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四年的辛勤劳作,潘丽霞博士的《中国社会体育参与中的妇女与性别差异的研究——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一书在北京2008年举办第二十九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时候,在我国社会体育和妇女体育迅速发展的时刻,适应中国体育的全面崛起的需要而出版,可谓适时及时。
这是一部站在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思考中国社会体育中妇女和性别差异问题的研究。书中提出了社会体育领域中的一个新的命题——“体育中的性别和谐”,值得一读。书中从社会和谐和性别平等的总体出发,论述体育中性别平等的相对性,社会体育参与中的性别平等应是建立在对性别差异充分认识与尊重基础上的平等,其核心内涵是参与权利和机会的平等,强调体育参与的选择自由。这是一种全新的观点,是一种实事求是的观点,是一种辩证的观点。书中提出为实现体育参与的性别平等,必须适时地举起先进性别文化的旗帜,推动体育、社会体育领域中性别平等的实现,并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体育决策发展的主流,促使体育领域中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实现。
本书以学术研究的视角进一步对体育中的性别平等、性别差异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进行科学的界定,为妇女体育参与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以社会性别视角研究中国社会体育,为中国社会体育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书适时提出推进中国社会体育中妇女体育参与问题,用科学发展观,紧接“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在理论思想观念上、措施上,法规制度上保障妇女体育现代化的推进,构建社会体育参与中的性别平等。
体育中的性别问题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但用弱嵌入性理论,从社会性别的视角研究社会体育参与中的妇女与性别差异的体育性别和谐问题是一个新的命题,值得一读。本书正是站在了一定的高度,论述妇女社会参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提出必须适时地举起性别相对平等的理性旗帜,从体育和社会的大视角,要改变妇女社会体育的现状,促进体育中的性别和谐,可谓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书以学术研究的科学态度,进一步对社会性别、妇女体育与性别问题、性别平等与差异等问题进行科学的理论梳理,为体育“性别和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作者以纵向和横向两条主线展开对妇女社会体育参与中性别平等与差异的研究,以社会性别关系的历史演变为脉络,论述了传统社会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和社会转型时期三个时期妇女社会体育参与中存在的性别差异与平等问题,系统而有独到见解。以史为鉴,史论结合,汇总了历史的经验,深层次地思索了对今天两性体育和谐发展的启示,提出社会体育参与中性别“相对平等”的存在,从而提出了构建社会体育参与中性别相对平等的策略。
全书用现代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思想,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审视,在观念上,在理论上,在现实中回归理性,回归人性的本质,实现社会体育的两性和谐发展。
这部著作的主要特点是它的时代性与前沿性的领先内涵、历史性与现代性的有机对接、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密切结合、系统性与创新性融合在一体,突出了社会体育、妇女体育和两性体育的特点,包容和发展了学术理论和观点。系统地将社会体育参与中的妇女与性别差异的精辟论说娓娓道来。全书站在了现实的角度,立足妇女体育的立场,重新审视了体育中的性别平等问题,提出了“相对平等”和“性别和谐”这一现代化的社会命题。可见其意义之深远。
更可贵的是本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实事求是观点,从社会责任出发出版这本著作,可以看出,作者将自己对体育事业的全部心血与热情倾注在书中,体现了一个体育工作者对事业孜孜不倦地追求。
本书是作者的博士论文,涉及的知道面非常广泛,体现了作者广博的知识和对体育的深刻理解。作者以雄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体验完成了这本书的编著,书的出版,是作者多年心血的结晶,是作者对体育事业不断追求的结果,是对妇女体育事业的贡献,所以,对本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相信,这本书一定会在妇女社会体育和两性体育研究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