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此时的生存环境,和三百多年前的魏武帝曹操所面临的生存环境非常相似。有四个共同点:
一、他们都面对着残暴的权臣统治集团,曹操的对手是董卓,高欢的对手是一群尔朱。
二、当时的他们都是官场不太显眼的二线人物。
三、他们都是离开当时的权臣统治中心向东发展。
四、他们的龙兴之地都在山东地区。
五、他们都在招揽精英人才。
特别是第五点,是他们最终成功的关键原因。难以想像,如果曹操不是在创业早期储备了大量的高精尖人才,如荀彧、程昱、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人,曹操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高欢也是如此,后来成为北齐名臣名将的许多人,都是在这个时候聚到高欢大旗下的。
南北朝后期的北齐、北周双雄争霸的这四十年,之所以能成为极为精彩的历史片段之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欢和宇文泰身边聚集了一批顶尖的文臣武将。这些人物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最顶级的。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才是高欢和宇文泰最终从乱战群雄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就如同如果没有诸葛亮,很难想像刘备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高欢手下的精英人才库,是高欢成功的必要保证,其实不仅是高欢。在任何一个时代,在任何一个行业,最终的成功者,在他(她)的背后,都会站着一排最顶尖的时代(行业)精英。
高欢时代的一线精英人才大致有如下这些人:
文臣:孙腾、孙骞、高隆之、司马子如、封隆之、封子绘、李元忠、卢文伟、魏兰根、崔悛、陈元康等人。
武将:段荣、段韶、厙狄干、韩轨、潘乐、斛律金、斛律光、慕容绍宗、尧雄、蔡俊、莫多娄贷文、薛孤延、张保洛、慕容俨、唐邕等人。
不文不武:窦泰、尉景、侯景等人。
如果从与高欢的关系来看,又可以分为心腹派和事业派。心腹派是最早跟着高欢闯荡江湖的那一批元老旧人,或者是和高欢私下有交情的,比如孙腾、窦泰、尉景、段荣、段韶、刘贵、斛律金、司马子如、蔡俊、贺拔允、任延敬、高市贵等人。其他人,多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才投奔高欢的,可称为事业派。
如果以民族成分来论,高欢手下的文臣多是汉人,武将则汉人较少,多是鲜卑人或丁零人。在乱世时代,武将的地位重于文臣,所以高欢的武将多是胡人,这也是高欢为什么身为汉人却坚持鲜卑立场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高欢所代表的,是一个以鲜卑武人为代表的军政集团,在这种情况下,高欢只能以鲜卑人自居。
高欢手下人才济济,甚至还有高级鲜卑语翻译,比如高欢幕下头号文胆孙骞。孙骞是孙腾的同宗,他文才非常了得,深为高欢所器重。最让高欢满意的是,孙骞身为汉人,却讲一口极流利的鲜卑话。所以高欢让孙骞当上了“宣传部长”,有史为证,《北齐书·孙骞传》:“又能通鲜卑语,兼宣传号令。”
高欢对孙骞器重到了什么程度?高欢赏给了孙骞一名极为美丽的士女韦氏,有才有貌,时人都非常羡慕。高欢是出了名的好色之徒,他能舍如此绝色不享用,却赏给部下,足见孙骞在高欢心中的地位。
从时间上来看,自高欢离开河东单飞之后,最早投在高欢怀抱中的顶尖人物,是龙骧将军高乾。高乾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并不高,但他有一个大名顶破天的弟弟——北齐超级名将高敖曹。在相当程度上,高乾的精彩人生被弟弟的耀眼光芒给掩盖住了。
《北齐书·高乾传》记载:“性明悟,俊伟有知略,美音容,进止都雅。少时轻侠,数犯公法,长而修改,轻财重义,多所交结。”这样的男人,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极品中的极品。
我们都知道北齐第一美男非兰陵王高长恭莫属,但高乾完全有资格和高长恭竞争北齐第一美男的称号。高乾其实和高欢是同宗,都是渤海蓚县人,只不过高欢鲜卑化了,而高乾则坚持自己是汉人的民族认同。
从政治派系来说,高乾等兄弟四人(高乾、高慎、高敖曹、高季式)是孝庄帝元子攸的人马。当初元子攸被尔朱荣控制时,元子攸就将高乾兄弟拢在袖中。高乾接诏时,跪在地上痛哭流涕,高敖曹则在旁边拔剑起舞,以死自效,场面非常悲壮。
汉人的民族性格被儒化是在宋朝以后,唐朝安史之乱前的汉人更接近于现代美国人的性格——奔放大气、热血澎湃。历史早已经证明,只有外向的民族性格,勇于开拓,甚至是铁血扩张,才是本民族在世界上强势生存的最大保证。花钱是买不来和平的,只图一时苟安,最终戕害的,必然是民族的未来。
高乾和尔朱家族公开对抗的导火索,是尔朱兆派监军孙白鹞去冀州,准备强行征收高乾所部的马匹。在冷兵器时代,优良马匹是极为稀缺的战略资源,岂能平白让人?高乾当场干掉孙白鹞,打着为孝庄皇帝复仇的旗号,和尔朱兆准备刀兵相见。正好此时刘灵助“造反”,高乾就顺势挂在了刘灵助的名下。
此时的高乾和高欢还没有什么交集,但他对高欢的大名早有耳闻。或许高乾早已经有了跟着高欢闯荡江湖的意思,跟着刘灵助算是干什么的?当高欢率众东下,进入冀州首府信都(今河北冀县)时,冀州人士认为高欢此来不善,但高乾却力挺高欢,并说服了大家,决定奉高欢为主,聚义河北,共讨国贼尔朱兆等人。
高欢对高乾集团的归顺,惊喜异常.当高乾在高欢面前“辞气慷慨”地谈天下大势时,高欢听着热血沸腾,高欢是个真性情的男人,当天晚上,高欢就和高乾睡在一起,“与之(乾)同帐寝”。
大家不要想歪了,古代的热血男儿经常“睡”在一起的,比如刘备“睡”过关羽张飞,祖逖“睡”过刘琨。古人同榻抵足而眠,是真挚友谊的象征,没什么其他特殊的意义。
不过高欢有一点值得商榷,就是他对鲜卑强烈的民族认同,导致他有些轻视,甚至是歧视汉人。论辈分,高乾兄弟是高欢的堂叔,但高欢依然对他们的能力有所怀疑,特别是武将高敖曹。
如果在各个朝代中挑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武将,蜀汉非关羽莫属,东吴非周瑜莫属,那么,最能代表北齐政权的,也只有一代传奇名将高敖曹。高敖曹本名是高昂,敖曹是他的字,在兄弟中排行老三。
高敖曹的性格,以及他为人处事的风格,是那个时代的汉人习武者最典型的特征。“幼稚时,便有壮气。长而俶傥,胆力过人,龙眉豹颈,姿体雄异。其父为求严师,令加捶挞。昂不遵师训,专事驰骋,每言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这是《北齐书》对高敖曹早期言行的记载。
“男儿当横行天下!”这句话说的非常激动人心!唐朝诗人高适在名作《燕歌行》中那句“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应该就从高敖曹这句名言中引申而来的。男子汉大丈夫,七尺之躯,顶天立地,就应该用最铁血霸道的方式在人世间证明自己伟大的存在。女人是水做的骨肉,那么男人就是铁打的钢筋。
好笑的是,高家四兄弟曾经在在山上做过劫道拦财的无本买卖。乡亲们对高家兄弟非常反感,但敢怒不敢言。高敖曹的父亲高翼拿这几个儿子没办法,但他也看出了这几个儿子将来必非凡品,他对亲戚们说:“此儿不灭我族,当大吾门,不直为州豪也。”
现在的高氏兄弟刚刚投奔高欢,还没有太多表现的机会,高欢轻视他们是在所难免的,高家兄弟还在等待一鸣惊人的机会。
因为是乱世,所以高欢手下的武将,相比于文臣来说更加有名。但纵观历史数千年,没有一个乱世统治者只依靠武力就能获得成功的,没有幕后谋士的筹划,是不可能成功的。
高欢自然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也不遗余力的拉拢文人,上面讲的孙骞就是一个典型。其实在北齐的高层人物中,有一个文士非常的另类,这位行事风格非常搞笑的人物,就是北齐重臣李元忠。
李元忠出身于北魏最顶级的汉人士族——赵郡李氏,家世非常显贵。他的曾祖父李灵曾经做过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老师,祖父李恢任安西将军,父亲李显甫会安州刺史。
李元忠是一个风流名士,他涉猎的范围非常广泛,他不仅饱读史书,而且会阴阳八卦、会弹筝、善医术。最难得的是,李元忠身上没有其他名士所通有的孤傲,和底层百姓打成一片。李元忠为人非常善良,每次看到家庭贫困的患者,他免费为穷人治病。还有就是乡里乡亲欠了他家的债,他从来不要人家偿还,还把债券烧了。李元忠的种种善行,深得乡亲们爱戴。
其实李元忠这些年在乡间隐居,并不代表他没有出世的想法,只是在乱世中待价而沽。其实以李元忠的实力,对他有兴趣的买家并不在少数,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出得起李元忠开的价码。
李元忠向来就对尔朱家族的统治非常不满,他一直在苦苦寻找自己政治生命中的贵人。听说高欢渡河东来,李元忠大喜。
名士到底是名士,即使是来求名利,李元忠也与众不同。李元忠坐在一辆无盖露车上,车上放着一个大酒坛子和一张筝,李元忠一边弹着筝,一边喝着酒,吟唱着喜爱的诗篇,摇摇晃晃的来到了高欢的大营前。李元忠把名刺(相当于现在的名片)递给门卫,说赵郡李元忠来谒见高将军。
其实高欢对李元忠早有耳闻,但在高欢的想像中,李元忠只是一个不通经济世务的酒鬼,见有何用,高欢就拒绝见他。李元忠并没有生气,而是抱着酒坛子下车,箕踞于地,从怀中掏出一块肉,从容吃喝。
喝的差不多了,李元忠醉醺醺地告诉门卫:“我听说高将军招揽天下贤士,故来投奔。奈何国士临门,却不效周公吐哺,恭迎大才,其待贤轻慢如此,岂是做大事之人!你进去,告诉贺六浑,把我的名刺还给我。”
高欢是什么样的人!还没有人敢在高欢面前要回名刺的,李元忠不拿高欢当盘菜,反而引起了高欢的浓厚兴趣,立刻引见。
李元忠当名士当上了瘾,在见高欢之前,他又跳到车上,抚琴高歌,歌声悲怆感人。在随后的会谈中,李元忠展现了他对时局的精准把握,他要向高欢证明,他不仅是一个名士,更是一个谋士。
李元忠给高欢定的发展战略是“殷州小,无粮仗,不足以济大事。若向冀州,高乾兄弟必为明公主人。”李元忠的意思是劝高欢拉拢高乾兄弟,以冀州做为战略根据地。其实高欢早就把高乾兄弟拉过来了,只是当着李元忠的面死不承认。高欢对李元忠的能力考察是非常满意的,正如孙腾所说:“此君天遣来,不可违也。”
如果以时间来划分的话,可以将在高欢出道之初就聚集的那些人称为第一代从龙元勋(六镇派),比如窦泰、尉景、侯景、段荣、段韶、刘贵、孙腾、高隆之等人。而高欢出滏口之后,招揽的这些精英人才,可以称为第二代从龙元勋(信都派),比如高乾兄弟、李元忠、封隆之、张保洛等人。
之后投奔高欢帐下的风云精英,可以称为第三代从龙元勋(以攻克洛阳为界,即洛阳派),甚至是第四代。而第三代从龙精英中的司马子如,其实是高欢的发小,二人私交极好。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直到高欢攻破洛阳后,司马子如才正式归队。属于信都派的大将蔡俊也是这样的情况,虽然蔡俊算是第二代元勋,但他也是高欢的发小,从小就和高欢穿一条裤子。
《北齐书》有一个属于高欢的专用名词,就是“建义”。建义的意思,其实就是指高欢起兵反抗尔朱氏的统治。不过有个情况要讲一下,在魏末齐初,“建义”除了第二代从龙元勋之外,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北魏孝庄帝元子攸的年号——建义。
这个建义年号是从公元528年的四月开始使用的,但只用了五个月就被废除,到了公元528年的九月,元子攸就改元永安。由于建义年号只存在了五个月,所以《北齐书》所说的建义,主要是指跟随高欢起兵创业的那拨从龙元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