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7400000002

第2章 一月内修,身如鼎之镇(1)

第一周

星期一

大器天授

器有洪纤,因材而就,次者学成,大者天授。

——《曾国藩文集·李忠武公神道碑铭》【译文】

人才的成就有大小之分,要根据个人的禀赋而获得的,禀赋差一点的依靠学习而成,最大的是上天所赐予的。

儒家把人看成天地万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和人类社会的各方面都与这个天地自然的运行相对应。孔子有所谓“三畏”(畏天、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其中把畏天命放在第一位。曾国藩这样的大儒,对整个儒家的学统有着全面的认识。他认为,人的天赋固然很重要,但需要后天的努力学习才能实现,而一个顶尖级优秀的人才,是个人努力和历史选择的多重因素造就的。学习曾国藩的管理智慧,其实就是学习中国最正统的儒家智慧。

曾国藩本人其实是极聪明的,但他绝不自认为是天才。在崇尚权谋的中国文化氛围内,他所推崇的一直是“勤”与“拙”,不推崇“妙计”与“速进”。从读书时代起,曾国藩就比一般的学生勤奋与刻苦,懂得自制与磨砺。日后,他把这种顺应天命、努力而为的态度,带到了与太平天国军队的作战中。他所制订的战略计划,未必是最有效的,但却是最稳妥的。他知道自己不善于长途奔袭,只选择稳打稳扎、自强克敌的“老庄”战术。他比对手更富中国传统智慧,所以也是他最终取得了胜利。

人贵在有一种知缺的精神,知道自己有所欠缺,才能看清自己的长处。对于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抱着待天而受的心态,要努力进取,也要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宜太偏执,让自己富有弹性,矢志不移的同时,也注重灵活变通,更要注重顺应外界形势的发展而发展。

星期二

君子自持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曾国藩家书·于江西抚州致子曾纪鸿》【译文】

坚持勤劳简朴的态度,习惯吃苦耐劳,可以在安逸的环境中坚定信念,也可以在简朴的环境中锻炼心志,这就是所谓的君子啊。

曾国藩在官场上升迁的顺利是人所共知的。他从三十岁进入翰林院开始,十年内连续升了十级,到四十岁左右时担任礼部右侍郎(相当于如今文化部副部长),可以说仕途顺利、平步青云。这种升迁速度,在清王朝是前所未有的,不但令同僚们感叹,曾本人对此也非常得意,称自己为“运气口袋”。

现在看来,曾国藩快速升迁的“秘诀”,无非是他做到了一个合格的官员应该做到的一切:读书无数,学识渊博,人品优良,清正廉洁,不贪污不受贿,也不跑官要官,更不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并多次上书直言民间疾苦。其人格几乎无可挑剔,完全可以作为官员的表率。这也说明,如果管理者对道德有一种坚信,那么,道德反过来也会成就管理者本人。

既努力营造内外优良的企业文化,又充分明确相关法律和内部规章制度。当然,最佳的状态是德与法的统一,打造现代“君子型”的企业。

星期三

在世明志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

——《曾国藩文集·治心经十三篇》【译文】

谋生不仅仅追求大富大贵,读书不仅仅追求高官厚禄,修养自己的品德不求对自己有什么回报,写作著文不求名传一时。

在一封写给弟弟们有关做人准则的家书中,曾国藩首次提到以上的话。这一段话的核心就是希望弟弟们能够克服功利之心,以平实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学习、修养等。

曾国藩对弟弟们的劝导,就是在提醒他们,不要将行事的目的和结果颠倒了。谋生,就是要好好地生存下去,不求大富、暴富;读书,为了求知,而不是为了求官、大贵;自我的道德修养,并非希望人们回报自己;写作,就是表达自己的思想,也不为出名、出风头。正本清源,认识到事情的根本和目标所在,就不会走偏了道。

曾国藩是一个认真到了骨子里的人,原则性很强,可以说“书呆子气”很重。他写文章,发扬“桐城派”的优势,塑造了“湘乡派”的文学新风尚;他做翰林时,就认认真真忠实于自己的研究职责,用心研究理学,到了成痴的境界;他做各部官员时,抱定“不为发财,只为匡时济世”的信念,冒死上书皇帝,直陈时弊,差点引来杀身之祸;他受命镇压太平军,就把全部身家性命都押在了军中,几番出生入死终于取得胜利。

通过制定有效、可持续改进的目标,并通过建立公平、竞争及和谐的企业文化,让目标管理贯彻在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

星期四

谦退养福

唯谦退不可轻断,最足养福。

——《曾国藩家书·与诸弟书》【译文】

只有谦虚谨慎不轻易作出判断,才能够养气尽福。

在管理实务中,管理者需要不断地进行判断。无论是构思、策划,还是决策、执行、考核,判断伴随着管理事务的每一个过程。故哲学家康德把自己对人类认知研究的第一项重要的研究称为“判断力批判”。也因此,优秀的管理者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就是能对面临的各种情况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有关于判断,曾国藩写过这样的一段话:“能明智的判断,叫做英断;不能明智却作出判断,叫做武断;武断自己的事情的危害还算浅的,武断别人的事情招来的怨恨就非常深了。所有只有谦虚谨慎不轻易作出判断,最能够养气尽福。”

对此,曾国藩还做出了补充,就是极力反对那种“难得糊涂”的认识。他指出:所有有成就的人都是通过精准的判断力获得成就的,只有头脑糊涂的人才会相信“糊涂”难得。

培养优秀的判断力,需要做到:

1.不轻易作出判断。

2.加强平时的积累工作,作出一个判断决不能临事决断。管理者平时要加强对业务动态的关注,跟踪、收集、积累相关的资料和信息,手中有备,才能做到临事不慌。

星期五

厚藏匿锐

厚藏匿锐,身体如鼎之镇。

——《曾国藩日记·道光二十二年十月论修身》【译文】

把锋芒和深厚的学养安静地藏匿住,身体就像大鼎一样敦实地立在那里。

通观曾国藩的全集,他多次在家书中探讨静修的道理。他说,心境如水,则不生妄念,淡泊名利,则明辨事理,如果一个人的精神不能安然沉静,那么心思总是浮浅而散漫的,做事也不会实在。他还认为,安静到极致并非什么都无所谓的那种空无,而是静到不得不动,正如冬至那天一样,阴气耗尽了,阳气在不知不觉中萌生,促动着人真正地开始一番作为。

早年的曾国藩,是一个寒门读书郎。胸中的抱负很大,踌躇满志,学习也非常勤奋,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气势很厚”,但个性上却并非能“静”。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和自己的同学、同僚争吵,就连跟着他在京城读书的弟弟曾国荃,也因为忍受不了哥哥的暴躁脾气而离开他回家。为此,曾国藩多次自我反省,为自己不能好好地静下来大伤脑筋。后来,他师从理学大师唐鉴学习《朱子全书》,并通过每天写日记、做功课来磨炼自己心志。这最终便他静了下来,以至于他在京城官阶升得很快。

在热闹的官场中,曾国藩并不引人注意,咸丰皇帝对他的印象极淡,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迂酸的儒生罢了。待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他回乡起兵,一举名震天下,咸丰皇帝搜肠刮肚才记起这个沉默寡言的大臣。可见,曾国藩通过自己的修炼,真的将“静”字功夫化入自己的骨髓里头了。

对于自身事业这艘大船来说,要充当好把握方向的舵,也要当好提供动力的帆,但首先要做好能稳固船身的锚。

第二周

星期一

男儿自立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曾国藩家书·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致曾国荃》【译文】

男子汉自立自强,心中一定要有骨儿倔强的气息。

曾国藩是湖南人,湖南自古以来就属于楚文化区域,一方面崇尚刚烈、浪漫,一方面又崇尚大义与实干。用一句通常的话来说,湖湘有“彪悍”之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反哺一方的文化。曾国藩和湖湘文化就很有这种交融互增的气势。因此,他提倡:“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这句话多次出现在他的家书、日记和与家人的交谈当中。

这里所谓的“倔强”可以理解为有一股子不怕输,不服输,一定要把事情干成的意志力和恒心。有了这股子内心的力量,且不论是不是男子汉,都会有做出成绩的可能性。

凡干事业之人,不怕自己的资源有限,也不怕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有限,在诸多的软弱中,最怕的是灵魂的软弱,性格中存在畏难、怕苦的致命缺陷。因此,曾国藩丝毫不介意家人、部将或者门客的耿介、直爽与倔强,怕就怕他们软弱、心无大志、畏畏缩缩。遇到这样的人,他也不会指导、提拔或者重用。

切不能把自己的成功归为好运气,如果顺利地做成某些事,要花十倍的功夫总结自己成功的理由何在。而倔强自强的精神,更应该确立为自己组织永恒不变的灵魂。

星期二

身体力行

牢骚满腹无济于事,身体力行才是上策。

——《曾国藩家书·致九弟曾国荃》【译文】

满腹的牢骚对形势并没有任何帮助,身体力行才是最好的策略。

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湖南籍近代知识分子长久以来坚持一个非常好的优良传统,就是笃实的湖湘文化。湖湘文化,其价值核心既高蹈,又务实,既具备战略眼光,又具备脚踏实地解决具体问题的心志。湖南籍知识分子也借此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成为了一股敢做事,做大事,做成事的重要力量。如谭嗣同、毛泽东,都是这方面的代表。这种力量的影响力之大,以至于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日军战略部门提出了“欲灭中国,必然先灭湖南”的口号。

曾国藩就是湖湘士人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求学于岳麓书院,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他认真地研读过历代儒家知识分子的学说与得失,对国家的治理有自己非常深入的思考。与传统的儒家知识分子只是“归隐”和“入仕”两条道路的选择不一样,曾国藩提出了第三个选择,即不能袖手旁观,也不能只出出主意,而是要跳入其中、亲力亲为,就是面对危难、抓住机遇、担起责任来干。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时候,曾国藩自己组建湘军,领导湘军作战,就是这种“身体力行”思想的体现。

在管理工作中,凡自己意识到不够完美的事情,凡能引起自己发牢骚的事情,就要关心起来,投入一定的精力加以改进,监控好整个过程,并保证切切实实能达到改进事态的目的。

星期三

反诸求己

行有不得,反诸求己。

——原文《孟子·离娄上》【译文】

实行中不能求得的,回过头来求于自身。

曾国藩常在日记中用孟子的这句话鼓励自己。最突出的一次,写于他听闻曾国荃攻陷天京,取得了对太平天国的最终胜利的那晚。那一夜,他内心非常欣喜,几乎高兴得要晕倒,喜惧悲欢,万端积聚,一夜都没有睡着,写下了这个个“慎字箴”,来概括自己取得巨大成功的经验,也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静。

“行有不得,反诸求己”这八个字,精练地概括出曾国藩对做事情想要取得成就的看法。人在行事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和困难。很多人对自己的信心严重得不足,遇到事情不顺利,就想着求别人来帮助,或者是抱怨自己的资源不充足,却从来不相信路在自己脚下,求人不如求于自己。

曾国藩之所以能够取得对太平军的胜利,完全来自于“反诸求己”。曾国藩提倡一种倔强的人生态度,一切目标都要尽自己努力去争取。他的这种人生态度成为一种人格榜样,甚至影响了以后几代的湖南知识分子的性格,起到了在较大区域范围内移风易俗的作用。

一流的管理者必定是组织的象征和灵魂人物,除了处理具体的事务之外,还要能为企业注入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员工中散发人格魅力。

星期四

坚忍不拔

打落牙,和血吞。

——《曾国藩文集·挺经》【译文】

牙齿被打掉了,连着血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曾国藩的后半生,在一封写给友人的信中说到自己的经历:“谚语说得好‘好汉打落牙,和血吞。’这句话,是我平生咬牙立志的诀窍。我在庚戌辛亥年间,被京城里的权贵们所唾骂;癸丑甲寅年间,被长沙的官员所唾骂;乙卯丙辰年间,被江西的官员所唾骂;还有在滨州、靖港、湖口的失败,被打脱落牙齿的情况太多了,没一次不是连着血一起吞到肚子里头的。”这句话充分表明了他“坚忍”的品质。

就曾国藩而言,“忍”字诀一直是这位理学大师所强烈推崇的。但他个人,却并非天生能忍,完全来自后天的培养。

儒家学说中有一脉崇尚刚义,就是孟子的学说。曾国藩早年很推崇孟子所谓的“舍生取义”。然而过于刚直,就没有弹性和回旋的余地。太平天国新乱,很多人劝在家守孝的曾国藩出山办地方武装,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曾国藩犹豫不决,几次答应了友人要出山,又患得患失不肯有所行动。等到带领湘军出征的时候,他又因为打了几次小小的败仗而前后三次欲自杀了事。显然,这时的他既不“坚”也不“忍”。随着征战的深入,经历了出生入死的考验,经历了马背上、干戈烽火中的历练。他遇事越来越能忍,越来越能自如地把自己思虑成熟的心力投入到“为天下求太平”的大目标中,从而达到了一种“无言事功”的独特境界。

同类推荐
  • 商场经营管理

    商场经营管理

    本丛书内容丰富、完整,分别涉及了商业领域的多个业态的内容,涵盖非常全面。该丛书将每个业态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展开,用一本书的篇幅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从一个业态的概念谈起,然后介绍它的起源、历史、发展、类型以及特征等,进而逐条讲解关于这种业态的具体内容,比如组织形式、管理制度、经营策略以及相关的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问题。丛书内容不是脱离实际有空洞说教,而是重点着眼于与企业经营运作过程所密切相关的各种问题;内容相当具体全面,且均是现实运作中将要面对的问题,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编著在理论讲解之后往往恰到好处地穿插进一些生动易懂的案例,使读者对书中所介绍的内容能够有更加感性、深刻的了解。
  • 商用心理学

    商用心理学

    站在客户的角度,洞察客户的行为;摸透客户的心理,激活商家的大脑。古人云:“人事之最难在于知人”,而在如今的商场中,“商事之最难在于知心”,几乎每销售出一种商品、每签下一笔订单、每推出一种新产品,都是一次商家与顾客心理的较量。且看《商用心理学》如何教你在这场利益的争夺战与心理的较量中获得优势,如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成为无往而不利的强者!
  • 赚钱要学温州人

    赚钱要学温州人

    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
  • 每天一堂执行课

    每天一堂执行课

    执行像横阻在计划与结果之间的一道鸿沟,跨得过去就成功,跨不过去就失败。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战斗力,更没有竞争力!一天一个关于执行的小故事,一天一节关于执行的独特讲解,一天一段关于执行的深刻启示,通过每天一堂执行课真正提升自己的执行能力,使自已的职业生涯迈上一个新台阶。
  • 创新的赢利模式

    创新的赢利模式

    本书精选以商业模式制胜的八个案例,包括领跑电子商务的阿里巴巴、皮鞋制造商奥康、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还有新兴行业——中文搜索排头企业百度、网游鼻祖企业盛大、小企鹅承载大梦想的腾讯,以及书写创意神话的新媒体企业分众传媒和开辟蓝海的太阳能产业皇明太阳能。它们身处不同行业,经营着千差万别的业务,却有着相同的成功基因,即选择了正确的商业模式。本书就是分析它们商业模式的创新所在,为企业赢利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
热门推荐
  • 不生病的智慧大全集

    不生病的智慧大全集

    为使读者全面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医养生文化,真正掌握不生病的智慧,从此远离疾病,我们专门编写了这部《不生病的智慧大全集》。本书以国医经典著作为基础,总结了《黄帝内经》、《易经》、《本草纲目》等著作中的养生智慧,挖掘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历代名医的养生精髓,收录道家、佛家、儒家等圣人先贤的养生秘方,介绍现代国医大师的养生绝学,归纳名人志士、凡人百姓、长寿老人的养生经验,以现代手法阐释了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保健功法,经络按摩,四季养生,情志调养,饮食疗法,身体各大系统的保健方法,不同体质、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养生之道,同时吸收了国内外的一些养生新方式,是一部融合传统中医养生精华、海纳古今养生方法的大全集。
  • 终极恶女之朦胧初恋

    终极恶女之朦胧初恋

    江浔洇莫名其妙来到一个陌生的时空,还是一名高阶的魔物,倒在路边被一人所带走,接受了他的安排,潜入了马卡龙学院……
  • 帝焰神尊

    帝焰神尊

    大世界的开辟者,沧溟大帝陨落后,落下蕴藏神力的七颗神之泪晶!七神泪晶化身七彩神焰,遗落世间,传闻,得七神泪晶者,可获不朽传承,俾睨天下!这是一个火的世界,掌火者遍天下,掌神焰者统御天下!边城少年凌宇,执掌神焰走向大世界;平天下,定乾坤,统万界,御神尊!……
  • 西点凌晨两点半(白金珍藏版)

    西点凌晨两点半(白金珍藏版)

    在西点,优秀是一种习惯。两百多年来,西点军校培养了两届美国总统、4位五星上将、3700多位将军、数千世界500强CEO及高管……它就是一座打造优秀男人的“魔鬼训练工厂”!无论多么懦弱、胆小、懒散的男孩,只要能从这个“工厂”走出来,他就会变得独立、坚强、勇敢,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社会精英。
  • 春日游苑喜雨应诏

    春日游苑喜雨应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曾有江湖,曾经少年

    曾有江湖,曾经少年

    这个江湖……有两个年轻人嚷嚷着要取回老祖宗的剑,结果成了打工仔流落他乡;有个曾经的大宗师要靠着群演的盒饭生活,吃顿炒饭都会哭;有个男猪脚叫秦俭,在某个老流氓坑蒙拐骗下,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成了一个快(dou)乐(bi)的江湖人。秦俭为了适应江湖生活,学了两个看家本领:耍的一手好剑(贱),练的一身好轻功。遇上敌人,打的过的追着往死打;打不过的撒腿就跑,让人望尘莫及本书,讲的是江湖百态人,讲的是秦俭这个可怜又可笑的江湖人我有一壶酒,可以慰风尘
  • 火引冰薪佚时情

    火引冰薪佚时情

    天帝之时,首创三山四界,一界为仙下有侍仙二界为雪炎均半仙非神三为天帝嫡子后裔人族,四为魔族。曾语三山四界,皆有定法,除人族外,不可跨族而合。雪族圣母出界误入尘世,带回炎族圣物。为追回圣物,尘世火王玄夜与弟弟玄烈进入冰域,偶然唤醒寒渊里千年冰棺里的女子,为其取名烟雨。为寻找弟弟玄烈他在冰域结识了(上古魔皇之子)逝月与古魔女紫霖,慢慢的逝月与玄夜均爱上了烟雨,紫霖想寻求庇护一直跟着众人,却不知她一心想夺取两族圣物救活父亲,帮哥哥夺取冰域大祭司的躯体。冰域危在旦夕,千古旧忆来袭,上古魔皇苏醒誓与天帝斗,利用儿子逝月祸乱四界,雪炎两族抛弃恩怨联手护安宁,却不想被入魔的逝月设局………
  • 棉尾兔豁耳朵

    棉尾兔豁耳朵

    小小个头、身体柔弱的棉尾兔母子生活的田野里到处充满了凶猛可怖的敌人,有咬掉豁耳朵左耳一大块皮的毒蛇、凶猛的猎狗和红尾鹰等。为了让棉尾兔豁耳朵能在田野里顺顺利利地长大,妈妈倾尽全部,教会它各种各样的本领和技巧,经过不断努力地练习,豁耳朵成长为一只出色的棉尾兔,既能诱骗猎狗,也能灵活变通的除掉另一只大野兔。可在一次狡猾狐狸的突袭中,妈妈为了保护豁耳朵而遇到了致命的危险……
  • 蝴蝶杯

    蝴蝶杯

    《蝴蝶杯》十回,系明清人情小说,佚撰者。全书叙明万历朝江夏知县田云山之子田玉川与渔家女胡凤莲恋爱婚姻事。系底本系《储仁逊抄本小说十五种》抄录,藏于南开大学图书馆特藏部《话本十四种》抄本,一函共12册。《蝴蝶杯》系一册抄小说一种,入藏年代不详。
  • 春日灞亭同苗员外寄

    春日灞亭同苗员外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