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7400000005

第5章 代战公主好威严

京戏《武家坡》里有两句戏词:“两军阵前遇代战,代战公主好威严。”说的是薛平贵从军别窑到西凉,阵前巧遇番女,那番女模样俊俏,武艺超群,害得薛先锋不但输了这阵,还憋屈地唱道,“她把我擒下了马雕鞍”,丢尽了汉将的威仪。亏他还敢面对苦守寒窑十八年的王宝钏,絮絮叨叨地承认自己蒙番王不斩,梅开二度做了番邦驸马。令人不解的是,聊起这段往事,那薛郎脸上竟未露丝毫愧色,甚至还暗藏着些许得意。

面对这段艳情,胡兰成在《山河岁月》里评道,中国人向来对异族有爱好,戏里皆把番女说成很可佩服。又如民间戏里,大都同情妖怪,不同情正神。唯有如此,中国礼教之邦才能不是个笨重凝固的世界,却一草一木皆泼辣新鲜。胡氏的这番议论颇可在戏文中得到些印证。除薛平贵外,汉军小将似乎艳遇频频,似乎不少人在武艺不济、阵前被擒后,纷纷大受番女青睐。多数时候,还都是女子主动投怀送抱,如《四郎探母》中的杨四郎之于铁镜公主,《刀劈三关》中雷鸣之于百花公主。不少白脸小将还“不忠不孝”,仿佛个个好色成瘾,排着队争当那番邦的倒插门女婿,让人好生奇怪。对此戏文八卦,这里暂且按下不表,先单说说胡兰成的史观。

胡兰成文字优雅精致,为人虽被讥为鄙陋不堪,不过其偶发的史论有时倒也有趣,如他骂史家迷信考古资料是不能就已知求未知,反而因未知把已知的东西给否定了,是很不划算的。地下考古学原是补充文字之用,却不能仅凭地下的盆盆罐罐抹杀文字的真实,因古物出土,若有当然有,若无却未必无,甲骨占卜有时当不得真。他举例说,如毛泽东在延安居住穴室,千年后地下考古若单凭晋陕北部的出土文物,难道亦可断定中华民国还是穴居时代不成?语气里透出被共军剿灭后的那股不服输的酸腐醋劲,但道理并不亏。

胡氏史观的核心在于,了解历史的前提是对一器一皿要有一种“情意”在,“情意”这说法有点软,有点飘,有些暧昧,但对习惯了僵硬史观训诫的人倒感清新如风,可以清洗一下脑中的灰尘。若只会整理史料、分类古物,那不过是技术,像刘姥姥见了自鸣钟,只知其会走会敲,有字有面而已,怡红院里的光阴她还是不晓得。这种议论能戳到刻板史家的痛处,划出些血痕来。因为庸史只在历史外面鼓噪呐喊,而不知治史要自己能生在历史里,要对大如打天下、小如街头巷尾的喜怒哀乐,情遍慧遍,才为良史。

怀揣这份对历史的“情意”,再观戏文里表现汉番夷夏之间发生的种种艳遇,当会有些不同的感觉。汉人自古以来就不是纯种,殷人是汉人与淮夷的杂交,楚人是荆淮一带汉人与三苗杂居而成,西北早就出现过汉人戎狄的混合部族。汉人的边界不但随时移动,汉夷的界线历来也不那么分明。“炎黄子孙”的称呼不但可疑,“华夏族”是否应以汉人为主命名也顿成疑问。因为汉人的成分是不断增减的,其他民族不断渗入,导致血统根脉日益模糊。雍正皇帝审湖南边地跑出来造反的小乡绅曾静,就贬损他比自己这个满人还不懂汉人历史沿革。雍正举例说,你满口儒家,没注意孟子说舜是东夷、文王是西夷吗?所谓汉人血统的源头,其实都是“夷”,没什么此疆彼界的分别,满人拿了天下根本和血统没什么关系,而是拥有了“德”,凭什么被汉人辱骂。

汉人是“杂种”在唐朝已不是什么秘密。唐朝开国皇帝的身体里流淌着胡人的血液也几乎成了常识,所以唐朝不重血统,不看是胡还是汉,只看谁的文化厉害,能够调和各民族的共存繁荣,真是一个大国自信的表现。大国的雍容由此贯穿下来,历千年而不变。现如今韩国有人称李白是朝鲜人,我们也不过会莞尔一笑,没工夫计较,心里只是想想,好像没听说过李白写出过朝文诗句,这事就过去了。李白出生地还有一解,据说哈萨克斯坦也有他的“出生证据”。其实,李白的人种鉴定哪里有这般重要,所有的鉴定结果绝逃不出中国各族相互熏染磨合的大局。

再看历史上,凡是老想着把汉人与夷狄的界线画得分分明明、制造互相仇视的时期,一定是个不自信与国土萎缩的年代。如宋代与辽金对峙,明代与瓦剌、满洲的纠结,往往是中原政权疆域窄小,军力羸弱,屡战屡败。力越弱嘴越硬,大谈汉人血脉的纯正,描写北人必定是“胡虏南来”“夷氛遮天”,满嘴溜出的口气全是不屑,早失了大唐的雍容气象。诡异的是,这套思维被晚清革命党挪用,变成了反满的利器。连当代小孩子的脑子里都留下了后遗症,因为课本里写着,岳飞是汉人的民族英雄。可见当下史观鼓吹的种种,境界有时还抵不过一个雍正皇帝,或一纸戏文。

宋代武力贫弱的远源可追踪到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文人掌权,没有兵威,拢不住军心。大宋的武力虽然不行,但武将个个文气逼人,形象儒雅端正,想想大概还是能成事的。这个想法投射到文艺界,会发现宋代军人武艺太差,往往连一个番邦女将都摆不平,但却个个讨得女人缘。以至于在明代的话本小说里,慢慢形成了一系偶像派定式,一律白袍儒将装束,雅致如杨家将里巡营的杨六郎,或大帐里手捧兵书的岳武穆。记得儿时迷上《说岳全传》连环画,岳飞一出场一定是银盔银甲素罗袍,脚蹬的战靴、胯下的骏马都是偶像特有,专门定制,更改不得。他麾下战将如杨家将后人杨再兴出征的扮相,也一定类似这套行头。这个偶像系列还可以倒推上去,《三国》里的赵子龙,《隋唐演义》里的罗成、秦叔宝,大体都应是这副打扮。以至于前些年香港上映电影《见龙卸甲》,让刘德华版的赵子龙戴上了一顶二战时的英式头盔,这不伦不类的扮相立刻招来赵将军粉丝的一顿痛扁。我想,骂者中一定有人在追索儿时连环画的记忆。

儒将遇番女的艳情故事,大多由明人编出,我的看法是,面对满洲压境的现状,明代文人想起当年宋人武力衰弱的往事,肯定有点兔死狐悲的感伤,所以话本里才造出那一厢情愿的画面,“番邦靓女”总会爱上那“白袍俊将”,明明是一交手就被擒,还硬说蛮女就爱柔弱郎,哭着喊着非他莫嫁,由此,戏曲中渐渐形成一系窝囊透顶的军人群像。关键是,这帮小将不光打仗不行,还不忠不孝,骗财骗色。《四郎探母》当年被禁,正是因为四郎投了番邦,当了“汉奸”,现在民族大融合,倒是没人再提这事了。若严究起来,四郎不但违犯军规,还停妻再娶,跟“悔婚男儿招东床”的陈世美区别也不大。不过人家反省错误的态度不错,偷偷跑回来探营,哭哭啼啼地拜娘,大家心一软,也就忽略了这层。

番女嫁汉将的神话传达出的,是一种类似意淫的隐喻,若是军力衰颓,不妨用文化力量填充;也就是说,北方的地盘虽然被蛮族占领,汉军虽屡打败仗,但汉文化的优越地位却不可动摇,番邦女乃是野蛮人,取胜用的是蛮力,没什么可夸耀的。你看,还不是让咱们汉将的儒雅魅力给摆平了吗?汉家小将的杀手锏是高于蛮地的“文明相”。这套以阳(汉)克阴(夷)的性征服逻辑一直流传了下来,还是颇有自慰功效的。

近代国体的建立,不断致力于打破这种性征服的幻象,革命党人当年就拾起过这套性征服的逻辑为反满造势,等夺了天下后却马上反过来大唱五族平等的调子。他们明白一个道理,文明是天下人的,并非汉人所私有,谁占了中原不重要,只为成就文明,中国自古的华夷变动,还有比民族分野更高的文明构想,即王化礼教的大化流行,而这套东西时至今日,又在现代国家的国体里面存身。

以国体认同取代族群分裂中的相互撕扯是大趋势,只是在国体下如何合理安置多民族的地位和认同感还是个难以一下子解决的大课题。记得有一次和朝鲜族朋友喝酒聊天,喝得兴起,彼此变得坦率起来,居然触碰到了敏感的认同问题。他们承认自己是个中国人,把自己坚定地视为中国公民,以此作为区别于韩国和朝鲜的一个重要身份。但却对“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持有异议。他们认为这个概念突出了汉族的核心地位,并不符合众民族平等共存的大同愿景。

这让我想起费孝通先生当年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但费先生毕竟受英国功能学派影响,骨子里还是以族群理论为基线阐述认同的道理。目前在中国境内,汉族人数固然最多,但“中华民族”概念仍固定在民族划分的逻辑上,隐隐强调的是以汉人为中心,没有充分顾及汉族在形成过程中多民族融入的历史因素所起的作用,故仍能看出夷夏区隔的痕迹。朝鲜族朋友的一席话提醒我们,对待境内的其他民族有时也需要调动所谓历史“情意”的感知力量。

无事时,我喜听台湾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版的《四郎探母》,当时周正荣、胡少安、李金棠等四大须生悉数上场,演绎这段悲欢离合。总觉得里面的离愁别绪听起来荡气回肠,尤其是胡少安见娘一段的唱腔悲怆婉转得催人落泪,那味道是大陆演员绝对表演不出来的,也许这些跟着国民党撤到台湾的戏剧名家彼时正身处与家人隔海相望的窘境,更能懂得四郎月夜探母时的“情意”吧。

同类推荐
  • 戴明贤集(第一卷):石城安顺

    戴明贤集(第一卷):石城安顺

    《石城安顺》系《戴明贤集》第一卷,也是本套书的开启,主要是描述戴明贤孩童时期的所见所闻,以一个孩子的眼睛描绘出安顺这个小城中普通市民的动荡生活与世俗百态。本书并未大而化之地去写这个城市或者他的童年,而是具体到一个个的小人物小事件,将如此丰富多彩的关于战时教育、文化艺术、商业、警务、宗教,关于民间习俗、餐饮、缝纫、娱乐……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方式,具体而微地呈现着这座小城永远不变的散淡、潇洒的日常生活。这种描写,让这座小城与人,散发出一种特有的韵味,凸显出它那种在充满动乱与战争的时代中异常坚韧的生命力量。
  • 趣味奇案破袭(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奇案破袭(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2015中国年度精短散文

    2015中国年度精短散文

    王蒙、王朔、张晓风、郭文斌、张小娴、李娟、冯杰、雪青、何向阳等数十位作家的数十篇佳作,题材丰富、语言凝练,或直面人生,拷问人性,或回眸过往,思索历史,在呈现散文题材的丰沛性、写法的可能性方面,均有不俗的表现。本书是由中国散文界知名选家从全国当年发表的精短散文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旨在检阅当年度精短散文的创作实绩,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年度精短散文。
  • 感想与风景

    感想与风景

    《感想与风景》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横光利一的游记随笔集。所选作品多以奇异的修辞和绚丽的词藻直观地暴露内在的感性,极富感染力,精致周到而委婉,又不乏深度。
  • 院墙

    院墙

    吴佳骏是当代散文新俊,本精品集以幽微的洞察、冷静的笔调,叙写了生活卑微者的血泪与悲歌,写到了人的局限与可十白。这里,没有田园的牧歌,没有抽象的抒情,只有实实在在的苦难与困境,其中充满宗教情怀的思索,以及颇具深度和诗意的人性开掘。让人看到在生存的磨难和耻辱面前,如何有尊严地活着。同时,书中还充满了作者对物性的体悟,对于人之外的动物和生物的体恤与深情,这是中国作家最为缺乏的。这反映了作家的天地情怀,一种“天容地载”的担当与超越性意向。
热门推荐
  • 高而基考研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分册(统考版)

    高而基考研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分册(统考版)

    比邻学堂高而基考研心理学系列是针对心理学考研进行编写的标准的教辅书。本书对知识进行了深度和全面的梳理与整合,覆盖全部核心考点,同时在312考试大纲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完善、充实,对自主命题的考生也同样适用。全书逻辑性强,条理清晰,能帮助考生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有效学习。
  • 逍遥古神

    逍遥古神

    大道苦修,那是世人的道,我的道,何须苦修,庸人修道才会自持苦修,漫漫闭关,蹉跎岁月。我本世外之人,求世之前因后果,登临此世。转世也好,重生也罢,曾经拥有的,我一定会珍惜,未来期待的,我一定去努力…
  • 伊索寓言(下)

    伊索寓言(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过后人的不断加工,终成现在流传的故事形式。从该作品的内容来看,其时间跨度很大,内容多是来自民间的传说。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所反映的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及其智慧。
  • 土司制度与西南边疆治理研究

    土司制度与西南边疆治理研究

    本书在区域总体史视野下考察了西南边疆治理的特点及其成因。在探讨土司制度推行前中央政府治理西南边疆的基础上对土司制度推行后中央政府对西南边疆的治理进行了重点研究,对我国处理西南边疆地区因土司制度所引发的与中南半岛三国的关系、边疆跨国民族关系、边疆民族社会发展、我国西南疆域的变动、边疆政治安全与稳定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进行了总结,也指出了土司制度在西南边疆安全稳定方面所暴露的政治文化问题。
  • 神豪不是我

    神豪不是我

    ‘我真的真的不是神豪,你们别再追我了’,颜言无奈的说,后面的记者很无奈,你不是神豪,谁是?
  • 一剑秋水

    一剑秋水

    一个乡村小子的发迹史,如何从一个乞丐成长为一个绝世高手,又如何面对悲惨的感情遭遇。称霸天下的野心他没有,一统江湖的豪情他也没有,他的运气并不好,但总有那几个可以一起抛头颅,洒热血的朋友,这是他最满意的地方。
  • 总裁宠妻100度C

    总裁宠妻100度C

    陆槿只是十八线外的小明星,无辜被卷入了艳照门当中。齐默:“陆槿,你连自爱都不懂了吗?”绯闻漫天的前男友问她何为自爱?呵呵…就在周遭人人对她冷眼以对,等着看她笑话的时候,她却被曼城最冷艳清贵的人带走了。在男人的一句话下,各大娱乐版面对她无一不是赞美之声。接近了才知道,黎复——这是个一丝一毫都讲究到极致,闷骚到极致的男人。黎复:“坐过来一点。”陆槿:“你有洁癖…我…”黎复:“坐到腿上来。”陆槿:“不太好吧…”男人放下杯盏,伸手将她拉至腿上,脸上神情依旧清傲。黎复:“洁癖是指在穿着衣服的时候。”陆槿:“……”不闷骚会怎样?
  • 绝地求生之平底锅警告

    绝地求生之平底锅警告

    自闭是不可能自闭的,这辈子都不会自闭的。别的游戏也不会,就只有玩玩吃鸡,才能勉强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玩吃鸡感觉就像回家一样,里面各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这里的!
  • 办公室生存智慧手册

    办公室生存智慧手册

    如果你的处世态度是积极奋进的,那么即使你所遭逢的人生境遇荆棘重重,也必定能够开创出一番新气象来。但如果你是个遇事怕难,性急又易怒的人,那么,即使是一点点的小挫折,也会让你却步兴叹,感到自己的际遇多舛、时运不济。每个人都存在着这样的潜力——通过改变自己,改变一生。我们每天活着,并不是为了静待世界为我们准备好了些什么,而是为了能够去创造、加入些什么。只要你有心,随时都有能够把个人特有的特性、能量与能力运用在生命上,使你的家庭、环境、工作作茧自缚以及眼下世界更加地丰富有情,更加地趋近完满。
  • 死亡切换

    死亡切换

    父亲暴虐,未婚夫冷漠,技术员伊玲的人生暗淡无光。她还有一条出路,那就是亲手克隆一个自己。克隆人会替伊玲留在家中,让她借机出逃。文艺青年静梅一心想离开自己富裕的家庭,却不知不觉迈入了病魔的手掌。然而这场大病只是开端,难言之事借此浮出水面。一切并没有按照计划进行下去,而是像一列脱轨的火车失去控制。三个女孩的命运纠缠在一起,无法分离。然而事已至此,总要有人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