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不同的是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前580—前500),这位向世界贡献了A2+B2=C2的“真理发现者”坚持认为,数才是世界的本原。“一”可以产生“二”、“三”、“四”等等,这些数产生点,点产生面,面组成体,体产生火、水、土、气四大元素;四大元素结合生成太阳月亮及万物。而日、月所分离出来的冷、热两种元素,就凝成了灵魂。
毕达哥拉斯学派集合了众多学者,论证了灵魂的构成:灵魂有表象、生气(即生命或精气)和心灵三个部分。动物只有表象和生气,惟有人类三者俱全。生气在人身上居于心;表象与心灵居于脑。后来这个学派的菲罗劳斯又发展出三魂说:第一为生长灵魂,在人的脐部;第二为动物灵魂,位在心脏;第三为理性灵魂,在脑中——这是人所独有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同时还认为,人死后仍能存在并可转世的,只是灵魂中的心灵和理性部分。灵魂与肉体的结合乃是一个悲剧:肉体是灵魂的囚笼,灵魂在肉体中得不到自由;更糟的是肉体死后灵魂受命运支配,还会寄居于新的肉体继续被囚禁折磨,永无了期!
从上面那些哲学家的论述看,有个较明显的共同点:他们都关注自然和物质世界,力图从物质范畴抽象出灵魂学说。至于毕达哥拉斯的灵魂不死论,则明显来源于他游学埃及时,从祭司老师那里获得的启示。在这种侧重于物质世界的思辨中,已经闪耀着科学因子的光芒,所以,现代科学产生于希腊是毫不足怪的。
把哲学家的注意力从自然转向人自身的智者,是苏格拉底(Sokratesl,前469—前399)。他重新提出了泰勒士“认识自己”的口号,并把它解释为“关心和改善自己的灵魂”。苏格拉底根据巴门尼德“一”的哲学观,对灵魂的本质、结构以及作用提出了一套系统深入的论证。他认为,灵魂乃是单一的本原,所以不朽,也不可分解;灵魂是无形无影的,是自由和自动的,它永不寂灭。同时,灵魂是运动的本始,“一切无灵魂的物体由外力而动,但有灵魂的则自己动,因为这是灵魂的本性”。(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在苏格拉底看来,灵魂中居住着心灵和理智,因而人的灵魂各有高低不同:肉体欲望越重灵魂越轻;反之灵魂越高。灵魂最高级的人是哲学家,因为他们直接面对真理,摆脱了感性世界和羁绊。苏格拉底是灵魂、肉体二元论者,他的灵魂解脱之道是牺牲肉体。由此出发,他主张哲学应当帮助人学习如何死;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习死亡。苏格拉底最终因政治缘故而被处死,死前非常安宁,就刑之前还在跟学生探讨学问,颇像中国圣哲孔子……
苏格拉底死后,他最出色的学生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继续对灵魂问题进行探讨。柏拉图把灵魂分为理性、激情、欲望三个部分;理性在脑,激情在胸,欲望在腹。三者始终处在斗争与倾轧中,和谐的时候极少。灵魂须与肉体结合,只有理智部分是独立在形体之外的。因为灵魂先于形体存在,它具备某些先验的东西,当它回忆那些东西时,也就形成了人对理念的认识,“灵魂在取得人形之前,就已在肉体之外存在着,并且具有知识”。(《斐多篇》)同时,灵魂受自身好、坏两种力量控制:当灵魂被坏的力量控制时,人变成卑鄙小人,成为受肉体欲望摆布的“自己的奴仆”。所以人必须发扬灵魂中好的一面,即理智的一面,抑制欲望,为灵魂获得自由而“当自己的主人”。
据柏拉图自己说,他曾受到东方神秘宗教的影响,因而坚信灵魂不死,并会因生前行为而于死后在冥界接受审判。在其所著《理想国·卷十》中,通过战士沙尔死而复活,柏拉图描写了肉体死后灵魂的去向:沙尔说,灵魂游离后,在冥界他看到地上有两个洞,天上也有两个洞,中间是审判席。亡魂逐个通过其间,主审者根据其生前行为的善恶,在它们背上贴上标记。善者从右孔升入天堂,恶者由左孔坠下地狱。沙尔在那里看到,希腊的英雄们通过拈阄选择再生之体。比如,生前为女人所害,深怀怨恨的弗沃斯灵魂,不愿再进女人的肚子,因而选择了做一只雁。沃狄塞斯的灵魂回忆起生前太劳累,所以选了一位懒散的闲人过下辈子……
看来,古希腊的哲人们都很关注灵魂。但他们在论证灵魂的时候,方法未免太“科学”了。在构建灵魂的“彼岸”时,他们的建树远逊于他们在其它领域内的创造。然而,对灵魂的探讨,却使希腊的哲人们充分认识了人性:他们认为人性是恶的。——赫拉克利特在论证世界本原的过程中,不忘指出人性的本质:“世界由火组成,一切皆变,多数人是邪恶的。”苏格拉底警告人要“关心和改善自己的灵魂”;柏拉图基于人性恶的认识,提出“没有法律,人无法将自己区别于野蛮人”。亚里士多德说:“人更近野兽而远离神灵,多数人生来愚昧、懒惰、贪婪、残忍。”
幸运的是,西方人并未止于这一认识,而是以此为出发点,孕育出了极为强势的伦理道德文化和理性的社会、法治思想。沿着这一思路,西方产生了一连串的思想家,试图重塑“人”的形象。西方文明,就是在这样的人文精神指引下走向现代的。跟希腊先哲们同时的东方哲学家,也曾产生过恶的观念,但其人文精神却没有因此而得到拓展。波斯占星家查拉图斯特拉(Zarthustra,前628—前551)率先提出,善与恶是宇宙中的两大基本力量。可惜这个观点却仅止于附丽在远古的光明(Light)与黑暗(Darkness)二元对立论基础上,没有发展出新意。倒是东正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从查拉图斯特拉那里吸收了道德世界善恶对立的思想成果,补充了各自的教义……
3.罗马的狼
当霍布斯说“人与狼相似”的时候,他是否想到了罗马人?不得而知。但罗马人自己却欣然承认,他们是母狼哺育的后代。
甚至奥古斯都(Augustus,前63—前14)还在位时,罗马人的军事光荣就开始退潮了。原先隐藏在尚武精神后面的“狼性”,有时候就会龇牙咧嘴地闪现出来。
提比略(Tibreius,前42—后37)派到巴勒斯坦去的总督彼拉多(Pilate),是个名符其实的“帝国主义份子”。他上任时居然命令军队高举着画有罗马皇帝肖像的旗帜,浩浩荡荡开进犹太人当中。第二天,全巴勒斯坦就出现了骚乱。接着他又动用犹太教圣殿的库银,用来修一条水沟,结果导致愤怒的教徒包围了他的官邸……
到了早晨,众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大家商议,要治死耶稣,就把他捆绑解去交给巡抚彼拉多。
这时候,出卖耶稣的犹大,看见耶稣已经定了罪,就后悔,把那三十块钱,拿回来给祭司长和长老说:“我卖了无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他们说:“那与我们有甚么相干?你自己承担吧!”犹大就把那银钱丢在殿里,出去吊死了。祭司长拾起银钱来说:“这是血价,不可放在库里。”他们商议,就用那银钱,买了窑户的一块田,为要埋葬外乡人。所以那块田,直到今日还叫作血田。这就应了先知耶利米的话,说:“他们用那三十块钱,就是被估定之人的价钱,是以色列人中估定的,买了窑户的一块田。这是照着主吩咐我的。”
耶稣站在巡抚面前,巡抚问他说:“你是犹太人的王么?”耶稣说:“你说得是。”他被祭司长和长老控告的时候,什么都不回答。彼拉多就对他说:“他们做见证,告你这么多事,你没有听见么?”耶稣仍不回答,连一句话也不说,以致巡抚甚觉稀奇。巡抚有一个常例:每逢这节期,随众人所要求,释放一个囚犯给他们。当时有一个出名的囚犯叫巴拉巴,众人聚集的时候,彼拉多就对他们说:“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是巴拉巴呢,还是称为基督的耶稣呢?”巡抚原知道,他们是因为嫉妒才把他解了来。正坐堂的时候,他的夫人打发人来说:“这义人的事,你一点不可管,因为我今天在梦中,为他受了许多的苦。”祭司长和长老,挑唆众人,求释放巴拉巴,除灭耶稣。巡抚说:“这两个人,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位给你们呢?”他们说:“巴拉巴。”彼拉多说:“这样,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我怎么办他呢?”他们都说:“把他钉十字架!”巡抚说:“为什么呢,他做了什么恶事呢?”他们便极力地喊着说:“把他钉十字架!”彼拉多见说也无济于事,反要生乱,就拿水在众人面前洗手,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当吧!”众人都回答说:“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于是彼拉多释放巴拉巴给他们,把耶稣鞭打了,交给人钉十字架。
巡抚的兵就把耶稣带进衙门,叫全营的兵都聚集在他那里。他们给他脱了衣服,穿上一件朱红色袍子,用荆棘编作冠冕,戴在他头上,拿一根苇子放在他右手里,跪在他面前,戏弄他说:“恭喜犹太人的王啊!”又吐唾沫在他脸上,拿苇子打他的头。戏弄完了,就给他脱了袍子,仍穿上他自己的衣服,带他出去,要钉十字架。
他们出来的时候,遇见一个古利奈人,名叫西门,就勉强他同去,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到了一个地方,名叫“各各他”,意思就是骷髅地。兵丁拿苦胆调合的酒,给耶稣喝。他尝了,就不肯喝。他们将他钉在十字架上,拈阄分他的衣服,又坐在那里看守他。在他头以上安一个牌子,写着他的罪状,说,这是犹太人的王耶稣。当时,有两个强盗,和他同钉十字架,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从那里经过的人讥诮他,摇着头说,你这折毁圣殿,三日又建造起来的,可以救自己吧。你如果是神的儿子,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也是这样戏弄他,说,他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他是以色列王,现在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我们就信他。他倚靠神,神若喜悦他,现在可以救他。因为他曾说:我是神的儿子。那和他同钉的强盗,也是这样的讥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