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生恪守着传统儒家所谓的“臣道”,重于做实事,不轻易参与“清议”的争论中,所以在历史的长河里,他始终保留着一个沉默寡言的形象。这点,就是后代史家所美誉的“无言事功”,这也使得很多人知道他,也知道他的《曾国藩家书》,却不清楚他真正为民族事业做过些什么。这不奇怪,纵然曾国藩本人自己也说不清楚,他恪守着最古老的儒家训诫,做的却是历史文化大转型期最实在的事。而他本人的影响力不是“无言”所能遮蔽的,他对其后的历史和历史人物如李鸿章、梁启超、章太炎、袁世凯、蔡锷、蒋介石和毛泽东等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他所开创的洋务事业奠定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他开创的文人带兵方式影响了身后所有的军事将领,他开创的“湘军私属武装”为后来中国的军阀混战提供了办军割据的范本,他遗留的“天下有事、东南自保”训诫直接架空了清廷腐朽的统治……更重要的是,他“重实干、轻争论”的建设方案,能够跨越百年、直接构建并影响着我们现在现代化转型的生活。所以,对于我们,曾国藩不仅仅是一个遗留了家书训诫的死者,而是一个无所言却无不在的智慧象征。不能认识这一点,也就无法理解曾国藩对于现代中国管理思想的重要意义所在了。
史学界中,梁启超最早把曾国藩拔高到了极致,他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吾以为使曾文正生今日而犹壮年,则中国必由其手而获救矣。”梁启超对清廷的官员基本抱有否定态度的,却独独推崇、肯定曾国藩,足可见他对其思想的认可。而毛泽东曾盛赞曾国藩是古人中“办事”兼“传教”的重要“厉害”人物,蒋介石把曾国藩当做老师和榜样学习:“曾氏标榜道德,身体躬行,以为一世倡,其结果竟给变异风俗,挽回颓靡……而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盖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可见领袖级的管理者对于曾国藩其人其言其行的认识,也是非常精准的。
本书重点选取了曾国藩代表性的格言警句,采取日志的形式对曾国藩重要的管理思想进行梳理和总结。力图以精简、短小的篇章,阐述曾国藩最核心的智慧。行文中尽可能地结合曾国藩的生平事迹、言行实录、细节逸闻,让读者更形象、生动地把握一个真实可感的曾国藩和他的内心世界。与单纯取用曾国藩“官道”、“处世绝学”、“谋略”等著作相比,本书意在呈现曾国藩的思想、智慧与启发性。希冀在忠于曾国藩的思想灵魂实质的基础上,引出对管理实践的有效指导,希望能为企业界、政府机关、事业机构等任何社会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读者提供良好的参考。
因本书的特殊体例,我希望读者不必拘于逐字逐句的整篇阅读。而是能在心清意平之余,将日志随手取阅,自由领会一日或者一周的篇章,与自己的言行相比照,体味中国古典精神固有的微言大义,有所一悟即有所一得。这样子,你就会发现,这位贤哲的智慧能够真正地在你内心发生作用,从而对你的行事有所裨益。我也是在研究曾国藩的过程中,慢慢发现他所说那种“倚天照海”感觉的:似乎这位亦师亦友的前辈,真的如阳光一样,能把尚德从善的道理照射到你的内心深处,并改变你对自我和外界的看法。恐怕,这就是这位先贤最大的人格魅力和智慧所在吧。
曾国藩是中国古典精神最后一位集大成者,也是言行合一的儒学实践大师。他一生留下了约1500万字的文字作品,其中格言警句、美文佳训,俯拾皆是,选编那些为大家耳熟能详的部分,必然遗漏掉其他更多珍贵的明珠。但文字层面毕竟是表层,我们更需要做的,就是充分领略他言辞下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古罗马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曾为世界遗留了一部记录自己执政心得体会的《沉思录》,影响了包括国家总理在内的很大一批管理者。而这部凝结着东方大儒智慧的国学版《沉思录》,值得跟随在每一位从事或者有志于管理工作的人身边,或可成为自立、谋略、处世甚至是教子持家的良师益友。
本书的编著过程中,笔者幸获知名管理学者邵雨先生、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金洁女士的大力襄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我的主攻方向为管理文化研究,并非专业的史学研究者,书中所述之史料难免有疏漏,还望读者和方家不吝指正,可通过我邮箱[email protected]与我联系。若有赐教,不胜感谢!
陶林
于海滨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