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92400000006

第6章 莫让大脑生了锈——思维好习惯(2)

例如,牛顿由砸在头上的一个苹果,发出了一连串的追问:为什么只看见苹果落地,不见地球向苹果飞去呢?可不可以把天上的月亮看作一个很大的苹果呢?在解决了一个个的问题之后,牛顿发现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这一宇宙间普遍的规律,是不是很神奇?

青少年朋友们,别怕问问题,学问,学问,会问才能学好。勇敢地做个“问题”猎手吧,这会让你变得越来越聪明!

奇思妙想: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也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遗憾的是,现在很多青少年只在乎自己的成绩,无意间就扼杀了自己的想象力!认为会想象没什么意义,这种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

想象是我们思维的翅膀,想象力直接关系着我们创造力的发展。细想一下,生活中的千百种发明不都是人类充分发挥想象力才得出的成果吗?

在一次哈佛大学校友会的年会上,“魔法妈妈”罗琳坦言道:“想象力在我重塑人生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她的著作《哈利·波特》系列在全世界掀起了巨大浪潮。

那么,想象力从何而来呢?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呢?不妨参考以下一些建议。

1.多观察,勤思考

我们认识的事物越多,想象就越广阔。如果只是通过课本来学习,是无法养成良好的想象习惯的。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多观察、多记忆形象具体的东西,经常去接触新鲜的事物。例如,去博物馆参观,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去郊外游玩,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等,这些活动对丰富我们的想象力很有帮助。

2.保持好奇心

拥有好奇心是发挥想象力的起点,因此,请保持好奇心。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能使我们大脑的想象功能在思考中提升。

3.保持丰富的情感

要使想象力更好地发挥出来,还要保持丰富的情感,因为乐观的情绪能让人的大脑保持高度兴奋和活跃,这时想象力自然就会充分发挥出来了。

4.置身于想象中

在现实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们的想象力似乎无从落脚。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主动将自己置身于想象的世界中。下面这些方法就很有效。

第一,阅读文学作品,特别是科幻小说时,我们就可以让自己置身其中,想象具体的人物和情景,还可以在读到一半的时候,自己编写余下的部分,无须在乎是不是与作者的想法一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的想象力。

第二,积极参与一些能提升我们想象力的活动。中央电视台10套“科学教育”频道中的一个栏目叫“奇思妙想”,这个栏目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和表现才智的机会。

第三,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绘画、舞蹈、下棋、音乐等都是我们培养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第四,通过构想某一物体尽可能多的用途来训练自己开阔思路。比如在两分钟内写出纸的用途、汽车的用途、煤的用途、土的用途等。

当你在思考每一种东西的多种用途时,就是在尽力扩展自己的思维,不断变换思考的角度,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能力。

青少年朋友,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千万别收起想象的翅膀,它是你宝贵的财富,好好运用它,它能带你飞得更高!

智慧之光:让创新思维闪光

青少年朋友们,如果提到乔布斯,你们会想到什么呢?是iPhone(苹果手机),iPad(苹果平板电脑),还是Mac(苹果电脑)?这些产品令人喜爱。你们有没有想过,世界上那么多的“果粉”,为什么会如此迷恋苹果产品呢?就是因为苹果产品的与众不同,因为苹果产品独特的创新设计。而这些产品恰恰是苹果人创新精神的果实。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时代要求我们成为思维灵敏、判断准确、主意巧妙的智者。只有这样长大后我们才能够灵活自如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成为知识与能力兼有的创新型人才。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只有创新才会使自己充满活力,只有创新才能使自己不断改进,化劣势为优势。因此,我们要想将来有所成就,平时就不能只关注分数,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也许有人会说,创新是天赋,谁能跟乔布斯相比啊?这里,实际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成为梦想家。或许我们并不能达到乔布斯这样的高度,但是却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

具体要如何做呢?在这里,我们就一起来分享几个秘诀吧!

1.改变你的生活路线

认识的事物越多,想象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如果整天是“三点一线”的生活,一心只想着学习,你就可能变成没有创新能力的“书呆子”。

如果你不想这样生活,那就换一个视角,换一种方式去学习和生活吧。比如去上学的时候换条路径,乘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甚至是走回家。又如,换一批人一起吃午饭,换一批人出去玩,换一个地方去锻炼,在周末做一件以前没做过的事情等。

大胆地从你的“舒适区”走出来,试着去接触陌生的人和陌生的环境。如果你每天只是跟同一批人在同一个地方互动,你如何会有变化,会有新的创意呢?

2.每天来一次头脑风暴

好点子都是思考来的。没有思考就没有创新。因此,我们要学会每天给自己来一次头脑风暴,对象可以是任何东西。

具体可以这样做:上学或者放学的路上,从你所见到的、听过的任何一件事或物品开始这样的提问:“对面大楼的墙面最适合贴什么样的广告?”“这家茶馆除了卖茶,还可以卖什么?什么会是大家感兴趣的东西?”“如果我是刚才那个人,我会怎么解决呢?”……在一次头脑风暴中,除非你有20个想法,否则就不要停下来。此外,不要急着对这些想法进行过滤,不管这些想法有多么荒诞或者愚蠢,都一股脑儿先把它们写下来,并接受这些想法。

你还可以每周将自己的学习计划做一次改良,或者每天把各种改进的构想记录下来,在每星期一的晚上,花几个小时分析写下的各种构想,同时考虑如何将一些较切实的构想应用在学习上。

你起先懂多少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开始以后学到什么以及如何应用。在思考的过程中,有一些想法可能是轻而易举就想到的,有一些会有一定的难度,而另外一些会很难想,而这部分也正是精华所在,不能轻易放弃!

多多进行这样的思考,最终你就会形成一种新的思考习惯,不管是这种习惯本身,还是在头脑风暴中形成的构思,都可以运用到你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3.凡事多想几种方法

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就用第一个想到的办法去解决。其实,方法有很多,不妨换个思路想一想。比如说学习中碰到一个问题,尤其是很有争议的问题,那么除了想到现有的解决方式以外,还要想想有没有别的解决方式,然后再好好审视自己的思考结果,看看有没有纰漏。

有时候,一些问题可能会有多个答案,那么千万别停留在这个问题的第一个答案上。就以什么是创新为例吧,你可能会说创新就是创造新的东西,这没错。其实,创新远远不止这层含义。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想别人没想的东西,想到改进某件事的方法,这些都叫创新。

所以,如果你想培养自己的创造力,那么就试着除掉那些显而易见的答案吧!

4.打破惯性思维

打破惯性思维,克服保守观念是创新的关键之一。不要总是用老方法或已有的经验去做事。要大胆地尝试和探索,并积极地去实践。

同时,我们要对自己接触到的事物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要敢于在新奇的现象面前提出问题,不要怕问题简单,不要怕被人耻笑。

一些好的创意点子总是很难实现的,但你要相信你能实现。你的第一次尝试,甚至直到第十次尝试,都可能不完美。如果这就让你止步,那你每做一次尝试,都很有可能习惯性止步。有时试着再向前迈进一步,一切很有可能就会变得海阔天空。

5.积极交流

一个人有一种思想,如果与别人交流之后,就等于有了两种思想。况且通过交流不同的信息,往往能迸发出创新的思想火花。多多与别人交流吧,你会发现许许多多不同的东西!

6.储备知识

学并创新,创新之后再学习,这是创新的根本途径。丰富的知识是我们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也是我们创新的起点。没有知识基础的创新往往是不负责任的胡闹。那么,丰富的知识从哪儿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从地下冒出来的,不是人头脑里原有的,而是要通过两个字得到,那就是实践。

同类推荐
  • 谁是最可爱的员工(白金版)

    谁是最可爱的员工(白金版)

    本书作者经过长期研究发现,要想成为一名企业里最可爱的员工,必须具备团结互助、忠诚敬业、绝对服从、以德为先的职业操守,同时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注重结果、不断学习、勇于挑战、高效工作的良好品质。本书正是从这些方面加以论述的,以期对读者的职场生涯有所帮助。本书以论述和案例相结合的方法,阐释了可爱员工必须具备的品质,同时指出了员工在工作实践中应采取的具体做法。对于员工来说,本书既具有可读性,又具有指导价值;对于企业来说,本书可作为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团队凝聚力的首选培训读物。
  • 不会倾听你就输定了

    不会倾听你就输定了

    我们在与人沟通时,经常会不自觉地犯一个错误——总喜欢自己说自己的,长篇大论、喋喋不休,结果完全忽略了对方是否对我们所说的话题感兴趣,造成双方沟通不愉快。其实,我们只要在与人沟通的时候少说几句,多倾听对方的话语,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本书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倾听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告诉读者要想更好地与人沟通,就要了解倾听的重要性,掌握倾听的艺术,通过倾听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最终达到高效的沟通。
  • 22岁以后要跟对人做对事

    22岁以后要跟对人做对事

    成功靠什么?若只靠个人才华和拼搏精神,是远远不够的。成功往往都是从“跟对人,做对事”开始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刚刚走上职场,跟随一个值得跟随的人,以获得其庇佑和指点是至关重要的。唯有跟对了人,才能更好地发展,更快速地成功。同样,做对事也是不可缺少的,这是获得老板或上司青睐和重用,为自己赢得成功机会的唯一途径。《22岁以后要跟对人做对事》为读者全面解析了如何才能跟对人、做对事。二十几岁的你,请跟随《22岁以后要跟对人做对事》一起开始自己的职场生涯,然后运用书中的智慧游刃有余地行走于职场,从而一步步走向事业的成功。
  • 二三十岁要懂的心理学诡计

    二三十岁要懂的心理学诡计

    本书用它生动流畅的语言,古今相和的经典事例,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将使你在轻松愉悦之中领悟人生的真谛,让你变得更加聪明的同时实现做人做事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圆融练达。本书还会鼓舞你在漫漫人生路上,披荆斩棘,勇敢走过人生的风雨历程,从而使自己光彩四射、叱咤风云!
  • 社会是平的:优秀的人从不抱怨

    社会是平的:优秀的人从不抱怨

    这个社会存在着不公平,因为人与人的出身有差别,人与人的资质有高低,人与人的境遇有不同。这个社会又是极其公平的,它给每个人提供了实现自我的机会。即使你出身非名门,即使你天资不聪慧。即使你遭遇难以想象的磨难,你一样可以实现人生的辉煌,但前提是,你不抱怨不埋怨,只靠努力去抗争!本书就是告诉年轻人,现实有美也有丑,有阳光也有阴霾,有幸运也有不幸,面对这些,我们能做的就是去接受、去适应、去改变,用我们的努力增强我们的实力,变不公平为公平!
热门推荐
  • 破解人脉密码:打造黄金人脉的自助读本

    破解人脉密码:打造黄金人脉的自助读本

    本书不仅会告诉读者人脉能为他们带来什么,还会将关于人脉的密码一一破解。如何建立人脉,如何扩展人脉,如何让人脉发挥最大的效用,如何走过人脉的雷区,如何掌握经营人脉的技巧……这种种问题,读者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从而轻松地经营自己的人脉网络,享受人脉所带来的福利,进而收获成功的人生。
  • 让管理更有效:德鲁克管理思想实践指南

    让管理更有效:德鲁克管理思想实践指南

    在担任企业管理顾问的过程中,时常会有一些管理者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德鲁克的著作那么多,我们应该读哪一本呢?有没有一本著作能够将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与我们面对的现实结合起来?”还有一些管理者则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很好,但需要掌握系统的管理学知识,能否介绍一本类似于德鲁克管理思想实践指南的书给我们?
  • 七海扬明

    七海扬明

    日本南美白银,南非盛产黄金,财富汇聚于我,武士献上忠心。暹罗越南粮仓,澳洲广袤牧场,朝鲜铜铁煤矿,南洋遍地蔗糖。印度种茶织布,东北参茸硬木,马六甲港咽喉,香料胡椒肉蔻,万国商贾齐聚,海关不愁税收。伊比利亚双雄,外强中干平庸,帝国残阳没落,无有当年雄风。崛起之路绊脚,必要杀之祭旗。三尺青锋在手,无敌舰队吾有,虎狼之旅十万,原为中华奔走。东虏尽海波平,野蛮终于文明,若问平生之志,祈愿华夏中兴。
  • 三官灯仪

    三官灯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信者得爱

    信者得爱

    爱是人生的光点,我想你时,觉得自己站在光亮处。米炎凉 惊艳之作 收录《一万次别离》短篇 景教授甜宠番外用什么交换你的爱情?永远的信仼和忠诚,以及,更多的爱情。
  • 武侠之大武宗

    武侠之大武宗

    这是一代武宗的传奇人生,描述着元末明初的整个武林,各门各派的江湖高手,每位大侠的传奇故事。武林中有少林,武当泰山北斗,江湖上丐帮明教各种高人云集。六脉神剑,降龙十八掌九阴九阳各路传奇绝学……且看绝世豪侠如何闯荡江湖成长为一代宗师。让我们一起品味这一位当世武林传奇人物不一样的武侠人生。
  • 叶底青梅

    叶底青梅

    在她还是江阳公主的时候,她以为她很了解叶少钧。到底也是青梅竹马呢,当她成为了谢纨纨之后,她发现她根本不了解叶少钧了。说好的青梅竹马呢?谢纨纨哭笑不得的想:换了个身体重新活过来的明明是她,可更不一样的,怎么反倒是叶少钧呢?
  • 百变面条 米粉 米线

    百变面条 米粉 米线

    面条、米粉、米线百变做法任你选。面条、米粉、米线是广受欢迎的家常食材,只要发挥创意,传统食材也可以改头换面,做出新花样,一碗热腾腾的好吃面条、米粉、米线上桌了!
  • 不如不见,不如不念

    不如不见,不如不念

    后来的很多年里我时常在想,若当初遇见你的时间再早一点点或晚一点点,我们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兜兜转转,此去经年,遗憾的是,你还是我今生最想遇到的人,你的心还是我拼命游离仍然想要得到的。
  • 生长在心中的向日葵

    生长在心中的向日葵

    在一个关于流行文化的座谈会中,一位90后女大学生说什么也不明白,喜儿为什么不嫁黄世仁?她们语出惊人:嫁人就嫁黄世仁,黄世仁有钱;如果喜欢大春,就让大春做情人好了。爱情失效了吗?原来爱情只是一个传说?当今中国的爱情怎么了?本期推出杨立平的报告文学《生长在心中的向日葵》,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有些陈旧但却动人的爱情故事,两位相爱的北大荒青年,虽然历经沧桑却相爱依旧,平凡的人生闪现出伟大的爱情光芒,和当今社会的爱情婚姻现状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感慨万端两年前,《北京文学》的总编辑杨晓升对我说,能不能采访一下王亚文和刘行军,他们的爱情故事特别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