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7200000004

第4章 北国之春(2)

胡福明的担心并没有成为现实,不仅如此,在4年之后他便调入江苏省委工作,从此仕途一帆风顺,直至出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他并不清楚的事实是,在当时的最高决策层中,有一个人正在试图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动中国人思想解放,推动中国命运变革。在这个人与这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共同作用下,中国发生变革的思想基础就此奠定。

这个奠定了中国变革思想基础的人,就是邓小平,而在我们这部下海史的前半程中,我们越来越会感受到他在关键时刻的作用,感受到他对整场变革节奏的把握,以及他赋予中国商业社会怎样的影响。

5月19日,邓小平在接见文化部核心领导小组负责人的时候,专门谈到了这篇文章,认为该文是符合马列主义的,甚至说:“文章符合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扳不倒嘛。”在随后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他再次以此文为题,对教条主义展开了批评,号召全党、全军、全国“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一个大解放”,在他看来,这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非常有必要的。

于是,从6月到11月的数月时间里,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绝大多数省市的负责人,都纷纷发表文章和讲话,一致认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具有相当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有关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只停留在意识形态领域。在经济的领域当中,这场讨论所产生的结果,就是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思想环境,以及为大家普遍接受的商业伦理。在此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这种“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维模式,不仅主导了中国的经济改革,还衍生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定压倒一切”、“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黑猫白猫,抓住老鼠是好猫”这一类政治格言,更在无数下海者的头脑中深深打下印痕,使得他们在后来的商业运营中把实际效果放在第一位,许多或悲或喜的故事,正是因此而被孕育出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此之后,中国再很少有学术文章,能够像这篇文章那样引起高层领导和理论工作者的重视、如此多次的修改,也绝少有任何一篇学术文章能够像它这样,如此深刻地影响现代中国历史的进程。因为那种特定的历史条件,几乎是不可能复制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如此特殊时期出现的《实践》一文,注定要在历史的舞台上扮演一个孤独而又伟大的角色。

1978年的中国,究竟有着怎样的商业环境,也许我们可以从一些史实中读出几分。

就在那场大讨论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距离北京500多公里,山东省的一个偏僻小村落里,一户农民被当成了“资本主义暴发户”的典型,不得不接受残酷的批斗,说起来有些匪夷所思,批斗的原因竟然是,村里除了这户农民之外,其余各家各户都背井离乡,外出讨饭。

从1月底到2月初,邓小平开始了尼泊尔的出访之行,在途经四川成都的时候作短暂停留,在听取了四川省省委的工作汇报之后,邓小平突然评论道:“农村和城市都有个政策问题,我在广东听说,有些地方养三只鸭子就是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怪的很!”

这些非常细微的小事件,在当时闻者甚少,更不为新闻报道所注意,人们所关心的,往往只集中于那些具有宏大政治意义的事件,然而当我们今日回头看的时候,就会发现以邓小平那种深思慎行的性格,绝不可能在未经过深思熟虑的情况下,便轻易提出主张。正因为如此,那些曾经被人遗漏的细节,才显得格外有价值,每当一个细节出现的时候,其历史意义是绝对深远的。

就在邓小平尝试着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尝试着在中国的经济领域内进行一场变革的时候,却有许多人已经在既未得到政策鼓励,又未得到舆论支持,更未见社会环境好转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开始了他们的商业之旅,不知不觉地或主动、或被动走上个体工商户的道路,不仅为他们日后的下海之路埋下伏笔、积累下原始资本、也初铸了中国最初的商业形态。

在山西运城川口村,一个叫做李海仓的23岁青年,此时正盘算着要开始自己的事业,这份机缘则来自于他在三年前的发现。

在1975年的时候,自幼在晋南大地上长大的李海仓,忽然感觉到了一点门道——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许多生活物资都奇缺无比,就连人们常用的肥皂都难以买到,只能用味道很大的猪油胰子、皂角水代替。那么,如果能自己生产肥皂,那么起码在晋南地区销路不成问题。

于是,带上父亲给的30元钱,李海仓踏上了前往运城的道路,在运城火车站的候车室睡了一夜后,他找到了当地生产肥皂的粮油加工厂,却不巧正好赶上那里中秋节全厂放假。一心想要学做肥皂的李海仓,居然愣是从收发室里找到一个退休的老技师,用两盒月饼和一顿酒学到了配料、熬制这些技术。

回到家里,拿着自己做出的肥皂,李海仓找到了川口村的大队干部,要求大队给他投资。川口村地处晋南,向来是贫瘠之所,自然没办法提供他所急需的资金,唯一能拿的出来的,就只有几百斤小麦和一口大铁锅,并且要他和队里签订协议“第一年交出6000,第二年交1万”。

于是,李海仓把小麦卖掉,在场院里支起大锅,就这样办起肥皂厂来。在当时的中国,6000块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李海仓能够冒如此大的风险,实在需要非凡的气魄和胆量。好在工厂把肥皂一生产出来,立刻供不应求,一年之后,李海仓便如数上交了6000元。小肥皂厂也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最终成为了山西省最大的民营企业——海鑫集团的前身。

其实,假如我们把视野放得再广阔一些就可以发现,在当时的中国,李海仓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孤独。在广东,普宁县流沙公社,一个名叫陈凯旋的农村青年在三年前来到广州务工,最初在广州化工研究所做建筑工,随后跟着包工队去清拆旧楼,还在黄埔港挖过一段时间的排水工程,这些都是需要出力的体力活,对于那段日子他一生记忆深刻,“那些都是苦力活,而且只能求温饱,不求其他。实在是很苦,但是也受用无穷。”

几个月后,陈凯旋开始了“单干”的生涯,起初只是做一些规模很小的买卖,只要有利润,几乎无孔不入。直到有一天,正在大街上东游西逛的陈凯旋忽然想到,自己的家乡物资奇缺,而消费需求却相当旺盛。

于是,在这一年的春节里,陈凯旋拿出了3000元积蓄,装了满满两大箱子洗衣粉、洗发水之后踏上了回家的道路,从此,他每周都要奔波在广州与潮汕地区之间,来回倒腾日常洗化商品,几年之后,几乎跑遍了潮汕地区所有乡镇的陈凯旋,终于积累起一笔不小的财富,然后便创办了立白集团,它后来成为了中国洗涤行业里最具实力的企业之一。

在内蒙古,一个叫做牛根生的青年人,此刻正遭遇父丧。说起来,他实在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出生后的一个月,他就被亲生父母从乡下卖到了城里,据说只卖了50块钱,他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因为他的养父从抗美援朝结束后便一直在养牛,所以让他也姓了牛,十四岁的时候,他的养母去世了,现在则是他的养父。

和陈凯旋、李海仓等人“单干”不同的是,在料理完丧事之后,牛根生成为了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从此不必挨饿受冻,而他的下海故事,以及那一连串关于“蒙牛”、“伊利”的传奇经历,则要等到二十一年后才会正式上演。

在当时的中国,有着许多像陈凯旋、李海仓这样的人,他们能够做出如此“出格”、如此“大胆”的事情,多半是受到贫穷的驱使,而之所以能够在后来被写入中国的企业史,则在于他们日后的辉煌。当大家从近乎癫狂的政治狂热中清醒过来的时候,贫穷就变得如芒在背,让人无从忍受,尽管它不是唯一的原因,但我们必须要承认,生存的确能让人动作得更快更早。

事实上,当邓小平在发表自己主张的同时,一些有着敏锐政治感觉的人,便已经开始察觉到中国经济风向的微妙变化。他们和李海仓、陈凯旋这样的人不同,这些人多为乡村、乡镇的基层干部,中国特有的官本位文化,使得他们习惯于时刻留心、时刻揣摩最高权力阶层中,核心领导人所说的每一句正式、非正式的言论,每一句话里所包含的玄机,都被他们反复玩味,从中品读、引申出更深远的意义;反过来,他们所处的基层管理者位置,又能够给予他们更多可施展抱负的权力与空间,以及相对城里更自由的环境。

在这一年的12月7日,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一篇稿件,题目是《农民热爱这样的社会主义》,第二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几乎以整版的篇幅看出了此稿,同时在头版右上方那个显要的位置上,还配发了一篇《华西的经验说明了什么》的评论员文章,随后,全国所有的省级、直辖市级报纸,都在显著的位置刊登了这篇通讯。

可以说,这是中国新闻界当年给够给予的最高规格报道,之所以有如此待遇,原因则是因为华西村这个旧日典型的身上,再一次焕发出了新的光芒。

早在60年代,华西村就是“农业学大寨”的全国典型,它的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则被描述成为一名“陈永贵式”的好干部,风光及地位一时无二,早在这次报道之前,《人民日报》就曾经用充满激情的笔调描写过华西村:“华西大队认真学大寨十一年,过去粮食亩产超一吨,今年可达2400斤……吴仁宝同志还向全省代表讲了改土治水、作物品种布局、秋肥造田、平整土地的规划,他把自己的蓝图编成了一首诗:九十万人民心向党,七十万亩田成方,六万山地换新装,五业发展六畜旺,社员人人喜洋洋。”

如果说这样的报道还仅仅是一种“政治样板”的话,那么新一轮的宣传,则更多地反映了另一个层面上的变化。

这一年的华西村,虽然还没有达到红遍全国,富甲天下的极盛程度,但在当时的中国,华西村确实是一种绝无仅有的存在。在这一年里,华西村总计实现产值万元,创造利税万元,固定资产100万元,银行存款100万元,另外还存有三年的口粮,人均分配水平达到220元;200多户社员全部住进了村里新建的瓦房,甚至还建成了当时苏南地区大部分县城都没有的五层楼房,用来办托儿所和中小学,老人或五保户不仅供应口粮、燃料、蔬菜,每月还会发给零用钱。

类似于这样的成绩,自然不可能仅凭农业生产来完成,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吴仁宝在高调跟随中央“农业学大寨”的同时,又在干着一些“见光死”的事情。从1969年的时候开始,吴仁宝就抽调了20个胆大心细的人,在村子的一片泽地中办起了小五金厂,周围四处是茂密的林木,他还让人在工厂的四周筑起围墙,窗户挂上厚窗帘,勒令所有人对外守口如瓶。

“当时可千万不能让外面知道,正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呢。”后来顶替了吴仁宝职务的他的第四个儿子吴协恩回忆说。当苏州地区的“大寨学习会”在华西村召开时,各地区领导、媒体记者蜂拥而至华西村,无奈的吴仁宝只好做出了“舍小利,保大利”的决定,下令工厂关门,工人放假,等会议结束之后立即开工,加班加点弥补损失。

在吴协恩的回忆里:“田里红旗飘飘,喇叭声声,检查的通知走了,我们转身也进了工厂。”之所以如此冒险搞工业,原因就是种田实在赚不到钱,当时全村人拼死拼活,农业总产值只有24万,而只有20个人的小五金厂,三年后就达到了24万的产值。在吴仁宝看来,既然农业本身难以积累到足够的资金来发展,那么就有必要另辟蹊径,有必要“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支农业。”

事实上,办工业是真,支持农业却未必是最终的目的,在此后的几年里,吴仁宝在华西村搞的那些地下小工厂一直在偷偷运转,而正是这些作坊式的小工厂,日后却成为了中国乡镇企业最早的雏形。

如果说吴仁宝的尝试是借助模板效应,顺势而为的话,那么,同样是在1978年,在距离江苏上千公里之外的吉林省四平市红嘴村,则发生着另外一种模式的变革,它是一种坚持与体制对抗的模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受政府认可,红嘴村的当家人卢志民甚至差点被关进监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从地下转到地上的民营企业模式。

红嘴村地处吉林东辽河畔,虽然依山傍水,却贫瘠穷困,当地甚至编出歌谣“光棍四五十,干活没分值,牲畜没草料,家家没粮吃”。卢志民耳闻目睹,对这种贫困的体验自然格外深刻,想要脱离这种现状的愿望自然也更加强烈。他初中毕业后返乡务农,22岁那年,他当上了红嘴村生产二队的队长,从此开始带着一群社员搞副业,刚刚有了一点起色的时候,却不料恰好赶上“基本路线教育工作组”进了村。

同类推荐
  • 当代英美组织领导力发展:理论与实践

    当代英美组织领导力发展:理论与实践

    与引进的关于“领导力发展”的西方学术著作和教科书不同,本书是中国学者立足本土文化情境、采用跨文化视野系统研究西方组织领导力发展的第一部专著。本书“如其所是”回答英美语境下“组织领导力发展是什么”和“怎样发展组织领导力”两个关键问题,同时提出汉语世界第一个组织领导力发展理论框架——它为宝钢集团、中兴通讯等跨国企业所认同,具有十分显著的实践价值。
  • 服务精神

    服务精神

    中国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水平、意识、方法,素养、品质和标准?服务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有着无穷的价值,而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服务规范和方法又是创造企业利润的价值源泉。本书的读者定位为中国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包括:客户服务经理及其管理层;一线服务经理和一线服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与客户接触的其他服务人员或业务人员。
  • 从零开始学开店

    从零开始学开店

    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成败。开店不只有勇气,还要学经验。致富不只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开一家什么样的店?如何选店址?怎样让你的店从不起眼摇身一变成焦点?怎样经营店铺?怎样管理店员?开店前,做足准备工作很重要。《从零开始学开店》广征博取,汇集经商入门的多种经验;条分缕析,介绍开店的经营流程和运作程序、开店的筹划与准备、选址与布局、营销与服务、管理与理财等创业者迫切关心和急需应用的经营智慧和赚钱艺术,《从零开始学开店》是经商创富人的首选生意经指南。
  • 专业精神:一切员工必备的信念与行为准则

    专业精神:一切员工必备的信念与行为准则

    专业员工不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们才把他们称为专业员工。专业精神是一种专业素质,包含了博爱之心、强烈的责任感、坚定的使命感,不仅是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更要有坚定的信念、极强的探索和奉献精神。专业精神对于老板和员工都是一笔财富。
  •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管理艺术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管理艺术

    在相同的时代,每一个人都经历相同的从生到死,但每一个人都书写着不同的人生故事。有的人碌碌无为,贫穷一生;有的人叱咤风云,经天纬地;有的人获得了巨额的财富,泽被后世;有的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青史留名;有的人留下了瑰伟的艺术,光烁古今;有的人创造了华美的篇章,留传万世。为什么在相同的时间之内,人生的道路如此截然不同?人的命运竟会出现如此天壤之别?问题的根本在于人们对于人生的掌控、对时间的利用。无数事实证明: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先掌控好自己的时间,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每一分钟,让每一分钟时间都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热门推荐
  • 都市之网游神话

    都市之网游神话

    这里有神死了,魔灭了,这里也有一见无始道成空,也有不为成仙,只为在红尘中等你;还有女娲,伏羲,老子,通天等……公元3038年,一款神奇的网游,掀起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
  • 粉妆楼

    粉妆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情与缘

    情与缘

    安小小原本是高科技时代的特工,却是突然穿越到了一个不受宠的将军夫人身上,成了塞雪国不受宠的公主沈安谨。穿越而来,沈安谨在此无依无靠,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却是处处受到小妾挤压。不甘被欺负,沈安谨极力回击,解决重重障碍后,重拳出击,给那些不知死活的人一个狠狠的教训。可是,突然出现了一个陌生男人那个对她打滚耍赖,卖萌可耻,却也为她带来了丰富的食物。可是,那个男人竟然告诉她他是传说中冷漠无情的乔尹南,彻底颠覆了她的人生观。【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丁克

    中国丁克

    方路和老婆是一对现代观念很强的夫妻,是丁克。他们的信念就是不要孩子,为此他们总结出一大串不要孩子的理由。于是社会、家庭压力蜂拥而来,但谁的话也不能动摇他们的信念。两个不要孩子的人,一夜间被别人硬塞来两个孩子而且是他们最不喜欢的孩子,故事就此开始了。按照方路的心愿,他恨不得把孩子从楼上扔下去,但他不敢,不得不担当起抚养孩子的重任。但倒霉的事远不止这些,老婆的一个女朋友因为是否要孩子与老公离婚而患上了暂时的精神分裂被老婆领回来了。于是一个丁克之家,多出了两个孩子,外加一个神经病,这下热闹大了……
  • 圆峤内篇

    圆峤内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灵珠传奇

    灵珠传奇

    碧宇万万没有想到,家传的灵珠会给碧家带来灭顶之灾,死里逃生的他承蒙好心人收留,学得一身绝世武功,奈何人外有人,武功再高也不敌老丈人……鬼门关游走之间,来到世外桃源,是休整?是崛起?还是最后挣扎?……且看碧宇如何改天命,斩恩仇,谱写灵珠传奇……
  • 怀疑三部曲

    怀疑三部曲

    这本书里包括了我近年来写的三部长篇小说。我写长篇小说是很不适合的,主要的原因在于记忆力方面的缺陷。我相信如果不能把已写出的每一根线索都记在心里,就不能写出好的结构,如果不能把写出的每一句话记在心里,就不能写出好的风格,对我来说,五万字以下的篇幅是最合适的。但是这样的篇幅不能表达复杂的题目。
  • 超凡独秀

    超凡独秀

    徐乐穿越了,得到超级睚眦系统。————————徐乐:从明天起,做一个宽容的人。谦和、礼让、以德报怨。对手:呸,你就是个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的小人。————————哎,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 难以释怀的思念(心灵感悟书坊)

    难以释怀的思念(心灵感悟书坊)

    从蹒跚学步到懵懂无知,从初入社会到感慨万千,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有无数的难以释怀的思念。本书收录了一些动人的令人难忘怀的故事:陌生的大叔、母亲做的棉窝、姐姐的辫子、祖母的月光、废品里的秘密、用婴儿交换小羊羔……这些故事,让我们学会感恩,伴我们成长,感悟我们的心灵。
  • 带着系统重启天庭

    带着系统重启天庭

    李白都已经三十岁了,还在做着小说能成功的美梦,结果处了两年的女朋友跟一个有钱大胖子走了,随后又为了救人失去了生命,却不想人生没有划上句号,他竟然穿越到了自己写的小说里?!然而还没开始高兴,却发现自己穿越的不是主角而是无法修炼的配角……但是还没开始失落,又发现自己竟然拥有了一个杀怪升级系统?!好吧,人生果然是大起大落的,这一世他决定不当穷屌丝,系统在手,天下我有,配角也是能够逆袭的!《各位老大,看到了本书,喜欢了就收藏吧,别觉得少,已经有两百章存稿,保证更新!》群号:731250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