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在不停的重复。
现在元修的处境,和几年前元子攸的处境一模一样,分毫不差。元修是元子攸的复制品,高欢是尔朱荣的复制品。但有一点,元修比元子攸更为有利。在元子攸时代,尔朱荣几乎控制了北魏所有州郡,元子攸想找个足够分量的外援都没有。元修不一样,自从贺拔岳控制关西之后,元修就一直盯着贺拔岳,他知道贺拔岳是高欢的死敌,所以他在尽最大的努力,将贺拔岳拉过来,共同对付高欢。
虽然贺拔岳死了,但继之而起的宇文泰能力又强于贺拔岳,而且宇文泰已经扫平了关西,实力已经可以和高欢平起平坐。只要能把宇文泰拉过来,元修就可以利用关西之力来制衡高欢,从中渔利。《北史·周本纪上》:“时神武(高欢)已有异志,故魏帝(元修)深仗于帝(宇文泰)。”
宇文泰取代贺拔岳主政关西,是北魏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北魏各方势力都在密切关注宇文泰的一举一动,其中自然包括高欢。高欢对贺拔岳知根知底,但他对宇文泰并不熟悉,高欢曾经尝试过拉拢宇文泰,或者说是试探宇文泰对自己的态度。
高欢派使者去长安,带着一堆甜言蜜语和数不清的财宝,直言想和宇文将军交个朋友。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但宇文泰不但不领高欢的人情,反而将高欢写给他的信原封不动的送给元修,当众抽了高欢一个响亮的耳光。
宇文泰在政治上拒绝高欢,对宇文泰、高欢、元修三方来说,各有好处。
对宇文泰来说,他在承认并尊重洛阳朝廷的前提下拒绝高欢,有两点好处:一、树立自己的忠臣形象;二、可以拉拢官场上的反高欢势力。
对高欢来说,他遭到宇文泰的拒绝,好处是摸清了宇文泰的底线:黑獭不会做自己的附庸。如果宇文泰表面上接受高欢,背地里却给高欢拆台,还不如直接拒绝。
对元修来说,宇文泰拒绝高欢,就等于向自己发出暗示:宇文泰是自己可以倚重的力量。
鉴于元子攸因为没有外援而失败,所以元修现在工作的重点,就是全力拉拢宇文泰。元修对于自己的生存策略,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策:
一、上策:建立自己的军队,再加上宇文泰的配合,消灭高欢,夺回帝室权力。想在乱世中混江湖,手上没有枪杆子,是万万不能的。
二、中策:在上策做不到的情况下,元修本人逃离洛阳,前往关西,直接利用宇文泰的力量消灭高欢。
三、下策:什么都不用做,乖乖地给高欢当玩偶。
下策显然可以直接否定掉,上中二策的风险都非常大,一旦失败,元修都将死无葬身之地。但就二策而言,元修显然更倾向于上策,至少他可以在宇文泰和高欢之间游走,有一定的主动权。如果采取中策,元修极有可能成为宇文泰的玩偶,那过去还有什么意思?
在三方角逐中,宇文泰的态度其实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在军事实力(相比高欢)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在政治上多捞分,以此抵消高欢在军事上的优势。现在唯一能在政治上超过高欢的办法,就是把元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挟天子令诸侯!曹操在和袁绍对峙时,军事实力明显不如袁绍,所以曹操在荀彧的建议下,迎汉献帝都于许昌,一举确立了政治优势。
第一个向宇文泰提出迎天子定都长安的,是宇文泰手下大将于谨。
于谨从姓名到籍贯,都已经完全汉化,但他却是一个鲜卑人。于谨原来姓勿忸于,在孝文汉化后,土断为河南洛阳人,改汉姓为于。于谨属于南迁鲜卑,和以宇文泰为代表的六镇鲜卑不算一路人,于谨之所以能成为西魏北周最顶级的元勋重将,就在他向宇文泰提出了对武川军事贵族集团发展意义极为重大的两条战略构想:一、定都长安;二、挟天子令诸侯。
雍州的治所在长安,但宇文泰一直没有确定本集团的驻地。在于谨提建议时,宇文泰还在平凉。自潼关以西,州郡数十,而最符合建都条件的,只有长安。
宇文泰问于谨为什么要定都长安,于谨的回答是“关中是秦汉建都所在,而且关中北有大漠,可有牛马之资;南凭巴蜀,可得丰饶物产。最重要的一点是,关中地势险要,进可图天下,退可守陇凉。”
接着,于谨又提出了“挟天子令诸侯”的政治主张。于谨认为元修不甘心受制于高欢,元修现在正在苦苦寻找外援,而我们就是元修唯一合适的买家。于谨建议宇文泰极尽所能的向元修表示忠诚,并对元修讲清三方之间的利害关系,说服元修迁都长安。如是,我们则占据政治上的极大优势,“奉王命以讨暴乱,桓文之业,千载一时也。”宇文泰听完大笑。
出于对制衡高欢的共同战略需求,宇文泰和元修在暗中谈好了价钱,买卖成交。但这笔生意不能让高欢看出破绽,所以双方依然在暗中准备,等待合适的机会进行战略交易。
双方开始战略配合,元修提高了宇文泰的政治级别,以便于宇文泰更好的控制关西。元修晋封宇文泰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关西大都督。”爵位为略阳县公。
对于元修不断释放出的善意,宇文泰心领神会。在元修的要求下,宇文泰不断向东增兵,派雍州刺史梁御率五千步骑兵出镇东雍州(今陕西华县),宇文泰随后也会赶到。
元修让宇文泰向东增兵,有两个目的:一、元修准备北伐高欢,宇文泰出兵与其共同作战;二、一旦北伐不利,宇文泰的军队随时可以接应自己入关。
元修也有胆量讨伐高欢?这不是个笑话,元修真的就是这么准备的。
高欢消灭尔朱氏后,回到晋阳根据地,高欢对洛阳的控制也是间接性的。洛阳城中真正的“太上皇”是侍中斛斯椿。斛斯椿是北魏末年官场的著名滑头,他当初除掉尔朱世隆等人,也不是为了高欢。斛斯椿为人反复无常,受到高欢的猜忌,出于自保的目的,斛斯椿劝元修培养忠于帝室的精锐武装力量,一方面增加亲卫部队的人数,另一方面在河南各州郡征兵。
不知道是元修太得人心,还是高欢太不得人心,或是元修的征兵手段高超,元修居然征到了十几万人马!
当然在这十几万军队中,许多都是反高欢势力的人马,比如斛斯椿的本部兵,以及根本就不会打仗的壮丁。真正属于元修嫡系的并不多,大约只有千余人。元修也知道,他和高欢在军事上的差距,不是一两天就可以扭转过来的。
元修偷袭晋阳之前,必须确保计划的保密性,所以元修运用双重“声东击西”之计。元修在公开场合宣称要南下讨伐伪梁萧氏,但他在暗中却给高洋递给假情报,说朕的真实用意并不是萧衍,而是宇文泰和贺拔胜这两个大反贼(贺拔胜时任荆州刺史)。元修的用意很明确,就是利用假的战略规划来干扰高欢的判断。
对于元修的小算盘,老奸巨猾的高欢早就看穿了。在高欢最强,宇文泰次之,元修最弱的三方格局中,元修不去联合盟友去对付高欢这个主要之敌,反而去自相残杀,这种事情,只有孙权做得出来。
高欢的对策非常厉害,说的通俗点,就是就坡滚驴,顺着元修的杆子往上爬,让元修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高欢表面上非常支持元修,说宇文泰和贺拔胜这两个反贼早就该除掉了,臣身为当代忠臣,自当为陛下分忧,云云……
高欢出手非常快,还没有等元修反应过来,高欢的重兵已经南下。高欢兵分三路:
一、恒州刺史厍狄干、瀛州刺史郭琼、汾州刺史斛律金、前武卫将军彭乐所部,共四万精锐。(此路军的战略目的是牵制宇文泰)
二、领军将军娄昭、相州刺史窦泰、前瀛州刺史尧雄、并州刺史高隆之所部,共五万精锐。
三、冀州刺史尉景、前冀州刺史高敖曹、济州刺史蔡俊、前侍中封隆之所部,共十二万精锐,其中五万骑兵。
高欢憋着一肚子的坏笑,上表说军队已经调动完毕,只等陛下一声令下,我等便浩浩荡荡开赴前线,为陛下抛头颅、洒热血,上刀山、下火海……
看完高欢的奏疏,元修差点没气吐血:朕还是小看贺六浑了。高欢把阵势搞的这么大,根本就是冲着自己来的。“帝知欢觉其变”,元修这场骗中骗的大戏,已经演不下去了。如果高欢的军队来到洛阳,自己将无法收拾残局,难道真要在高欢军队的监视下去讨伐贺拔胜?
元修当然不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阻止高欢南下。还有一点,高欢始终对北魏帝室定都洛阳持反对态度,高欢希望元修能来邺城居住,以便自己更好的控制朝局。元修当然不愿意去邺城,至少他在洛阳还算有行动自由的,谁愿意去当金丝雀?
在元修拔剑逼迫下,中书舍人温子升不情不愿地按元修的意志,给高欢写了一封信。元修的这封信写的非常煽情,内容略如下:“生我者父母,贵我者高王,如无高王相助,朕以一孤渺之身,岂能居此!朕此次南征,是为国家除贼,岂有害高王之心?至于高王说朕身边有小人欲离间朕与高王的亲密关系,朕如何不知有此人?若有此人,请高王说出此人是谁,朕必除之。朕待高王有如父母,朕心可鉴日月!若朕有贰于高王,天打五雷轰,出门让狗咬。”
元修说的天花乱坠,感人肺腑,其实除了“生我者父母,贵我者高王”外,没一句是真心话。他写这封信的真实目的,是给高欢挖道德陷阱,言下之意是:只要高欢敢过来,元修就可以给高欢坐实“为臣不忠欲谋害皇帝”的罪名,这在政治以及道德上对高欢是非常不利的。
元修对高欢是否会叫停准备南下的四路大军没有太大的信心,但有一点元修可以肯定:他不能再在洛阳呆下去了。即使高欢这次不南下,下次呢?洛阳离河东太近,一旦高欢想除掉他,河东军队可以轻而易举的杀到洛阳城下,元子攸就是这样输给尔朱兆的。
元修立刻召集群臣会议,商量去什么地方避难,大家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结果很快出来,群臣有四种建议:一、去江东投奔萧衍大法师,在同泰寺里当个小和尚;二、去荆州投奔贺拔胜;三、去关中投奔宇文泰;四、哪都不去,留在洛阳和高欢决一死战。
第一个观点纯粹是逗元修玩的,去江东当个傀儡王爷,还不如在高欢翼下当个傀儡皇帝。第四个观点毫无建设性,如果要留下来决战,还有必要讨论去哪吗?真正有价值的建议,只有第二条和第三条。
在选择贺拔胜还是宇文泰的问题上,元修是比较倾向于去关西的。贺拔胜的的地盘大致在今河南省西南部,即南阳附近地区,实力明显弱于宇文泰,既然是逃命,自然要去一个安全系数更高的地方。
中军大将军王思政也劝元修去关西,理由是:“关中据高山大河之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且关西兵强马壮,粮草物资丰足。陛下若去关西,进可图高欢,退可守关西。陛下欲兴复祖业,舍却关西,别无他路。”王思政是元修的心腹大将,私交甚密,元修非常信任他。王思政所言,正合元修之意。此时贺拔胜已经出局,元修已经基本决定去关西。
东郡太守裴侠对投奔宇文泰持保留意见,裴侠直截了当地告诉元修:“投奔关西只是权宜之计,就如同为了不被热汤烫伤而跳到火堆里一样。”不过裴侠也认为去关西是现在唯一可行的办法,只有宇文泰能给我们提供战略生存空间。两害相衡从其轻,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