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6800000010

第10章 我们来了(5)

大厦将倾,没有什么救得了步鑫生。到1987年11月,海盐衬衫总厂的负债总额已达1014.46万元,亏损268.84万元,而全厂的资产总额仅1007.03万元。资不抵债,实际上已经破产。1988年1月,浙江省委调查组到厂里做民意调查,96%的职工表示,曾经被他们尊称为“先生”的步鑫生不能胜任其职。

同年1月16日上午,上级领导来到衬衫总厂,宣布免去步鑫生厂长职务,并通知其去县二轻公司报到,另行分配工作。陡然跌落谷底的步鑫生发出了无奈的最后一击:“我步鑫生是忠臣,我有什么错?你们搞莫须有!”

全国媒体蜂拥而上,只是这一次步鑫生已经成为一颗划向黑夜的流星。《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发的稿件标题很长,每一个字都让他冷到刺骨:《粗暴专横、讳疾忌医,步鑫生被免职债台高筑的海盐衬衫总厂正招聘经营者》。文章下的是结论式断语:“步鑫生在成绩、荣誉面前不能自持,骄傲自满、粗暴专横。特别是不重视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现代化管理知识贫乏,导致企业管理紊乱,亏损严重,资不抵债……步鑫生讳病忌医,至今仍不觉悟,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

童宝根与同事陈坚发也采写了总结反思步鑫生现象的长篇通讯《步鑫生沉浮录》。步鑫生对此耿耿于怀,他甚至放出话:“成也童宝根,败也童宝根。”

“步鑫生效应”对当时中国改革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几年后,如日中天的河北马胜利就宣称:“我是学了步鑫生的事迹才搞起改革来的。”鲁冠球也曾表示:“走改革之路,走步鑫生之路,才能搞好我们的企业!”

“但将这个典型挖掘出来后,铺天盖地的报道越来越过火,报纸上的那个人已经不是步鑫生了,而是一个神。”童宝根说,他在与《人民日报》记者金凤聊天时得知,有一次,薄一波很不满地告诉金凤:“你们这样捧,会把步鑫生捧死的。”

时势造英雄,也同样能制造悲剧人物。童宝根认为,从起始到终结,媒体的作用仅仅是推波助澜而已。决定性的因素,还是媒体与步鑫生本人均难以左右的无比炙热的时代需求。很长一段时间,民营经济萌发对改革进程的价值并未充分显现,直到1987年,邓小平才表示:“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①当时,从中央到浙江地方,仍将城市经济改革的巨大希望寄托于国有及城镇集体企业的突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步鑫生类似于城市经济改革的“小岗村”,他的治厂之道本身并不神奇,但正是在这一“巨大希望”的催化下变成了神话。被无限放大的极致化的偶像背后,是必然的衰败。

与“偶像”步鑫生的诞生相关联的一个事实是,1984年,浙江省企业管理协会、浙江省厂长研究会、浙江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浙江省“万人赞”厂长评选。这是浙江省第一次有影响的有关企业家——在当时仅称作企业经营者——的评选。共有10人当选,步鑫生以54300票高居榜首,以产品“青春宝”名扬海外的胡庆余堂关门学徒、杭州中药二厂厂长冯根生居第二,鲁冠球以43000票居第三。

步鑫生、冯根生、鲁冠球,一个城镇集体企业的裁缝、一个国有企业的药徒、一个乡镇企业的打铁匠,这三位影响了浙江企业30年走向的企业家代表各自的“所有制成分”,当年在杭州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经验介绍大会上所作的报告题目都是同一个:“我是怎样以改革精神办厂的”。

自此,企业家——浙江新生财富阶层的最杰出代表,真正作为一股日渐强大的社会力量,开始走进我们的视野。10多年后,又汇聚成为“浙商”这一独特的中国商业文化概念。

最后需要叙说一下的是步鑫生的去向。

被免职后一个月,步鑫生没有和任何人告别,黯然离开家乡。先在上海创业;随后北上,承包了北京一家亏损的服装厂;再出关至辽宁盘锦,甚至还漂泊到俄罗斯。

1992年元月,步鑫生在给鲁冠球的一封信中写道:“尽管我已年过六旬,我还不死心,我别无他求,但愿有机会再出山办厂。能否实现,我自己也难预测。”

1993年,步鑫生受人之邀,到秦皇岛创办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步鑫生制衣公司。这成为他实现办厂梦想的最后一站。

2001年,步鑫生从制衣公司退休。他选择定居在上海,而不是老家海盐。因为那里,会让他想起太多伤心的往事。

“咱们是靠办厂子吃饭的,离开了这一点,真的一钱不值。”夕阳西下时,76岁的步鑫生一声叹息。

邓小平点将“宁波帮”

1984年8月1日,北戴河。

邓小平与当时分管沿海开放工作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谷牧共进午餐,并关切地询问当年5月刚刚确定的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进展。

“宁波究竟怎么样?”手里捏着筷子,邓小平突然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

谷牧简要地向他作了汇报。

“宁波的事情好办点,宁波有那么多人在外边,世界上有名的两个船王包玉刚、董浩云都是宁波人。”邓小平显然早已胸有成竹,“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邓小平还明确表达了两点意见:宁波的民航机场要解决,附近的军用机场可以先拿出来,交地方使用;派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卢绪章去宁波,帮助那里搞好对外开放工作。

这一天,被“宁波帮”视为最重要的日子。

邓小平所说的“宁波帮”古已有之。

公元992年,因“海外杂国,贾船交至”,宁波始设市舶司。地处沿海门户,港口资源极为优越的天然禀赋,使宁波商贾云集,商业文明积淀丰厚。明清时期,伴随着民族工商业的兴盛,中国南北渐次崛起以某一地域商人群体为鲜明特征的“十大商帮”。宁波帮即为其一,与极负盛名的徽商、晋商比肩。“宁波帮”从此成为广泛流传的特定名词。

1916年8月23日,孙中山在宁波各界欢迎会上,对“宁波帮”推崇备至:“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与影响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

1949年5月6日,解放军兵临上海城下,踌躇满志的毛泽东特别交代:“要注意保护‘宁波帮’大小资本家的房屋财产,以利我们团结这些资本家在上海与我们合作。”

毛泽东的担心是有充分依据的。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几乎就是宁波人的上海。浙江兴业银行1943年的一份调查报告称:“全国商业资本以上海居首位,上海商业资本以银行居首位,银行商业资本以宁波人居首位。”与上海隔杭州湾相望的“宁波帮”,开办了上海第一家钱业公会、第一家中国银行、第一个华人商会、第一家华商证券交易所、第一家汽车出租公司、第一家保险公司、第一家房地产公司;一些宁波人也成为上海第一个买办,成为上海五金大王、颜料大王、棉纱大王、地产大王、娱乐大王。

新中国成立前夕,上海与江浙一带的“十大资本家”中,有9家举家迁徙,或逃亡香港、台湾,或远走异国。其中,至少4家属“宁波帮”或与“宁波帮”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毛泽东知道,留住“宁波帮”就能留住中国民族工商业的根。邓小平也知道,重新唤回“宁波帮”,宁波乃至中国的对外开放大计就有希望。

“开放”与“改革”,是中国30年改革开放史中有着同等分量的关键词。

在邓小平对海外“宁波帮”吹响集结号之前,围绕“开放”,已经发生如下重大事件: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指出,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对外开放政策一锤定音。

1979年1月17日,邓小平约请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等5位工商界泰斗,边吃火锅边发表重要谈话:“现在搞建设,门路要多一点,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工厂。吸收外资可以采取补偿贸易的方法,也可以搞合营,先选择资金周转快的行业做起。”

“五老火锅宴”透露的“开放”信息已极为清晰。

1979年6月18日至7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1979年7月至1981年11月,深圳、珠海、厦门、汕头4个经济特区先后获批。

1984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首批14个中国沿海城市。

这14个沿海城市中浙江省有两个:宁波和温州。而邓小平之所以对宁波情有独钟,一是因为“宁波帮”,二是因为“宁波帮”的带头大哥包玉刚。

1918年11月,包玉刚出生于宁波镇海区钟包村。据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宁波天一阁珍藏的“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记载,他是宋代名臣包拯的第29代嫡系子孙。包玉刚的祖、父两代均长年在湖北汉口经营一家鞋铺,但他初中毕业后并未接手父亲的小作坊,而是一脚踏进了更高层面的金融业。1949年,包玉刚升任上海银行副总经理。当时,战火已烧到了长江北岸,风雨飘摇间,包玉刚决定跟随其他“宁波帮”前辈,惶然离去。3月初,他向国民党政府的上海市市长吴国桢递交了辞呈,携妻女飞赴香港。

从零起步,一路打拼。30年后,包玉刚麾下的环球航运公司已拥有各类船舶210艘,总载重吨位达2079万吨,成为傲视全球航运业的第一船王。

此时,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国门初启。包玉刚透过这一丝缝隙,好奇地张望这片与世界隔绝已久的土地,并逐步与邓小平建立起了令许多人羡慕的“特殊友谊”。

关于包玉刚究竟是何时第一次回大陆并被邓小平接见的,说法不一。香港媒体普遍认为是1978年11月。稍前,仍心怀忐忑的包玉刚给国内发了一份电报,电文大意为“我夫人想见卢绪章夫人”。同样出生于宁波小商人之家的卢绪章,是新中国成立前活跃于国统区的中共地下党员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其夫人与包玉刚夫人黄秀英是表姐妹。包玉刚的投石问路很快有了结果。邓小平请国务院侨办主任廖承志回电表示欢迎。为避人耳目,包玉刚夫妇立即启程,绕道日本前往北京。在凛冽的寒风中,包玉刚与邓小平第一次握手。

随后13年,两位巨人会见10多次。包玉刚成为邓小平会见次数最多的海外商人。

包玉刚是“宁波帮”的代表人物,在全球政商界有着不可低估的号召力。邓小平对此寄予厚望。包玉刚更是不遗余力地为宁波开放、中国开放“跑腿”。

1980年,包玉刚捐赠1000万美元,邓小平批示:“请国家旅游局在北京最好的地方给包玉刚建一个饭店。”1985年10月25日,以包玉刚父亲的名字包兆龙命名的、位于北京三里屯使馆区的五星级兆龙饭店落成,邓小平首次为一个饭店开业剪彩。

同类推荐
  • 润物无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集萃

    润物无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集萃

    思想政治工作,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企业业务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能够继往开来、卓有成效地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政治奥秘所在。
  • 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丛书,分设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工商联卷,共8卷,近400万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 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

    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

    立足政治传播学,梳理评介西方政治传播学的发展历史、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现状、媒体与政府关系研究概况等。阐述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大众媒介的政治传播功能及其与政治的关系。分析作为政治传播形态的政治新闻、政治宣传与政治的关联。并从传播符号角度对政治修辞、政治象征、政治形象进行研究。与同类政治传播著作相较有一定的创新性。
  • 政德:刘余莉精解《群书治要》

    政德:刘余莉精解《群书治要》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建设无疑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也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与中国传统“为政以德”思想一脉相承。本书从治国宝典《群书治要》中选取历代圣贤的政德实践智慧,由中央党校教授按“严私德、守公德、明大德”三个体系,结合党政工作之需,进行精要解析。以古论今、古为今用,旨在帮助领导干部深入认识政德修养的重要性,提升综合素质,成就新作为。
  • 中共党史珍闻录

    中共党史珍闻录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世界。这样的一个政党革命、改革与建设的历史,堪称人类历史上的思想宝库,它传递出的智慧与感悟必将是厚重而深刻的。白云涛编著的这本《中共党史珍闻录》完整系统地回顾了党的历史,全书主要包括:中共中央从上海秘迁瑞金始末;瞿秋白与《多余的话》风波;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共两党争夺人才的较量;中共“理论家”陈伯达政治沉浮记等内容。《中共党史珍闻录》从框架结构设计到内容材料选取再到语言表达,群众都竭力突出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是当前鲜见的广大党员“愿意学、学得懂、用得上、用得好”的最基本、最权威的党史读物。
热门推荐
  • 撒旦总裁的猎爱游戏

    撒旦总裁的猎爱游戏

    当当当——昭示着幸福的婚礼进行曲响起,布置得美仑美奂的殿堂中,一对俊男美女缓缓走上了用玫瑰花瓣铺成的红地毯。
  • 快穿之红尘仙

    快穿之红尘仙

    因攀岩而意外死亡的幽,绑定了一个系统,从此过上了穿越的日子。但是当穿越的机会只有十次时,那么离别终将来临,最后一个世界,谁又会离开谁?专注无CP一万年!别被简介骗了……
  • 喵公主嫁到,殿下请俯首

    喵公主嫁到,殿下请俯首

    是偶遇风靡风洛学院的第一大校草,还是被最美的新生温柔宠爱来的更加激动人心?一个妖精遍地,到处行走帅哥的猫妖学院,让人怎么能安心读书?迟小米顶着激动的桃花眼,转学过后就没过一个安生日子。话说,那个妖精,就算你长得帅也不要随便夺走人家初吻好吗?喂,说你呢!喂!是说我吗?紫色的眼眸回转倾城的俊颜,无限深情的开口说道:亲爱的,喵一个~
  • 马家烧锅

    马家烧锅

    过了山海关,就到了肥得流油的关东了。张望朝和吴瑞坤望着山海关城门楼子上那书写着“天下第一关”的巨大匾额喘息了好一阵,忽地蹦着欢呼起来。他们离开山东瓦戈庄已经整整一个半月了。老家闹起了火烈拉(痢疾),十室九空,张望朝老娘和吴瑞坤的父亲都没禁住这场瘟疫的折腾,离开了人世。不久,家乡又闹起了蝗灾,庄稼被吃了个精光,为了活命,张望朝和吴瑞坤只好搭伴来闯关东。离家的时候,盘缠带的本就不多,走到半路,又被土匪给抢去了,二人只好一边打短工,一边赶往关东。
  • 夜葬

    夜葬

    西南一隅,有一奇特的丧葬习俗,名"夜葬".凶死的人只能在夜晚静悄悄地送到死人沟中埋葬.四个研究民俗的学生来到这里,想要揭开这神秘文化中不为人知的一面.可他们碰到的,却是一连串不可思议诡异莫名的事……村中的地理先生,欲言又止……山村中唯一的大学生,发现了秘密,却又神秘失踪……山腰上绿树掩映的别墅中,隐居的推理小说作家……别墅中,一瘸一拐走过的管家……还有一只低吠的狼狗……
  • 村姑

    村姑

    时值中午,阳光洒满中原大地。文秀头戴草帽,腋下夹着一捆青草,肩上扛着一把旧铁锹,风风火火从田间回到家中。她家院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杨树,为这个农家小院撑起一片荫凉。树下有鸡羊猪狗无精打采地攒动着,它们可能是为了避暑乘凉,腹饥寻食。文秀先把青草撂到猪嘴旁,那头五六十斤重的长白猪忽然精神百倍,津津有味地大口咀嚼着新鲜的猪草,那些鸡羊也过来凑热闹,在草中寻食。每天文秀从田间回来,总是拔点儿青草为它们充饥,这样就能节省一些猪食。
  • 疑云

    疑云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N的异世界生活

    N的异世界生活

    那些在屏幕之中已经完结的故事,在她的世界里还在继续,不管是起义之后的和平生活,还是纠缠不清的爱恨情仇,又或者是........“但是这些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N有些无奈,“我知道你们两个美男子谈恋爱不容易,但是能能不能别来找我。”“但是之前那对男女不是你帮忙撮合的吗?”“给钱啊!”
  • 论美国的民主(全集)

    论美国的民主(全集)

    《论美国的民主(全集)》不只是泛泛地介绍美国的政治制度,还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美国民主的成因和发展,阐述了作者的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思想。涵盖面极广,相当于一部关于美国的“小百科全书”,论述内容包括美国地理环境、种族状况、移民对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缺点以及与其他国家制度的比较等,还分析了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哲学观念、宗教思想、文学艺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社会学著作。
  • 记者的感悟

    记者的感悟

    这么多年,我写了许多杂文、短评、述评、时评,也写了许多业务研究文章、采访体会、记下了自己的工作经历,还为各类培训班写过不少演讲稿。与采写消息通讯等本职业务相比,我对这类东西的重视程度并不低、所花精力并不小、所获的感悟并不少。因此,我一直希望将这些凝聚着我的心血、汗水的文字结集出版。现在,奉献给读者的,是继《记者的天空》之后又一部研究业务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