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型人格——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
要想诠释清楚十三型人格的内涵,还要从我小时候的一段特殊经历讲起。
第一次听《白蛇传》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只有四岁,听完这个“恐怖”的故事后,竟吓得不敢睡觉。
那时,我家住在林业局,周围的山林里有好多毒蛇,我曾亲眼见过一个林业工人青肿的尸体,他就是在伐木时被毒蛇咬死的。
所以,尽管母亲一再强调,白娘子是个仁慈的“蛇妖”,可我还是难以理解:许仙长得英俊、有知识、不疯不傻,怎么会爱上一个冰冷的蛇妖呢?
上大学时,与女友一起看徐克的电影《青蛇》,那一刻,我这才真正理解了这个民间传说的真实内涵:爱,是可以超越一切障碍的,包括种族、阶级、国籍……即使曾是凶狠毒辣的白娘子,洗心革面后,不但可变成贤妻良母,还可成为造福乡里的良医。
白娘子是幸运的,她遇到了许仙,所以她因爱而变,由蛇妖变成了一个幸福的母亲。
可今天,我们许许多多的都市人却没有这么幸运。我们整天为车子、房子、孩子奔忙,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想一想,我是谁?他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
因此,我们越活越糊涂,越活越迷惘。
不过,这也不怨这些繁忙的都市人。
要想做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知人、知面又知心,是极不容易的。要求一个人既要懂得西方各类心理学知识,同时还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较深的了解,这样,才能对自己、对他人进行有针对的、火候精准的分析和概括。
可他们哪有这么多的时间与精力呢?
为了帮助这部分繁忙的都市人迅速走出迷惘与困惑,我和我的研究小组开始了十三型人格的研究。
经过几年的努力,已有《中国式十三型人格——你的老板是哪种人》、《十三型人格——你的下属是哪种人》,以及《十三型人格使用手册——知人知面知心全攻略》等系列丛书诞生。同时,十三型人格沙龙也成功运作了三年,进行了近千场培训,受到广大都市人的欢迎和赞许。
为了强化这一理论的通俗性和实用性,我们在西方管理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大量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心理学有关联的研究成果,比如动物图腾文化、传统民间文化、文学名著等,并列举了大量真实案例,演绎和推理出了一套方法理论,既能解决个人的问题,又能解决企业的问题。
通过几年大量的培训实践,这一理论在无数个人和企业团队中得到了极好的应用和推广。
许多企业学员也对我们说:
“在企业中,我们已被内耗折磨得临近崩溃。通过十三型人格的培训,我们很快修炼出了一副‘仙风道骨’,处理棘手问题时能做到雁过无痕,事半功倍。团队里再没有鸡飞狗跳的窘境,变得和谐、激情、智慧。”
也有许多学员发邮件或打电话问我们:
“十三型人格最终要帮助大家修炼的,是什么样的心灵境界呢?”
答案就是——我们东方文化中所倡导的“空”。
这个“空”的境界要用一个故事来诠释:
一粒苹果种子埋在泥土里,春天来了,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小树。
这样,经过十载的春夏秋冬后,小树长成了大树。春天来了,满树繁花似锦,秋天来了,满树硕果累累。
最后,冬天来了,苹果被北风吹到了地上,慢慢地,苹果种子又埋在泥土中。
一粒种子历尽尘世的风风雨雨,繁华荣辱后,又回到了它最初的样子,这个过程就叫做“空”。
这种境界就如同我们初来人世时的状态一样——没有任何负面情结,诸如焦虑、压力、苦恼等等,我们躺在母亲的怀里,幸福、轻松、阳光,享受世界所有的美好与纯真。
十三型人格——博大精深的动物图腾和生肖文化
十三型人格理论的基础有两个,一是古希腊心理学家希波克拉底的气质类型学说,二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新成果。最让读者喜爱的是,我们巧妙地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动物图腾和生肖文化。
之所以用这13种(11种是生肖代表动物)动物图腾来分析描述人格类型,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好学、好记,让大家一看便明白:如何认清自我和他人的人格优劣势、如何找到自我提升的正确方法、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
十三型人格理论在实用性上做了许多探索,比如,创造活泼可爱的动物卡通形象;制作人格测试卡;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搜集了近万个一线实际案例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保证我们的研究有很强的实操性。
此外,十三型人格理论十分通俗,形象也易于理解和接受。
对于这13种动物的图腾含义和文化内涵,国人的看法大致都是相同的,不会因地域、学识、年龄等方面的差别,而产生重大的分歧,可以扩展到职场以外的更广泛的领域。
心理学大师荣格有个理论,叫做集体潜意识,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民族祖祖辈辈遗传下来的心理经验,是这个民族成员心理意义上的“DNA”。
在集体潜意识里,又有很多个原型,比如爱神原型、战神原型等,它们是每一个民族所共有的,在神话、传说里面就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子。
比如牛,它的图腾含义和文化内涵很早就被定义下来,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它是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代名词。所以,无论是在流传千年的牛郎织女的神话里,还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鲁迅的诗文里(“俯首甘为孺子牛”),牛都是以这样的文化内涵来出现的。
在十三型人格理论中,所选择的13种动物图腾形象,有11种是中国人用来记生肖年份的动物,其文化内涵已深入人心,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都衍生出许多博大精深的附属文化,十分符合东方国家的国情及人格实际,通俗生动,把深奥的心理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十三型人格的四类十三分支结构
十三型人格学说的理论依据是古希腊心理学家希波克拉底气质类型学说。为了让这一理论更适合东方人的思维,在气质类型的四大分类方法中,我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分析的一些理念。
胆汁质用激情型来诠释,多血质用才华型来诠释,粘液质用中庸型来诠释,抑郁质用内敛型来诠释。
经过我的改编与加工后,气质类型学说的理论外延就更宽广,更博大了。而且这种东方式的分类和诠释方法十分感性,一看便知是什么意思。
比如,这四大类型人格的名词解释也无需用专业的心理学术语,只用以下的小故事就可以充分解释清楚。
一个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女孩,他要向对方表达爱意。如果这个小伙子是激情型人格,他会这样说:“小丽,我特别喜欢你,你做我女朋友吧!不管你是不是爱我,反正我是爱定你了!”说得特别的直来直去,不加任何修饰。
才华型人格的小伙子会这样表达:“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小丽,明天我就要浪迹天涯海角,你愿意陪我吗?”表达得很有文采,很浪漫,能很含蓄地问出女孩的心思。
因为中庸型人格的做人原则是不出格也不落后,所以他的表达比较普通、常规。这种人格的小伙子会这样说:“小丽,你看我们相处这么长时间了,你觉得我怎么样呢?咱俩的关系有没有可能再向前迈一小步?”
内敛型人格的小伙子会这样表达:“小丽,昨天,我给你发了一封邮件,你收到了吗?”因为内敛型人格在表达情感时是十分内向含蓄的,所以他们从不会直说,而是事先经过精心策划,用文字或纪念品等方式,旁敲侧击地表达出来。他们的表达原则是:候鸟飞过了天空,但天空并没有留下痕迹。
有的学员经常问我们,你们把十三型人格分成了四大类,为什么还细分出了十三种小类呢?主要原因就是:气质类型在进行类型测试时,主气质类型后面总是附带第二、第三气质类型,记起来十分不方便,也不好区分。
我们在把这些复和型的气质类型独立出来,列为一种人格,并用一种动物来代替,这样,在应用的时候就更加便利了,不但好记,而且好懂,因为每个代言动物都有很深的图腾文化内涵。
那么这十三种人格类型都有什么特点呢,十三型人格中每一个都有一个显著的优点,也有一个明显的弱点,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最好的一面发挥到极致,回避缺点,同时把缺点的副作用控制到最小。
对于个人学员来说,我们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这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有自己最闪亮的一面——我们本来就很优秀,本来就是天使。我们之所以没有飞上梦想的天空,是因为有许多天使的翅膀断了。
十三型人格理论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教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他们的断翅缝起来——没有一点损伤。
对于身为企业管理者的学员来说,十三型人格理论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让管理者这样对待自己的下属和员工——以树的形象和管理者站在一起,而不是像藤一样缠着,像草一样簇拥着管理者。
如果能这样做,他们的员工和下属很快就会长成遮天蔽日的大树。他们手挽着手,一起享受成功、欢乐,一起为企业分担风霜、雨雪;让企业、一方百姓,甚至所有中国人,都分享他们的荫凉。
到那个时候,他就可以骄傲地对所有人说,我是全天下最成功、最幸福的管理者。
十三型人格、九型人格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首先,他们都起源于民间。
九型人格发源于中东地区苏菲教派。1920年,哥济也夫首先将九型人格学说传入西方,用它来阐释人类的九种特质。五十年代,艾瑞卡学院的创办人奥斯卡伊察索将人类的九种欲望放进九型人格学说中,并将这套学说拿来作为人类心理训练的教材,在近年进入中国,多家培训机构教授此课程。
而十三型人格则大量挖掘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如许多与心理相关的理论与民间传说、成语典故等,同时将其编写成营销管理、婚姻友情、公关谈判等方面的教材,通过授课形式向大众传播。
其次,两种人格理论都对个人童年的生长环境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研究,找出了自我提升攻略。
两种人格理论都认为,童年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所留下的心理阴影也极难以抚平。如果找到一个人心理问题的源头,再进行针对性的疏导,效果就十分理想。
两种理论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十三型人格融入了西方现代心理学理论,尤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许多观点和方法,而九型人格则不然。
此外,十三型人格更关注对一线实例的调研,并找出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同时,还将当代案例与古代案例进行纵向对比和研究点评,使其所得出的理论不但有高度,而且极具民族性和实用性。
十三型人格的民族心理学依据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化积淀的国家,人们的人格特征和其独有的文化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荣格在解释“集体潜意识”论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用以阐明民族传统对人类的深刻影响: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岛是人能感觉到的东西,而岛的最底层是作为根的海床,就像空气一样,在很多时候,我们是不能时刻感受到其存在与否的,这就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
海岛的风景会随着四季不停地变化,而海床,是历经千万年也不会有什么太大变化的。
所以,在现今中国,尽管我们接受了许多西方的生活方式,过着他们的节日、穿着他们的衣饰,甚至说着他们的语言,但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西方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并没有深入血液和骨髓。
因此,十三型人格理论研究者在研究管理心理学的时候,深入挖掘和整理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人格的重大影响。
现在,管理心理学中的多数思想都过于强调西方的心理学理论,但在实践中,我们一定要考虑中国独有的文化背景,以及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不能全盘照搬西方心理学理论,只能借鉴和参考,不然就会出大问题。
比如,在职场中,西方职场心理学的理论认为:企业团队中要崇尚特立独行、个性张扬的处事风格。取得了成绩,也不必照顾他人心理,谦虚低调,而是大胆高调地宣扬出去,以得到更大的回报。这完全是一个宁死不回头的虎型人格上司的做法。
这些理论,在西方职场是很行得通的,但是在中国的企业团队中,我们会发现,真正成功的不是虎型人格上司,而是与之截然不同的龙型人格上司。他们做事不固定风格,而是善于因势而变,像俗语所说的那样:神龙见首不见尾。因为在中国这样讲究人情,甚至是“面子”的文化氛围中,对于太过个性的东西的接受程度,是远远不及西方国家的,在中国的文化里,中庸、含蓄才是对成功人士的准确描述。
现在,对于民间文化、动物图腾含义等国学内容的研究,国内许多学者还大都局限在哲学、史学和文学这个小圈子内,还没有发现这一丰厚的宝藏对建立和谐职场的重大意义。十三型人格理论则走入这一蓝海,让其与西方现代心理学完美结合,这一尝试的意义是十分巨大的,会很快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