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7400000004

第4章 天地玄黄喊一年

这篇文章的名字引自清朝袁大才子枚的一首诗:“漆黑茅柴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诗里描绘的北方私塾简陋如同猪窝,圣贤书中的道理是几个竖童滚在里面扯着脖子喊出来的,这应该是当时乡下常见的情形。

最近市面流行的话题是童年的消失,意思是大人现在变得越来越老成世故,特会装蒜,连儿童都越来越假正经,一些学者瞎着急,郑重其事写了好些书,说这全是现代生活惹的祸。看袁才子诗不由得胡想到,童年消失和装蒜流行大概与我们都不会扯脖子把圣贤话喊出来这事有关,时髦说法叫作失语。

台湾的张倩仪女士写了本好看的小书,就叫《另一种童年的告别》,副题是“消逝的人文世界最后回眸”,里面传达的都是叹惋怀恋童年消逝的意思。书中引了不少名人童年的回忆,乡村私塾经常被描写成隐在一片竹林或梅树中,透过高亢琅琅的书声,路过的人才知道私塾的方位。名人回忆当然也少不了家塾周围“有山,有水,有亭台,有池榭,有藏书楼”之类的怀旧话,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私塾里用“喊”来教化儿童的那些事。

比如赵元任说起自己念书总是打起腔来念的。读书好像唱歌,念书的调不但一处和另一处不同,念不同的书,调也不一样,四书有四书的调,诗有诗的调,古文有古文的调。赵元任回忆父亲第一次教他念《左传》,回想起来简直就是唱出来的一般,可自己小孩时听个起头哼哼儿的,却被吓哭了。

由此可以想象,各地私塾里飘出的南腔北调,有的喊着“人之初”,有的高喊“天地玄黄”,再加上先生自己打起腔来念书,满屋哇啦哇啦的声音,真是热闹得不行。读书不但要打腔喊叫,还须摇头摆脑地晃动身体,郁达夫比喻得好,像自鸣钟的摆,上身摆到左边,屁股跷到右边,上身摆到右边,屁股跷到左边。蒋梦麟说把书喊到几百遍,先生耳朵灵敏到能听出他到底明白了多少,有点像交响乐指挥擅辨音色的本领。有一次他在楼下读苏子《六国论》,父亲在楼上辨音听意,悄声告诉他母亲,只有这次读对了。可见“喊”出的味道是能被辨别的,绝不是没脑子地瞎叫唤。

张倩仪说,过去给小孩子读的蒙学书都是有韵脚连缀起来的,《三字经》《千字文》清一色的韵语短句,编《千字文》的妙处在一千个字不重复。汉代的《急就篇》已是三、四、七言的韵语,唐代蒙学书《蒙求》更是充满对偶、押韵的短句,儿童可以琅琅上口地记背,由于有强烈的节奏感,带有游戏的意味,似乎不显枯燥。

汉语与西语的拼音字不同,拼音字学完字母,就可以上手认字阅读,边学边认。学汉语先要认清足够多的方块字,没有一定积累根本没法读书。汉字造字规律明显,有很多合体字、形声字,集中识字靠背诵是最快速的方法,透过整齐的韵语朗读,潜移默化地领会古人做人的道理。

古人讲究“诗教”,就与教化儿童课本中出现韵律节奏有关。《诗》在六经中的地位重要,在于它提供一种独特的语感教学法,韵律被有节奏地喊出,易于让儿童接受。据张恨水的回忆,他自小没有好塾师,引不起读古书的兴趣,十一岁时却莫名其妙地爱上《千家诗》,先生虽无一字讲解,自己竟念得津津有味。凡“诗”都要大声朗诵出来,不仅有助记忆,也有助理解。中国诗也向来偏于抒情短小,易于儿童记忆吸收。唐代以后印刷术发明,文字流播大盛,打破了韵语独尊的局面,但唐以后,面对不识字的人群,韵语高诵仍是“诗教”的主旨之一。宋明的那些“圣人”都是用口语体写作,看《传习录》就知道,贩夫走卒为什么都跑到那些大师门下,如果一点听不懂,还傻乎乎站在那里,岂不是白费工夫?《明儒学案》里记有挑担背柴的劳动人民听王阳明或他的弟子演讲,不知不觉放下担子,听入迷的故事。王大师估计不会像邪教教主那样手舞足蹈大喊大叫,或懂什么“肚里传音”的武功秘法,无非是奉行“诗教”的一种,后人记下这些圣贤的传道语言,都是既通俗上口,又韵味十足。“诗教”与“母教”也有渊源,中国母亲读书少,但诗总是读一点,除个别才女以写诗闻名于世外,一般家庭中的母亲多当了儿童“诗教”的蒙师。

清末新政,学塾被废,田间坊里渐渐听不到私塾传出节奏低回的“喊声”,蒙学课本中的短句韵语快速消失,或短暂出现在《地球韵言》《时务三字经》这类新派教材中,偶尔可能会出现萧乾所说的情景,课本换成新式的装帧,可以嗅出油墨香气,照旧上一段死背一段,照旧扯了喉咙唱。可没过多久,现代学校全部模仿拼音文字国家,死念不喊地教授汉语,儿童普遍染上了“失声”的毛病。

现在已很难估计汉语教学拉丁化的严重后果,五四前后很多人嚷嚷着废汉字,汉字没废成,那韵语喊叫的习惯倒是真给废了。随着岁月流逝,私塾老人渐趋稀缺,那弥漫乡野城镇的喊声很快成为绝响。我曾亲耳听到我的老师,上过私塾的清史名家戴逸先生,用他特有的常州腔吟诵了一段《赤壁赋》,在现今也真算是绝唱了。

废除传统声音对人身心的控制一直是近代革命的一个主题。在“革命者”看来,私塾中荡漾着的琅琅书声,扩散的不仅是一种震颤乡间的声响,还被贬斥为古锈思想的延续和复活,是应该绝杀禁锢的。驯化的逻辑不仅关乎文字,而且涉及声音的禁忌和筛选。

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本谈声音变化的精彩著作,叫《大地的钟声》,作者是法国人,声称专门讨论十九世纪法国乡村的音响状况,他给自己的研究对象起了个学名叫“感官文化”。在他看来,敲钟可不是一种简单的声响扩散,而是人们日常身份的一种确认,凭借钟声人们能够各自寻找出自己的位置。每天人们听着钟声作息,宗教靠钟声灌输信仰,乡民享受的是美妙频率的散播和渗透,甚至节律的紧缓能够改造人们从小培养出的听觉习惯。革命党意识到声响控制对争取民心的重要性后,就开始疯狂抢夺对钟声的垄断,他们觉得那些村民的听觉弱了,信教的敏感度也就弱了。革命是场改造听觉的运动,两拨人常常打架斗殴,传统乡民要钟声延续习惯的敲法,革命党却要把钟声换成鼓点,用革命的正宗声音压倒旧势力。于是抢钟绳、藏钥匙,直到砸钟铸铁造兵器,到处乱哄哄繁忙一片,那蓬勃的干劲无处释放,有点像中国“大跃进”里大炼钢铁般的气势。由钟声节奏凝成的乡村宁静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田间声音的消逝就像场传染病,各种替代品开始覆盖人们的听觉。媒体图像的出现变成了文字的克星,文字须凭借朗读强化印象,加深记忆。图像的介入被配制的声音充满,成为单项灌输,割断了自我主动朗读与文字的亲密关系。

说到图像带给我们的变化,《娱乐至死》的作者勾画出的是另一幅图画,尤其是电视的普及。他讲到,电视上每个镜头出现的平均时间是三点五秒,眼睛根本无法得到休息,大脑来不及思考就移向下一个画面。画面不是展示思考,而是展现瞬间印象。作者最讨厌的就是新闻播音员的口头禅“好……现在”,这句话提示你对上一个新闻的关注时间已经够长了,观看者应该转移注意力到下一个画面。再残忍的谋杀,再不可饶恕的政治错误,再可怕的地震灾难,都应该在头脑中被迅速切换。因为每段画面拼接出的一段故事,按指定的停留时间不能超过四十五秒钟,否则电视公司就会遭受亏损。很难想象,图像的丰富带来的却是思想的短路。

在课堂上,教化“声音”也是呈加速度消失的。每当给本科生上课,我总是不止一次被问到:“老师,今儿有电影看吗?”或不断被“今儿有什么好看的画片”的嘟囔声所包围,似乎没有人到课堂来是真想“听”什么的。在这种反复暗示下,你的心情马上会变得很沮丧,因为这意味着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放弃思考带来的乐趣。你如果故作高深地夸夸其谈,在渴望被图像震撼的“儿童”面前就会像一个傻子。我猜想不止一位老师有这种经验,每次上课不带PPT教具,自己就会感到内疚。一旦这种心理变成常态,老师站在PPT播放的画面前就仿佛变成为一位新闻播音员,他扮演的角色犹如影像衔接的剪辑师,他不敢说或无法说他就是影像内涵的权威解释人,因为当他一站上讲台,往往就已经认定自己不过是即将上演的异彩纷呈图像的配角。长此以往,教师的尊严在画面的高速转换中一点点流失,因为画面不需要解释,学生更不需要枯燥的说理。面对经典,学生们不但喊不出来,而且也读不进去。事到如今,“儿童”终于成熟到了跑步进入另一种不假思索的“纯真年代”。

同类推荐
  • 走向永恒

    走向永恒

    东汽,对我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存在,“5·12”地震之前曾不止一次前往汉旺,在那些紧靠巨大山体的车间里参观。对一个从事文学工作的人来说……
  • 人生因爱而完满

    人生因爱而完满

    当人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匆匆前行时,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真爱故事就是一处处心灵停泊的港湾,让人们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再一次体会人世间温情洋溢的至情至爱!《人生因爱而完满》选取了许多感人肺腑的小故事,集合了古今中外那些纯真、美好的情感,设置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乌鸦知反哺,百善孝为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温暖”等十个章节,有“把笑脸带回家”的父爱;有“梦里依稀慈母泪”的母爱;有“爱到地老天荒”的爱情;有“打弹珠的朋友”的友情……书中立体丰满的人物、真切感人的故事情节、发人深省的寓意,为真爱做了全面而生动的诠释。
  •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大银行家

    大银行家

    京都、大阪的樱花,三月底就全开了。愈往北,花期愈晚,到北海道,五月开花是寻常事。一个半月间,先是南边的冲绳,渐次往北,各处的公园,雪一般堆在枝头的樱花丛下,从早到晚都是游人如织。一九二六年春天,一个来自中国的旅行团,正在日本作为期半个月的观樱之旅。这是一次轻松惬意的旅行。随团的二十余人,每人全程包价五百元,在各个景点随意逗留,饮酒看花。风日甚好,心情也愉悦。促成此行的,是银行业巨子、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裁陈光甫。
  • 愿你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愿你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懂得眷顾亲情的人,往往更容易幸福。因为“为人父母”,我们才可以在八小时以外,在拖着疲累身体打开家门的瞬间,找回童年的烂漫与不设防的温柔。那是一场后青春时代的“逆生长”,是你的生理年龄在变老,然而托孩子们的福,才有机会体会那些懵懂目光背后澄澈的心灵,以及有机会弯下腰,体验100厘米世界中,那些真纯的好奇与热切的张望。我倾尽全力教予你善良正直,不过是期冀你用温柔的目光看待周遭,以及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热门推荐
  •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县令的捕快

    女县令的捕快

    前世的商场沉浮,张君已经厌倦了,这一世,穿越而来被人所救,还是个美女,不错不错。不过一个女人当县令是不是有点不对啊?算了算了,人情债最难还,既然如此,那我就当你手下那个小小的捕头吧,替你遮风挡雨。什么?你说还人情债?成了一家人了不就不用还了吗?
  • 太上正一延生保命箓

    太上正一延生保命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暗血行者

    暗血行者

    命运的号角已经吹起,黑暗之门后面是什么样的世界?巫师的魔法,魔兽的怒吼。杀戮和吞噬,到底什么才是活下去的意义?
  • 办事的艺术

    办事的艺术

    办事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在现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办事儿可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没有掌握办事的艺术,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会以失败而告终。即使是最为优秀的计划,也不会变成实际中的成功。 研究、掌握和运用办事的艺术,是现代社会生存的需要。是谋事的需要,是达到目的的需要。也是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懂得了办事的艺术,你的办事水平就会大大提高。这就是走向实现自我的成功之路。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四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四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编选了经典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白道理,学会成长,体会人生。
  • 悬案

    悬案

    海城市,残缺的女尸挂在树上、多名红衣女子无端死亡、多名儿童离奇失踪、一代代碎尸被弃……一件件悬案,让人毛骨悚然,寝食难安。以徐天为首的重案组,顶着巨大压力,剥丝抽茧,一步步寻找答案……
  • 虚空法师的奇幻之旅

    虚空法师的奇幻之旅

    新书《美漫世界的魔法师》已发,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给个收藏和推荐~乔希通宵打英雄联盟结果出门被土方给碾了,然后他穿越!意外成领主同时还是废材皇子的乔希,意外的发现自己好像能随机穿梭各个世界?在瓦罗兰,他继承了虚空之力同时带走了盖伦。在哈利波特他干掉了伏地魔还成了最伟大的教授!在漫威宇宙他揍趴了灭霸还成了隐秘世界的至高审判者!在魔戒世界.....在魔兽世界.....---------------简介略显无力,本书美漫无限流,作者有节操,放心入坑。
  • 那个人

    那个人

    咪咪是个多好的孩子呀,我们从心底里爱他。而且,老鹰的罪孽,不应该由他的孙辈来承担。杀死他,就已足够,虽然他的死,远远不能,远远不能弥补我们家庭以及无数个向我们一样的家庭从天堂跌入地狱的苦痛,以及这三十年来的沧桑巨变——我的母亲因对我过度的思念,而身患严重的抑郁症,于我八岁那年跳楼自杀,抛下了孤零零的父亲……
  •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是一部以全面提升中国家族教育水平和培养孩子综合素质为目标,从常识、呵护孩子的梦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引导孩子求知好学,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给孩子一个健康心理等方面着手,以经典的教育故事为主体,探讨了家族教育的方方面面,并凝炼出了闪光的教育智慧。这不仅是一本献给所有父母的教子课本,同样是一本所有家长的修身指南,更是孩子成长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