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6300000001

第1章 译序(1)

在日本古典文学史上,《方丈记》、《徒然草》与《枕草子》因题材相近,内容幽玄静美、笔致清雅简洁,故合称日本古典随笔三璧,代表了日本近古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

不过,虽然三部作品在声名、评价、艺术美等方面并驾齐驱,但细加比较,仍可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大不同。《枕草子》作为宫廷女性的散文集,诞生于光鲜织锦、华丽灿烂的平安朝最盛期,文风绮丽、明快柔美,充满着风花雪月。而《方丈记》与《徒然草》却诞生于干戈战乱、民不聊生的镰仓初期及南北朝时期,礼崩乐坏、事不稽古,多灾多难、人心惶惶。作者鸭长明和吉田兼好都有极好的汉学与和歌修养,也都曾奉仕朝廷,其后皆失意出家。他们有着相近的人生道路和思想感悟,所处的时代背景又一样地充满苦难艰危,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对内心安宁的追求,令他们最终选择了相同的归宿:远离尘嚣、隐遁山野。而他们的作品,也自然而然地带有隐士气质,烙上了哲思批判、悲观反省的印记,见解精辟、深邃警世。所以,《方丈记》与《徒然草》在精神内核上是有别于《枕草子》的。如果说《枕草子》是贵族文学新形式的延伸,那么《方丈记》与《徒然草》就是隐士文学的滥觞与元典!

一、《方丈记》——无常是苦,隐逸最乐

《方丈记》的作者鸭长明,生于平安时代末期的1155年,是古日本著名的歌人、歌论家、随笔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琵琶名手。他生于神官世家,小时候被寄居在祖母家,由祖母抚养长大。二十岁左右,父亲与祖母相继去世,了无牵挂的鸭长明弃家游学,开始专心研究和歌及乐曲。先是拜著名歌僧俊惠为师,钻研歌道;随后又师从大音乐家中原有安,学弹琵琶。因两艺皆臻妙境,中年时受到后鸟羽上皇赏识,被任命为和歌所的“寄人”(负责选定、创作和歌的官员),从此活跃于宫廷及和歌界,作品被选入《千载和歌集》、《新古今和歌集》。

鸭长明出身平平,以非贵族身份而获上皇提拔,参与敕撰和歌集的编辑,可说是破格的荣耀。他不仅长于和歌,而且熟稔汉诗汉文,有着厚实的汉文学修养和造诣,深得同时代文人公卿的钦仰。对他青眼有加的后鸟羽上皇,因他父祖皆是贺茂御祖神社的神官,便又推荐他出任下鸭神社神官,孰料遭到鸭长明同族的激烈反对,不能如愿。生逢源平争霸的大乱世时代,又迭遇天灾人祸,再加上家道中落、仕途失意,饱经忧患的鸭长明心灰意冷,于五十岁时舍弃官禄、遁世出家,入大原山隐居,后迁至日野山,至死不出。

《方丈记》即是鸭长明隐匿日野山时,回忆生平际遇、叙述天地巨变、感慨人世无常的随笔集。其成书于1212年,被誉为日本隐士文学之“白眉”(最高峰)!全书共十三节,以简洁严整的和汉混合文体写成,笔意生动而富有感情,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从感慨世事多艰、人生虚幻出发,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生动写实地描述了平安末期悲惨的“五大灾厄”:大火、旋风、地震、迁都、饥荒。借社会的苦难揭示出人世无常、生存不易的道理。后半部分笔锋一转,由社会现实转向了隐居生活和内心世界。先是自叙身世,接着书写隐遁大原山,后又迁移日野山筑庵,以清雅的笔墨,记述了方丈之庵中闲寂的生活,同时表达自己内心的矛盾与烦恼。到最后直率地坦露心扉,为能否安于清贫而自我深省。全书措辞佳美、浑然天成,结构巧妙、格调高逸,奠定了鸭长明“日本中世隐士文学鼻祖”的崇高地位。

作为一部流传千古的名作,《方丈记》对日本的文学、历史、思想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之所以如此,主因在于其贯穿始终的无常思想,与大和民族纤细感性的内心世界高度契合,故而能引发日本人民长久的共鸣,并视之为万代不易的文化瑰宝。

无常观在日本人的精神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成为其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这与日本人所处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日本列岛四面临海,远离大陆,从远古开始就不断受到海啸、地震、台风等天灾的侵袭。在此恶劣条件下,日本人自然产生了“生命无常”的思想。而古日本不但灾害频仍,兼且战祸不断,特别是在鸭长明所处的平安末期,矛盾尖锐、冲突频繁,源平相争导致的连场兵戈,令人民饱受苦难。战士血流尽、百姓泪流干,人们命如微露、祸福难料,内心挣扎苦闷,却又无可奈何,唯有将希望寄托在佛教的“空观”与因果宿命论中,寻求解脱。

鸭长明半生颠沛,虽为著名歌人,又有上皇知遇之恩,但身处贵族社会向武士社会过渡的激荡时代,天皇制衰落,武士阶层暴起,社会动荡不安,亲身所经历的种种巨灾大变及人祸纷争,令他对人生苦短、诸行无常的认识尤其深刻。油然而生的幻灭感,促使他在作品中处处流露出无常思想和强烈的悲哀情绪。《方丈记》的开篇,他就以流水、泡沫来比拟世间万象,指出一切事物的生成灭亡,都在瞬息变幻间。流水不归、世无常态,世事的不变只是暂时与相对的,变化无常才是永恒与绝对的。接着他又将人与宅邸,比作牵牛花上的露珠,叹息人生短暂、生命虚幻。这脆弱易变的无常之苦,是他时时都希望摆脱的梦魇。

然而看似平常的无常,却蕴藏着无穷的力量。人人皆在无常中,谁又能轻易摆脱?于是鸭长明一面悲叹自己生于末世,发出近乎绝望的呼号,一面又不停地在无常中寻出路、在变化中求新生。为此,他离开旧宅,遁入深山,匿居于山麓方丈小庵中,渴求在隐逸中找到幽静之乐。这里有自然的山野风光、有静僻的修行环境,更不乏真率的质朴人情,鸭长明在此发思古之幽情、抒怀旧之蓄念,细细咀嚼着人生的况味。他以天地万物为邻、与琴书佛典为伴,怡然忘我,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世俗的一切经营和纷争都已不在乎,一应物质上的享受也都已不在意。自我放逐所得到的报酬,是蓑衣、拐杖、闲趣、佳景,以及“知己知世、无欲无往,但求宁静,无愁最乐”的状态和心境。终于,红尘中的种种羁绊远去了,精神上的真正自由来临了。清亮的月色,照进了闲寂的方丈之庵,也照进了所有淡泊名利、笑任晴雨的心。

二、《徒然草》——意境优美、精辟警世的古典微博

《徒然草》的作者吉田兼好(1283~1350),是日本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歌人、隐士、随笔作家。他出身于作为神祇官世家的卜部氏一族,俗名卜部兼好,因居于京都吉田感神院,故被称为吉田兼好。

兼好的家族世代掌管朝廷祭祀,是有名的望族。在此家庭背景下,他从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精通儒、佛、老庄之学。青年时期,他又师从和歌大师二条为世,以歌人的身份活跃于文学领域,与净弁、顿阿、庆运并称为“和歌四天王”。1301年,他出仕朝廷,历任六位藏人、左兵卫尉,但限于神官家庭出身,很难位列公卿。当提拔赏识他的后宇多上皇驾崩后,他旋即决定遁世出家,修持于比睿山横川。彼时大概三十岁左右。

兼好出家后,过着四处化缘、清贫简朴的生活,有时甚至要靠织席维持生计。他云游了全国诸多地方,大长见识,晚年在仁和寺附近的双冈居住,1350年卒于伊贺。其作品除了《徒然草》外,尚有个人和歌集《兼好法师集》。另有不少和歌作品收录于《续千载集》、《续后拾遗集》、《风雅集》中。

兼好所生活的镰仓末期至南北朝初期,是古日本历史上最动荡、最黑暗的时代之一,旧制度崩溃,平安朝以来的价值观和贵族文化也从根本上开始动摇,新兴的武士阶级彼此间争权夺利,分庭抗礼;再加上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使得本已混乱的状况更雪上加霜。兼好作为一个下层贵族,既目睹了平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又了解上层统治集团的黑暗,他想改变这一切,却又无能为力,只好选择了遁世。因为遁入空门,使他与现实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可以从自由的立场凝视世间,深刻地思考一切,同时还能保持旁观者应有的清醒。

兼好前半生在朝,主管宫中总务与膳事,官职虽不高,却能够结识到不少公卿大臣,有机会了解诸多宫廷掌故,可谓交游广阔、人情练达;后半生出家,闲云野鹤、妙悟佛谛,看透世事空幻无常。丰富的人生阅历,再加上其本身性情中和、博通诸学,故而笔下文章趣味渊雅、见识明达,言简而又能尽兴。《徒然草》就是这样一部佳作。

“徒然”一词,在日语中意为无聊、寂寞;“草”指草子,指用假名写就、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随笔、日记或民间故事等。《徒然草》的书名便是仿古书体例,摘取首句的头两字而得。全书由序段与243段互不相连、长短不一的随性文字组成,与《方丈记》相比,内容更为驳杂深广。包括了自然观、艺术观、人生观、无常观、处世警语、经验感悟、掌故考据、奇闻逸事等等,全都是兼好兴之所至、有感即发而写下的随想、批判、评论、良言,颇似今时流行之微博。所不同的是,兼好的微博不是写在新浪、腾讯上,而是记于墙壁、纸片或经卷背面。当其辞世后,著名武将、歌人今川了俊命人搜其遗稿,于伊贺得歌稿五十页,又于吉田感神院墙壁及经卷抄本背面,得随笔若干,遂结集成此书。

同类推荐
  • 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

    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

    宋词写艳情而不轻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如行云流水、老松柔柳,临风伴月,情调闲雅,怀抱旷达,使人心驰神往,无限沉迷。这本《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正是我们在学习、借鉴先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的精华之作。本书编撰体例除原词和鉴赏外,特附词人名片、注释、插图及后人点评。“词人名片”做介绍,力求言简;“注释”疏通义,力求准确;“鉴赏”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助于读者掌握原语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适量的“插图”则以视觉形象与语境交相辉映,触发大家的灵感。另外,我们还搜集了较为经典的后人点评,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启发思考。
  • 两生花

    两生花

    沈星随笔的第一个文学亮点,是对自己初恋的描述。一个大一女生对于一个大帅哥的单相思,她写得非常节俭。例如,哪一天大帅哥又打篮球了,她会主动地把全寝室打开水的任务全都承担下来,因为去水房的小路要经过篮球场。——这很普通,不普通的是,她一趟趟地走,居然红着脸却不看篮球场一眼。又如,当大帅哥终于发现这个小妹妹的心理,便约她一见。她看着他,他却避开目光,只说自己已经有女朋友了,说完还是不看她。她自始至终一直在笑,笑到最后,笑出两行泪,却还在笑。为什么在任何人都没有发现的情况下,提着水瓶来来往往一下午都不看球场一眼?为什么明知自己已经失恋却始终在笑?这些怪异,就包含着文学意味。
  • 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

    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

    《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集中的19篇作品是作者数十次亲临青藏之后的真实生活记录和对生命的深刻体验。终年抗争在高寒缺氧的雪域高原的人们,特别是那些可爱可敬的解放军官兵,他们无私无畏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也奉献着智慧和才华。雪域独特壮美的自然风光以及高原大地上如藏羚羊等稀有的动物,也在作者笔下有栩栩如生的描绘。
  • 书卷多情似故人

    书卷多情似故人

    本书收选了多位民国大师和学人关于读书、治学等的文章,是一本难得的关于读书经验和治学方法的大师学人文选合辑。这些文章基本刊登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现代》《野草》《文饭小品》等杂志上,阅读本书,可以领略这些大师学人读书、治学和做人的智慧。清闲时一读,赏心悦目;困厄时一读,如坐春风。透过这些娓娓道来的文字,我们既可以领略众多大师学人迥然不同的个性风采,更可以感知那个年代教育、思想与文化生态的原貌。
  • 章衣萍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章衣萍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热门推荐
  • 最有效的激励艺术

    最有效的激励艺术

    我们之所以主张公正未必公平,乃是基于最有效的激励精神,在于“有本事就来拿”。拿得到的人当然很高兴,拿不到的人也不应该怪别人,最好反求诸己,再充实自己,以便下一次顺利拿得到。美国人偏重个人主义,采取个别激励方式;日本人重视集体主义,激励团体而不针对个人。那么,中国人呢?中国人喜欢把事情合起来想,而不分开来看。既不是个人主义也不是集体主义,而是两者兼顾并重:个人依赖集体,集体重视个人,可以说在团体中体现个人。激励的目的,不在改变员工的个性,而在促使员工自我调适,产生合理的行为。
  • 尼罗河上的惨案

    尼罗河上的惨案

    琳内特·里奇卫拥有一切——年轻、美貌、过人的头脑,而且还继承了巨额财产。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闪电般地与自己的地产经纪人,也就是好友奎杰琳的男友多伊尔结了婚。婚后幸福的二人决定去埃及度蜜月。决意复仇的杰奎琳、偷偷在琳内特财产上做了手脚的律师,以及其他许多似乎是外人的游客,与他们登上了同一条船。
  • 养崽日常

    养崽日常

    徐思媛死了,却因为最后心愿成了一名兢兢业业的穿越者。于是,在一个又一个的世界中,她扮演者各种各样的角色。但是这个角色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号,这个称号叫做妈妈。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妈妈,未婚青年不得不一头栽进了“好妈妈养成”系统中,且一去不复返。
  • 我人生最落魄的那几年

    我人生最落魄的那几年

    都说有情饮水饱,但我人生最落魄的时候是和苏秦在一起的那年。
  • 千尘离歌

    千尘离歌

    在千尘世界里,天空中有一颗星,叫离歌。冥月国有一位神探,叫幻歌。幻歌是冥月国皇帝从小一起长大的友伴,探案高手,奇诡莫测。在无数案件中,他的神秘身份被逐步揭开,那些恩怨情仇,那些爱恨交织,他与冥月国公主紫灵之间的前情旧事,该何去何从?无人得知。千尘,五族鼎立,六界纵横,神鬼通行。那些案件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真相?身为人类的幻歌,又该怎样去平衡?且看这位吸引麻烦自动上门的麻烦综合体,如何在幻世中如鱼得水,名满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神医学霸

    重生之神医学霸

    唯一疼爱她的母亲,死在顾小姑的刀下;狼心狗肺的顾家长辈,夺她家产赶她出门;冷血无情的顾家祖母,亲手卖她入人贩子的手。顾云念千辛万苦逃出生天,辗转各地艰难求生,还是被未婚夫和堂姐找到联手害死,转眼却又回到命运转着的十四岁。救回遇害的母亲、甩掉吸血的顾家、送人渣未婚夫给堂姐、做学霸考状元、当神医。只是这位不知打哪儿来的神秘帅哥,我救了你你居然恩将仇报。帅哥勾唇一笑: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只能以身相许。顾云念:……【1V1,打脸复仇,宠文。古武、空间、异能】
  • 边缘(短篇小说)

    边缘(短篇小说)

    有些时候,边缘也是生存的一种状态。马原站在拉萨的大街上,终于松了一口气;唉,终于来到这里了!他四处张望了一下,觉得拉萨的街上车水马龙的情景还是与他以前想像的不太一样;对拉萨,马原早就抱着一种极其向往的心情的;他知道,西藏这片土地,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地方;这里壮美的雪域风光,高耸的皑皑白雪,恢弘的自然造化,辽阔的高原牧场,迷人的名山名湖名水,众多的古刹古迹古风,独特的民族风情,多彩的民族文化,都无不让你感到心弛神往;
  • 宇宙微尘不及你

    宇宙微尘不及你

    时间是一块磨刀石,在岁月长河中打磨着斑斓青春。陈乔洛遇上祝筠好的时光是一段光芒,热烈而刺眼,引人入胜。那些灿烂的光辉和悲惨的事情,它们一去不复返,那么沉厚,却又那么美丽。错过生命中的彼此,错过本来触手可及的幸福。他背对黑暗远去,握住了那独一无二的微光,找到了救赎,却始终失去了她。
  • 夜廷妆,惑君一生

    夜廷妆,惑君一生

    ‘他’英姿飒爽,豪迈征战上沙场。‘他’风流倜傥,醉卧酒池下青楼。唯有在夜里才会画上那妖娆的夜廷妆。战功赫赫归来。真金白银,皇上不赏。美人美酒,皇上不赐。皇上却偏偏赏赐‘他’一池泉水……听闻皇上佳丽三千却雨露不沾,可偏偏看上了将军,所以都怀疑皇上的性取向有问题。千辛万苦,不远万里,终究寻到她。他一袭青衣,挑起她的发丝:“你若从我一生,江山后位,酒池肉林,我统统赠送。”“一生有多久?”她含笑而问。“朝朝而生,暮暮而死。”他邪魅如妖。她抚眉轻笑:“那我宁愿每日乘暮而死。”他淬毒威胁:“那我便血洗我大江山。”刹那风华,红颜萧瑟。天涯思君,花落人亡两不知。他说:我为你征战天下。她说:我为你貌美如花。
  • 无畏三藏禅要

    无畏三藏禅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