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龄初期(6、7岁至11、12岁):有意注意正在开始发展,无意注意仍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外界客体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容易把注意转向外部的、吸引他们的刺激物。这一年龄的学生有意注意的稳定性不强。研究表明:7至8岁的儿童一般仅能保持有意注意10~15分钟。实验证明:如果要求一年级的学生在3~10分钟连续做7次练习,那么,在完成了第五次练习之后,就会看到很多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不应该强制儿童去完成练习。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分配是比较狭窄的,他们不能分配到2~3个对象上。而且他们的内部注意非常弱,难以将注意集中到自身的思维和表象上,难以分析自己所完成的练习和动作中所发现的错误。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考虑到:较少地布置低年级学生对于记得动作进行分析的任务,而应该更多地讲解错误动作的关键所在,多做些规范化的示范动作。
二、学龄中期(从11、12岁至14、15岁):有意注意有了进一步发展。11、12岁至14、15岁的学生能够在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对教材有较强动机性的情况下,毫无困难地保持有意注意40~50分钟,他们能注意分配和立即把注意转移到有关的单个对象上。尽管如此,他们仍容易分心。这种分心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行动具有冲动性,耐受性低,追求尽快地自己做动作,要求在积极活动中得以成长。或者是由于教材过于抽象、高深,与他们的知识经验相距很远等。
少年时期喜欢追求获得各种事物的新印象,所以他们很容易将注意被外部的刺激所吸引。他们较多地定向于活动的结果,而不太在意活动完成的质量,千篇一律地做一种动作会很快地使他们觉得无聊,并使注意降低。
三、学龄晚期(从14、15岁至17、18岁):具有长时间地保持有意注意的特点。
高中学生已具备了长时间地保持注意的有意义的动机,他们明显地表现出试图自我认识和自我表现,并能完全自觉地接近这一目标。因此,他们的注意稳定性有了很好地发展,注意的范围达到了一般成人的水平,能够在比较复杂的活动中很好地分配自己的注意。所以,在体育课上他们不仅在教师做示范动作时,而且在讲解动作以及在讲述理论问题时,都能保持注意。对于小学和初中生来说,组织注意的主要因素是提供教材的形式,那么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提供的教材内容,因为他们十分注意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