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平原君,是活跃在昏乱时代的一位有才干的贵公子。然而,他还没有纵观大局把握办事根本原则的能力。俗话说“利令智昏”,平原君就是因贪心于冯亭的胡说八道,才使得赵国损失了长平四十多万的兵力,连邯郸也几乎丢失的。虞卿观察事物研究情况,为赵国制定策略,那是多么周密细致呀!可遇上不忍心交出魏齐,并同他一起奔走大梁,眼看他在大梁自杀也没了办法,最终连自己也困在了大梁。平庸的人尚且知道这样做是行不通的,何况贤明的人呢?但是虞卿不到穷困愁苦地步,也不能够著书立说使自己显现于后世。
与朱邑荐士书
【说明】
张敞,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子高。曾任太中大夫,高北尹,冀州刺史等职。敢直言、严赏罚。尝为妻画眉,后成为夫妻恩爱的典故。朱邑,西汉庐江舒(故城在今庐州庐江县西)人。邑“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以私交。”时邑为九卿之一大司农,此文是张敞早年做胶东相时给朱邑的一封求荐信。张敞以“奇郁之思,凌厉之口,快吐以舒愤懑,后人上宰相书,无此胆气。”
【原文】
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才,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胸臆约结,固无奇也。虽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业,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何则?有无之势异也。昔陈平虽贤,得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何而后信。故事各达其时之英俊。若必伊尹、吕望而后荐之,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
【译文】
圣明的君主向往太古时代,广泛地引进优秀人才,这实在是忠臣认真考虑予以推荐的时候。可正赶上我张敞在遥远的形势险峻的胶东郡国,被法规所拘限,思想不够解放,本无奇特之处,即使有,我往何处使呢?您凭依仗着自己清静光明的德性,掌管农业生产,尚且灾荒年吃着糟糠也是香甜的,丰收年就美食佳肴吃不完,这是为什么呢?有还是没有,情况不一样呀。从前,陈平虽然贤能,可得到魏倩的引荐,然后才到了朝廷;韩信虽然才能出众,依赖萧何的保举然后才得以施展才能。以上例子都使当时的英俊之士的志愿得以实现。如若一定要达到伊尹、吕望那样的水平才子以荐举,那么这样,人们就不依靠您的引荐了。
与友人书
【说明】
贾捐之,西汉洛阳人,是贾谊的曾孙,在朝中曾得罪石显。他和长安令杨兴打算互相荐举,被石显告发,贾捐之弃市。这是贾捐之和友人谈论如何对待写文章的信。他主张不作酸文,要为有用之文。数行文字,志气凌云。只有如此,才不辱管城君。
【原文】
大丈夫以凌云之气而俯首书案之间,午夜一灯,晨窗万字,盖将为有用之文,以歌太平,颂中兴,否亦策治安,演丝纶耳。岂肯为此沾沾,徒作酸文耶!虚辱君命,戏笔横斜。
【译文】
大丈夫以高入云霄的志气,埋头书案之间刻苦地学习,半夜一盏灯,黎明成万字,是为了学作有用的文章,来歌咏太平盛世,颂扬中兴大业;否则也要谋划治国安邦之道,传布皇上诏书。怎么能够为此而沾沾自喜,只是作些寒酸迂腐的文章呢?很抱歉,未能听从您的教导,随意写来,写得乱七八糟。
卫将军青传赞
【说明】
卫青,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仲卿,本姓郑,以同母姊姓卫,得幸武帝为皇后,遂冒姓卫。官至大将军,封长平候。前后七次出击匈奴,收河南北,置朔方郡并保卫了与匈奴邻接诸郡的安全。是有名的将领和军事家、由于皇后卫子夫先是平阳公主家的歌舞奴隶,卫青常作为侍从仆人骑马随公主出入,所以大家都说卫青可作公主丈夫寸,公主还有点不同意,瞧不起他。当大家说,卫青的姐姐是皇后,三个儿子也是侯爵时,公主才表示同意嫁他。赞语似激,似嘲,读之破涕。
【原文】
平阳主寡居,当用列侯尚主。主与左右议长安中列侯可为夫者,皆言大将军可。主笑曰:“此出我家,常使令骑从我出入耳。奈何用为夫乎?”左右侍御者曰:“今大将军姊为皇后,三子为侯,富贵振动天下,主何以易之乎?”于是主乃许之。言之皇后,令白之武帝。乃诏卫将军尚平阳公主焉。褚先生曰:“丈夫龙变。”传曰:“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丈夫当时富贵,百恶灭除,光耀荣华,贫贱之时,何足累之哉!
【译文】
平阳公主死了丈夫独自生活,应当使列侯娶公主为妻。公主和身边的人议论长安的列侯谁可以做丈夫,大家都说大将军可以。公主笑着说:“这人原是从我家出来的奴仆,过去常让他骑马作我的出入随从,怎么能选他做我的丈夫呢?”身边的侍从们说:“如今大将军的姐姐是皇后,三个儿子都封了侯,富贵振动了天下,公主为什么要看不起他呢?”于是公主就答应可以嫁给他。公主把此事告诉了皇后,让皇后禀告给武帝,武帝就下诏让卫将军娶了平阳公主作妻子。褚先生说,大丈夫像龙一样变化。解释《易》的文字说:“蛇变化为龙,不改变它的文采;家变化为国,不改变它的姓氏。”大丈夫正当富贵的时候,纵有百个不好也就没有了,有的只是光耀和荣华,出身贫贱又哪里能够拖累住他呢?
敕冯异诏
【说明】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新莽末年乘势起兵,大破莽军于昆阳。后击破各路义军、莽军及军阀割据势力,定都洛阳称帝,是为东汉。谥为光武帝。
冯异,新莽时任郡掾,后归刘秀,屡立战功。刘秀即位,诸将并坐论功,他常避树下,军中号称“大树将军”。官至征西大将军,封阳夏侯。
此敕令看出光武帝善将将,亦善将兵。
【原文】
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又遇赤眉、延岑之弊,兵家纵横,百姓涂炭。将军今奉辞讨诸不轨,兵家降者,遣其渠帅,皆诣京师;散其小民,令就农桑;坏其营垒,无使复聚。征伐非在远战掠地,多得城邑,要在平定安集之耳。吾诸将非不健斗,然多好虏掠,为小民害。卿本能简饬吏民,勉自修整,毋为郡县所苦。
【译文】
京城附近地区遭受王莽、更始的祸乱,又遇到赤眉、延岑的破坏,用兵的人你来我往,百姓们像陷入泥里火里一样痛苦。将军您现在奉命讨伐那些叛乱不轨分子,叛军有投降的,要送他们的首领,都到京城来;遣散他们的士卒,让他们回家参加农业生产;要毁掉他们的营房堡垒,不要让他们重新聚集,讨伐他们的目的,并不在于远方作战掠夺土地,多占领几座城市,重要的是在于平定叛乱安集百姓。我们的众多将领不是不善于战斗,但是大都好抢劫人口财物,祸害百姓。您本来就很会教育官吏管理百姓的,希望您努力整顿军纪,所到之处,不要被郡县感到头痛痛苦。
与子陵书
【说明】
在此书催召下,严光终于去了洛阳,刘秀授予谏议大夫之职。可他还是坚决不做官,住了些时,又回富春山耕隐了。给宫不做,不一定是不会做官;钻门子,找故旧,甚至拿钱买官者,不见得会做官。做贪官为污吏,不如严光不做官好;要能做包拯、海瑞那样的宫,隐逸保身就不如出仕利民。似严子陵,好像有点过于执拗。此书字字精悍,接落转折,生龙活虎。“何敢”,恭敬得妙;“奈何”,埋怨得妙;“非所敢”,决绝得妙。搬运虚字,出神入化,不可思议。
【原文】
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鸿业,若涉春冰:譬之疮痏,须仗而行。若绮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颖水之风,非朕之所敢望。
【译文】
古代大有作为的君主,必定有召不来的臣子。我哪里敢让您做我的臣子呢!只是干这样大的事业,如同在春冰上行走一样艰难危险;又像人身满是创伤,必须依借拐杖才能行走。像那绮里季尚且不轻视高皇,为什么子陵瞧不起我呢?像许由那样厌恶时务隐居避世的作风,不是我所希望的。
敕三公诏
【说明】
这是章帝告诫嘱咐三公的诏书。三公是辅助国君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历代不一,东汉是指太尉、司徒、司空。有令不行,从何抓起,章帝看准了三公。只要这样层层抓下去,不怕法令推行不开。只要官吏们严格执法,敢于故意违法的百姓能有几人?此诏读之如竹林谡谡;又如民家妇女叮咛告诫。情致缠绵,识见精透,能令读者恐尽,听者忘疲。
【原文】
方春生养,万物莩甲,宜助萌阳,以育时物。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敬奉天气,立秋如故。夫俗吏矫饰外貌,似是而非。揆之人事则悦耳,论之阴阳则伤化。朕甚厌之,甚苦之。安静之吏,悃愊无华,日计不足,月计有余。如襄城令刘方,吏民同声谓之不烦,虽无他异,斯亦殆近之矣。间敕二千石各尚宽明,而令富奸行赂于下,贪吏枉法于上,使有罪不沦,而亡过被刑,其大逆也!夫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以轻为德,以重为威,四者兴,则下有怨心。吾诏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在?勉思旧令,称朕意焉。
【译文】
正当春季生育繁殖时节,万物种子都在发芽破壳,人们应该协助它们萌发生长,以便培养应时的作物。现命令有关的官员,对罪行不是斩首死罪的,暂且不要进行凋查,赶上吏属有理好的案卷呈上来,也不要听从受理;我只希望能够平息事端,使人们平安相处,严肃认真地尊奉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到立秋后,再一切照常办理。那些庸俗的官吏,装模作样光做表面文章,好像他们是对的,其实是非常错误的。他们考察人世上的事尽说些好听的话,谈到阴阳变化五行运转则伤害万物的化育生长。我非常讨厌这种人,我非常头疼这种人。安稳的官吏,办事老老实实,不玩花样,一天算来没有多少,一月算来成绩就很大。像襄城县令刘方就是这样,吏民们同声说他不烦扰百姓,虽然没有其他特别突出的地方,这也就差不多接近我的要求了。我近来命令二千石以上的官员,都要崇尚宽仁廉明,假如使很奸诈的人在下边行贿赂,使贪官污吏在上边破坏法律,使有罪的得不到惩治,使无罪的遭受刑罚,这实在是颠倒是非啊!要是把烦琐当做明察,把刻薄当做廉洁,把不负责任当做恩德,把加重刑罚当做威严,使这四种情况蔓延开来,那么下边的人就会有怨恨的心肠。我已经下了几道诏书,传旨官员在大道上奔驰不断,但官吏们仍然治理不好,其过错在什么地方呢?你们要认真地好好地回忆一下以前的诏令,以便使我满意地看到你们的政绩。
请复刺史奏事疏
【说明】
张酺,东汉大臣,汝南细阳(今安徽太和县东)人。赵王张敖之后。酗为人质直、谨守经义,关怀下情,直言敢谏,有史鱼之风。曾为帝讲《尚书》,官至太尉。汉时,曾允许州牧刺史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后来感到直接奏事人员太多,太麻烦,便停止了这一制度。张酺认为直接奏事可更好地使皇帝了解下边民情,“明四目,通四聪”所以奏请皇上恢复这一制度。奏疏一般都板直典雅,此疏则委曲纡回,别具风调。
【原文】
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扰,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臣愚以为刺史视事岁满,可令奏事如旧典。《韩诗外传》说:“王者,必立牧方三人,所以使窥远牧众也。”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食,狱讼而冤失职,贤而不举者,入告天子。灭子于其君之朝也,揖而进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尔者耶?如何乃有饥寒而不得衣食,狱讼而冤失职,贤而不举?”然后其君退而与卿大夫谋之。远方之民闻皆曰:“诚天子也夫,我居之辟,见我之近也,我居之幽,见我之明也。可欺乎哉!”故牧者,所以明四目,通四聪。
【译文】
我听说做君王的效法上天,天上火星向太微星垣奏事,所以州牧刺史也向帝宫奏事,这是为了向下边了解情况,知道外边的事情啊。近几十年以来,认为这种做法太麻烦,所以当时就停止下来不再让刺史奏事,沿袭到今天成了惯例。我愚昧地认为刺史每任职一年以后,可让他们依照先前的规定入朝奏事。《韩诗外传》说:“做君王的,一定要设立牧方三人,这是为了使他们了解远方情况管理百姓啊。”远方百姓,有饥饿寒冷没有衣食的,官吏们判决官司冤枉人不负责任的,地方上有贤良之士没有向上荐举的,牧方可进朝上报给天子。天子在他们的国君进京朝见天子时,天子拱手把他们让进朝堂对他们说:“噫!朕的政令教化有不恰当的地方吗?为什么竟然有百姓饥寒而得不到衣食,官吏失职而出现冤假错案,野有贤良而得不到举荐的情况?”然后,他们的国君便退下来和卿大夫们讨论这些问题。远方的百姓们听到后都说:“这是真正的天子呀,我们居住在这偏远地方,天子看见我们就像在他附近一样;我们居住在这不显眼的地方,天子看见我们还是那样的明亮。天子是不可以欺哄的呀!”因此设立州郡长官,就是为了广开四方视听之路的。
立后疏
【说明】
胡广,东汉大臣,南郡华容(今湖北荆州东)人。在朝三十多年,历事六帝,一任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又为太傅。顺帝想立皇后,而贵宠的人有四位,不知立谁为好,于是就卜筮打卦求助于神灵,实是荒唐可笑。胡广、郭虔、史敞联名上此疏进行谏阻,选言树义,妙有汁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