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5400000002

第2章 从“全民健身体系”到“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

第一节 关于全民健身体系的研究

1993年5月24日发布的《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附件四:“关于群众体育改革”中提出:“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体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行一个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健身计划。”1993年5月启动制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工作,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作为指导新时期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文献,其颁布实施对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然而,《纲要》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或遇到了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长期积累的,也有实施过程中新出现的。就《纲要》本身来看,一些阶段性目标任务脱离实际、操作性不够等也是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我们认为缺乏前期调查研究是其中原因之一,制定这样一个宏大的国家计划其目标任务的提出,必须要有科学、严谨的依据,而这些依据是通过调查研究取得的,只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方可把握现实,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例如,《纲要》1993年5月开始制定,同年底完成草稿,这样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从提出制定到开始实施仅仅用了两年时间。《纲要》制定的随意性也较大,如最初提出的名称是“全民健身计划”,最后则改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字数从数万字缩至三千多字等。

一、有关“全民健身体系”主要任务的几个问题

《纲要》提出用15年时间即到2010年,完成“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十六大”又确立了到202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的目标)奋斗目标,并把这一过程分为两期工程五个阶段。《纲要》把第一期工程第一阶段(1995~1996年)定为“宣传发动和改革试点阶段”,提出要“初步掀起一个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潮”。1995年6月23日,原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的意见》。“一二一”工程的实施对于树立“健康新观念”,增强人们的体育意识,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变“被动体育”为“主动体育”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然而,作为一个分为两期工程五个阶段实施期限长达15年的系统工程,科学、合理的部署对于实现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各期工程及各个阶段实施计划的制定及工作任务的提出都应当和实现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明确各阶段本质上是一种承上启下,连续递进的关系,为此,各期工程和各个阶段实施计划提出的任务必须符合实际,要能够完成,并且与下一阶段衔接起来。第一期工程第一阶段实施计划“一二一”工程中提出了七项任务,按照计划这些阶段性任务应当在1996年底之前完成,否则可能会影响下一阶段即第一期工程第二阶段的工作,并可能会对整个计划实施都产生影响。为此,任务的提出一定要切实可行,要能够在计划期限内完成,那么第一期工程第一阶段实施计划《纲要》提出的“宣传发动和改革试点阶段”的任务是否切合实际,能否如期完成呢?据1996年原国家体委组织的第一次《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如下。

直到1996年底,有65.01%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过《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显而易见“一二一”工程中的“突出一个重点:宣传发动。要形成‘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的任务基本没有完成。

在1996年有65.70%的16岁以上的成年人一次体育活动都没有参加过。即使在2000年,还有65.0%的16岁以上的成年人一次体育活动都没有参加过。可见“一二一”工程中“倡导全民做到:每人每天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体育健身方法,每人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的任务也未完成。即使以后也必须做出极大地努力,1996年未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已经决定今后打算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只有35.05%,到2000年,这个数字也只有38.7%,可见距完成“每人每天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活动”的任务甚远。

上面的调查数据显示:“一二一”工程提出的阶段性任务并未全部完成,所以也有可能未取得预期效果。实际上,这些任务的完成绝非一两年之功,如今十年过去了,我们仍在为完成这些任务努力着。可见当时确立任务的依据并不充分(这可能与前期调查研究不够有关),以至于提出的阶段性任务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客观地讲,完成“一二一”工程提出的七项阶段性任务并非易事,它肯定不是一种短期行为,靠“运动式”是完成不了的,因为个人参与体育活动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必须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渐进地形成,并融入生活之中。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一二一”工程提出的阶段性任务应当贯穿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始终。推行《纲要》初期宣传发动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提出的目标任务应当符合实际,如果脱离实际,以至于根本无法完成,就会影响人们完成《纲要》阶段任务的积极性,不利于《纲要》的实施。“为了让全民健身计划真正成为‘科学、求实’的计划,制定计划时广泛认真地调查研究,提出人民群众易于并乐于接受的、科学的指标要求”【1】是非常重要的。

据教育部2002年和2004年两次公布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显示:2002年与2000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50米跑)、爆发力(立定跳远)、力量(仰卧起坐)等素质继续出现下降,除反映速度素质的50米跑成绩下降幅度较小外,其余各方面素质的下降幅度明显。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城市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2004年与2002年相比,我国学生反映速度素质的50米跑成绩有所提高,其他几项体能指标如爆发力(立定跳远)、力量(仰卧起坐)、柔韧性(坐位体前屈)等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到二十世纪末,……人民体质明显增强”【2】的“目标和任务”没有很好地完成。

学生体能下降,肺活量下降、肥胖比例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不足(包括时间和强度均不够),其中既有学校场地不足、时间安排以及体育活动内容安排上的问题,也有学生自身缺乏刻苦锻炼的毅力问题【3】。原因是多方面的,当然,也与“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的全民健身工作【4】,以及“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5】的学校体育工作有待加强有一定的关系。

另外,《纲要》第二期工程第一阶段(2001~2005年)实施计划主要任务中提到:“(一)构建体育服务体系。经过5年努力,初步建成面向群众性的多元化的体育服务体系。”但是,2005年3月刘鹏同志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继续抓住‘三个环节’,突出‘四个重点’,努力构建面向大众的多元体育服务体系。”可见“初步建成面向群众性的多元化的体育服务体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各阶段任务确定的缺乏科学性以及任务不能如期完成,自然会影响到“全民健身体系”的构建以及有关“体系”表述等一系列问题。

二、与国外大众体育发展计划比较,“全民健身体系”存在的问题

国外大众体育发展计划中的目标体系具有四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所有目标都具体、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均是用具体数据表达的量化的指标,都可以进行跟踪评估;二是所有目标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挑战性和激励作用,与每一个国民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并为国民所关注和理解;三是目标层次分明;四是目标的确定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它涵盖了人们广泛关注的有关健康以及体育活动的关键问题。

为了保证建立计划目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各国政府不惜花巨资先期对国民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以英、美两国的大众体育发展计划为例。英国体育理事会于1972年首次对2万名16岁以上成年人的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此后,每两年进行一次跟踪调查。在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于1991年颁布了《90年代体育——迎接新的地平线》,这一英国大众体育史上划时代的计划。美国的《健康公民2000年》,为了制定其目标体系,美国健康与社会福利部于1985年责成其下属的3个健康机构,从当年起分别对国民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样本含量4~10万不等)。该部于1986年建立了筹划指导委员会,全面监督和领导这项工作。为了进一步完善目标体系,克林顿总统亲自下令给健康与社会福利部长,邀请157个全国性健康组织,51个州的健康部组成了建立目标体系的运作班子。在初步完成目标体系的建立之后,筹划指导委员会又与美国科学院医学研究所和美国健康、娱乐、体育与舞蹈协会合作,在全国各地召开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讨论会。经过7000多次专家集体修改,于1989年末颁布了长达700多页的《健康公民2000年》计划。这一计划包括3个总目标、22个一级子目标、47个二级子目标和319个三级子目标。

2000年底,美国又在《健康公民2000年》的基础上,研制出《健康公民2010年》,在该计划的形成过程中,同样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首先,为了广泛地获取相关资料,健康与社会福利部曾经先后3次组织了350个国家级组织和250个州级组织召开专题讨论会。与此同时,在获取民意方面,美国政府部门曾经于1997年和1998年两次把“健康公民2010年”的相关内容公布于众。通过Internet和邮件形式,得到来自各个州的1万多条反馈信息。最后,在健康与社会福利部跟疾病防治与健康促进部(Office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的通力合作下,制定出《健康公民2010年》计划。该计划包括2个总目标,467个子目标,涉及到28个不同的研究领域。

相比之下,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显示出以下不足。

其一,目标不够具体、明确,可操作性不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通篇3128个字,篇幅不足4页,其中没有一项用具体数据表达的量化指标,没有对全民健身体系以及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等概念进行界定。

其二,制定时间较为仓促,目标的针对性不强,缺少激励机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3年5月开始制定,同年底完成草稿,并且很快就进入实施阶段,原国家体委副主任刘吉同志1994年1月10日在全民健身计划研讨会上的讲话中谈到:“全民健身计划的制定已进行了半年。今年,全民健身计划将要进入宣传和推行试点阶段。”【6】这样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从提出制定到开始实施仅仅用了两年时间,我们认为作为一个国家计划,其目标任务确立必须要有科学、严谨的依据,而这些依据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通过调查研究取得的,只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方可把握现实,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美国研制《健康公民2000年》和《健康公民2010年》两个计划均提前五年进行调查研究,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广泛地获取相关资料。

其三,参与制定、推行的部门较为单一。从制定来看,指定几个人,采取“闭门造车”的办法,突击完成,缺少多学科、多部门的通力合作研究,而美国在制定“健康公民2000年”时参与研制工作专家达到数百人,参与修改的专家达到7千人次。从推行的部门来看,行业分割明显,主要还是体育部门“单兵作战”。表现为教育部门被动参与,文化、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福利等参与极少甚至没有,部门的单一性决定了更多的定位在增强体质,而难上升至促进健康层面,而美国制定与实施“健康公民2000年”均由综合部门牵头,体育文化、教育、卫生、福利、社会保障等部门参与,并且强调健康促进。

其四,目标任务的确定缺乏科学性。我国进行第一次全国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是在1996年,进行第一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是在2000年,因此,《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在对群众体育活动现状大规模调查不够和缺乏对国民体质进行广泛的综合测定与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由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科学性不够,在具体的推行过程中随意性就比较大。这一点在“全民健身体系”表述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三、关于全民健身“体系”的问题

所谓体系就是“若干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7】。它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体系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事物组成的;二是体系之间的各个事物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三是作为一个整体它执行着特殊的功能。20世纪90年代中期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确立了“到2000年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到2010年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奋斗目标,即到2000年基本建成一个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子系统构成的,具有增强全民体质,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的健康促进系统。然而,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及稍后的政府文献中没有进行明晰。实际上,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订之初,当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伍绍祖同志也就提出过这个问题:“全民健身计划还有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多少个子系统,框架中讲到了一些,例如不同的人群系统,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职业等等。”【8】2000年11月9日在长沙召开的以全面总结《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一期工程为主题的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郭敏在题为《认真总结,精心规划,加大力度,把21世纪的全民健身工作推向新阶段》的报告中指出:“1995~2000年是实施《纲要》的第一期工程,五年来,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几乎在宣布“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建成”的同时,国家体育总局在同年12月下发的《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首次提出要“构建起面向大众的多元的体育服务系统”。2001年2月全国体育局长会议又提出要“努力构建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体系”,这里把《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的“面向大众的多元的”改为“面向大众的”,把“多元的”这一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定语除掉了。随后下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期工程(2001~2010年)规划》确立了“经过十年努力,实现全民健身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和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这是在重要文献中第一次把“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和“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体系”并列起来。它们成了两个并列的概念,也成为并列的目标任务。既然“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体系”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十年规划的目标和任务,那么它必然有一个实施进程,然而,在其实施步骤:“第二期工程分为两个阶段。2001~2005年为第一阶段,巩固完善已经建立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2006~2010年为第二阶段,全面推进全民健身体系建设;普遍提高全民健身体系各个部分的规模和水平,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目标和任务,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其中,四次提到的都是“全民健身体系”,“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体系”根本没有提及。2002年7月,中央8号文中提出要“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2002年11月8日,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期工程,第一阶段(2001~2005年)实施计划》重新采用了“多元化”表述,并将“初步建成面向群众性的多元化的体育服务体系”确定为新世纪头五年主要任务。2003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体育改革,构建群众体育服务体系”。2005年的《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初稿)确立“十一五”期间群众体育的发展目标是:普遍增强全民族健康素质,基本建成以体育服务体系为重点的全民健身体系。

从上述文献的不同表述中基本上可以看出是这样一个变化过程:2000年底以前多采用“全民健身体系”的提法。2000年底以后则出现了“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和“全民健身体系”两种提法,而且两种表述在不同文献中或者单独使用,或者并列使用。

具体到全民健身工作实践中,由于相关重要文献在“体系”表述方面缺乏稳定性和统一性,于是2001年以后,一些省市的相关文件中就出现了诸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和“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服务管理体系”等不同的表述。例如,江苏省在2001年8月9日印发的《江苏省实施城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意见(试行)》中就出现了“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提法。2003年8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的《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03年-2005年)》中则提出要“构建以运动设施、团队组织、体质监测和信息咨询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而广州市在2002年11月的《广州市全民健身计划第二期工程实施方案》中提出了构建“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服务管理体系”的设想。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工作的意见》中虽仍以“全民健身体系”做表述,但其内涵则强调的是“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三个环节,即场地设施、组织和活动。2003年8月6日出台的《北京体育奥运行动规划》提出:“完善包括健身组织、健身设施、健身指导、宣传教育、竞赛活动和体质测试在内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而其中的两项专项规划中的提法又有变化。《群众体育专项规划》提出:“初步建成面向群众的健身组织、健身设施、健身指导、宣传教育、竞赛活动、体质测试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体育设施专项规划》提出:“坚持按照创建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的目标,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另外甘肃日报在2003年6月11日刊登的由甘肃省体育局副局长杨卫写的题为“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三个环节”的文章。新华社重庆分社于2004年3月30日报道的题为“重庆搭建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新闻。

那么这两个体系间究竟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它们又是什么关系呢?要想准确、清晰地解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从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去寻找答案。

第二节 全民健身体系产生的背景

伴随着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与此相适应其他各个方面也发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改革和体制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之一,由此形成合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全民健身体系产生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是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适应经济社会改革的结果。

一、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1992年10月召开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十二大”以后全面展开。它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到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必须抓紧制定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为贯彻“十四大”精神,1992年11月,原国家体委在广东中山召开以探讨体育改革为主题的座谈会,后来被称为“中山会议”。它为原国家体委下发《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做了前期准备。1993年5月24日原国家体委下发的《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改革的总目标是:“改革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单纯依赖国家和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办体育的高度集中的体育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有自我发展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格局。力争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新体制。”

《意见》在“坚持社会化方向,加快群众体育的发展”中首次正式提出要“制定全民健身计划”,并且在“关于群众体育改革”的附件中进一步明确要:“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体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行一个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健身计划。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构建“全民健身体系”,一开始就定位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框架上,即这个系统是由哪些子系统构成,子系统里又包含哪些要素的问题。这一点无论是1998年11月28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省、市、区群体处长会议上,张发强副局长所作的“全面推进、注重建设、促进全民健身计划持续健康的发展”的讲话,还是在同一个会议上,当时任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的谢亚龙所作的“为建成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而努力工作”的报告,以及2000年11月9日在长沙召开的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郭敏所作报告和《全民健身大视野》都可以提供佐证。

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可以粗略的分为两个阶段,各阶段有其突出特点:第一阶段,为国防建设服务(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后期);第二阶段,凸显竞技体育的重要性(20世纪70年中后期到90年代初)。时间推进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鉴于我国原来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原国家体委乘经济体制“改革”之风,借国际体育发展潮流之力,对我国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有自我发展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把增强人民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弱化其政治功能。

二、适应国际大众体育发展态势的需要

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国际体育运动宪章》,宣布“体育运动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确认了体育运动的普遍价值。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已经相继进入经济与社会全方位发展时期,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性提高。同时,由于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劳动强度大大下降,劳动时间缩短,营养过剩和运动不足等现象随之出现,而这些现象的直接后果是文明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如何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已经越来越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焦点。以此为契机引起了体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掀起了一股以全体国民为主体的大众体育热潮。1985年,国际奥委会(IOC)设立了“大众体育委员会(Sport for All Commission)”,1986年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组织召开了自此每两年举办一次的第一届“世界大众体育大会(World Sport for All Congress)”。1989年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健康大会调查表明,世界上有89个国家提出了大众体育的目标。1990年5月在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大众体育健康与营养大会进一步表明发展大众体育的国家数已接近100个,1993年6月,国际奥委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在洛桑签订了双方合作备忘录,指出“双方合作的核心,是全民体育和全民健身”。1994年在乌拉圭举行的第五届世界大众体育大会的主题是“大众体育与健康”,大会宣言指出:“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和平、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还提出“2000年体育为人人,健康为人人”的口号。

美国以3个“P”(即疾病预防prevention、健康防护protection和健康促进promotion)为主题的1990年、2000年、2010年的健康目标中,一直都是把体育活动作为促进国民健康的一种主要手段,其重要性并且在不断提高。

国外大众体育的迅猛发展绝不仅仅是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偶然现象,它表明了人们对大众体育的内涵、功能、价值等方面形成了全新的认识,是体育本质功能全面发挥的必然结果。它意味着世界体育的发展正在经历一场质变。正因为对体育有了理性的定位,紧接着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为了在21世纪成为健康国家和地区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制定大众体育发展规划,提出长期奋斗目标,相继推出了符合本国实际的健身计划。

第三节 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产生的时代背景

2000年10月9~11日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十五”期间,“我们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此时正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一期工程胜利完成,规划二期工程之时。为了认真贯彻十五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把发展的主题,结构调整的主线贯穿到体育工作之中,使体育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充分发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作用。2000年12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其中首次提出了“构建起面向大众的多元的体育服务系统”。该体系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体育工作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它是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重大举措,对全民健身体系起到了丰富和发展的作用。

一、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满足大众多元化健身、休闲需求的需要

“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理所当然地包括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加快社会发展,就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9】

按照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到20世纪末,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比1990年翻了一番,人民生活达到了总体小康水平。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就是产生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十五”计划中提出的“引导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等产业发展,满足服务性消费需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人才质量”、“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全面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0】按照马斯洛阶梯式需要层次理论,人在获得物质生活即生物谱系低层次需要相对满足之后,生物进化后的社会谱系的高级需要会逐渐显现,必然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情感需求、文化需求、社会认同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方面的满足。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跃上10万亿元台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居民消费中“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支出总额达到5300亿元左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趋势日益明显。按照专家的看法,消费(消费、出口、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大动力之一,正在寻求新的突破,旅游、教育、电讯、文化以及健身休闲服务开始成为新兴的消费热点。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也是紧跟这一大的走势,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娱乐、休闲的需求。

二、政府职能从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的需要

关于政府职能的基本定位,从李鹏提出的“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到朱镕基提出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再到温家宝提出的“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服务”始终是政府职能的一条主线,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不断完善,“服务”职能也一步步地具体化、明朗化,其在政府职能中的重要程度也逐步提高。从中可以看出政府的执政理念在发生变化,以前工作的重心在“组织协调”和“检查监督”上,政府官员是老百姓的父母官;现在发展到“以人为本”,着眼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明确政府和社会事权划分,实行管办分离,把不应由政府行使的职能转移给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11】。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群众体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建立体育服务体系,完善体育的服务功能也就成为了政府主管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体育行政部门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研究制定体育行业政策和发展法规,依法加强行业管理和提供服务上来。”[2]《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是体育发展的契机,同时要求加快体育工作方式的变革和相应的体育服务体系的建立。”“体育消费的比重将逐步上升,消费需求向多样化、多层次发展。体育服务必须面向群众,提高质量,上档次,上水平。”“在努力适应不同人群体育需求的同时,保障低收入人群享有最基本的体育服务和区域体育共同发展问题,特别是配合西部大开发,应当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要逐步改善群众性体育运动条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必要的体育设施和体育服务;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坚持体育服务的多元化,适应各方面的体育健身需要,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注重区域体育、城乡体育共同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此《意见》中,把体育工作怎样做到“以人为本”,如何统筹区域、统筹城乡体育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它是《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深化和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优化工作和投资环境的需要

2002年是中国“入世”元年,加入WTO之后,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是政府为推动社会进步,建立公正、安全、文明、健康的社会发展环境,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事业所推进的管理活动。主要包括:(1)统筹规划科学技术发展,加速科学技术进步。(2)提高全民素质,优先发展教育。(3)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开发。(4)环境和生态保护。(5)统筹规划城乡建设。(6)加快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7)推进文化事业发展。(8)发展体育事业。

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加大和商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现在有许多外国人在中国学习和工作,这些人中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他们在国外有着良好的健身环境和健身习惯,他们对健身环境和服务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改善工作和投资环境需要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

可以说“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产生于《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首次提出),成熟于中央8号文(按照三个环节,四个重点,一个结合的具体模式来进行运作)。这是我国的群众体育工作融入了“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小康社会中我国的城乡居民福而思乐,福而思健的根本要求,充分表现出我国群众体育工作方面的前瞻性思维。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是在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下,丰富其内容,凸显其以人为本,强调其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了全民健身体系。全民健身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会有更加丰富的内容不断地充实进去。

第四节 “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与“全民健身体系”是一脉相承的

“所谓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实质是一个能够为包括广大低收入人群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提供基本体育健身服务的服务体系,是一个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健身需求、有效保障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的保障体系,……”【12】从董新光教授对“全民健身体系”概念的界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全民健身体系”实际上就是一个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体育服务的体育服务体系。

一、两个体系都是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成形,其宗旨相同

“全民健身体系”起始于我国体育工作的重点由“竞技体育”向“群众体育”转移阶段(《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首次提出制定全民健身计划),“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是在我国的全民健身体系框架基本建成之后,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而提出来的,两个体系都是产生于体育的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是为了完善体育管理体制而提出来的,《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构建起面向大众的多元的体育服务系统”是包含在“体育管理体制逐步完善”这一主要目标之中的。两个体系都是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成形(中央8号文“三、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两个体系的宗旨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并借此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三个环节、四个重点、一个结合”源于“全民健身体系”

(一)“全民健身体系”的“三边工程”到“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三个环节”

张发强同志在1998年11月召开的全国省(区、市)群体处长会议上作了“全面推进,注重建设,促进全民健身计划持续健康的发展”的讲话,其中就提出了“建身边的场地、抓身边的组织、办身边的活动”的要求。这可谓就是“三边工程”的雏形。紧接着1999年1月5日张发强同志在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作了“建场地,抓组织,搞活动,切实推进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讲话。在这里张发强同志对场地应该建在何处、如何形成联系广大群众的组织网络、活动应该如何开展以及场地、组织、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精确的阐释。它体现了开展体育工作的一个原则性的变化,进一步指明了群众体育工作应该如何开展,全民健身计划是为谁服务的,这是体育价值观的“人本化”的体现。

在《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把“抓身边组织、建身边场地、搞身边活动”,作为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充分重视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标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2001~2010年)规划》,把“建身边场地、抓身边组织、办身边活动”上升为“三边”工程。

在中央8号文件中,把“三边工程”进一步提升至群众体育工作亲民、便民、利民的“三个环节”。这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体育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意见》把“三边工程”中的“建身边场地”,进一步具体为“建设好群众健身场地,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把“抓身边组织”发展为“健全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其中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工作队伍、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国民体质监测系统三大部分;把“身边活动”,具体为“举办经常性群众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从“三边工程”到“三个环节”内容本质上未发生变化,只是做了进一步的明确,重要之处体现在,“工程”具有时限性、临时性特征,而“环节”本身就可以理解为事物整体的构成部分,即“三个环节”是多元体育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不受时间限制。

(二)“全民健身体系”的“一个重点”到“三个重点”再到“四个重点”与“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四个重点”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七)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九)积极发展社区体育。(十)提高农民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和各级农民体育协会的作用,并与文化站协同配合,做好农村体育工作。(十一)实施《军人体育锻炼标准》,进一步发展部队体育,增强体质,提高部队战斗力。”虽然其中只有青少年和儿童一个重点,但是它对社区体育、农村体育和军队体育都进行了规定。

《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在体育事业重点选择上,群众体育以青少年体育为重点,……”“8、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9、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10、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在这里青少年仍然是群众体育的重点。其中把学校、乡镇、社区作为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基本单位(三个重点),明确了职责,使群众体育更加具体,便于操作管理。紧接下来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2001~2010年)规划》:“(十一)加强以学校为重点的青少年体育工作。(十二)加强以乡镇为重点的农村体育工作。(十三)加强以社区为重点的城市体育工作。(十六)重视军队体育。”至此“四个重点”已经初具雏形。

中央8号文:“构建群众性体育服务体系,要抓住四个重点: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军队体育以连队为重点。”由一个重点——三个重点——四个重点,其中无处不渗透着发展,体现出全面,形成了一种学校、乡镇、社区、连队齐发动,全体国民共参加的良好群众体育局面。

(三)“全民健身体系”与“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一个结合”

1993年5月24日,国家体委发布的《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逐步建立群众体育以社会和个人投资为主,以国家补助为辅的运行机制。”当时我国正处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初期,这是对我国传统体制的重大突破。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支助体育健身活动。”对由社会来兴办群众体育尚处于探索阶段。

《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了新世纪我国群众体育活动开展新格局:“形成政府领导、依托社会、群众参与的新格局。”接下来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2001~2010年)规划》同样是按照《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思路进行规划的。其中提出:“继续坚持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体育事业的格局,……”至此国家和社会共同兴办群众体育事业的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中央8号文:“(十二)构建群众体育服务体系,要坚持政府支持和社会兴办相结合。”该《意见》从政府、社会、单位和个人三个层面对“一个结合”进行了诠释。这样政府、社会(包括单位和个人)各有分工,重点明确,共同推进群众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见,“全民健身体系”与“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无论是结构还是内容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但“全民健身体系”提法演进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从其发生、发展情况来看,实际上是一种较为被动的变化过程,这种被动体现在,对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形式与内涵未作深入系统研究论证前提下,就提了出来,而且首先出现在政府的重要文献中,与全民健身体系一样,也是沿着一条从上至下的路线,2000年底以前基本上是采用“全民健身体系”的提法。2000年底以后则出现了“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和“全民健身体系”两种提法,而且两种表述在不同文献中或者单独使用,或者并列使用,有时候是包含关系,有时候是并列关系。如果将二者合二为一的话,主要内容可能不会出现大的变化,更多的则体现在表述上更加全面,体现为与时俱进的特征。如果将二者相提并论或者说相互替代,也应是在科学求证基础上,明确道理。我们在这里基于上述研究基础就“全民健身体系”演进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进行分析,也仅仅是一种探索。

第一,从以上分析可见,“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同样产生于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过程中,它对“全民健身体系”起到了丰富和发展作用。从一开始“全民健身体系”主要是就其系统框架结构来构建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到2000年,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而“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更多地是强调用“三个环节”、“四个重点”、“一个结合”的这种“三位一体”结构促进其服务功能的提升。这样使“全民健身体系”的重点更加突出,内涵更加丰富,功能更加齐备。

第二,“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重要内容与“全民健身体系”纲要有密切源缘关系。“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中的“三个环节”、“四个重点”、“一个结合”提法都是来自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第三,与医疗、卫生、科技、社会保障等部门的一些提法进行比较,近年来,这些行业主管部门也根据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担负的任务分别提出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在这一过程中丰富了内涵,仍保持了各自体系名称的延续性和单一性。

第四,近年来,“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提法在政府相关文献及领导讲话中已开始多见。2005年3月发布的“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项目指南”群众体育研究部分提出了:“构建面向大众的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研究”的选题。2005年6月21~22日在上海举行的“2005年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群众体育高层论坛”进一步佐证了笔者的观点。其中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的“2005年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群众体育高层论坛综述”:“战略与细节并重,促进群众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其“一、理论上得探索”中提出:“……也是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一个基础性的理论问题。”张发强同志“在2005年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群众体育高层论坛上的报告”中也提出:“三、努力构建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第五,从全民健身的实际出发,实施《纲要》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保障全民健身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支撑服务系统,需要一个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国民体质得到普遍增强的保障系统,一个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体育健身需求的服务系统,无论是“全民健身体系”还是“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都具有这种保障性和服务性功能,如果在未进行科学研究与论证的情况下,人为划分为两个体系势必增加全民健身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成本,并降低保障与服务的效益和效率。所以,将“全民健身体系”和“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两个体系有机地统一为“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将使“全民健身体系”与时俱进,凸显其“多元化”和“服务”功能,形成一个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保障功能与服务功能并重的和谐整体。两个体系的合而为一可以合理配置体育资源,节约运行成本,提高经济和服务效益,这也是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这样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有利于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六,各地根据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经验,完善全民健身体系的需要,纷纷推出符合实际要求、切实可行的一些提法。例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服务管理体系”、“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等。“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是简单从名称上把“全民健身体系”和“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合而为一,而是在总结各地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根据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出的。按照“系统论”中的整体效应观点:系统的整体功能之和大于各要素(子系统)在孤立状况的功能之和。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对两大体系的有机整合,必将对我国全民健身事业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注释:

【1】刘吉.全民健身纵横谈.新体育,1994(5)

【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3】教育部.2002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

【4】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Z].(中发[2002]8号)

【6】刘吉.谈谈全民健身计划.——国家体委副主任刘吉同志在全民健身计划研讨会上的讲话.1994

【7】夏征农主编.词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8】全民健身计划资料汇编(一).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同志视察天津体育学院听取全民健身计划及社会体育科研所情况汇报时的讲话.1993

【9】温家宝.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2004

【10】时蓉华.社会心理学概论.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2.119~120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8号.2002

【12】董新光,裴立新,于善旭等.2010年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2000

同类推荐
  • 妈妈怎么做,孩子不生病 孩子生病了,妈妈这么做

    妈妈怎么做,孩子不生病 孩子生病了,妈妈这么做

    《妈妈怎么做,孩子不生病 孩子生病了,妈妈这么做》一书主要介绍了一些育儿知识及孩子生病时的家庭护理。孩子发烧总不退?孩子咳嗽总是反复?孩子一上幼儿园就生病?孩子不好好吃饭……当孩子因为生病而难受得哭闹时,大多数妈妈都不知道怎么做。本书首度公开有30年临床经验的儿科医生的育儿诀窍,帮你快速分辨孩子的疾病,缓解孩子的身体不适,让孩子少生病、不生病。
  • 一用就灵刮痧拔罐祛百病

    一用就灵刮痧拔罐祛百病

    实用有效:刮痧、拔罐畅通经络保健康。好学易懂:一学就会,全家人都能轻松操作。速查速用:病症快速检索,方便对症自疗。
  • 每天读点养生学

    每天读点养生学

    心理的健康、良好的居家环境、健康的职场生活、科学的防病治病、有效的排毒、开心的旅游等都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每天学点健康知识。既能打开视野,又能帮助你获得健康生活的经验。对于珍视健康的您来说,每天读一个健康箴言能受益一生。
  • 健康生活每一天

    健康生活每一天

    全书共分日常健康、心理健康、疾病防治、紧急救治四篇。日常健康篇告诉农民朋友远离不良习惯,树立健康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篇指出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危害,以及保持良好心态的方法;疾病防治篇讨论农村常见病的典型症状、致病原因,并且提供医生建议和饮食调理方法;紧急救治篇指出农民朋友可能遇到的意外、灾害以及紧急处理办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相信每一位农民朋友都想既省钱又省时地守住“本”,因此请您在劳动之余、农闲时间看看这本《健康生活每一天》。没有农民朋友的健康,就没有农村的小康。希望本书的出版可以帮助广大农民朋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摆脱不良情绪困扰,远离疾病痛苦,拥有健康体魄,提高生活质量!
  • 养肺食谱

    养肺食谱

    本书精选了近百种养肺食谱的做法,你能在短时间内享用色香味美的养肺菜肴。既有大众熟悉的传统菜式,也有名厨新近的创新品种,种类齐全,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内容实用。
热门推荐
  • 划过星空的wish

    划过星空的wish

    每一个精彩的故事就像是拥有鲜活的生命,让我们感动得流泪,也让我们开怀得大笑,有时候在这些故事里面我们能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也能发现自己一直向往的恋情……
  • 恶毒王妃要休夫

    恶毒王妃要休夫

    她是传说中淮安王的狠辣夫人,外人眼里的她冷漠狠毒,嚣张善妒,不仅毁过小妾的容貌,还残害过未出世的孩子。他堂堂淮安王,名满天下的王爷,却被她连累着受世人争论。他气她阴骘无情,她怪他冷漠如冰。他弃她如屐,她挥发断情。她从来不是一个心软的人,他也不是一个出尔反尔的人,只是她比他还要释然,他不过是厌恶她的百般纠缠,恃宠而骄,她就想一纸休书与他划清关系?他看着她与别的男子走的亲近,心里就越是生气。明明她那般明媚的笑容从前都只是属于他一人的。终于他黄袍加身,坐拥江山,却毁了休妻之约,将她硬生生囚在冷宫。她早已无心纠缠,他却开始死缠烂打。心悦君兮君不知,没想到从前她的傻,他竟是也体验了一回。
  • 龙妻来袭:魔君,快娶我

    龙妻来袭:魔君,快娶我

    她是蛟龙之女,游走天下,一身傲骨,风华绝代。本该复血海深仇,可她最大的梦想是有朝一日能嫁给王爷当个王妃。但是她却得了一个他!一场祭祀,阴差阳错,他将她救下,从此她便和这位十恶不赦的魔君日夜相伴,纠缠不清……她以剑锋指他,冰冷警惕:“老娘是属龙的,信不信,现在就撕碎你这张楚楚可怜的羊皮。”某男身形一晃,眉梢一挑,轻笑:“本君属狼的,小龙女要不要试一试?”
  • 红楼黛影

    红楼黛影

    她是下凡历劫归来的绛珠,虽然是已经还了一世的眼泪,可是却是欠着别人更大的情谊,所以只能再次的下界历劫,还当初的以命相救的恩情。西窗的群号码是94737621,欢迎加入一起讨论。喜欢则看,不喜莫入,绕道远行,勿坏和谐。推荐好友碧绿青竹的作品《红楼圆梦之情挽黛玉》推荐西窗的新作《黛魂玉影》推荐夏轻尘红楼新文《潇湘辞》
  • 鸢花辞

    鸢花辞

    前世的他,叫做唐棠,是个平凡的高中生,成绩中下游,相貌属于路人级。从幼儿园到初中就没有被女孩子表白过,原以为高中三年也就这样一边被别人喂狗粮,一边羡慕妒忌恨的过去了。没想到,在他高三面临毕业的时候,居然被高一的可爱小学妹表白了。“唐棠学长,我喜欢你,请跟我交往吧!”眼前这个可爱的小学妹一脸娇羞的对他表白,唐棠突然觉得,人生啊,总是这么大起大落的,还以为高中只有“五姑娘”陪伴自己没想到居然会被高一的最漂亮的小学妹表白了……额,等等为什么心脏这么痛……唐棠,享年18岁,死因:被学妹表白,太过于兴奋导致的心肌梗塞……
  • 重生小药农

    重生小药农

    "老天,有没有搞错,重活一世怎么还让咱当个孤儿?漂亮姐姐,包子弟弟,还有一家子极品?不用怕,且看我领着姐弟发家致富把钱赚,极品亲戚挨个挨个靠边站。只是,眼前这位小哥,你这是打算用两个包子就讨个媳妇回家吗?会不会太寒颤了啊……"
  • 仙神风

    仙神风

    战乱年间,废柴风行为了族人踏上修仙之路,一路走来有奇遇、有热血、有灵宝、更有情有义!闯三界,神秘失踪……看废柴风行如何问鼎修仙界,闯出不一样的天空……
  • 逆天小仙:仙君,请入怀

    逆天小仙:仙君,请入怀

    古武世家的天才少女沧澜穿越到异世废材丑女身上,被家族当做祭品祭天!相貌丑陋,就能被任意欺凌?资质平庸,就能被肆意打杀?生父不仁,继母不慈,姨娘不善,姐妹不义,兄不友弟不恭!何解?她道:逆我者,杀!辱我者,死!挡我仙道,神魂俱灭!且看她一个劣质灵根的废材是如何踏上崎岖的修仙路,披荆斩棘,成就不朽传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是在做牛做马,还是做主管

    你是在做牛做马,还是做主管

    优秀的领导者可以把团队里的“庸才”变成干将,可以把各抒己见、众说纷纭的不同意见整合成统一的行动方略,让每个团队成员都心服口服地接受命令,坚决执行;优秀的团队领袖可以把各自为阵、自行其是的团队成员团结在一起,让大家相互协作,使大家拧成一股绳,释放出强大的团队战斗力。身为企业老板、领导者和管理者,一定要了解员工,一定要学会激励员工,一定要学会正确用人,让对的人做对的事。
  • 佛说十吉祥经

    佛说十吉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