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6300000004

第4章 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2)

人口向城镇集聚还能创造出规模庞大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有利于推动社会化分工以及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经济的产出效率。此外,城镇化也能为产业发展创造平台。当前,很多产业必须放在城镇化的大平台上才能有大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许多新兴产业如新技术研发、IT业、现代金融服务业等,需要依托城市才能获得扩张能力。城镇化带来的产业繁荣与高投资回报还将吸引更多劳动力、资本、技术的流入,这些要素的相互碰撞与整合,将进一步推动新技术的创新与转让,促使新兴产业发展与城镇化互动。

跨国经验研究也表明,在经济发展承载范围内,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耦合关系。平均而言,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率与人均GDP的简单相关系数可高达0.85。例如,19世纪初,美国仅有约5%人口生活在城市。随着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关产业和制造商在城镇集聚,1960年70%的美国人居住在城镇,而城镇化反过来又推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城镇化发展过程既是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自然结果,也是一种主动性战略安排,这两方面都不乏成功的案例。前者如欧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大体是伴随着工业化孕育、发展、成熟的自发演进过程。工业革命为城镇化提供了产业支撑,为从轻纺工业、重化工业到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大量新兴就业机会,而且一些煤铁资源丰富或水陆交通方便的地区,由于工业生产与产业工人的集聚又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后者如日韩等国,为加快“二战”后的经济复苏,日韩政府在推进城镇化发展,促进经济复苏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韩国20世纪50~60年代,就主动实行政府主导的不平衡增长战略,推进以低工资为基础、轻工业为中心的出口导向型开放政策,吸引了农村人口大规模涌入城市。为优化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日本政府先后制定大量法律法规,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并实施了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分别从产业发展、社会福利、居住环境、村镇建设、城乡一体化等方面提出战略目标,促进城镇化发展。

当然,国际上忽视经济发展可承载能力、过度超前的城镇化也不乏其例。例如,20世纪50年代末,拉美地区忽视经济发展水平,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2000年拉美城市化水平达到了75.3%,仅次于北美,超过了欧洲与大洋洲,是亚洲的两倍。就世界范围而言,城市化率占工业化率的平均比值不到1.5,而拉美则超过了2.5,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缺乏工业化支撑,大量进城农民找不到工作,城市贫民聚集加剧贫富分化,“城市病”至今积重难返,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体看,城镇化发展与经济转型发展是一个互动过程。经济增长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和基础条件;反过来,城镇化的推进,也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促进国内需求和第三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同时,在经济发展可承载范围内,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是一个相互协调的过程,无法人为加速推动。但这并不排除在经济发展可承载的前提下,政府可通过制定一系列战略规划加速推进城镇化,从而更主动地与客观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这在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当然,如果主动的城镇化走向另一个极端,政府脱离经济基本面,刻意“经营城市”,不顾成本地过度扩大城市和开发区规模,也会造成土地城市化泡沫,引发政府信用对未来现金流的严重透支,“城市病”蔓延,反而“欲速则不达”。

城镇化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与工业化程度相对应的城镇化水平低、潜力大。积极稳妥地推动城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扩大内需

城镇化是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强大动力。大国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内需主导型经济。过去30多年来,我国消费保持了迅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8%,但相对于投资和净出口,消费在GDP中的占比仍有所下降。如果这一状况可以改观,能对健康的城镇化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通常意味着消费水平的提升。经验数据显示,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低于城市居民。据统计和相关抽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乡村、中型城市、大型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比值大约为1∶2∶3。即使消费水平原地踏步,城镇化拉动消费的潜力也十分可观。有专家测算指出,每1%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将使我国居民消费总额提高0.19%~0.34%。[2]事实上,近年来家电、家具、建材、机动车、贵金属消费的迅速增长,既有政策刺激因素,客观上也是城镇化发展带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必然结果。

第二,城镇化过程中伴随产业结构升级能够带来劳动力收入的更快增长。收入是消费增长的基本动力。城镇化过程中伴随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转移,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收入水平得到相应提升,进而拉动消费。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在人均收入达到6000美元的第一阶段,以及1万~1.5万美元的第二阶段时候会止跌反升。我国消费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曾经历了两次明显上升,这两个阶段分别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明显提升的时期。总体看,我国正经历城镇化从第一阶段(工业化占比迅速上升)向第二阶段(第三产业占比明显上升)的过渡时期,2013年第三产业占比已超过第二产业,这一阶段也正是人均收入水平从6000美元向10000美元过渡的阶段,产业结构转换带来的收入增长和消费扩张效应正处于加速释放阶段。

第三,城镇化带来的消费扩大,能够有效提升工业产能利用率。我国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大量工业产能需要通过外需消化。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多种因素影响,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在这一格局下,通过有效提升城镇化水平无疑对提升最终消费水平,化解产能过剩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仅对于扩大消费,城镇化发展也是拉动投资的重要力量。过去10年的基础设施投资已达到GDP的10%,城市建设投资在2008年至2012年间达到高峰,占到GDP的3.5%。过去30年间,每增加一个城镇居民所需的城市建设支出显著增加,从1980年的294元增至2007年的6.4万元,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从2004年的9%增至2013年的17%。随着新型城镇化更强调以人为本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城市建设对投资的拉动作用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据财政部财科所测算,城镇化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地方政府公共投资需求占比将上升5.9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因工业化和城镇化所带来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规模约为30万亿元左右。另据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测算,农民工市民化所需的人均公共支出至少10万元。按2015年市民化率达到54%的目标,即实现约2亿农民工市民化,所需公共支出累计将达20万亿元左右。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日益推进,这些潜在投资需求将被不断释放出来。

缩小城乡差距

长期来看,城镇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公平发展。城镇工商业的发展,既为农产品创造了市场,也为农村土地开发与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资本。在农业生产人口下降且日益老龄化的形势下,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将为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创造空间;让城市工商业资本以商业理念,采用新技术与机械化,整合农业土地经营,将显著提高农村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这一过程也说明,解决“三农”问题,主要还需依靠城镇化途径减少农业人口数量。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及农业科技的发展,大大激发了生产力,不但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而且使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有机会到大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工作,而城镇化进程恰好为吸收这部分农村转移劳动力创造了空间。人口从乡村迁移到城镇,必然伴随着农业经济活动比重的下降,同时非农经济活动日益活跃。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农业水土资源紧缺,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土地规模经营难以推行,传统生产方式难以改变,这是“三农”问题的根源。我国人均耕地仅0.1公顷,农户户均土地经营规模约0.6公顷,远远达不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门槛,城镇化对集约利用土地、发展现代农业腾出用地空间的潜力很大。随着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应增加,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提高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生活水平。城镇经济实力提升,会进一步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能力,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发展,形成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一批城市群,有力推动了东部地区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极。但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镇化发展很不平衡,中西部城市发展明显不足。目前,东部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2%,而中、西部地区只有48.5%、44.8%。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推进,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在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地区,加快城镇化进程,培育形成新的增长极,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梯次展开,促使人口经济布局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从供给方面看,城镇化发展不仅能带动制造业升级,而且也可以推动服务业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率超过50%以后,服务业与其吸纳就业比重都将有一个明显上升过程。1970~2009年,OECD国家制造业比重由25%降至15%,其中制造业大国德国也降至21%;同期仅传统服务业就业比重就上升到49%,其中德国、韩国服务业就业比重几乎翻番,德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72%。除传统服务业外,直接服务于制造业的生产型服务业也迅速发展,金融等服务业占GDP比重由15%上升到26%,其吸纳就业比重也由6%上升至15%,制造业增加值来自服务业的比重超过30%,其吸纳就业的40%来自科研、会计、法律、管理和文秘等服务业。反观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同时人均GDP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服务业比重明显偏低,发展潜力巨大。除对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外,城镇化还有利于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供给水平。尽管我国目前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10%左右,但农业劳动力占比仍高达36%,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有第二、第三产业的28%。未来随着数亿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供给能力同样具有巨大提升潜力。

同类推荐
  • 汇率战争

    汇率战争

    中美两国之间的汇率之战,暂时歇火。然而谁都知道,一贯以全球霸主自居的美国绝不会就此放手,美国继续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以汇率压制别国以干涉别国经济乃至政治的手段将进一步加强。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应该动用一切力量,保持汇率稳定,随时做好反击美国施压的准备。在当今世界经济和政治局势尚不明朗的情形下,各方的博弈将导致全球汇率市场继续着一场不知结果、难料胜负的持久之战。德国经济部长布鲁德雷为此就曾发出这样的警告:汇率争端在未来极有可能招致经济大国的报复性措施,这最终可能导致全球爆发贸易大战,而这种情况是中美两国乃至世界各国都不希望发生的结果。
  • 家庭幸福经济学

    家庭幸福经济学

    对于“什么是幸福”,范伟曾在电影中有过这样的解释:“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个热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你就比我幸福。”范伟的这段话通俗易懂,却有着丰富的经济学内涵。幸福的感觉能在比较中获得,经济学中便有比较优势的理论。
  • 晚清绅商的现代转型(吴晓波频道 思想食堂系列)

    晚清绅商的现代转型(吴晓波频道 思想食堂系列)

    大头思想食堂由财经作家吴晓波发起,致力于为中国的有产阶级提供最丰富,最有价值的思想食粮。思想食堂采取线下授课的方式,每半月邀请一位大咖来给会员们分享,课程内容涵盖经济、历史、政治、哲学、艺术、国际关系等范畴。思想食堂系列图书是大头思想食堂内部演讲稿首次公开,每本书独立主题,让你一手掌握经济、历史、政治、哲学、艺术等知识。《晚清绅商的现代转型》中,雷颐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晚清绅商的生存状况,结合当时的政治、外交,交代绅商的发展高潮与困境,窥探绅商的转型阵痛。你想知道的现代商业史,都在这里了。
  • 李慎明论金融危机

    李慎明论金融危机

    2007年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到2017年已经十个年头了。本书汇集了作者1999~2017年关于金融危机的主要研究成果。近20年间,作者对美国、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有过一些重要预判,如在2000年前成功预言美国股市泡沫的破灭和后来爆发的美国与国际金融危机;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就曾经预言它的发生。
  • 一本书读懂区块链

    一本书读懂区块链

    国内 BAT 三巨头的入局,给区块链行业带来了信心,不管看中的是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巨大利益,还是看中区块链技术对传统行业的改变,这场革命正在影响着我们。区块链到底是啥?有人说,比特币将成为世界通用钱银;有人说,比特币就是一个大骗子……千人千面,但区块链潜力空间不可忽视,区块链是价值互联网的柱石。究竟怎么认识区块链?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笔者特意编写了这本书。此书从区块链的基本定义入手,介绍了区块链的发展历史、分类、特征、挖矿原理、常见误区、主要应用等,要点突出,易于理解,是一本学习区块链的入门书。相信,一定能让读者有所收益。
热门推荐
  • 绝妃善类:王爷,不可以

    绝妃善类:王爷,不可以

    一朝穿越,她成了沈府痴傻主子。两者相撞,她踹渣男,打渣女,建势力,收小弟无所不能。当扮猪吃老虎的她碰上叱咤风沈的邪王,沈傲雪表示男人这东西太麻烦,她根本没那个心思去惹。“呵,不就是一颗破珠子,至于穷追不舍么?”墨君临步步靠近将人逼到墙角,看着那双忽闪的眸子邪魅勾起她的发丝:“宝贝,欠了本王的债就得还,本王可从不做亏本的生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学渣逆袭套路校草36计

    学渣逆袭套路校草36计

    主要人物:韩奕程,范满满他是圣德一中的一块招牌人称少女杀手的韩大校草所有玛丽苏男主所有的条件他都具有。而她则是网络上人气极高的漫画家,而现实中的她却是个学渣,虽然网络上的她风光无限,但现实中的她,却因为成绩不好的原因到处受到老师同学的凌辱。因此她立志要逆袭成学霸,给那些狗眼看人低的人一点颜色瞧瞧。她和高高在上的韩大校草,本身没什么交集。可谁能想到,帅气又儒雅的韩大校草居然阴差阳错的成为了她的补习老师,两个人每天都要在一起朝夕相处互相探讨学习。可是突然的某一天,韩大校草突然对她这个小平民说:“我们交往吧!”妈呀,谁能告诉她?这到底发生了什么?新坑求填,谢谢各位小可爱了。
  • 三余堂散记

    三余堂散记

    推荐一商震本性是诗人,诗人的性情、才气、胆识,诗人的思绪绵延、情思丰沛,甚至诗人的醉意、童心与悲伤,都可在《三余堂散记》读到。推荐二出没典籍,触摸现实,是笔记体随笔最常挥洒的空间。《三余堂散记》亦然,上起《左传》《史记》,下抵诗酒酬唱,一则一则记下,读者可随时随处随意翻阅,偶得一二,乐不可支。诗人以笔记的方式写诗论,因其发散性思维,也因其不时的灵光闪现,历来都兼具了思想性与可读性,颇值一看。商震在《三余堂散记》中,出没于中国古典文论与当下生活现场,全书有仙气、有地气,也有锐气。合而观之,则是以性情胜。有性情则有活色,有活色必能生香;活色生香。
  •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松下幸之助(1894—1989),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事业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都由他首创。松下幸之助为人谦和,无论见了谁都点头哈腰,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经营哲学:“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如果你想用最短的时间学习日本式管理的精髓,那么最好的入门书就是阅读松下幸之助的教诲和哲学。松下幸之助一生共出版了60多种著作,累计达数百万字。他的著作被译成英、法、德、中等20多个国家的文字,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书中那些令亿万人为之倾倒叹服的经营秘诀,为人们打开了一道通往经营成功的大门。
  • 国宝拾趣

    国宝拾趣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天心女帝

    天心女帝

    爱恨情仇,何时休?漫漫修真路,终为枯骨?
  • 焚情诀

    焚情诀

    正,邪,魔,三门派系亘古存在于中原大地千年,追求修道界的极致,突破人际,羽化登仙,超脱凡人之体,脱俗红尘之中,然开天辟地以来,除轩辕黄帝以外,再无一人可达其人际至尊。修道世间光阴如弹指一瞬,千年之中各门各派无数天资卓越的奇才涌现世间,但终归无法得道天助,与此同时,偏野山间一户农家,一名看似普通的孩童,无意间窥探了天地间至尊法决,从此在正,邪,魔三家之间情仇交错,在爱与义之间追寻天地之道。
  • 此去经年,眉目成书

    此去经年,眉目成书

    人生的匆忙中,一开始总是会错过。可鼓起勇气重装上阵时,发现那个你以为已经错过的还在等待着你,我想没有人会再重蹈覆辙。失与是一样的,她小的时候,之所以不回信是因为胆怯因为害羞,因为她没发去像沈风词一样什么都不顾忌的去爱。这世上最纯净的是青春里的爱恋,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是以我喜欢你为理由对你好。她大胆求爱却看到他身边处处围着优秀的女孩时,清高的她开始渐渐自卑,这是一种从天堂跌入地狱的感觉,而她是默默承受默默消化。沈风词从未对哪个女孩有过想法,同学只是同学,这是失与最最放在心里的安慰。她来上海,绝不是来吃醋的,是来全部去沈风词的世界里。这句话是云闪闪说的。黄浦江外,那句“上海繁华,灯火通明,而我喜欢你。”是失与后来才将这句曾经发了疯怕他看到的话,晚了三年才亲口告诉他的。
  • 富贵财妻

    富贵财妻

    初来便是三堂会审,接着就被逼嫁蓬门,捕快相公不冷峻,反而嬉皮笑脸游手好闲,千金娘子好软糯,每天拨拨算盘飞飞媚眼。夫君,来看账本,欠我这么多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最爱听小蔡的笑声

    最爱听小蔡的笑声

    作为一名留学生家长,作者孟久成对十几名留美学生做了详尽采访,描述了他们在国内一路打拼成长的过程,以及在美国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对他们的婚恋生活更有专章详述。本书可贵之处在于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在美国的生存状态,展示了一个“立体形象”。同时涉及国内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如留美过程,子女教育,如何择业,成功标志,人才评判,美国大学的学制。《最爱听小蔡的笑声》的另一个题材是有关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的故事,从宏观上讲述了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的由来,领养过程,抚养经历,讲述了发生在这种跨国家庭里动人、细微且国人闻所未闻的故事,有强烈的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