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0400000004

第4章 热钱在炒作,风生水起(1)

牛顿说过: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但是,与人性相比,资本更为疯狂。

资本天生具有逐利性,具有敏锐的触角,只要能够获利,就会千方百计进入,并迅速熟悉甚至掌控相应产品市场。

至今,热钱在房地产和股市搅动的风潮让人记忆犹新。一些炒房团携巨资炒高了城市房价,导致人们只能望房兴叹;以强大的资本在股市中翻云覆雨,让很多散户血本无归。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如今,农产品成为热钱的“新宠”,于是出现了疯狂的大蒜、疯狂的绿豆、疯狂的玉米……

农产品坐上“直升机”

晋朝时,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食不果腹,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将情况报告给晋惠帝,但晋惠帝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呢?”这个回答足以让人啼笑皆非。

但是,当历史的脚步走了千余年之后,晋惠帝的建议得到了人们的响应:菜价太贵,我们已经开始吃肉了!

从2010年春节以后,人们就开始感觉身边的生活用品价格悄悄抬头。尤其进入5月份以来,大蒜、绿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更是“接力”高涨。

在中国民间,自古就有“蒜疯子,姜傻子”的谚语,蒜和姜这两种农产品价格多变,波动剧烈。本来,价格的变化不足为奇,但无论价格如何多变,波动如何剧烈,仍旧有一定的上下限。如果冲破底线,大蒜的价格超过猪肉,就表明了进入一个非正常状态。

现在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一种非正常状态。

2010年5月4日,沈阳市沈河区二经街南三八里的程女士来到小区门口的包子铺时,发现过去每个桌子上都有一碗免费蒜瓣,现在却不见了。事实上,这不是一种个别形象,此种情况还反映在周围的面条店、饺子店和豆腐脑店。“没办法,大蒜太贵了,7.5元一斤,一斤四五头,顾客每吃一头就2元多钱,而我们包子才卖0.5元一个,最贵的才0.6元。”包子铺老板言语中充满无奈,并表示,现在只有顾客要求,才会给几瓣大蒜。

大蒜涨价导致经营成本,不仅让商家千方百计减少供应,还导致市民在购买大蒜时,显得“小气”起来。“以前大蒜便宜得很,几毛钱一斤,最贵的时候,也才2块多,现在涨了好多倍。价格这么高,反正大蒜只是调味,还是尽量少用些。”四川的潘女士如此表示。

本来,大蒜只是调味品,没想到,一时间居然成为人们望而不舍的“奢侈品”,而且这种风潮,刮遍了中国各地。人们甚至还发出具有调侃性的预言:

如果大蒜涨下去

老北京炸酱面“就不起”蒜吃了。

串店烤大蒜贵过烤鸡翅。

清蒸扇贝中没了蒜蓉,多了蒜汁(兑水的)。

周立波不能再用大蒜咖啡讥讽郭德纲,毕竟大蒜更“小资”一点。

前两年,我国大蒜市场需求低迷,大蒜收购价处于低峰,常年徘徊在1元/公斤左右,2008年末时更是跌到历史低点,每公斤约为0.1元/公斤。物极必反,更低的下跌是为了更高的上升,这一哲学道理出现在大蒜此后的市场表现上。2009年,国内大蒜价格犹如脱缰的野马,屡创新高,从谷底的0.1元/公斤一路飙升至8元/公斤。2009年末,在全国主要大蒜产地山东,零售蒜价同步上涨40多倍,达到9元/公斤左右。而在北京等部分大城市,一些超市的蒜价甚至高达20多元/公斤。“疯狂的大蒜”,“蒜你狠”等表达人们在蒜价飙升时无奈的词汇,一时成为社会焦点。

5月是新蒜成熟的季节,各地已经持续增长半年有余的大蒜价格终于开始回落,5月底,大蒜零售价格跌至4-8元/公斤。然而,正当“蒜你狠”有所收敛,对于饱受大蒜涨价的民众而言,蒜价的停歇却并不意味着生活支出的成本有所降低,绿豆又接过了涨价接力棒。刚刚入夏,想用绿豆煮粥降暑的民众发现,绿豆价格在一个月内连续走高,演变成继“蒜你狠”后的又一桩疯狂的买卖,一场“豆你玩”的游戏开场。

诚然,每年的5月,都是绿豆销售旺季的开始,但在价格反应最为灵敏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过数年的平稳之后,2010年绿豆价格的突发“发飙”,却显得有些蹊跷。

在北京最大的粮油批发市场玉泉路市场,2005年5月,绿豆的批发均价为5.8元/公斤,2006年-2008年三年间5月绿豆价格都没有出现较大波动,均价在6.3元/公斤左右,2009年5月甚至还降到5.55元/公斤。2010年5月,绿豆却已经成长为“疯豆”,批发均价为16.4元/公斤,最高时5月4日上涨到18.4元/公斤。

与“疯狂”绿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上绿豆的交投却显得相对清淡,并没有呈现一般商品行情向好时常有的量价齐升现象。

在批发市场上,敬畏于绿豆的高价,很多零售商和经销商不敢进货。在全国最大的杂粮杂豆市场,吉林省扶余县三井子杂粮批发市场此前的年交易量高达92万吨,但当绿豆价格“节节高”时,市场内绿豆的交易却平静,“最近市场里就没见到多少需求客商来,价格太高了,没人敢进货。”三井子农贸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钱林松表示。

批发市场疲软,零售市场情况也并不乐观。尽管5月份已经进入传统的绿豆消费旺季,但面对天价的绿豆,大部分消费“买不起账”。在杭州华润超市,2010年5月绿豆销售量相比往年下降50%,“绿豆又不是米饭,价格高了可以不吃。”在超市杂粮去徘徊的顾客说。

尽管民众对于绿豆价格上涨表现了“骨气”,但不可否认的是,绿豆可望不可即的价格切切实实影响了日常生活。而且,这种暴涨“习气”还带动了其它杂粮品种跟风:与2009年同期相比,2010年5月糯米价格上涨了70%;黑豆价格从2009年5月的7元/公斤,上涨至2010年5月的20元/公斤;薏米的价格也由10元/公斤上涨到40元/公斤。涨幅都在2-4倍。

绿豆“得道”,相关产品也随之“升天”,即使连与绿豆相关的食品,如绿豆芽、绿豆糕、绿豆汤等,价格也随之上扬,一些地区的绿豆汤不仅从1元涨到2元,而且还被民众形容为“能照出人影来”。

此前的销售难题,现在俨然成为菜市场上的新晋明星,面对难以控制的绿豆、黑豆的涨价,人们戏称为“豆你玩”。

然而,就在“蒜你狠”、“豆你玩”两个热门词语成为国计民生的关注焦点时,玉米也不甘示弱,刮起了一阵“玉米疯”。

根据农业部2010年5月2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从2009年2月起,玉米价格一直保持涨势,涨幅高达33.3%。2010年5月第三周,全国玉米平均价格已突破2元/公斤,同比上涨26.9%,直追大米价格。而食品商务网上的上海曹安菜篮子股份有限公司5月20日报价,玉米均价已达2.6元/公斤,同期大米均价为2.13元/公斤。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频繁化的个例,似乎已经是民众难以跨越的围栏。据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统计,2010年一季度,全国28个品种的蔬菜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6.98%。

农产品价格的暴涨,确实令人匪夷所思,一头雾水。对于大蒜、豆子、玉米的涨价起了轻松有趣的名字,但自己的内心却肯定幽默不起来。无论是“蒜你狠”、“豆你玩”,抑或是“玉米疯”都无疑是一种讽喻,表达的是一种无奈的心态。菜比肉贵,消费者生活压力猛然增大,口袋越来越瘪,恐怕难有心情取乐。

而且,如果这种脱离实际价值的“疯狂价格”游戏得不到遏制,还有可能演变成全面通胀的导火线,到时,就不再简单的“豆你玩”,而是真正的“算你狠”了。

“蒜你狠”,到底是谁狠?

在市场经济的运行环境中,价格的上涨从来就不缺乏理由与借口。但是,某个地域、某个节点的某种物价出现巨大反差和波动,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加之,农产品价格的暴涨会危及到人们生活,人们在惊呼“买不起”的同时,自然会搜索暴涨原因。

于是,各种猜测与推测纷至沓来,自然灾害、农民、中间商,到底是谁在制造暴涨?谁才是那个最狠的角色?

自然灾害狠?

从经济学的成本决定价格理论来看,产品价格由其值决定,并根据供求关系上下波动。由此,人们很容易将大蒜等农产品价格的暴涨,归结为农产品供求失衡,即市场上农产品供给少于需求所致。

而事实情况也是如此,无论一些政府官员,或是民间学者,将产品价格上涨,归因为气候异常、种植面积减少等因素导致的供应减少,将供不应求视作“幕后推手”。

但是,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以大蒜之乡山东金乡县为例,2010年5月金乡县农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金乡全县约有80万亩农田,其中2010年有56万亩种植大蒜,2009年为48万亩。由于今年天气灾害频发,大蒜减产为正常现象,但减产不会超过10%。这一数据来自金乡县农业局信息科,作为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去乡镇摸底大蒜生长状况。

2009年,金乡县大蒜总产量为51360万公斤,2010年约为56000万公斤,虽然种植面积增加8万亩带来的总量提升并不大,但无可置疑的是,价格暴涨带动的种植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抵消了天气因素带来的减产。

而且,众所周知,农产品有自己的生产流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其价格。蔬菜一类的农产品,生产周期较短,受水灾、旱灾等天气因素影响,价格出现短期波动实属正常。但是,一旦天气状况变好,供应恢复正常也无需过长周期。而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以年度为生产周期。较长的周期也决定了其价格的更不确定性,但无论如何,在上市半年后价格突然暴涨,绝非正常现象。

在绿豆的主产区东北三省和内蒙古,2009年由于天气干旱,造成了绿豆总产量的明显下降。按照常理推断,在10月份新一轮农产品大量上市后,会增加市场供给,行情也会相应平稳或有所下降。但让人们大为不解的是,良好预期并没有出现,2009年9月份时,绿豆的平均批发价格为6.6元/公斤,而到10月下旬时价格未降反升,达到了8.4元/公斤,每公斤上涨1.8元,短短一个月内涨幅达到27.27%。

对于这种“天气说”,很多人并不买账。盘溪农贸市场的一位经销商就直言不讳:“要说恶劣天气导致减产,怎么其它农作物不见动静,就大蒜、绿豆这几样产品一个劲地往上涨?”

由此可见,将农产品价格暴涨完全归咎于天气,这一推论根本站不住脚;或者,仅仅天气灾害这一因素,并不足以支撑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价格飙升。

种植农户狠?

按照商品流通环节,农产品的流通需要经过两个关键环节,即农产品的种植者农户、中间批发商。要寻找推动农产品价格暴涨的“真凶”,毫无疑问,就要从这两个环节入手。

批发价从0.2-0.3元/公斤暴涨超过10元/公斤,原本让人闻起来有些刺鼻的大蒜,变成了香气四溢的稀有品。仅从第一印象,且不经过理性思考,很多人会羡慕蒜农的好运,但事实上,在这一轮涨价行情人,普通农户并没有得益,更像是一群局外人。“现在全国各地到处都有人炒蒜成千万富翁,却从没听说谁种蒜种成千万富翁的。”一位粮油贸易公司负责人表示。

即使在大蒜主产区山东、河南,2010年5月,收购商从蒜农手中收蒜的价格为3.6元/公斤,进入全国最大的大蒜交易市场--山东金乡大蒜交易市场后,价格变成4元/公斤,此后价格才一步步被“抬”到20元/公斤左右。

而关于蒜农的收入,由这一笔账可以得知:在大蒜价格疯涨的2009-2010年,每亩蒜地的蒜种费约为1100元,肥料费用为350元,耕种费80元,灌溉费为60元,塑料薄膜费为50元,再加上其它除虫、灭草的零散费用,每亩蒜地的成本高达1400元。按照每亩地产蒜1000公斤计算,每公斤大蒜的种植成本就为1.4元。即使蒜农卖出3.6元/公斤的天价,每亩地的收益也不过2200元,“一个农民种几亩地,算下来比打工强不了多少。何况还是在这样的年景里,3.6元的收购价几年前他们想都不敢想。”

在农产品领域,一直存在着“生产者与消费者‘两头瘦’、流通者‘肥’”的现象。在这次为大蒜为首的农产品价格暴涨中,蒜农等生产者依旧没能“吃胖”。不仅如此,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他们,还最有可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在价格暴涨之后必然出现的下跌时(现在大蒜价格已经开始下跌),他们却仍然在扩大种植面积。

而处于“肥缺”状态的中间流通者是否都“肥”了起来?

中间商狠?

既然农民不是大蒜涨价的始作俑者,有人开始将怀疑的目光瞄准中间商。但事实上,无论是大蒜,还是绿豆,价格疯涨的同时,农产品市场上的交易却倍加冷清,并未呈现量价齐升的现象。

2010年5月27日,国家多部委联合下文,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等炒作行为。这一记“重拳”,让重庆盘溪农贸批发市场里的商户陈玉洲倍感无奈。

同类推荐
  • 中国经营大师智慧全集

    中国经营大师智慧全集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经营大师,必须放远眼光,必须把握大局,商海竞争是非常惨烈的,只有那些把握大局的人才能驾驭市场。本书中有他们的人生经历,有他们的创业过程,有他们的经营理念,有他们成功后的谈定和失败后的反思……
  • 店长易犯的88个错误

    店长易犯的88个错误

    《店长易犯的88个错误》是为了那些渴望尽快提升自己的店长们和准店长们而编撰,处在激烈的竞争中,高压的态势下,你需要一种清晰明确的引导,一个简单实用的指南,让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除去工作中、认知中的偏差,在店长的职业之路上向着更高更强发展!
  • 精准做事

    精准做事

    一个人的做事方法,决定了一个人做事的优劣和做事的成败。要想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安身立命,扬名立万,就需要在做事上有独到的技巧和方法,这些诀窍总结起来就是“精准”。人生的成功看似艰难神秘,其实本质上都大可归纳为:精准些许运气=成功。做事“精准”,是指做事到位。具体到生活工作中就包括:创造能力到位、协调能力到位、策划能力到位、执行能力到位等。一本教你按照更好的逻辑和思维做事的书,每一次精准做事,都是在打造你的话语权,让你更受欢迎。
  • 砍掉成本中的魔鬼细节

    砍掉成本中的魔鬼细节

    本书不是沿袭传统的控制、节省等降低成本模式,而是引进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现代成本管理模式,让企业通过在降低内部成本的同时,使各种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使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通过整合打造共赢的价值链,不仅减低成本而且分解成本、超越成本,这就是本书的目的。
  • 总经理打理公司要懂的168条锦囊妙计

    总经理打理公司要懂的168条锦囊妙计

    《总经理打理公司要懂的168条锦囊妙计》是一本为现代公司总经理精心打造的实用工具书,书中针对总经理的工作任务及职位特点,从企业战略、制度设置、决策制定、领导艺术、团队组建、执行任务、市场营销、质量管理、渠道建设、企业文化、风险防控、创新思路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总经理职位的基本素质要求、工作职责和管理技能,解答了总经理管理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供具体可行的操作技巧和实战方法,帮助总经理提升自我各项能力,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成为卓有成效的领导者。
热门推荐
  • 迷糊甜妻抢错婚

    迷糊甜妻抢错婚

    某女牵错男人抢错婚,把一陌生男人塞进自己碗里。婚后,她把老公送的钻戒当玻璃戒,更把老公的未婚妻当闺蜜。得知老公从头到脚都是谎言后,她带娃跑了,成为单亲妈妈。某天,笨儿子跑进了电视,在前夫的婚礼上帮她抢婚:“叔叔是好人,就勉为其难地娶我老妈吧……”
  • 这样做人做事最给力

    这样做人做事最给力

    不懂做人之道,就不会受人欢迎,不懂做事之道,就不能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做人的价值是在做事中不断实现的,而做事是做人是否成功的重要体现。
  • 我的时空灵域

    我的时空灵域

    一开局就与太阳并肩?然而有卯用!一不留神被捅一剑,却幸运get到神器。......且看一段少年的穿越历险之旅。
  • 最强节度使

    最强节度使

    公元888年,大唐帝国日薄西山,五代即将拉开帷幕,恰在此时,身带整条街区的沈云峰穿越而来,他恰巧附身在大太监杨复恭的干儿子身上,并且阴差阳错的被任命为振武军节度使!到底是保一方平安,还是征战天下呢?且看最强节度使!
  • 最强小医仙

    最强小医仙

    疑难杂症?分分钟解决,包你药到病除。无法医治的绝症?小菜一碟。倭国的细菌病毒?历史上难以攻克的恐怖细菌生化病毒?华夏医术一出,都是渣渣!华夏医典,圣方神术,专治不服!
  • 红楼之禛惜黛玉

    红楼之禛惜黛玉

    她,眉如黛,人如玉他,活阎王,冷面佛的相遇,或许注定了纠缠生命的纠缠,或许注定了相守一部红楼,那是半壁江山。不知道多少人感叹,红楼未完,但是真正的结局却已无人知晓。林黛玉,心中的仙子,文采的化身。一个另类的红楼,一个美丽的黛玉。纯粹个人借红楼黛玉小写,无关名著红楼。爱者则看,不爱者请绕道。******************************此文共分三卷,一共六十万到七十万字左右,也或许会稍有变动,虽是大坑,却坚持每天更新,进者仔细哦!第一卷《玉生香》,讲述康熙在世时雍正和妹妹的情感萌发,一个成熟,一个年轻,但是却互相知心,一点一滴,涓涓如细流,美而纯。第二卷《帝王心》,讲述雍正在位时雍正和妹妹的相互扶持,随着时光的流逝,智慧沉淀,感情越发成熟而妩媚,做出人生更好的抉择。第三卷《指尖柔》,尚且待议。****************************************************梅灵的红楼系列文,欢迎大家去看。红楼之禛惜黛玉:红楼之水掬黛心:情续红楼画眉蹙:红楼之禛心俜玉:红楼之蛊惑香玉:红楼之雍帝霸玉:
  • 烈日

    烈日

    虽然做过妓女,雪儿心中对爱情始终充满美丽的幻想。与佟队长的秘密恋情,使雪儿第一次尝到了爱与被爱的快乐与满足。为权力,佟队长将雪儿出卖。雪儿万念俱灰。大学生吴克的出现让雪儿读懂爱的真谛,也因此遭到佟队长的嫉恨,为了尊严和真爱,雪儿吴克携手纵下山崖……上世纪50年代新疆古尔图开荒人生存状态实录,不可抗拒的命运悲苦,不曾动摇的尊严与真爱,令人震撼。
  • 中国历史上的“坏”女人

    中国历史上的“坏”女人

    被世人蔑称为“七为夫人”、“九为寡妇”的夏姬真的嫁了七次,以采补术克死了九个男人吗?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母亲赵姬真的如史话中那样,是一个淫乱无度的妓女吗?一代明君唐太宗宠爱的高阳公主为什么性情乖戾,身为皇家金枝玉叶却作奸犯险?千古第一女“丞相”上官婉儿有着怎样波折艰辛的人生经历?在这些众口相传的坏女人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刻骨铭心的事情,让她们前后性情大变,在人性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 怀孕分娩育儿一点通

    怀孕分娩育儿一点通

    本书是为新手父母准备的孕产婴护理实用百科全书,为即将成为父母的读者提供关于宝宝孕育方面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案,包含:优生优育方案、孕期保健护理、养胎保胎与胎教、分娩期保健护理、新妈妈和婴儿护理等,为新手父母提供全面有效的指导。本书全面详实地分析了妊娠前、妊娠期、产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这些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为孕育优秀的新生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书科学易懂,可操作性强,是众多年轻夫妻学习孕产婴护理经验的绝佳选择。
  • 一世暖婚

    一世暖婚

    (正文已经完结,番外进行中,养文的宝宝们可以看了)“靳曜天,你说过不会碰我,不会喜欢我,不会跟我结婚!”“宝贝,你肯定记错了。我分明很想睡你很喜欢你很想持证上岗!”“你……你不要脸,说话不算话!”“乖,老公还可以做点更不要脸的事情。”本书又叫《总裁太凶猛,宝宝有点方》《禽兽放开那个软萌,让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