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90800000003

第3章 名胜古迹(1)

梅关不仅具有重大的军事历史价值,它还是一处风景名胜。

在梅关景区内,悠悠古道穿关而过,淡淡梅香扑鼻而来,红色故事传奇动人,“形胜、路奇、梅香、地灵”的梅关景区融合了“古、红、绿”三色旅游资源。景区主要景点有精品梅苑、梅花诗碑林、庾将军祠、梅关关楼、云封寺、六祖庙、陈毅隐蔽处等景观景点,充满了无限的魅力。

(一)梅岭的梅花

梅岭位于大余县城南十公里处,是江西省同广东省的分界线、分水岭。这里地势险要,奇峰叠秀,而且山峰连绵不断,逶迤数百里,把江南天空一分为二,所以地理学家们把这里称为“一山分割两边天”。

在古代,这里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分界线,它还是两个古代民族、两种不同文化区域的分界线。梅岭北面属于中原地区汉民族居住的区域,归属于比较发达的汉族文化;梅岭南面则是古代南部边疆民族居住的区域,属于边疆民族部落文化。

两个民族、两种文化在梅岭交汇相融,使这里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特有的历史文化风情。

梅岭自古以来以梅花著称于世。自西汉初年,梅岭就开始种植梅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几经岁月兴衰变迁,如今的梅岭山上山下,古道两旁,梅树拥簇,红梅、白梅交织在一起。尤其是寒冬腊月,银装素裹、白梅开放、傲雪斗霜,红梅展妍、清香四溢,点点飞红、娇艳迷人,吸引着无数游人为之流连忘返。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骚客为之挥毫拨墨,题词赋诗,使梅岭留存下众多的咏梅佳句。正如元朝吏部侍郎聂古伯写的诗:

黄金台上客,大庾岭头春。

如是无诗句,梅花也笑人。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历史上众多文人学士因为触怒权贵,抗击朝廷,被贬官去职,发配岭南,他们途经大余梅岭时,都对这里的梅花景色惊叹不已。

三国东吴大将陆凯奉命率军前往海南途经梅岭时,留下了一首《赠范晔》诗: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树春。

据考证,这是最早赞叹梅岭梅花的诗句,他开创了梅岭梅文化的先河。后人在梅岭风景区内修建了一座“折梅亭”,以示对陆凯的缅怀纪念,这便是现在“一枝春”赞誉梅花的由来。

在此之后,北宋著名的大词人苏东坡也曾经贬谪到海南儋州做官。他经过梅岭古驿道时题赋了好几首梅花诗,其中最有名的是《庾岭梅花》,诗中写道:

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唐朝的张九龄、宋朝文天祥、明朝的汤显祖、清朝李如筠等众多诗人,都曾经为梅岭梅花题诗赋词。“花以文名,文以花传”,使得梅岭梅文化在我国诗坛占据了重要地位。

梅岭的梅花,不仅数量多,满山遍野,有“梅国”之誉,而且由于气候原因,曾出现过同一枝梅树“南树凋零,北枝始开”的奇特景象。虽然这一景象现在难以见到了,但是,同是一座山,越过关口的广东年年种梅树,就是不开花。

(二)梅关古驿道

梅岭不仅以梅花称奇,更以梅关古驿道闻名于世。悠悠千年的梅关古驿道。它弯弯曲曲地伸向梅岭山顶,穿过顶端山坳约四米。

不要小看这样一条小路,在以前它可是我国江南唯一的一条“国道”,是中原地区同东南沿海相沟通的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人都要经过这里。梅关古驿道保存了原始的风貌。

古驿道开凿的时间是716年,到现在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当时驿道是为唐朝经济发展的需要才开通的,被称为“水上丝绸之路”。梅岭驿道就是这条“水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陆路通道。

开凿这条驿道的人是唐朝内供奉张九龄。张九龄是广东省始兴县人。年轻时进京考科举,经过梅岭只有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小道上有许多商人非常吃力地挑着担子过往梅岭。这种景象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当时他就下了决心,要在梅岭开出一条通往四海的大道。

后来,张九龄考中进士做了朝廷重臣,第一件事就是向当时的唐玄宗李隆基奏请“开凿庚岭驿道”。皇帝李隆基也考虑到这条路的重要性,很快就批准奏请,并命张九龄率当地民工凿修。

关于张九龄开通这条古驿道,还有一个传说。

梅岭一带有一个镇山妖精,能破土重生,破石重合。张九龄带领民工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的艰辛劳作,好不容易把驿道开通,可是第二天早上起来修好的驿道不见了,梅岭山顶依然原样,好像没开凿过。

张九龄的夫人知道这是妖精在作怪,便舍身祭山。从此,驿道就开凿成功了。后人为了纪念张九龄夫妇,在梅岭南侧建了张公祠和夫人庙,纪念他们的功勋。

位于接岭桥东梅岭脚下,有一座半环形的仿古建筑,这叫驿站。驿站是古代为过往的驿使、官员提供休息和饮马的场所,同时也是供文人学士饮酒作诗的地方。

宋朝时期苏东坡被流放到岭南做官,后来遇上天下大赦返回江南,路过这驿道时,就曾在这驿站里喝过青梅煮的酒,挥笔写下《庚岭红梅》的咏梅诗,传为佳话。

驿站的后面有一个倒马坑,据考证是因掩埋长途跋涉运送货物累死的马匹而得名。

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叙述唐玄宗宠爱的杨贵妃喜欢吃岭南荔枝,诏令八百里快骑把新鲜的荔枝从岭南飞马传送到长安以博贵妃欢心。据传说,岭南荔枝就是经这个驿站传到长安的。

现在驿站是依照客家围屋结构重建的,是一个观赏梅花的好地方,也是风景区里面休息、娱乐、购物的主要场所。

(三)陈毅的诗碑

从驿站向上走十几米有通诗碑,刻的是《登大庾岭》诗,这是陈毅在这里打游击战时期写下的。

这首诗写道:

大庾岭上暮天低,欧亚风云望欲迷。

国贼卖尽一杯土,弥天风火举红旗。

1935年夏天,国民党代表何应钦与日本驻华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在天津塘沽签订协定,把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土地割让给日本。

这一消息传出,引起全国上下的愤慨。陈毅听到这一消息,心里怒火顿起,挥毫写下这首诗,表达当时的气愤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

这诗碑旁是一棵古枫树,我们把它称作“千年古枫”,相传是凿修驿道时栽种的。当地人把它当作“树神”来朝拜,每月逢农历初一、十五都有人来这里烧香。

(四)秀美的憩云亭

憩云亭初名半山亭。宋时初建,1887年,南安知府周浩重建时改名。以前这个亭还有个称谓叫“介梅亭”,是1946年,蒋介石游梅岭而建的,但因该亭是搜刮民脂民膏而建,民众对此不满,“介梅亭”建后不久就被民众毁掉。

现在的憩云亭,是1991年由江西省旅游局拨款而建,面积27平方米,六角形,边长1.85米,亭高7.44米。亭棚顶及地面均嵌有梅花图案,轻巧秀美。

亭柱楹联摘录了清代亭联,其联这样写的:

过来共饮虔南水

归去咸推岭北云

(五)重来梅国石碑

梅岭上有一通石碑,碑长2.7米,宽0.6米,上书有四个字:“重来梅国。”这是梅岭比较著名的古迹之一。

重来梅国石碑立于清朝同治年间,是清朝太平天国运动在大余活动的见证。1858年,太平天国因上层人物之间的相互猜疑引起大分裂,著名战将翼王石达开遭天王洪秀全排挤后,率十万精锐太平军脱离南京回到广东。

1863年,石达开为了向江西转战,派贤王李士贤率军强攻大余县城,紧要关头因天降大雨,太平军无法穿越章江河,攻城失败。当时守城的清军领头是刘胜祥,得知太平军不攻自退,自鸣得意。

第二年,太平军又转战大余,但因守城清军强大,也未能攻破,主动离开。清军刘胜祥阻击太平军得胜,于是连夜向朝廷要功请赏。朝廷也因他阻击太平军有功,而提他做清军总兵,执掌兵权。

刘胜祥进京做官几年后,一次巡视来到大余,故地重游,来到梅岭看梅花,心情很好,随即叫人拿来笔砚,写下“重来梅国”四个字。

“梅国”是大余古代的一个美称。大余的梅国之称实际出自南安新太守赵孟适。那是在1268年,南宋咸淳年间,新来的太守赵孟适早听说梅岭梅花之名,上任后就到梅岭观赏梅花。

当时正值腊月,下了鹅毛大雪,梅花绽放,山上山下茫茫一片,白雪覆盖的梅岭,分外妖娆,看到这幅景象,赵太守当即叫人拿来纸笔,亲手题写下了“梅花国”的字匾,后人便把大余简称为“梅国”。

(六)庾胜将军祠

庾将军祠是为了纪念西汉初期大将军庾胜而建立的。它坐南朝北,前方有一个旗台,是西汉士兵用来镇军扬威,表达守军一心向着国家的一种方式。

汉朝初期,梅岭以南有一个南越国,南越王手下有个臣相名叫吕嘉。汉武帝时期,他拥王自立,意在反叛汉廷。汉武帝派遣楼船将军杨朴率军出横浦挥师南下,庾胜就是杨朴将军的前锋将领。

庾胜率军一路冲锋陷阵,英勇骁战,直到消灭了南越国,为汉朝一统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汉武帝为表彰庾胜将军,封他驻守台岭,把守梅关。

庾胜驻守梅岭后,在这里修建兵营,日夜把关,并热心传播中原优秀文化和先进的耕作技术,造福这里的百姓,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因他排行老大,所以人们叫他为大庾。

后人为纪念他的功德,在这里建立他的祠堂,并把他驻守的台岭改称为大庾岭。1957年,大庾改为大余,象征年年有余,希望这儿永远吉祥安康。

(七)梅关古楼

梅关古楼俗称“一脚踏两省”。这里石壁对峙,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又是南北来往的重要关卡,所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秦始皇时期,在这里修通南越道,筑横浦关,并有军队守关,是梅岭最早的关楼。后来年久失修,横浦关倒塌了。唐代张九龄凿通梅岭驿道后,因为是太平盛世,经济繁荣,梅岭再也没有设立关卡,军队驻守也是时有时无。

到了宋代,广盐入赣,为加强管理,增加关税收入,南安知军蔡挺才于1063年在这驿道口建筑关楼,并命名为梅关,并且与他的哥哥广东转运使蔡抗协议,以砖石分砌南北岭路。因此,这里就有“唐凿路、宋立关”的说法,梅关驿道的真正作用才得到体现。

梅岭驿道自唐朝修通之后,历经宋、元、明、清,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商人、官人从这里经过,成为繁荣昌盛的“商贸走廊”,千余年不衰,盛况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五口通商之后,这里的驿道逐渐衰落,关楼也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现在看到的就是宋朝建立,有上千年历史的关楼。现在的梅关楼,门洞深5.5米,内宽3.3米,高3.5米,洞门内两侧留有闸门缝道和闩门洞眼。北面记得有“南粤雄关”,南面记得有“岭南第一关”,城门两侧有“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对联,是光绪年间李化所题。从这副对联也可以想象当年梅关所起过的重要作用。

北面东侧是登关楼的唯一通道。西侧竖立一块赭红色大石碑,上记得有“梅岭”两个大字,碑高2.7米,宽1.2米,为清康熙年间知府书题,字刚劲有力。

在这里,还可以把大余县城尽收眼底。玉带似的章水自西向东,穿城而下,岸上是栋栋新楼,蜿蜒曲折的公路和一片片的农田,以及西华山选矿后的人造沙漠等等,还有满山遍野的梅花,就像一幅幅美丽的油画。

(八)梅关诗碑林

在古代,有许多文化学士和达官贵人因触怒权贵而被贬谪,或流放岭南,他们经过这里时留下了许许多多赞咏梅花的诗词,粗略统计,共有一千余篇。1996年,当代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将其中有代表性的几十首诗书写雕刻成碑,组成梅关诗碑林。

第一首是《自题红梅诗》:

去年南郡赏元宵,歌舞声中度画桥。

烂漫新诗谁记得,红梅云落路遥遥。

这是明代书法家张弼所写的。张弼是明成化二年的进士,曾在南安府做知府,他来南安的第二年就离任。他在江苏太湖畔与朋友赏梅时想到在梅岭赏梅的情景,所以写下这样一首诗。

同类推荐
  • 海南岛文化根性研究

    海南岛文化根性研究

    海南文化与英国、日本文化一样,也是一种被大陆文化持续同化的岛屿文化。但作为中华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海南文化,历史上从未出现反大陆化或去大陆化的现象。所以如此,是因为大陆移民长期源源不断地落籍海南,大陆封建制度、统治政策及其主流文化逐渐深入海南,使黎族本土文化、村落家族文化、贬官仕官文化、异域宗教等张力元素之间,从冲突到妥协,从对抗到合作,逐渐形成一种根性模式,即由祖先崇拜、宗法社会、实用理性、边疆心态诸多根性所组成的蓝色的农业文化。这些来源于又不同于大陆文化的根性模式,不仅规范着海南社会的发展,而且还规范着海南女性角色的塑造,并在其现代化的历程中与时俱进,发生了重要转捩。
  •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国学全知道

    国学全知道

    “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但是不论你如何分类,都会把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我们的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输于任何一个民族。今天,随着国势的上升,我们自然要大力弘扬国学,向世界推介国学。成为文化大国才是真正的强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不了解国学。一个人如果对本民族的文化都知之甚少,语焉不详,那岂不汗颜?《国学全知道》这部书,内容极其广泛,伦理道德,礼仪民俗、经史子集,琴棋书画,无所不包,是一部提升国学修养、丰富知识储备的理想读本!
  • 召树屯:傣族民间叙事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召树屯:傣族民间叙事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召树屯》是一部傣族民间叙事长诗,它源于傣族佛教典籍《贝叶经·召树屯》,是一部佛教世俗典籍故事。王子召树屯与天上的仙女喃婼娜相爱,喃婼娜为他留在了人间。父亲为了寻回女儿,发动了对召树屯部落的战争,召树屯率军出战,喃婼娜在家中受到奸人污蔑,险些丧命,无奈飞回天上。召树屯得胜归来,得知妻子离开,踏上了寻妻的道路,历尽千辛万苦,他来到天上,寻回爱妻,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 家风十日谈:中国古人的治家良训和故事

    家风十日谈:中国古人的治家良训和故事

    本书以历史为轴,选取了中国两千多年来在家风家教方面有代表性的十位先贤,讲述这些历史先贤的家风故事,内容涉及爱国传家、礼让传家、忠孝传家、规矩传家、勤俭传家等中华家风的方方面面,人物几乎涵盖中国各个重要朝代,脉络清晰,全面呈现了中国家风的基本内涵和整体性格。本书切入点新颖独特,能给读者带来亲切的阅读感,是一本优秀的中华传统家风读本。
热门推荐
  • 金钟传正明集

    金钟传正明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十点十分

    十点十分

    不知过去多长时间,也许是一分钟,也许是一辈子,她终于停下来,狠狠地抹了一把眼泪,之后把目光移向放在石条上的饼子和大葱上,移向那盘带着绿莹莹葱花的炒鸡蛋上。这时,当她看到那个被咬了一半的饼子和大葱,看到那盘根本没有动过筷子的炒鸡蛋,像真的有一股潮水向她汹涌过来,淹没过来,她一屁股坐下去,坐到了孔科长蹲过的位置上,红肿的眼睛在正午的日光下闪着迷蒙的光……
  • 甜情蜜爱:总裁大人狠狠追

    甜情蜜爱:总裁大人狠狠追

    她被嗜赌如命的亲生父亲送给他。却与他歪打正着,一夜欢好!她逃之夭夭,他言之凿凿“你能跑出我的手心么!”当她再次出现,满眼局促地轻轻一声“萧总,我是严夏夏!”他却又对她鄙夷不已,下令全公司的人都不要给她活路!当迷雾一层层剥开,他也再一次为她魂牵梦萦。怎奈天意弄人,偏偏不让有情人成眷属。孩子没了。她也走了。寂静的夜,狂傲的他,卸下了所有骄傲,喃喃低语,“严夏夏,我的心很小,就只够住你一个人!”她能听到吗?还会回来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师父我想娶大师兄

    师父我想娶大师兄

    颜晓棠是将军府逃出来的野马驹,有才可貌不行。不过她觉得正好,大师兄有貌啊!至于才的话……听说以前很牛掰,现在就只会吐吐血,白白嘴唇,数铜板都没她利索。什么?你说师父容貌逆天,也可互补?no、no、no,师父乃天人之姿,我等凡人可配不上!她就一门心思地瞅着大师兄,至少这个努把力,还是能娶到手的……吧?为了娶大师兄,颜晓棠豁出去了——刚拜师就被追杀,她来想招躲;师门穷,她去挣钱;师父想重振,她管招兵买马。等一切水到渠成,大师兄还是又冰又扎的怎么破?颜晓棠:哼哼……到时候还由得你。
  • 刀戈弄影

    刀戈弄影

    我不曾伤人,为什么你们要来伤我?我不想流泪,偏偏又泪流不止。难道要如贤者所言,去爱戴害你之人,做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不,我只是一个凡人,一个拿起刀就放不下的人。
  • 秦时之仙

    秦时之仙

    这是一个人回到秦朝的故事,到达秦时,他成为了一个仙人,于是一位通晓古今的仙人出现了。群号:866355079
  • 别在该奋斗的时候选择安逸

    别在该奋斗的时候选择安逸

    一本充满斗志和积极向上力量的暖心读物。不仅适合初出校门踏入社会的学子阅读,更适合每位职场人士翻阅、品读、收藏。在当下,“奋斗”是一个被多次谈及的话题。如何奋斗,如何坚持奋斗,怎样的奋斗才是真正的奋斗。在每个崭新的日子里,是选择安逸且过还是积极上进,是每个活在现世的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书中用各种生动的例子讲述了这样的道理:在该奋斗的年龄,不要选择安逸。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收获更好的未来。有些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所以,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本书从不同角度,对上述观点进行了剖析和说明,旨在告诉读者:每个人,不管你的处境多么艰难,不管你的前进之路几多坎坷,只要用心努力,都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 我的闹心老妈(老妈真烦)

    我的闹心老妈(老妈真烦)

    最近,老妈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是:“林呱呱,你真不叫人省心啊!”我特想知道自己怎么不让她省心了。经过悄悄观察和琢磨,我发现老妈一天到晚神经兮兮的,不是担心我被人骗走了,就是担心我变成了坏孩子;不是担心我不会过马路,就是担心我的成绩不拔尖儿……
  • 我的初恋很不幸

    我的初恋很不幸

    新书《大健事》发布,敬请关注支持! 友情,爱情,还有江湖上的热血。平凡如聂飞,还在校园时,就已经尝尽了个中滋味。这是一个少年成长记,在受到富家子弟的侮辱,江湖混混的挑衅,以及初恋一次次拒绝后,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无可奈何之下,聂飞握紧拳头,选择了一条向命运抗争的路。
  • 家庭教育口传书

    家庭教育口传书

    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应该是父母,而不是家长。家庭教育不只是提高孩子的素质,更是提高父母的素质。“幼稚”是毕竟阶段,也是他们的快乐。身为长辈的我们,狭窄的界定了成功的定义。其实,当总统是成功,当小丑也是成功。对孩子的爱需要理性,需要节制。盲目地爱孩子的父母,是犯罪者,是侵略者。孩子是孩子,不是父母攀比的玩物。儿童更接近于动物。如果一个孩子缺乏快乐的童年,那么他不能得到健康的成长。与学校的“批量培养”相比,家庭更应该是培养“个性”孩子的地方。我们常常以“望子成龙”的名义,剥夺了他们最低限度的快乐。家庭教育需要把孩子当成孩子,也要把孩子当成大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