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乱飞的河桥之战,在一片混乱中结束了。
宇文泰虽然最终没有得到洛阳,独孤信等人在洛阳公费转了一圈,就被东魏军给赶了出去。但宇文泰毕竟是在高欢的地盘上打砸抢,所有损失都是高欢的,宇文泰没吃什么亏,还顺走了超级大将高敖曹的人头,赚了。
在地盘上,宇文泰收获不小,从广州、襄州以西,也就是现在陕西与河南的边界处的大片地区被宇文泰实际控制。本来相对比较完整的东魏版图,硬生生被宇文泰伸进一只脚。宇文泰在南阳地区立足,不仅打破了东魏对西魏的北、中、南三线进攻体系,而且在南线对洛阳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压力。
时间已经到了西魏大统五年(东魏元象二年,公元539年)的正月,高欢和宇文泰都打累了,该坐下来喘口气了。这样折腾下去,谁都受不了。宇文泰抢到了原本属于高欢的许多蛋糕,他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些食物。高欢败的很惨,但未伤及元气。
而且让高欢和宇文泰心照不宣的是,他们之间尽出精锐大打出手,自己的统治核心地带就有可能存在漏洞,如果被人钻了空子,那损失可就大了。事实也证明了他们的及早收手是正确的选择。
当初宇文泰抓了不少东魏的降卒,即没有重用,也没有放归,而是任由他们散落民间,不闻不问。西魏经济情况非常差,再加上天灾不断,这些降卒饿着肚子,自然就怀念在东魏的大吃大喝。几个领头的聚在一起商议出路,大家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造反!
由于西魏军主力都被宇文泰带出关了,长安附近没有多少军队,就给这些乱兵留下了折腾的空间。再加上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面对乱局,计无所出,带着皇太子元钦逃出长安。皇帝元宝炬不在京师,皇太子就是长安的定海神针,现在皇太子都跑了,长安的人心在瞬间崩溃。
还没等东魏的降卒们树起大旗作乱,长安的百姓首先就乱开了,“互相剽掠”,到处打砸抢,关中的治安形势极度混乱。东魏降卒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前东魏都督赵青雀的率领下,乱军占领了长安内城和咸阳郡,对宇文泰在关中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赵青雀等人的作乱,也是宇文泰急于从洛阳撤军的一个关键因素。虽然宇文泰嘴上说这些小贼不足一扫,但宇文泰这么说只是为了稳定人心,其实他心里比任何人都焦急。一旦赵青雀的叛乱被野心家利用,推翻自己的统治,难道要宇文泰去找高欢要饭吃么?
宇文泰率主力部队风卷残云般地穿过潼关,直驰长安。宇文泰是西魏的定海神针,相当于精神领袖的角色,在关西威望极高。所以当关西百姓听说大丞相回来了,无不欢呼雀跃,长安形势立刻稳定下来。
至于那几个小贼,自然没有好下场:华州刺史宇文导攻咸阳,斩与东魏降卒通谋的咸阳太守慕容思庆。随后宇文导南渡渭河,与叔父宇文泰一起合攻赵青雀,一战下之,斩!
最让宇文泰惊出一身冷汗的是,在讨伐赵青雀的过程中,他揪出了一个大号内贼,就是太傅梁景睿。宇文泰庆幸自己及早收兵,万一要被梁景睿抢了先手,自己想哭都没地方哭了。梁景睿落在宇文泰手下,自然难逃一死。
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宇文泰并没有留在长安,而是等皇帝元宝炬回来之后,跑到了华州避避风头。其实宇文泰已经牢牢掌控西魏军政财大权,元宝炬半点权力也没有。对宇文泰来说,他真正的敌人是高欢。宇文泰之所以驻守华州,主要还是考虑到高欢随时会从蒲坂方向渡河,进攻华州。
宇文泰也知道高欢打累了,一时半会也没精力再过河捣乱,所以宇文泰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内政改革上。在西魏大统七年(东魏兴和三年,公元541年)的七月,宇文泰在度支尚书苏绰的协助下,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改革运动,对政治、经济、文化、法律进行全面整改。关于这场改革,以后会用一个专题来讲解。
在与西魏停战的这几年时间里,高欢也没有闲着。在军事上,高欢没有什么大动作,只是和西魏军屡有摩擦,时而发生几场小的战斗,无关大局。高欢也是人头阵中滚出来的一代枭雄,他的成功也绝不是用幸运二字就能涵盖的,历代成大事者,或多或少都会有点运气。高欢屡败给宇文泰,也不能就证明高欢就不如宇文泰,曹操屡次在孙权面前栽跟斗,也不能证明曹操就不如孙权。
宇文泰在历史之所以名声响亮,有两个原因:一、在军事上战果辉煌;二、西魏大改革对隋唐历史的空前影响。而历史对高欢的注意,主要集中在他与宇文泰的双雄决战中,却或多或少忽略了高欢在政治经济上的成就。
在高欢时代,东魏更像是个军事机器,但如果没有良好的政治构架与合理的经济结构,高欢早就垮掉了。高欢在经济上的改革虽然不如宇文泰著名,但对东魏、北齐来说,却是影响殊大的。关于高欢的经济改革,以后也会专门详解。
高欢这几年忙于内政,家事也乱成一锅粥,几个儿子也长大了,特别是长子高澄已经二十岁,早就娶妻生子了。高澄年龄也不小了,要出来做事,在官场上历练,为将来高家天下接班做准备。
高澄虽然有些好色,甚至勾搭过父亲的小妾郑大车,被高欢臭揍了一顿,但对于高澄的能力,高欢还是非常满意的。但有一点始终让高欢不太放心,就是如果让高澄面对宇文泰,高澄能对付得了黑獭吗?
从年龄上说,高欢生于公元496年,宇文泰生于507年,高澄生于公元521年。截止于东魏兴和四年(西魏大统八年,公元542年),高欢已经四十六岁了,白发微添。按正常活法,高欢很可能要死在宇文泰的前面,高澄接班之后,他将独自面对宇文泰。宇文泰是何等的狡猾强悍!高欢自己对付宇文泰都异常的吃力,更何况乳臭未干的高澄?
高欢冒着随时掉脑袋的危险,在血雨腥风中打拼,不就是想积攒下一份家业,传之子孙么?如果在自己死后,高澄被宇文泰吃掉,高欢在九泉之下也不会瞑目!为了能给儿子们打造出一片清澈的蓝天,高欢拼了这把老骨头,也要消灭宇文泰。高欢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实现这个愿望,但如果不去做,永远不会实现。
自从河桥乱战结束以来,到这一年(公元542年)的八月,已经过去了四年。期间高欢没有和宇文泰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要论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四年的时间足够了,该出来活动活动这把老骨头了。
北风萧瑟,天高水长……
东魏大丞相高欢率精锐部队略显悲壮的走出了晋阳城,沿着汾河东岸,朝西南方向挺进。
自河桥之战后,今山西省西南的三角区域被宇文泰夺去,对高欢的总部晋阳产生了很大的战略威胁。即使高欢知道一时半会吃不掉宇文泰,也要把汾河与黄河大拐弯处汇合的三角区域夺回来,谁愿意自家门口站着外人?而且这个外人手下还拎着菜刀。
天气越来越冷。
不知道高欢怎么会选择这个天寒地冻的季节出兵,他本人可以穿着锦衣毛裘,围着火炉取暖,士兵们则没有他这么享受,披着冰冷的盔甲,扛着冰冷的武器,在北风的呼啸中,哆哆嗦嗦地前进。
东魏兴和四年(西魏大统八年,公元542年)十月初六,高欢率部抵达了稷山县西南十二里的重镇玉壁。
汾河南岸的玉壁本来不是什么军事重镇,是西魏骠骑将军王思政及早发现了玉壁的军事地缘价值,在得到宇文泰的允许后,王思政在玉壁建立了城防工事。王思政确实很有眼光,玉壁是东魏、西魏边境的第一座军事桥头堡,只要西魏能守住玉壁,蒲坂便无恙;蒲坂无恙,华州则安;华州无恙,则长安固若金汤。
王思政和高欢都没有意识到,在几年后,原本并不起眼的玉壁小城将成为历史的一座血染的丰碑。特别是高欢,他完全没有想到,玉壁这个名字,将和他的人生紧紧联系在一起,永远不可分割。
此时的高欢,并没有把玉壁这座小城和王思政放在眼里,他打不过宇文泰,难道还奈何不了王思政么?高欢在劝降王思政被拒绝之后,下令攻城,他要打开通往蒲坂的通道。
东魏军的将士们一边咒骂着这该死的天气,一边强打起精神,向玉壁发起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