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9000000003

第3章 银鞋子,黄金路(2)

最后一枚金币打了胜仗

起初,英国不过是一个孤悬海外的偏僻小国。16世纪初,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辽阔的帝国,并源源不断地向国内输送金银财宝,一时间西班牙和葡萄牙称霸欧洲,西班牙更是最早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而直到17世纪中叶,英国还只是零零星星地在加勒比海占领了几个小国,在北美建立了几个种植园,在印度统治了几个城市而已。英国是靠发展海盗业而后来居上的。从1585年到1604年,英国的海盗们靠在大西洋抢劫过往的西班牙船只,每年至少能赚取20万英镑的收益。如果他们干得漂亮,还能得到皇室的册封。英国皇室不仅纵容,甚至鼓励这些海盗四处抢劫,海盗首领就是英国海军最早的将领。比如,1588年和霍华德海军上将联手,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德雷克将军,就是一位传奇海盗。1588年,西班牙开出了一支浩浩荡荡的舰队,但在英吉利海峡遇到英国舰队迎击,损失惨重,后来被迫绕道苏格兰返航,又遇到风暴,舰队几乎全军覆灭。战胜西班牙之后,英国又开始向荷兰海军发起挑战。从1652年到1674年,英国和荷兰断断续续打了三次大战,最终耗尽了荷兰的贸易和海军实力。

接下来,羽翼初丰的英国和雄心勃勃的法国狭路相逢。从17世纪末一直到19世纪初,英法之间进行了一百多年的战争,历经英国王位继承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北美独立战争和拿破仑战争。英国的人口只有法国的三分之一,但在一百多年的战争中,却能一次又一次地战胜法国,这其中金融创新功不可没。

1499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二打算征服意大利。出兵之前,他询问出生于意大利米兰的臣子特里武尔奇奥(Marshall Trivulzio),靠什么才能打赢战争。特里武尔奇奥毫不犹豫地告诉路易十二:“您所需要的就是:金钱,金钱,金钱。”路易十四后来也曾经感慨,只要坚持到使用最后一枚金几尼,就总会获胜。战争是如此地烧钱,以至于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布森曾经说过,要是著名的金融家罗斯柴尔斯家族不借钱给各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本就打不起来,但这似乎也太高估了金融家们的力量。战争的车轮滚滚而来,金融家不过是站在车轮边上的螳螂。战争和金融的确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与其说是金融发动了战争,不如说是战争塑造了金融。

最后一枚金币是怎么打胜仗的呢?我们得先从怎么为战争融资讲起。如果国家需要资金,无非来自三个渠道:一是出售国有资产或特许权;二是征税;三是借钱。

皇室有自己的财产,国家有专卖和专营,这些是君主们最直接的收入来源。在中国唐朝的时候,中央政府有一半的收入来自于盐专卖。1460年,法国皇室靠自己的家产获得的收入约占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3%,后来经过苦心经营,一度能达到财政收入的1/10,但随后就每况愈下,到1773年,皇室收入所占的比例已经不到2%。拿破仑时期,政府靠出售教堂土地得到的收入,约占岁入额的12%。英国皇室原本持家有方,比如在亨利七世时期,皇室基本上能做到自给自足,只有一次向国会提出征税的要求。但后来,因为要对法国和苏格兰作战,英国皇室很快失去了其财产的7/8。伊丽莎白一世刚登基的时候忧心忡忡,不知道怎么才能维持生计。这些君主制国家中的国王们还可以通过卖官鬻爵,获得现金。在英国詹姆士一世时期,要想得到骑士和男爵的封号,需要支付1095英镑,并且提供30名英国士兵一年的军饷。到1622年,男爵的封号已经贬值到只值220英镑了。

政府也可以靠征税筹资。税收种类中最容易征收的要属在江海口岸征收的关税,但是,关税税率太高,会导致贸易量降低,走私活动也会因此猖獗。英国是一个清教徒国家,清教徒认为市场体系是来自上帝的自发秩序,政府是不能妄加干预的。于是在欧洲国家中,英国率先提倡自由贸易,并把关税大幅度降低。

其他的税收还是要收的,消费税很快就开始盛行。汉诺威王朝时期,英国的消费税在整个欧洲都是最高的。在斯图亚特王朝时期,查理一世就开始对衣服、肥皂、淀粉、眼镜、金银丝线和扑克牌征税。1643年,英国国会开始对烟草、红酒、苹果酒、啤酒、皮毛、亚麻和丝绸征税。1660年,英国开始对盐、藏红花、蛇麻草、铁器和玻璃征税。消费税逐渐成为英国税收的主要来源。到拿破仑战争时期(1799—1815年),在英国几乎没有什么商品不需要上税。有意思的是,在汉诺威王朝时期,英国正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尚处在刚刚萌芽的阶段,但政府对这些新兴的产业似乎也没有特殊照顾,照征不误。政府之所以喜欢征收消费税,主要是因为这种税收更加隐蔽。瑞典财政大臣奥克森谢纳(Oxenstierna)曾说,消费税既能取悦上帝,又不得罪人民,而且不会引起造反。遗憾的是,这只是官员的幻觉。在近代欧洲,民众反抗消费税的斗争此起彼伏。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就曾经谈到,严苛的税收是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之一。

与其他税种相较而言,所得税的征收在欧洲起步则要晚得多。人头税具有累退的性质,会让穷人的生活雪上加霜。征收土地税和收入税的主要困难在于难以得到准确可信的信息。直到1798年,英国首相威廉·皮特才开始下令征收收入税。对于平民百姓来说,1798年真是欧洲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年:在这一年,英国设计并开征了所得税,而法国发明了征兵制。

亚当·斯密曾经说过,战争支出总是迫不及待的,而征税则是缓慢的,所以必然会出现赤字。直到17世纪晚期,英法两国的财税结构都非常相似。决定英法成败关键的是两国的借债能力。政府举债久已有之,但近代以前,政府借债更像私人之间的借款,君主们常常是以自己的名义向富可敌国的大银行家借钱。而且,国王们的信用要比私人低得多,借债不还的流氓行径数不胜数。在这种财政困局中,公债作为一种新事物在北欧国家横空出世。被称为“美国金融之父”的汉密尔顿曾说,公债是并非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少数现象之一。

公债的创新最早源于北欧国家,北欧国家发明了一种永久公债。购买这种公债的投资者可以永远领取利息,但是拿不回来本金。如果不愿意持有这种公债,投资者还可以在市场上将之出售。这一奇特现象也让人感叹:这真是一个奇迹啊!国家不偿还债务,债权人不能随时要回来钱。荷兰还发行终身年金,投资者只要身体健康就可以申购,只要还活在世上就能从政府领取利息。

光荣革命之后当上英国国王的威廉三世原本是荷兰王子。他到了英国之后,很快就开始把荷兰的发债方式在英国推行开来。1693年,英国开始发行终身年金和彩票。1694年又发行了120万英镑的特别公债。伦敦很快就超过了阿姆斯特丹,成为金融中心。通过发行公债,极大地提高了政府汲取国民积蓄的能力。随着资本市场的壮大,政府债券的流动性增加,进一步提高了政府债券的吸引力。过去,投资者有了钱只能投资土地,如今,投资者有了更加便利可靠的投资渠道。财富变成了资本,这才真正出现了资本主义。

英国不仅从荷兰照搬了公债市场,而且进一步将之发扬光大。除了政府发行的债券,在伦敦的金融市场上交易的还有公司的股票。在这一时期最臭名昭著的要属南海公司的股票。南海公司创建于1711年,表面上这是一家专营英国与南美洲等地贸易的特许公司,但实际上是专门为分担政府因战争欠下的债务的私人机构。1720年,南海公司通过贿赂政府,向国会推出以南海股票换取国债的计划,引起投资者疯狂追捧其股票。其股票价格在1720年年初为120英镑,到同年7月已经飙升到1000英镑以上。是泡沫就一定会破灭的。英国国会在1720年6月通过了《泡沫法案》,本意是为了打击到处冒出来的和南海公司竞争的皮包公司,但使得投资者对南海公司也产生了怀疑。南海公司股票的价格在半年之内跌到124英镑。事发之后,为了救助损失惨重的投资者,英国政府决定将南海公司股票转换成利息为5%的年金,后来将这一利息又降低到了3%。由于处理及时,南海公司的泡沫并没有给英国的金融业带来沉重打击。公债这个从荷兰带来的“种子”,开始在英国的土壤里慢慢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与此同时,法国也在进行金融创新,但过程似乎更加刺激,也更加富有戏剧性。1716年,来自苏格兰的传奇人物约翰·劳在巴黎成立了一家私人银行,两年之后这家银行更名为皇家银行,成为法国的央行。1717年,约翰·劳建立的密西西比公司取得了在北美路易斯安那州的贸易特许权和在加拿大的皮货贸易特许权,后来又兼并了东印度公司和中国公司,垄断了法国所有在欧洲以外的贸易。1719年,约翰·劳的公司又接管了法国的直接征税事务。1720年,约翰·劳似乎达到了事业的巅峰,他一手把持法国的财政和货币发行,同时还垄断了法国几乎所有的海外贸易。约翰·劳通过发行纸币鼓励大家买他的股票,法国的通货膨胀率很快开始暴涨。盛衰转换,就在一线之间。约翰·劳的股票在股民信心下跌后突然开始暴跌,这场危机被称为密西西比泡沫。密西西比泡沫之后,法国的金融业发展进入了长久的停滞。法国的私人信贷回到了传统的圈子内贷款,政府借债回到了传统的短期贷款。法国在之后的一百多年,连“银行”这个词都不敢再谈。

正是在这一时期,英法金融市场的发展开始分道扬镳,才使得英国最终能够在战场上战胜法国。在1756年至1763年之间爆发的七年战争,战火烧遍了欧洲、北美,甚至波及非洲、印度和菲律宾。这是一场世界性的大战,也是英法之间的一次决战。这次战争中英国有1/3的军费靠的是借款。由于英国有发达的债券市场,当时英国首相皮特的内阁可以更低的利息向国民发债。1752年,英国的公债利率是2.5%,法国是5%。七年战争之前,英国发行的公债规模为7400万英镑,到战争结束的时候,公债规模可以达到13300万英镑。

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是英法之间的又一次决战。为了筹措战争经费,英国发行了一笔巨额债券,规模超过当时英国经济总量的10%。很多人担心惠灵顿将军难以战胜雄狮一般的拿破仑,所以这笔债券卖得很不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独具慧眼,他倾尽所有,大量购进英国债券。另外一位著名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是李嘉图的好友,他在李嘉图的鼓动下也买了5000英镑公债,但又担心得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第二天就匆匆抛掉了。英国战胜之后,这一批政府债券立即飙升,李嘉图这一笔交易就赚了近百万英镑。

到了19世纪,尘埃逐渐落定,英国已经成为世界霸主。英国的海军称雄全世界,它的工商业独执牛耳,其金融制度也大行于世。由于英国实行的是金本位制,和英国经济联系密切的国家,如葡萄牙,也陆续实行了金本位制。法国和其他欧洲大陆国家一直采取金银并行的复本位制。为了保住它们的货币制度,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和瑞士在1865年召开了国际会议,形成了拉丁货币联盟。但是,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又一次输掉了战争,并被迫向德国支付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德国马上用这笔收入积累了大量黄金,也开始实行金本位制。同时,德国大量卖出白银,这导致国际上的银价暴跌,引起了其他国家的通货膨胀。实行复本位制的国家被迫改弦更张,也逐渐加入了金本位制的阵营。到20世纪初的时候,除了中国、印度,世界上大部分大国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这就是所谓的国际金本位制。

所谓的国际金本位制,并非真正是由黄金主宰。在国际金本位期间,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跨境黄金流动。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的黄金储备也并不都十分充足。很多外围国家因为缺少黄金,实际上实行的是黄金汇兑制度。英镑汇票成为其他国家的替代货币,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牢牢决定着英镑的利率,也左右着那些遥远小国的命运。外围国家不得不实行金本位制,就是因为如果不和英国步调一致,就没有办法在伦敦的金融市场上借钱。英国的央行英格兰银行在近两百年的实践中,逐渐学会了如何管理国际储备和操纵贴现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的国际金本位制,其实就是英镑本位制。而英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的中心,是因为其相对发达的金融市场,这为英国支撑了一百多年的艰苦称霸战争。成就英国和金本位制的,不是把所有的黄金都搬进自己的储藏室,而是要紧紧攥住手心里的最后一枚金币。

银鞋子,黄金路

1873年,美国通过了一部硬币法案。这部法案中有一句不起眼的话,最终使得白银彻底退出了流通领域,美国就这样成了金本位制国家。

一开始,没有人注意到这样一部法案会给国家带来多大的影响。但是,在随后的二十多年中,到底是实行金本位制还是银本位制,成了美国政治斗争的焦点。回过头来,很多后知后觉的政客突然发现都是这部法律惹的祸。于是,慷慨激昂的政客们纷纷谴责《1873年硬币法案》。参议员约翰·里根说:“我相信,历史将记录下这件事,这是由立法产生的最大的一桩罪行,一桩最严重的阴谋,是与美国人民和欧洲人民的福祉背道而驰的事情。”参议员威廉·斯图尔特将《1873年硬币法案》称为“19世纪的罪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十多年前,正是这些参议员和众议员举手赞成,才通过了这一法律。当时,参议院里的赞成票有36张,反对票有14张;众议院里的赞成票有110张,反对票有13张。当人们质问那些投过赞成票的议员大人们的时候,他们发誓说,当时根本就没有讨论过这一条款。他们只记得,当时讨论的是官员们的薪水。不知不觉中,一个神秘的“货币阴谋论”流传了起来。据1877年《国民报》报道,来自英国的欧内斯特·赛德先生,拿了50万美元贿赂美国国会议员和政府官员,引诱他们制定了这部抛弃白银的法律。这当然是个非常刺激而生动的故事,可惜的是,人们没有找到任何可信的证据。事实上,赛德一直主张复本位制,他强烈反对美国实施这一抛弃白银的法案。

同类推荐
  • 石油效应:全球石油危机的背后

    石油效应:全球石油危机的背后

    石油,被人们称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今天,石油已经像血液一样维系着社会生活的运转、经济的发展甚至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英国石油专家彼得·R·奥得尔曾这样论断:无论按什么标准而言,石油工业都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行业,它可能是唯一牵涉到世界每一个国家的一种国际性行业。近几年,石油价格飞涨,石油价格的涨落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军事和外交紧密联在一起,演绎了一出出惊心动魄的故事,牵动着世界的神经。这不得不引起世人对石油的关注。当今世界,石油危机时代,如何规避投资风险?未来中国会与其它国家因石油爆发战争吗?如何让你的公司安危渡过石油危机?国家未来可能出台哪些石油政策?
  • 新经济,新规则: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

    新经济,新规则: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

    他是硅谷最著名的预言家。1994年,他预言了Web2.0时代的到来。2012年,他继续预测,在“人机结合”的Web3.0时代,苹果和谷歌的霸主地位将动摇,而微软将是第一个消失的IT巨头。这样精准的预言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失控》作者、《连线》杂志创始主编、硅谷精神教父凯文·凯利(KK),继《失控》《技术元素》后,再次预言互联网影响下的经济运行的十个新游戏规则。
  • 哈佛大学第一堂经济课

    哈佛大学第一堂经济课

    《哈佛大学第一堂经济课》通过通俗有趣的语言、生动真实的案例,介绍了哈佛经济研究中关于需求供给、生产效率、成本控制、通货膨胀等经济常识。作者从最通俗的角度阐述经济学理论,使广大读者能通过本书对经济学理论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 买房的革命

    买房的革命

    在当今中国对于高房价的一片喊杀声中,本书可能是迄今唯一一本教人们如何脚踏实地战胜高房价的书。本书作者通过对中国社会发展大趋势的深刻洞察,用宏大的视野、科学的论证、真实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中国高房价的历史成因、时代必然性和社会依赖性,并指引读者,放弃幻想和抱怨,用实际行动,走出“用观念革命跑赢高房价”的突围之路。贯穿本书中的人生智慧与财富理念蕴含了丰富而独到的见解,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 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我们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位置,牢牢抓住了发展这个要务。
热门推荐
  • 提高办事效率36计

    提高办事效率36计

    你想在伟大的事业中留下“痕迹”吗?你想以创造累累的果实来显示自己生命的价值吗?那好,请你珍惜这人生的最大财富吧!请你以强烈的时间信息感,适应深刻变革的时间观念的需要吧!有了这种强烈的时间信息感,才能提高时间运筹世术;才能疏导时间信息渠道,增强时间的节奏意念不断追求效率。我们希望每一位立志于成功的人能够驾驭那飞逝的分分秒秒,真正做时间的主人。 与时间建立友善的关系。开始让时间成为一种发挥创造力的工具,不要再视它为竞争的敌人。每当你定下合理的目标,并从容地完成它之后,你该给自己一些鼓励。
  • 北京错爱

    北京错爱

    越是繁华的城市,越让人堕落!灯红酒绿间,面对空寂的攀比,奢华的诱惑,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沉淀。地球少了谁都会转,但却永远都不会为一个人转,可是我们却总是围着一个人转,不管你在何时何地,总会有那么一个人,让你无数次地想放弃,却终究是舍不得,一直在寻找归宿,哪里才是真正的归宿……
  • 幽冥怪谈III:致命之旅

    幽冥怪谈III:致命之旅

    二十年前,兰成教授在一次航海旅行中遭遇海难,他和他的同伴被困在一个孤岛中,他们只能依靠吃一种柠檬似的果实和“蜥蜴肉”存活,在所有人都濒临绝望的时候,兰成教授提议每天晚上由一个人讲述他一生中经历过,或者听说过的最古怪离奇的故事,以此来满足一些精神上的需求,然而,这些人在讲完故事之后没过多久便一个个死去,最后只剩下三个人,兰成教授便是其中一个。那么,那次海难真的是一场意外吗?讲完故事的人为何会离奇死去?二十年前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往事?
  • 公关总监

    公关总监

    当10万元打造中高级职业经理人的飓风刮起的时候,你还以为响亮的头衔、宽敞的办公室这些东西就能让你成为真正的管理者吗?那你就OUT了。杰出的管理能力和突出的贡献才是管理者横行天下的王道。赶紧给自己充电吧。做杰出管理者从阅读本书开始。
  • 罗文精神:企业员工敬业精神培养读本

    罗文精神:企业员工敬业精神培养读本

    成功的机会永远属于那些富于奋斗的人,而不属于那些一味等待机会的人。一百多年前,美西战争即将爆发,为了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美国总统急需人把信送给古巴的加西亚将军。安德鲁?罗文接到任务后,马上无条件地执行,并克服了种种困难,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战胜了艰难险阻,在预定的时间内把信送到。
  • 你若盛开

    你若盛开

    七七是苏牧之的最后一个七,天气竟然那么好。她照例祭祀完毕,开始读那封信。她今天格外伤感,也许过了这个七,她会有段时间不能来看他了。而且照旧俗的说法,七七过后,人的灵魂就不能在人间随意游荡了。梅芸今天读信很慢,读着读着,突然有一片枯叶掉在信纸上,吓她一跳。梅芸抬头,看见头上的苹果树,树上落着许多积雪。那些积雪太厚了,甚至连树皮的罅隙里都钻满了,让人怀疑是否去年冬天的积雪仍旧在那里——那么,那么,梅芸知道自己今后会很少再来了,她不知怎么,突然想起了往日曾经产生的那个想法,那个去医院看他的长发女子是谁?那个和他在街上走路的长发女子又是谁呢?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天尊降凡尘

    天尊降凡尘

    星云天尊林星玄,运时光逆转大法,回到千年之前,与她再次相会。这一次无敌世间,定不会让你受一丝伤害;这一次天下无双,定不会让你受半点委屈
  • 探索改革(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探索改革(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华严金师子章

    华严金师子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