头企业。而京瓷公司虽然发展迅猛,但在1983年的时候,年销售额只不过2200亿元,员工也只有区区1万人,与电电公社相差甚远。虽然说电电公社民营化打破了通信市场的垄断,但以京瓷公司的实力与电电公社竞争,无异于“蚍蜉撼大树”。稻盛和夫也认为自己有点像手持长矛的唐·吉诃德。然而,根据他的判断,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本应代表民众利益的大财团根本不可能牵头对抗电电公社。只有那些风险企业出身的企业家才有胆量挑战市场的垄断行为,为打开日本通信市场努力一拼。
虽然没有得到董事会的全力支持,稻盛和夫并没有泄气,一直在为进入通信市场努力。据他在自传中回忆,面对如此宏大的事业,他也承担了巨大的压力。每天临睡前,稻盛都会一再质问自己:
是否动机至善,了无私心?
这一举动是否哗众取宠?
是否有想要流芳百世的私心杂念?
为国民利益的动机是否纯净?
通过审视和拷问自己的内心,稻盛和夫得出结论:我确认自己为社会、为世人愿意鞠躬尽瘁的志向并没有动摇,因此最终决定进入通信领域。当董事会最终通过参与通信事业的决议后,稻盛和夫突然走到会议桌前,跪下以头点地,诚恳地说:“拜托大家了!”彰显其无私的经营理念。
稻盛和夫的行为在某些人看来或许有点迂腐,但从中我们能看出他的确了无私心。企业经营不是孤立的行为,不仅与员工、股东、客户有关,而且与所在社区、国家,甚至人类社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家企业如果只关注自身的利益,那么即便能取得短暂的成功,也不可能成为百年老店。中国企业家在学习稻盛和夫的时候,既要学习他的经营技巧,也要关注他为人类、为社会的经营哲学。
虽然做出了决定,但稻盛并没有孤注一掷,他首先从电电公社挖来了技术出身的千本倖生。千本倖生精通通信技术,对通信产业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在这个领域有着广泛的人脉。千本倖生和稻盛和夫一见如故,在两人面谈后当即决定加入京瓷。有了千本倖生的襄助,原本无从着手的通信事业顿时云开月明。在千本倖生的召集下,来自电电公社和民间热衷于通信事业的一帮人聚集在京瓷的迎宾馆,开始筹划大业。
与此同时,稻盛和夫的大手笔也引起了经济界的关注,牛尾电机的老总牛尾治郎、西科姆公司的饭田亮、索尼的盛田昭夫纷纷表示有意加盟。1984年6月成立第二电电企划的时候,除了牛尾电机、西科姆和索尼三家公司,三菱商事也加入了进来,包括京瓷在内的5家公司作为发起人,共有25家公司成为股东单位。在成立酒会上,稻盛和夫说:“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必须为国民大众降低日本的通信费。我会不惜我仅有的一次人生,不惜我自己的生命使这项事业取得成功。”[18]
稻盛和夫在讲话中不仅表明了高远的志向,也透露了这项事业所具有的风险和带来的压力。稻盛和夫虽然有志于此,但他同样明白任务的艰巨。第二电电成立时只不过20人,与电电公社几乎没有可比性。这还只不过是财力和人力上的差距,具体到稻盛和夫本人,他对通信产业原本就一窍不通,可以说无论是天时、地利还是人和,第二电电都毫不占优。更让稻盛和夫忧心的是,同年秋天,见京瓷都敢涉足通信产业,国铁成立了日本电信,日本道路工团的丰田集团也成立了日本高速通信。这两家企业不仅同样财力雄厚,而且前者可以在铁路沿线布置光缆,后者可以在高速公路的中央隔离带布线,天然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此期间,稻盛和夫向国铁和道路工团提出申请,希望能在铁路沿线或者高速公路隔离带布线,但惨遭拒绝。稻盛和夫据理力争,认为铁路和公路都属于国有资源,理应由全体国民共享,但对方不为所动。对此,稻盛深感气恼,认为这种行为属于垄断,在美国是触犯反垄断法的行为。这也坚定了稻盛和夫打破垄断、争取自由竞争的决心。
1985年6月,第二电电企划更名DDI,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二电电,并获得第一类电气通信事业许可证。虽然获得了许可,但由于布线受阻,第二电电一直举步维艰,几乎夭折。最后还是老牌的电电公社因为特殊原因提供了一条未被占用的线路,才使得稻盛和夫的努力没有白费。
由于实力弱、起步晚,如果在运营时间上再滞后其他公司的话,DDI的前途堪忧。为了不致被其他公司远远地甩在身后,稻盛和夫号召员工:“现在适逢百年难得一遇的巨大变革期,大家应该觉得幸运。让我们珍惜这次机遇,为取得这项事业的成功而团结一心,奋发图强。”[19]经过不懈努力,1987年9月4日,DDI的公众长途电话服务正式投入运营。
DDI就是稻盛和夫创办的第二家世界500强企业KDDI的前身。
插曲:圆佛寺出家
就在DDI高速发展的时候,1997年9月7日,已经65岁的稻盛和夫决定在京都八幡的圆佛寺出家。西片担雪法师收其为徒,并赐僧名“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