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迅速获得成功的关键。不论商界、政界以及个人生活中,若拥有迅速征服他人的说话水平,便会赢得他人羡慕的机遇,如上级的重视、同辈的尊重、下级的拥戴、客户的信赖,乃至拥有友情和爱情。
说话水平的高低是天生的吗?不是。戴尔·卡耐基说:“世上没有天生的演讲家。”是你的思想造就了你的人,如果改变自己的思想,我们也能改变自己的一生。
任何一种能力,包括说话能力,都是经过后天培养、锻炼而成的,这是毫无疑义的。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他的“葛底斯堡演说”已铸成金文,至今存放在牛津大学,被作为英文演说的典范。他的多次法庭辩护演讲,几度轰动全国。同许多演讲家一样,他的演讲才能也是靠苦练获得的。他年轻时,经常“徒步三十英里,到一个法院里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那些政治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为了锻炼说话的能力,提高说话水平,他曾对着树、树桩、成行玉米演讲过多次。
古希腊卓越的演讲家德摩斯梯尼,年轻时有发音不清、说话气短、爱耸肩的毛病。可是,当时在雅典想要当一名演说家,必须以声音洪亮、发音清晰、姿势优美、富有辩才见称,尤其需要广博的知识。他最初演说时很不成功,以致被观众哄下台。然而,失败、嘲笑与打击并没有使他气馁。他一方面刻苦读书,虚心请教朗读方法,学习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又向著名的演讲者请教。为了练嗓音,他把小石子含在嘴里朗诵,迎着呼啸的大风说话。为了克服气短的毛病,他故意一面攀登陡峭的山坡,一面不停地吟诗;为了克服耸肩的毛病,每次练习演讲时,他都在自己上方挂两柄剑,剑尖正对自己的双肩,迫使自己随时注意改掉不必要的动作。为了自己能安心地在家练习演讲,不外出游走,他剃了阴阳头。他还在家里安装一面大镜子,经常对着镜子练习演讲,以克服演讲上的毛病。后来,他终于成为一名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
我国著名的现代学者、诗人闻一多先生,也是著名的演讲家。他的演讲之所以成功,也是与他年轻时的刻苦练习分不开的。1919年,他在清华学校学习,从不间断演讲练习,一旦有所放松,就立刻警觉起来。他常在日记里警告自己:“近来学讲演练习渐疏,不猛起直追,恐便落人后。”“演说降到中等,此大耻奇辱也。”他坚持练习演讲,在1月9日的日记里写道:“夜出外习演讲十二遍。”1月10日又写道:“演说果有进步,当益求精致。”北京的1月天寒地冻,可他毫无畏惧。14日,“夜至凉亭练演说三遍”,回宿舍又“温演说五遍”,第二天又接着练习演说。
上述几个例子可以说明,任何一个人的说话水平,都不是天生而就的。哪怕是笨嘴拙舌,甚至犯有口吃的毛病,只要不怕困难,长期实践,就一定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
具有较高的说话水平,既是社会交际的需要,也是顺利实现理想目标的可靠保证。然而,高超的说话水平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更主要的在于为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和实践。这种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和实践,我们称之为说话水平的自我训练。
第一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
说话水平的基础
对人说话是一种精神活动,表达效果的好坏,与说话者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心理素质良好,不仅能顺利表达,而且能获得预期效果。
心理素质不佳,或许登不了表达的场所,或许在表达之中半途而废,或许在双向交流之中应对失策。
一、心理类型决定说话方式
说话水平的高低与心理状态有关,不同的心理类型,在说话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表现。
1.冲动型
冲动是一种情感特别强烈,理性控制很薄弱的心理现象。
这种类型的人,情绪往往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好似打开的煤气灶,一遇火星就会燃烧起来。其表现是遇事不够冷静,易动肝火,急于表态,喜说好讲,脱口而出,不求周密,不讲策略,不计后果。要么噎得听者受窘而无法与其形成沟通交流;要么将自己全都暴露给听者;要么惹恼甚至激怒听者,使听者奋而对其反击。
但是,这种人心底坦荡,没遮没拦;心里有啥想法,啪啦一下倒出,倒完了,他就没事一般,转趋平静。
梁山好汉中多有此类,如鲁智深、李逵、阮小七等。李逵与燕青外出,投宿一庄院,听庄主太公说宋江抢了他女儿,当即对燕青大叫道:
“小乙哥,你来听这老儿说的话,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燕青劝他:“大哥莫要造次,定没这事!”李逵说:“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里,到这里怕不做出来。”然后不顾劝阻,一口气奔回梁山,砍倒“替天行道”的杏黄旗,指着宋江大骂:“我平常把你当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待后来事实弄清,原来是一强盗假冒宋江之名,他才醒悟认错。他的这种心理素质不仅不影响他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反使人们更加认识了他的憨厚、坦荡,愈发可爱。
2.理性型
理性是一种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表现。
这种类型的人不是不讲情感,而是善于控制情感。遇事不急不躁,冷静处理;不轻易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表态;言辞常常深思熟虑之后才出口,较为周密、策略。这种言辞听者易于接受;即使不能接受,也不致产生很大抵触。
但是,这种人在需要当机立断的紧急关头,有时也会误事。有些机会是稍纵即逝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等你深思熟虑下来,为时晚矣。并且,过于理性,也会给人造成圆滑的印象,同样影响交流效果。
同项羽相比,其对手刘邦就属理性型。秦始皇出巡,刘邦也看到了,可他只悄悄叹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在本意上他与项羽是一样的,都想当皇帝。但他不像项羽那样冲口而出,剑拔弩张地要夺取皇位,而只是悄声赞叹,即便旁人听到,也无关系。他屯兵垄上,明明就是欲攻关中,与项羽抗衡,可在不利于己的鸿门宴上,却俯首帖耳地对项羽说:“臣与将军戮力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不仅博得项羽的信任,而且诱使项羽将告密者说出。后刘邦与项羽两军对阵,当项羽推出他的父亲要烹杀而逼他退兵之时,他竟说:
“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在他灭了项羽后,群请其由汉王尊为皇帝,他还说:“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经三让,不得已才勉为其难。
宋代的吕夷简,以理性著称于世。年幼的仁宗皇帝即位时,他以同平章事之职(宰相)辅政。一次仁宗久病不愈,百官皆忧心忡忡。这天仁宗病情稍见好转,叫太监火速传吕夷简进宫朝见。吕夷简闻命后,在家静坐许久才缓缓动身,一路上还不断同熟人寒暄,一点不着急。进宫后,早等急了的仁宗问他:“我病了好久,今天觉得好一点,急着想见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来?”吕夷简答道:“陛下久病不愈,朝廷内外一片忧虑。今天内侍突然急急出宫,传我火速进宫,我若立即慌慌张张跑来,恐怕会引起臣民猜疑,以为宫中发生了什么不测之事哩。”说得仁宗愈加敬重他。其实,他心里比仁宗还急,巴不得一下飞进宫里,但他却从理智上刻意控制情感,以定臣民之心。
对说话者来说,理性型心理是优于冲动型心理的。只要在紧急关头能够显出果断的气魄,就会赢得听众的钦敬与喜爱。
3.居高型
这种心理指的是听者凭借某种条件,在说话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
如自己是领导、专家、教授、名人,而听众只是普普通通的人;或者自己是大国、强硬集团的代表,而对方代表的是小国、弱小组织。
这种类型的人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流露出非同一般的居高言辞。如果是有意,他会高标自置,旁若无人;如果是无意,但由于其身份特殊,在听者听来,也会产生一种由上而下的压力。这在单向交流中,听者无从与之理会,只得任你去说。如系双向交谈,对方虽有应答之责,但会显得拘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双方沟通交流的效果。
居高型的人有两种不同表现:一种是唯我独尊、自负固执,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听。另一种是敷衍塞责、不痛不痒,你听也可,不听也可。
沈剑虹在他的《使美八年纪要》中谈到:沈在担任蒋介石的英文秘书兼翻译时,蒋一次宴请来访的外宾,请其中学时的英语老师董显光作陪。席间,外宾问蒋是否曾学过英文,蒋说:“学过,但老师不好,所以没学到多少。”外宾问:“谁是您的老师呢?”蒋扬手指着坐在旁边的董显光说:“这就是我的老师。”董显光窘极,在整个宴会中都显得神色不安,如坐针毡。本来,尊师是中国人的优良品德,蒋介石不是不知道这一点,但因其居高心理支配,老师不老师,也就全不理会了。
这种心理状况,沈剑虹还有一对比佐证:蒋介石与来访的约旦国王侯赛因会谈时,“蒋公像是父执一样,侯赛因则是恭敬的子侄”。而“蒋公和美国大使会谈时,总是非常和蔼有礼的。他总是倾听对方的谈话,并且很有礼貌地回答问题”。侯赛因虽贵为国王,但因国小、贫弱,蒋介石便以居高心理相对。而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虽仅一大使,蒋介石就不能居高了。
对说话者说来,居高型的心理如果不加强自我修养,实施自我抑制,是于言语交际十分不利的。
4.平正型
这是一种既没有无谓冲动,又不着意抑制,居高而不自傲,位低而不自卑的综合性心理状态。其言辞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是一就说一,是二则说二。
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很受人欢迎,即使在某种场合,某个时间会让人不快,暂时影响交际效果,但时间一久,那不快的人大多会醒悟,自然会觉得还是这种人好。
为我国科学事业献身的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院士,就是这种心理状态的典型。他逝世后,《人民日报》和《中国科学报》记者作了这样的报道:作为上级,他会与你平等相待,友好合作。他的老同事说:“新松作风民主,决不独断专行。有不同意见争论时,你甚至可以给他拍桌子、摔帽子,外人这时搞不清谁是领导;但雨过天晴,他从不记恨别人。如果你坚持你的正确意见,他倒很欣赏你的坚强。”作为下级,他敢讲真话,敢作敢为。一个863项目要调整,但领导同志犹豫不决。蒋新松会上批评说:“在这个问题上,你朱主任应该负责。”时任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的朱丽兰教授,后来谈及此事仍十分感叹:“蒋新松是科技帅才,有时我和他也争论,我觉得他这个人很有人格魅力,坦诚直言。一定程度上他帮我下了决心,我非常感谢他。我觉得每次跟他相谈都很有启发,在争的过程中,就得出结论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诺曼底登陆前夜,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想了解一下登陆前士兵的情绪。他踏着夜色来到一座帐篷前,问一个士兵:“孩子,你现在害怕吗?”士兵回答说:“是,将军,很怕。”艾森豪威尔接着说:“我也很怕。”这体现的就是一种平等关系,他很顺利地了解到了想要了解的东西。
二、心理素质决定说话水平
说话水平与心理素质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大凡心理素质好的人,其说话水平一定高于常人。但在通常情况下,心理素质如果不是处于某种病态,大多是可以调节的。就是说,一个人说话水平的高低与他个人的主观要求和主观愿望密切相关。
1.主动性
主动性是指在说话时占有先机,先于对方说出自己的观点,或反驳对方,或立论使对方还未做出应对对策时,就使其语塞,或哑口无言。
主动性并不是一个人的天赋,也是通过不断地进行语言交流实践培养出来的。比如:
当你在路上行走的时候,可故意走到某家商店前,向售货员问一声现在是什么时候,或是故意走到警察局问某街某路怎样走法,你尽可试验一下这种方法,它一定可以增加你多与人们交谈的勇气,减少害羞的心理。
我们常见许多会说话的人,真是值得我们钦仰,一开口,仿佛像江河里的流水,滚滚不绝;但另一部分人,常是木讷不能开口,一句话要说大半天,还是词不达意。这究竟有什么分别呢?其实,人原本生来的口才并不分高低,只是由于后一部分人缺乏积极进取的勇气与精神,以致他们只得退步。从这件事,我们可以想像勇敢在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中都是值得尊崇的。所以,你不要顾虑脸红心跳,你应当勇于向大家开口说话。你不能总是只听别人讲话,不能让人家把你当作一个没有感应的木偶,你应当勇于抛却一切难堪,下定决心,主动和朋友说话,那么,不久之后,你就可以成为一个滔滔不绝、能言善辩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