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时代,来天津工作生活的美国人也不在少数,留下了很多“天津往事”。
佩尔西·B·特里普,1881年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富尔斯邱吉镇,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清政府直隶学务处委托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在美聘请两位英文教员来津任教,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特里普抓住这次机会,应聘到天津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前身)任英文教员,从此久居天津。
刚到天津时,这个25岁的美国小伙子住在华界,出门坐马车或者人力车,早点吃豆腐脑、炸馃子,午餐吃包子,完全融入了天津老城厢的日常生活。他平时喜欢穿长袍马褂,帽子后面特意缝了一条假辫子,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崔伯,字仰西。
34岁那年,特里普的好友、南开校长张伯苓为他介绍了一门婚事,娶了中国姑娘何淑娴为妻,他们把家安在河北新区黄纬路仁田西里一座老式四合院里。
有那么几年,特里普还在天津官立中学(今天津三中)、南开中学兼任英文教员。因为天津想学英文的人很多,所以他和夫人何淑娴一起创办了天津模范英语夜校。
1927年,特里普在华界特一区(原德租界)伟夫路4号(今湛江路19号)购置了一幢带地下室的二层美式小洋楼。这座花园式别墅的建造者,是在天津行医的美国医生蔡乐尔大夫。小楼的门窗、地板都是直接从美国运来的松木,这种家乡的感觉,或许是特里普决定买下这幢小楼的重要原因。他的四女儿梅芳、五女儿莉芳、次子克摄都在这幢小楼里出生、长大。特里普在别墅的院子里修造喷泉、栽种果树、架起藤萝,门廊外悬挂着黄铜风铃,每当风吹来,庭院中就会响起清脆的铃声。他们一家人一直在这里生活,特里普再也没回过美国,直到1947年病逝。
如果说,特里普定居天津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那么,格蕾丝在天津生活了几十年,唯一的理由就是爱情。
英租界科伦坡道(今常德道)有一幢淡黄色尖顶的西班牙风格二层洋楼,这是济安自来水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刘茀祺和他的妻子——美国女子格蕾丝的家。
青年时代,刘茀祺从清华大学毕业,考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后在纽约顾问工程处从事自来水工程设计施工。前往纽约学习声乐的田纳西州女孩格蕾丝与刘茀祺坠入爱河,两人很快结婚,生下一个女儿。“九一八事变”爆发,刘茀祺不顾岳父要他定居美国的安排,离别妻女,毅然回国。三年后,格蕾丝带着女儿来中国寻夫,一家三口终于团聚。当时,刘茀祺应聘到天津济安自来水股份公司担任工程师,一家人搬到了天津。
1948年底,美国领事馆多次催刘茀祺携家眷赴美,但他和妻子坚定地留在了新中国。1955年刘茀祺因肺癌去世,格蕾丝在给美国朋友的信中描述丈夫弥留之际对她的依恋:“最后的一两个小时中,他握着我的手,不断地亲吻着……就这样,茀祺从我的生活中永远地消失了,这仿佛如此地不可能,完全地不可能。”她失去了经济来源,这个坚强的美国女人开始自力更生抚养孩子。南开大学的李霁野先生得知她的情况,推荐她到南开大学外文系担任了英文教师。她在中国一直生活到1974年。
意租界│马可·波罗的轮回
◎记忆地标:意大利风情区
天津曾是九国租界。1914年出生于天津的美国人约翰·赫西,在回忆文章中描述过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他说:“我生长在一个多么奇怪的城市!用三四个铜板,我就能坐着黄包车从我在英格兰的家到意大利、德国、日本或者比利时。我步行到法国上小提琴课,还经常过河去俄国,因为俄国人有一个美丽的树木繁茂的公园,公园里面还有一面湖水。”在那个年代,差不多每一个生活在天津的人,都会有相似的感受。
在这些租界中,规划整体感最强,格局最精致的是设置于1902年的天津意大利租界。
1899年,意大利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在浙江省三门湾租借一块土地用作海军基地,遭到清朝政府的拒绝。然而就在第二年,中国北方爆发义和团运动,这场战争为意大利提供了一个在中国获取利益的机会,一支意大利远征军从那不勒斯港出发到达中国,加入了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和北京的战争。
战争结束后,意大利驻华公使萨尔瓦格向北京公使团发出通告:“意大利王国为了有效保护意大利商人在商务及航运方面的利益,将在天津开设领事馆,并有设立租界之必要。”他下令意军占领了海河东北岸,俄军占领区以西,占地700余亩的露天盐场。
在租界问题上,中意双方谈判的焦点集中在如何安置地界内的原住民,如何妥善处理墓地,盐坨何去何从。中方大臣李鸿章与萨尔瓦格进行了激烈的争辩。但不久后李鸿章去世,新任直隶总督袁世凯继续与意方谈判,此时意大利军队早已在占领区内占地收税,大兴土木。除了承认既成事实,袁世凯又有什么办法呢?
1902年6月,天津海关道唐绍仪与新任意大利驻华公使格里纳签订了《天津意国租界章程合同》,南临海河,北到紧邻津山铁路的意中交界路(今兴隆街),与天津法租界和日租界隔海河相望,占地771亩的意租界正式划定。
意大利租界最初并没有多少意大利人居住。1911年,意租界只有251名意大利人和5348名中国居民。大约过了十几年,意大利政府才将天津意租界作为“自治”区域,设立工部局董事会,掌管警察、工程、财政等权力。
意大利首任驻天津领事文森佐·菲莱蒂上尉到任后,对意租界展开全面建设。他借鉴意大利小镇的模式,以马可·波罗广场和但丁广场为中心,分布棋盘状的街道,合围成规整的街区和里巷。租界内建成了大量地中海风格的洋楼住宅、领事馆、菜市场、医院、公议局办公楼、俱乐部。放眼望去,满是圆拱和廊柱,以及高低错落的角亭。这里也是意大利本国以外世界上唯一的大型意大利风格建筑群。
马可·波罗广场是意租界最具匠心的设计,也是天津最漂亮的一处小广场。广场位于一个交叉路口,面积不大不小,正中央耸立着一座高13.6米的花岗岩石柱,石柱顶端是一尊女神铜像,基座四周有浮雕和向上喷水的兽头。很长一段时间,这座广场和广场中央的女神铜像被印在明信片上,传遍了世界各地。
意租界的街道设计考虑到了与相邻的俄租界和奥租界道路的自然过渡,避免了以前英法租界道路互不衔接的缺憾。1914年,意租界在天津率先采用沥青铺路取代碎石路,这里成为天津道路最平坦、灰尘最少的地区。
原天津意大利兵营坐落于意租界营盘小马路(今光明道)以北,南西马路(今民族路)以东的位置,兴建于1916年。意大利在中国长期驻扎一个混成营,共有官佐士兵1000人。除一个连驻扎于上海公共租界,一个连驻扎于山海关之外,其余均驻扎在天津意租界兵营内。1928年北伐军进入天津时,驻守天津的意军在意租界周围用沙袋和电网组建成防御工事,荷枪实弹实行警戒。
意大利对华贸易有限,来华经商的意大利人并不多。但天津意租界地理位置优越,又被规划得井井有条,所以受到房地产开发商的青睐,慢慢发展成高级住宅区。民国年代,意租界是英租界推广界(今五大道)之外最主要的达官贵人、军阀遗老居住区。这些从党政军位置隐退下来的前高官们居住在此,因为这里是离老龙头火车站最近的高档居住区,一旦听闻北京政坛风吹草动,他们可以立即抵达火车站,跳上开往北京的火车,掌握局势的主动权。
有个名叫伍特海德的外国记者在一篇报道中写道:“对所有外国人来说,德国租界是最好的居住地,英国租界及其推广界有最重要的外国银行、办事处、商店和大量中国人口,而意大利租界也成为最受中国隐退军政官员欢迎的富丽堂皇的居住地。”大总统黎元洪、两广总督张鸣岐、奉系军阀汤玉麟、文化学者梁启超、报人刘髯公、戏剧大师曹禺等人曾经居住于此,他们那些独具特色的别墅洋房,也基本上被完好地保留至今。
民族路92号,一幢砖混结构的意式风格洋楼,是中华民国陆军军需监易兆云的房子。这幢小楼是意租界里最完美的建筑之一。石质壁柱上的雕饰、栏杆柱和房檐舒展的线条,与菱形格细框分隔的窗户玻璃,浑然构成了一种深沉但又富丽堂皇的美。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曾在意租界拍摄外景,“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全家迁居上海,他被带进日军华东总部那扇雕花铁门,取景就是在这处洋楼别墅前。这幢老楼还曾在根据张恨水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夜深沉》里出现,同样充当了20世纪20年代上海滩的场景。
意租界有三处娱乐、运动和博彩场所。一是安乐宫,位于意俄交界路18号(今五经路),这里有推牌九、金钱摊、押宝、扑克等赌博活动;二是吉拉枪场,地点在马可·波罗路(今民族路),这里最早是意大利人开办的铁工厂,破产后改建为射击场;第三处,也是最有名的回力球场,位于马可·波罗广场。
1931年,意大利驻华公使齐亚诺来天津视察,他发现英租界有跑马场赛马,日租界集中了烟馆、妓院,法租界有戏院、大型商场、旅馆饭店,各有各的生财之道,唯独意租界冷冷清清,似乎只是个深居简出的隐秘地带。为了给意租界提高点人气,他决意在意租界意国花园(现民族路与自由道交口)划出六亩地,开办一家回力球场。
回力球原是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山区人的一种游戏。先是在地中海沿岸国家流行,后传到南美、中美洲一些国家。20世纪初被意大利人引入上海后大受欢迎,成了与跑马场齐名的赌博场所。
天津意国领事馆和意租界工部局出面,向在意租界居住的富商集资40多万元,从上海回力球场请来了意大利人傅家烈和“回力球王”乔尔贵协助球场的建造和管理。
回力球场大楼由意租界工部局工程处建筑师保罗·鲍乃弟设计,孟特劳克公司施工。大楼为钢混结构,包括主楼和塔楼两部分。主楼外延上方有姿态各异的回力球运动员浮雕,窗台以下是以球赛运动为题材的浮雕。塔楼高36米,四角有四组欧式造型的雕塑,顶端安装了霓虹灯。
1935年春季,回力球场开始比赛,注册时的正式名称是“天津义(意)商运动场”。
很快,许多关于回力球场赌球的八卦在民间不胫而走——军阀张宗昌的秘书吴桐渊在回力球场输掉了好几幢小洋楼;曾任江宁镇守使的宫邦铎沉溺于回力球赌球达十年之久,终致家业败落,妻离子散,最后病死于天津;法国工部局一名高级职员因为瞬间输掉一大笔钱而情绪激动,当场脑溢血发作丧生。
回力球相对来讲算得上一项绅士运动,球场上的外国球员身穿T恤、西裤,脚上穿着锃亮的皮鞋,在球场上潇洒自如,很多时髦女子都喜欢到球场一睹球员风采。曾有名门闺秀爱上了一名球员,将自己的珍宝首饰倾囊相赠,又变卖了家中许多值钱物件,后被家人发觉,把这位大小姐监禁起来不许出门,最后竟导致她跳楼自杀。
在这幢大楼里,除了回力球场,还有意式西餐厅、酒吧、舞厅、健身房,四层楼顶上有屋顶花园,是天津租界最热闹的交际娱乐会所。球场里的那家西餐厅主厨是清一色的意大利人,所用食材全部进口,甚至包括整条的鲜三文鱼。每逢星期六或圣诞节,这里都需要预先订座。跟上海的国际饭店一样,天津回力球场的西餐品质在当时远东也属顶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接收了天津意租界。犹太人李亚溥与正金银行买办魏采臣联手出资80万美金收购了回力球场全部股份,改名为“海莱运动场”,继续设赌抽头,日进斗金。
1949年以后,意大利兵营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地,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警备区独立师师部。
回力球场停业,改成了天津总工会工人俱乐部。天津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关颂坚、原意商立多利房地产公司瑞士籍工程师凯思乐两人,对回力球场进行了重新设计,球场内部设施全部拆除,改建成第一工人文化宫大剧场。郭振清、于淑珍、关牧村、董湘昆等演艺名家都从工人俱乐部里开始了他们的艺术人生。
已经没有什么人记得耸立在马可·波罗广场中央那座女神铜像的模样了。举着一把利剑的女神曾被住在周围的人们称为“铜人”,利剑所指的那幢小楼被认为是凶宅。据说“文革”时,那根没有了铜像的石柱还留在广场上,上面刷着“斗私批修”的标语。
今日的天津总工会第一工人文化宫又改回了原来的名字——马可·波罗国际俱乐部。外观上,这幢大楼恢复了当年回力球场的原貌,内部的大剧场却被隔成多个KTV单间。“马可·波罗”又经历了一次轮回。从租界时代的奢靡场所,到全市工人的文化中心,再到如今的娱乐城,唯一不变的,是它一直耸立在海河北岸最初的地方。
迷失德租界│严谨的街区
◎记忆地标:解放南园
漫游在天津解放南路,最显眼的地方是一个小公园——解放南园。这座公园与更著名的利顺德饭店对面的解放北园遥相呼应,当年,北园是英租界的维多利亚公园,南园则是德租界的德国公园。
天津人对德租界的印象并不深。今天走在过去德租界的街区,人们也很难意识到这里曾经发生的那段短暂的历史。但细心人会发现,这里整齐的院落式格局与紧邻的英租界略有差别。烟消云散的往事中,只有建筑给人们留下跨时代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