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7300000013

第13章 文艺祭(1)

在古代西方的神话里,奥林匹斯山上有9位美丽而智慧的少女,她们是万神之主宙斯和记忆女神的女儿,她们各自掌管着诗歌、舞蹈、音乐等不同门类的艺术,人们统称之为缪斯女神。

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也震动了中国的缪斯们,她(他)们纷纷流下义愤、悲伤的泪水,以艺术为载体,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创作出一大批优秀作品。交响乐《和平颂》,电影《屠城血证》、《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诗歌集《不屈的城墙》,以及纪念馆内展示的大型艺术品:油画《屠·生·佛》,雕塑《家破人亡》、《冤魂的呐喊》等,都反映了艺术家的良知和责任感,阐述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呼唤了人类期盼世界和平的心声。

江苏省歌舞剧团、江苏省广播合唱团、日本紫金草合唱团等中日两国文艺团体,多次在纪念活动现场演出。南京市话剧团连续多年选择在12月13日这一天,在遇难同胞纪念馆内演出话剧《沦陷》。艺术家们在南京大屠杀遗址现场演出,其实也是对遇难同胞祭拜的方式之一。值得自豪的是,有许多作品是由我参与组织、策划的,亲身经历过其创作过程,背后有一个个令人感怀的故事。

一、诗集《不屈的城墙》诞生记

2000年1月21日下午,日本最高法院忽然电话通知《东史郎日记》案首席律师中北龙太郎,宣判东史郎终审败诉。日本司法当局又一次作出不顾史实、有失公正的判决。

消息传来,正值南京市政协第十届四次会议召开期间。记得那天上午,我在馆里写好并发完“抗议信”和“声援信”后,回到市政协会场时,已是上午10时30分,大家感到很吃惊,因为我这个行伍出身的市政协委员,开会迟到绝不是我的风格,通常我都是提前到会的。

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冯亦同、市民乐团团长雷建功等委员,听完我的解释后坐不住了,大声疾呼说:“不是说要我们委员参政议政吗?这就是最大的政治,请市政协领导同志来,我们有话要说。”

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张伯兴被请到了我们这个文化艺术界小组,来参加讨论,听取委员们的意见。讨论的主题从南京市的工作一下提升到国际话题,因为涉及南京大屠杀历史,大概与南京有关联,委员们群情激动,个个踊跃发言,且言辞恳切,对日本最高法院违背历史事实的判决表示强烈抗议。

与会报道的江苏省和南京市的传媒记者,特别是从北京应邀来南京报道的《人民政协报》记者闻讯后,纷纷来到我们的会场上听取委员们的发言,作现场采访。当天晚上和次日早晨,各家媒体都竞相刊载了《南京市政协委员们抗议日本法院对东史郎日记案的无理判决》的消息。《人民政协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用了大半个版的篇辐报道了这一消息。据说,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看到该报刊登的这条消息后,还专门作了一段长长的批示。

自此起,东史郎败诉成为连续几天的“两会”委员和人大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会议结束后,仍然有相当多的人不忘这个话题。日本最高法院对东史郎日记案的不公正判决,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他们在思索:我们该做点什么?我们能做点什么?

差不多就在南京市“两会”闭幕后的第一个星期天下午,我正在馆里忙碌着,突然接到冯亦同副主席打来的电话,说他此时正和雷建功团长在鼓楼大钟亭茶社,有要事相商,要我无论如何能去一下。

冯主席是我非常敬重的文学老前辈,不光诗文是我最喜爱和祟拜的,而且道德为人也是我的楷模。我搁下电话后,立即驱车赶往鼓楼。

在鼓楼附近,有一个小小的庭园,古色古香。因其园内有座亭子悬挂着一口600多年前(洪武二十一年九月)铸造的重约4.6万斤的大钟,称之为大钟亭。选择这么一个古朴典雅的地点聚首议事,我从心底不得不佩服文化人特有的品味和情趣。

《不屈的城墙》诗集封面

三人谈得很投机,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一拍即合。大体是,东史郎的败诉,说明了人们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认知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有责任作一些努力。

冯老提出他作为南京诗词协会的会长,愿意与遇难同胞纪念馆合作,发动南京地区的诗人写诗,争取尽快编辑出版第一本南京大屠杀诗集。市作协的《征诗启事》发出后,短短一个半月,就收到70多位作者的120首诗作,赶在“12·13”纪念日来到之前编辑成一本集子。

这虽然是一本薄薄的小册了,但写下了我们心中神圣的爱与恨、悲与愤、情与仇;写下了我们对遇难亲人的哀思、对抗日将士的讴歌;写下了对过去和今天一切维护正义与和平事业的国际友人的敬意;写下了我们同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及其一小撮招魂者的不共戴天;写下了我们城市的血泪历史、满腔怒火和不屈呼号;写下了为我们父辈所期待、后辈所嘱望的世纪之歌:苦难与奋斗、复兴与崛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奉献与憧憬……诗集收入了我所作的诗歌《世界需要和平》,我在诗中问道:我们的士兵守卫自己的家园何罪之有?

我们的百姓耕种自己的土地何罪之有?

我们的老人、我们的妇女、我们的孩子何罪之有?

留下四万万双愤怒的眼睛。

诗集以江苏省作协主席海啸1996年所作的一篇文章:《南京,毋忘国耻—我们的建议》代序。在文中,他回忆到自己笔名的来历,当时他是侵华日军轰炸南京时逃离虎口回到故乡南通,才幸存下来的一个小学生,稍大一些后,便投笔从戎,参加了新四军,并将姓名改为日本人最害怕的“海啸”。抗日战争胜利了,日寇无条件投降后,他和全国人民一道高兴地笑了,于是便将“海啸”之名改为“海笑”。而现在日本右翼势力又如此猖狂,逼得他只好将“海笑”之名再改为“海啸”。在文中,他还建议:将大屠杀的第一天—12月13日定为“南京人民悼念死难同胞,毋忘国仇家恨日”。这一建议主张与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设立的“国家公祭日”是一脉相通的。

该诗集刊载了海笑、化铁、丁芒、俞律、刘工天、文丙、王德安、叶庆瑞、吴野、杨德祥等著名诗人的大作,使这本诗集“份量”很重,很快在社会上引起轰动。

老诗人化铁认为用遇难同胞的尸骨垒砌的城墙是不朽的,它可以让人们永远不忘惨痛的历史。在其诗《不朽的城墙》中有这么几句:

南京城,南京城啊

那是被千万具尸骨垒起来的城墙

从冒烟的历史身旁

还插着折断的枪支

多少人的不屈不挠

才留下了弯曲的刺刀

同样,诗人文丙认为历史会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形成一个回音壁,他在屠刀举起,30多万热血头颅,砰然落地!

撞响地球这面鼓,震撼了,带血的一九三七!

我们不渴望复仇,

却永不会忘记过去。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

在我们心中,

竖起历史的回音壁!

诗人王德安笔下的遇难同胞纪念馆是有历史情境和情感的,他在《庄严的凭吊》这首诗中疾呼:

到这里凭吊

选一个阴晦天来

选一阵雷暴雨来

选一个日全蚀来

让短暂的天昏地暗

复写那一个悲惨的瞬间

这里

每一根草叶都带泪痕

每一声虫鸣都像呻吟

每一块石头都藏仇恨

于是,这遍野不死的心

使石头城更加深沉

种下了30多万颗头颅

金陵才长出浓浓的绿荫

长出市树的高洁

长出市花的坚贞

有人说,诗人是有灵感和预见性的。这句话在诗人叶庆瑞身上得到了体现。在10多年前,有谁会想到,国家会以立法的形式,把12月13日作为国家公祭日呢?而叶庆瑞就想到了,他的这首诗名字就叫作《12月13日》:

这一天

是我民族的一道伤疤

揭开这一张日历

就露出血红的记忆

撕心的痛

让整个民族失眠

这是南京冬季里

最寒冷的一天

强冷空气挟着血腥

从历史的深处袭来

有泪落不下来

哀思结成冰凌

悬挂在睫毛下

叶庆瑞一共有9首有关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诗歌被收入这本集子,可见诗人对这段历史有多么的投入和关注。其中,读起来最有力量的诗歌是以下这首:

即便30多万株树木砍伐

也是一项浩繁工程

30多万具身躯倒下

一夜的年轮

是一圈坚固的南京城

即便30多万块岩石滚落

也是一次巨大的山崩

30多万颗头颅落下

迸不出火花

惟溅出一片哭声

97岁的诗词界寿星元老刘工天为南京大屠杀历史写下了“一回凭吊一冲冠”的感人诗句,一些青少年学生也在此次征文中有杰作出现。例如,江苏省泗洪县朱湖中学的一位笔名叫止戈的中学生写道:“消逝的是历史流淌的鲜血,永恒的是鲜血流淌的历史。”孩子们能够有这样的历史认知,并且诗意地表达出来,这的确是让人感到这件事做对了,这本诗集出得好。

至今我仍记得大钟亭茶社三人热议时事与历史、正义与公理时激情澎湃的场景,以及冯亦同、雷建功两位老友的音容笑貌。

二、招魂的长诗《狂雪》入馆

在遇难同胞纪念馆悼念广场的北墙上,有一块长39米、宽1.2米的铜板诗墙,名为《狂雪—为被日寇屠杀的30万军民招魂》被镶嵌在黑色大理石墙内。

长诗《狂雪》是王久辛先生于1990年创作的一首爱国主义长篇抒情诗,全诗共23节,500多行,计3.7万余字。该诗首发于《人民文学》,获人民文学诗歌大奖,是诗人同名诗集中的第一首,该诗集于1998年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的获奖词如是说:

军旅诗人王久辛的这本诗集,以长诗为主,辅以若干生活短章。他以诗进入历史,出入战争,写得大气磅礴,狂放不羁,洋溢着浓烈的民族感情和人间正气,尤以长诗《狂雪》为最。这是声讨南京大屠杀的一座诗的檄文碑铭,读来令人血脉贲张。作者努力通过诗歌来探求并寻找“人格精神”,对理想、奋斗等均有角度新颖的理解和诗意的阐述。综观全书,可以感受出诗人对历史和责任的郑重思考,对军旅生涯刻骨铭心的体验和表达,对民族和人类的精神命运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1995年,由甘肃书法家刘思军以汉简体书法写成,甘肃宝丽集团总经理胡宝衡捐资30万元将《狂雪》铸成铜质诗碑,欲捐给遇难同胞纪念馆。

这个出自祖国大西北的铜诗碑,是怎样来到古城南京的呢?捐赠的过程中有一段故事。

记得那是在1995年的冬天,天气十分寒冷,当时南京正在下着鹅毛大雪。一天中午,我突然接到上级的通知,说甘肃省委致电江苏省委,说要向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这座铜诗碑,要求我与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龚慧庭一起,专程去趟兰州,接受这个捐赠。南京机场买不到票,我们只能冒雪绕道上海虹桥机场前往,由于飞机晚点,到达兰州时,已经是深夜12时30分。

但是,在兰州东方红广场,仍然有许多人深夜里在为这座铜诗碑的启程仪式作最后的准备,两名武警战士持枪为其站岗。在这里,我见到了正在忙碌的诗作者王久辛、书法家刘思军和捐赠者胡宝衡等一行。

军旅诗人王久辛,大约1.75米的个头,有着军人特有的结实身板。他思维敏捷,非常健谈,我们很快便结为朋友。

第二天上午,在此举行了万人送碑的仪式。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亲自出席,这种场面,这样的规模,是我们事先未曾想到的。为一座诗碑送行,而且动作这么大,大西北人民的历史责任感令人肃然起敬。

这首铜诗碑满载着甘肃人民的重托,带着大西北的情感,被一辆大货车装运,车两侧悬挂着大红的标语条幅,一路通行无阻,胜利地运抵遇难同胞纪念馆。

在当年的12月13日悼念活动期间,在南京举行了隆重的捐赠新闻发布会,这座铜诗碑一下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狂雪》铜诗碑落户遇难同胞纪念馆后,每天吸引许多人驻足观看,成为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由于该铜诗碑被镶嵌在枣木架上,南方的气候潮湿,久而久之,出现木质变形开裂,大大影响了观展效果。

经过协商,2003年,遇难同胞纪念馆专门修建了一堵花岗岩石墙,将铜诗碑镶嵌在石墙上,铸成39米长的“铜诗碑”石墙。

站在铜诗碑墙前,不断有观众低声吟诵:

大雾从松软或坚硬的泥层

慢慢升腾

大雪从无际也无表情的苍天

缓缓飘降

那一天和那一天之前

预感便伴随着恐惧

悄悄向南京围来

雾一样湿湿的气息

雪一样晶莹的冰片

2003年12月12日,长诗《狂雪》诗碑铜版墙落成及《历史证人脚印—“铜板路”图集》首发仪式。

军旅诗人王久辛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那个冰冷残酷的时间段:

野兽四处冲锋八面横扫

像雾一样到处弥漫

如果你害怕

就闭上眼睛

如果你恐惧

就捂严双耳

你只要嗅觉正常

闻就够了

那血腥的味道

就是此刻

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晚上

我都能逼真无疑地闻到

那硝烟

起先是呛得不住咳嗽

尔后

是温热的粘稠的液体向你喷来

开始没有味道

过一刻便有苍蝇嗡嗡

伴著嗡嗡

那股腥腥的味道

便将你拽入血海

你游吧

我游到今天仍未游出

那入骨的铭心的往事

诗人王久辛以真实的笔触,典型地再现了南京大屠杀这惨绝人寰的历史灾难。全诗以场景片断分小节写作,将长达6个星期的灭绝人性的灾难场景和日军的残忍、兽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触目惊心。

长诗《狂雪》以冷峻的意象、凛冽的激情、强大的追问、深刻的反思、坚定的语言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它是刻在南京大屠杀遇难的30万亡灵的白骨之上,刻在中华民族的心上,是历史的强烈控诉和见证。

同类推荐
  • 谋在三国

    谋在三国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泱泱华夏五千年,三国永远是令人惊心动魄的一章。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三国,同样的历史,不一样的三国。
  • 古墓疑云

    古墓疑云

    《古墓疑云》用不一样的笔触将中外考古中发生的趣闻逸事用一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带你穿越时空到达遥远的国度,让你零距离地感受古代的文明。
  • 哈里发国家的浮沉

    哈里发国家的浮沉

    《哈里发国家的浮沉》内容始于610年伊斯兰教的诞生,结束于1258年蒙古军占领巴格达,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二、哈里发国家的变迁;三、哈里发时代的中东经济与社会生活;四、异彩纷呈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公元632年,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穆罕默德逝世之后,穆斯林经过百年努力,建立起一个西起大西洋、东至帕米尔高原、北迄高加索、南达阿拉伯海和亚丁湾的庞大帝国,这就是哈里发国家。在“三洲五海”的宏大舞台上,那些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等在岁月的磨砺中共同缔造了光彩夺目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它承前启后,汇流东西,使人类文明之薪火得以续传,使相互孤立之民族融通交流,为世界由分散走向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皇宋锦绣

    皇宋锦绣

    宋朝在文治上面做到了顶峰,诞生了无数可以铭刻到历史上的人物,大文豪,政治家,圣人,军事家,却被蛮族攻破,历史沉沦。穿越本应该死掉的仁宗二子,改变必死的命运,改变将靖康之耻,系统在手天下我有,看一介皇子如何,祛除弊政,强悍自身,追亡逐北,一统天下。
  • 美玉之王

    美玉之王

    十八岁的少年龙御高考结束,父亲将传家宝和田玉“御龙佩”送给了他,谁知在他带上玉佩的一刹那,他穿越到了一个叫“御龙王国”的国度。御龙王国是一个尊崇“玉”的国度,推崇四大名玉,其中和田玉为尊。龙御穿越过来的身份是该国的三王子。在一次视察矿山中,他发现矿工们竟然将大块大块的翡翠和玛瑙扔得漫山遍野,作为一个从睁眼就跟着父亲在古玩街混着长大的资深古玩人,龙御肉疼得要命,赶紧让人把这些翡翠全都搬回了自己的庄园。随后,他又接连发现了不被当地人熟知的绿松石、青金石、硅孔雀石、宝石等等。他觉得这个世界简直太有趣了,物产太丰富了,随时随地都是宝贝啊!他决定来一次环游世界之旅,将御龙王国的玉器销售到全世界各地,成为超级富豪!历经五年,走过了十几个国家和部落,收获无数金钱和宝贝的一行人终于回到了故乡,谁知却面临了新的危机……
热门推荐
  • 怀孕分娩育儿一点通

    怀孕分娩育儿一点通

    本书是为新手父母准备的孕产婴护理实用百科全书,为即将成为父母的读者提供关于宝宝孕育方面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案,包含:优生优育方案、孕期保健护理、养胎保胎与胎教、分娩期保健护理、新妈妈和婴儿护理等,为新手父母提供全面有效的指导。本书全面详实地分析了妊娠前、妊娠期、产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这些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为孕育优秀的新生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书科学易懂,可操作性强,是众多年轻夫妻学习孕产婴护理经验的绝佳选择。
  • 谁许你爱我

    谁许你爱我

    因为一场车祸,我失忆了。我不知道,我应不应该,爱上那个高大,帅气,冷酷,且脾气奇丑,老和我作对的富家子弟赵子浩……最后,我记忆渐渐复苏,明白了自己身份。
  • 不越

    不越

    再过十年,只要十年。我希望,在最初的那个地方,还有最初的我与你。
  • 火影旅程

    火影旅程

    这是一个逗比忍者的火影故事。这个只是为了娱乐,我不开玩笑……我说不开玩笑你就信啊……(老实说想写一本完整的火影同人,希望能坚持,大概……反正更新很慢就是了)
  • 霍太太她千娇百媚

    霍太太她千娇百媚

    (虐渣宠文)“媳妇儿得宠,把她宠上天,哪怕作出花儿来也得惯着!”他是传闻中大杀四方的大魔王,遇见姜繁星之后日常生活变成:宠她!宠她!宠她!!四年前她未婚生子,声名狼藉被关进疯人院,四年后为了拿回一切她撩上了权势滔天的无冕之王霍寒嚣。姜繁星一脸妖冶:“霍爷,我只要霍太太这个身份!”无数个不眠之夜之后,霍爷一脸慌张,“小祖宗,别哭,我把命都给你好不好?”Ps:这是一部腹黑恶魔小妖精和妖孽禁欲大魔王一日三餐花式秀恩爱,虐尽天下单身狗甜腻宠文!
  • 瓦罗兰传说

    瓦罗兰传说

    瓦罗兰大陆,一个充斥着魔法与符文之力的奇幻大陆。西有以正义为名的荣耀国度德玛西亚,东有尊崇强者的诺克萨斯,北有拥有先进科技的城邦皮尔特沃夫与祖安,南有失落的沙漠国度恕瑞玛与约德尔人的故乡班德尔城。无尽的海域还有着海盗们的乐园比尔吉沃特。又以巨神峰、弗雷尔卓德、暗影岛、艾欧尼亚最为神秘。这个神奇的大陆每天都上演着精彩纷呈的华丽篇章……新书《第六禁令》,喜欢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 华娱之崛起

    华娱之崛起

    这是一个十八线小透明回到2010年,从综艺节目开始一步步走向巅峰的故事。书友群:664904456
  • 带着地球去封神

    带着地球去封神

    禹余天,法度森严。上立天庭,下设幽冥,王朝即宗门。神仙显世,鬼神出游。百姓种灵谷,修士为甲兵;以妖为仆,以鬼为奴。主角穿越成大乾王朝十五皇子,觉醒系统,可兑换地球科技,具现历史人物。“这下牛笔大发了!”让他傻眼的是,兑换需要杀戮值。而战争是最有效的杀戮,然后主角就陷在种田—爆兵—种田—爆兵的循环中出不来了......
  • 医品香女

    医品香女

    穿越前,她是轰动世界的天才,年仅17岁的香水皇后,古医世家的唯一传人。她性格彪悍,医术惊人,外加植物控。她有点狡猾,有点呆萌,有点狠毒,有点记仇。传闻,她自幼病弱,被亲生父母抛弃,却被一对夫妇收养。又传闻,她亲手弑父,仍然能逍遥快活,狠毒、绝情!穿越异世,她是东楚国温婉动人,聪明善良,勤劳孝顺的锦绣城第一美人。结果,在一个月内,她踹飞了自己的童养夫,掌掴了自己的亲婶婶,还把当朝国师那个老神棍给打了个屁滚尿流。当有点狡猾,有点无赖的她遇到比她跟狡猾,更无赖的他…是会乖乖臣服还是越挫越勇?到底是她征服他,还是他征服她?什么?要问男主是谁?自己看文去!P:本文一对一。*狗血片段:1某女:“他们说我忘恩负义,嫌贫爱富抛弃了自己的童养夫傍上了大款。”某男:“这叫有追求。”某女:“他们说我上打当朝国师,下打至亲长辈。大逆不道,六亲不认。将来嫁不出去。就算嫁出去也会遭公婆厌,没有好日子过。”某男:“我娶你。”某女:“那你爹娘不喜欢我呢?”某男:“放心。我爹娘能生出我这么有眼光的儿子,眼光自是不会差。”某女满足了,笑得无比开心。2某女:“好吧,看在你们和‘小一’一样可爱的份上,本小姐就大发慈悲收了你们兄弟两个。以后你们就叫‘小二’‘小三’吧!”某兄弟俩两眼放光,点头如捣蒜:“谢谢老大!”“嗯,那好,咱先来列个队。”“小一!”N秒后,某只小狼崽屁颠屁颠跑进来,前蹄离地,笔直地站立:“汪!”“小二!”N秒后,无人应答。“你们不会站?呐,跟小一一样立正站好。以后你们还有很多要向他学习。”某兄弟俩扶脸擦泪。为毛,排在咱前边的是某只!而某只则是一脸鄙视的望着他们。先来后到地知道不?
  • 这是一支离别的歌

    这是一支离别的歌

    上海女孩程闻瑾过着平静、简单、一尘不变的生活,直到她十六岁时爱上一个人,一个同龄的男孩子周君彦,方才体会到一种不一样的滋味。那种陌生、真切、微苦而回甘的滋味,绵延了她之后的十年。在她为了追寻初恋来到纽约的这段期间里,程经历了个无家可归的孤独感,尝到了初恋情人违背誓言的苦涩,找到了另一个可以让她耍赖、让她依靠、教她独立的男人,一个真正爱她的男人林晰。多年后当周再次出现时,程一度失去方向。林因为爱她而离开她,她也终于在没有林的呵护下真正成长起来,在他们两人的梦想城市巴黎,程认真审视自己的爱情,为心爱的人创业,开始了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