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教育都是从探索儿童的兴趣、习惯、能量等心理特征并参照它们开始进行的。正如婴儿的胚胎需在母体子宫中发育一样,正实体化的儿童作为一个精神胚胎,他需要一个温暖和营养丰富的、充满着爱的环境得以发展,这些总不会伤害他。儿童就是一个谜。自我实现或心理的健康成长是人内部存在着的一种趋势或需要,是人成长的方向。集体生活是儿童个体向社会化道路前进的重要推动力;是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所必需。一个未获取这种健康成长的儿童,可能终生只是一个悲剧。在我们教育孩子们的努力中,外部行为是激发其内部心灵发展的方式,而内部心灵发展又会依靠外部行动表现出来。这两种因素互为条件,共同发展。行为让孩子们的心灵得以发展,而心灵充分发展又会催化其行为更好;行为进步又让孩子们感到愉快——因而他们的心灵又得到进一步发展。我们探索儿童心理与学习心理,应当从社会矛盾中加以分析。教育的效能和教育进步的限制,不能只从教育本身来解决,应当科学地来解决。这当同整个社会制度的问题相协调。我们的研究重点,不是放在抽象的儿童身上,而应放在特定社会制度下的儿童身上。
同类推荐
读者文摘精粹版2:放下就会快乐
人的心总是在远方,走的越远离自己的心就越近!人的灵魂总是在天空,登得越高离自己的灵魂也就越近。那么,让心灵去旅行吧!去聆听寒风萧索,细看人生沧桑,——体味世间甜酸苦辣!徘徊在生疏的国度,那里有熟悉而真正的自我。杰出人士常用的成功之法
成功和精彩,不是某些特定人士的独享物,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拥有的,只要你拥有了成功的方法,成功就触手可及。本书讲述播种梦想、树立目标、把握机遇、发掘优点、打造形象、借助外力、练就口才、正确思考、充实才学、挑战失败等操作性极强的方法,为我们步入成就的殿堂提供了成熟的经验。
热门推荐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
本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前沿,在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关于人的属性、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与主体问性、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权利与义务、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主、平等、公正等重要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形成、发展、内涵、特质、方法论原则、社会意义等内容进行了全面阐释。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
本书跳脱出以个别古代家训为主的说教式或文字释读式的写作方法,而将中国古代家训中的精髓提炼出来,将重要的家训内容与历史人物、典故融为一体,点面结合、寓理于情。作者身为大学教授,长期关注我国的教育体制,他主张现代教育应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尤其要从家训家教中获得启示,汲取古人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改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思路与方法。本书荣获2018第13届“文津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