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差人送信给孙膑,说他在齐国无用武之地,不如到魏国来大展拳脚。孙膑在行军打仗上有超乎寻常的天赋,但最凶狠的敌人往往不是来自战场,而是身边亲密的人。他没能料到庞涓同学在挖一个坑,就等着他跳进来呢。对于庞涓的盛情邀请,他欣然同意,打点行装后,便动身前往魏国,希望在这里能一展平生绝学。
可是孙膑很快发现,自己也学艺不精了。因为在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一上阵就一败涂地,而且差点丢了性命。到了魏国后,庞涓给孙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原来战争有时并非一大群人的游戏,战场也可以是没有兵戈与战鼓,只需要狡诈与诡计。孙膑千里迢迢投奔魏国,没有迎来鲜花与掌声,反倒被自己的同学庞涓随意扣上莫名其妙的罪名,打入大牢,然后被施以惨无人道的刖刑——两只脚被砍掉了,也有说是挖掉了膝盖骨。砍了脚还不够,他的脸上又被刺字,走到哪里,都成为被唾弃的囚徒。他没能登上荣耀的舞台,反倒落入别人预设的陷阱。
可是庞涓没有把孙膑杀死。有些野史的说法是庞涓想要让孙膑默写出一部兵法书,故而留着他的性命,孙膑后来假装发疯,骗过庞涓,得以逃出囹圄。不过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庞涓认为孙膑失去两只脚,已是废人一个,不可能威胁到自己了,有意让他苟且活着。折腾敌人的最好方法并不是处死他,而是让他生不如死。庞涓要孙膑活着,好让他亲眼看着自己功成名就——学生时代我总不如你,现在我要证明比你强!
孙膑就这样在庞涓的“关照”下,成了一个废人。他没有脚走路,只能用双手撑地爬行,没有钱,没有住的地方,也没有熟人,他跟路边的乞丐毫无两样。一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才俊,这折腾成这等模样,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换作其他人,还不如一死了之。
这是考验一个人生存意志的时刻。当然,孙膑也沮丧过、消沉过,但他不甘心受到命运的摆弄,他要报仇,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未来要由自己来掌控。可是他失去了双腿,不要说幻想指挥千军万马,就是生活也度日如年,还要默默忍受着他人或者轻蔑或者怜悯的眼光。他唯一拥有的只是强大的内心力量,这种内心力量能帮助他如愿以偿吗?
要怎么办呢?首先必须要离开魏国,在这里迟早会被庞涓整死。如果孙膑是一个身体健全的人,离开魏国不是问题,可是他残废了,不能走路了,不可能一路爬回齐国。对于心志强大的人来说,机会总是会不可思议地降临,这是成功学中最神奇的一幕。对于孙膑来说,同样是这样,就在他觉得山穷水尽之时,忽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由于魏惠王有意拉拢齐国,双方互派使节。齐国使节出使魏国,抵达大梁。对孙膑来说,这是他逃离魏国的绝佳良机。
机会可一不可再,一定要抓住。孙膑秘密求见齐国使节,这位名不见史册的齐使是改变他人生的关键人物。孙膑对齐使说了些什么话,史书没有记录,估计是关于齐魏两国的军事形势分析及兵法战略。齐国大使起初并没有把这个缺了一双腿的残废人放在眼中,可是他越听越惊讶,这么一个满腹韬略的人物,竟然被遗弃在魏国的街头,而且他还是齐国人!
齐威王“招贤纳士”的政策,使得官员也热衷于举荐人才,如今有这么一位奇才异士突然出现在齐国使节面前,他冒出的第一念头,便是把孙膑带回国。孙膑被庞涓设计陷害砍去双脚后,虽然没有继续遭迫害,但庞涓时不时派爪牙留心他的动向,要把孙膑从魏国带走,就必须要避开庞涓的耳目。
在齐使的安排下,孙膑避开庞涓的盯梢,神不知鬼不觉地钻进齐国使节团的马车里。马车向东飞奔,直到跨进齐国境内,孙膑这才喘了一口大气,终于回到故土了。可是已经物是人非,离开齐国时他是个健全的人,回来时只剩下半条命。经历了种种困厄之后,他的心志更加强大了,他生命的激情将迸出火花,复仇的火焰将熊熊燃烧,他没有脚行走,可是他的心灵却在飞翔,越飞越高,飞向生命的顶点。
回国后,齐使把孙膑推荐给大将田忌。田忌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将军,他听了齐使所说的话后,心中暗暗称奇,亲自接见孙膑,果然被他渊博的知识所折服,便把他奉为上宾。
田忌有个爱好,他经常与齐国的几个公子哥们玩赌马大赛,就是大家各出三匹良马,三战两胜制。这赌马大赛玩下来,最后结果总是有输有赢,并不能稳操胜券。由于孙膑是田忌家的上宾,也经常参观赛马,他细心地观察各个参赛选手的马匹,心里有底了。于是他便对田忌说:“您尽管下大赌注吧,我包管您能得胜。”谁都知道赛马这事竞争激烈,有谁敢保证一定能胜出呢?尽管田忌将信将疑,但他认为孙膑既然是个才智超群的智者,这么说一定有他的道理,就信一回吧。
田忌便对其他公子哥们儿说:“我要下千金赌注。”大家一听,这田忌是不是疯了呢?他的马匹可不是常胜将军哪,这时有个公子哥就出来说,行,你要疯,我就陪你玩吧。这笔赌注可真不小,当双方马匹都牵出来时,众人屏住呼吸了。比赛仍是三赛两胜制,只要胜出两场就是胜者。
临比赛前,孙膑偷偷在田忌耳边说:“对方先用上等马出战,我们用下等马来对付;第二局对方以中等马出战,我们用上等马出战;第三局对方以下等马出战,我们用中等马出战。”田忌一听,拍手叫好。
第一局的比赛开始了,对方的马匹轻松地击败了田忌的马匹。大家看得直摇头,哎,田忌的马如此不济事,这次要输得一塌糊涂了。第二局,田忌以最好的马迎战对方次好的马,尽管不如对方在第一局赢得淋漓痛快,但结果是最重要的,田忌的马跑赢了。比赛的奥妙之处就是,跑赢一秒与跑赢一小时的结果是相同的。第三局,田忌的中等马又战胜了对方的下等马,这在孙膑的意料之中。
虽然这只是一场赛马,但足以见出孙膑非凡的智慧与谋略。这样的人才,倘若只用在赌钱赛马这样的场合,那真是浪费,田忌便把孙膑推荐给了齐威王。
齐威王召孙膑进宫,与之谈论兵法。孙膑首次见到齐威王,便侃侃而谈:“用兵之法,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只有打胜仗,一个国家才可以避免亡国,把社稷江山世代延续下去;如果打败战,就得割地求和,最后将危及国家的存亡。所以用兵之道,不可不详察啊。轻率用兵者失败,贪图胜利者受辱,因此用兵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才可以付诸行动。城池很小却能坚守,是因为储备充足,兵力不足而战斗力强,是为正义而战。”
在谈话中,孙膑还有意提到一点,大约是针对儒家的观点。当时齐国学术发达,儒家是显学,鼓吹仁义无敌,避而不谈武力,对此孙膑批评说:“德不若五帝,而能不及三王,智不若周公,曰我将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故举兵绳之。”就是五帝三王周公这些历史上伟大人物,他们也要用武力手段来治理国家,现在有一群人,道德、才能都不及先贤,却鼓吹什么仁义无敌,这种观点是很危险的。
孙膑在军事理论上,比起孙武、吴起,又有许多创新,齐威王听了后非常佩服,以老师之礼对待他。
在齐威王励精图治的同时,魏惠王还在做着中原霸主的美梦。三晋中的韩国已经屈服于魏国了,可是赵国仍旧嚣张。在魏惠王访问齐国后不久,赵国发动侵卫战争,接连攻取卫国的漆地与富丘,卫国政府无力承受巨大的压力,向赵国投降。这件事可把魏惠王气坏了。此时卫、鲁、韩、宋四国都拥魏为大哥,赵国伐卫明显是向魏国挑衅。不行,魏国要领导中原,就得有大哥的样子,小弟受到欺负,一定要帮他出头,不然大哥的位置坐不起。
魏惠王当即点兵十万,以庞涓为统帅,同时纠集小喽啰宋国、卫国的军队,浩浩荡荡地杀向赵国。庞涓行军打仗还是颇有一套本领,他一路攻势凌厉,直杀到赵国首都邯郸城下,包围邯郸城。
邯郸告急!赵成侯不得不紧急向楚国、齐国求援。
魏、赵之间的战争,很快演变成为一场世界大战。
三围魏救赵
我们必须说,到了战国时代,各路诸侯已经不像春秋时代那么讲信用、讲义气了,更多的是讲利益。凭什么要拯救赵国呢?首先得对自己有好处才行,要是没好处,谁愿意做这等赔本的买卖呢?
我们先来看看楚国人是怎么想的。楚宣王接到赵国的告急求援信后,召大臣前来商量。要不要援赵呢?众说纷纭,有人说:
“不要救赵国。魏国占有优势,必定狮子大开口,要求赵国割大片土地,赵国人肯定不会同意,要血战到底。我们坐山观虎斗,等他们两败俱伤,坐收渔翁之利。”
大夫景舍反驳道:“魏国进攻赵国,最担心的事就是楚国从背后偷袭。如果我们不出兵,魏国就没有后顾之忧,而赵国却有灭亡的危险。这岂不是楚国与魏国勾结,一起图谋赵国吗?倘若赵国见楚国不出手相救,一怒之下向魏国投降,并联合魏国进攻楚国,那我们就麻烦了。最好的办法,是我们只出一小部分军队援救赵国,赵国一旦听说我们卷入战争,一定会拼力与魏国决战。同时,魏国人一旦发现我们只是虚张声势罢了,就不会轻易从赵国退兵,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做到让魏、赵两国两败俱伤。到时我们联合齐国、秦国,可以一举攻破魏国。”
这就叫损人利己。楚宣王同意景舍的判断,派他率一支兵力不多的小分队,袭击魏国,搞些小骚扰。魏惠王想当中原老大,可是真的太难了,为什么呢?因为魏国挡了别人的“财”路。秦国要向东扩张,必须打掉魏国;楚国要向北扩张,必须挤掉魏国;齐国要向西扩张,也得搬开魏国这个绊脚石。
赵国同时向齐国求援。注意哦,赵成侯并不向秦国求援。作为三晋分裂出来的国家,他深知秦国是心腹之患,让秦国人来帮忙,岂不是引狼入室?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齐国人对援赵抗魏这件事,又有什么高见呢?自从齐威王上台后,赵成侯一直向他示好。威王元年(前356年),两国君主在平陆会晤,赵成侯承认齐国作为大国的领袖地位。现在赵小弟有难了,作为大哥的齐威王是救还是不救呢?齐威王把文武百官召集过来,听听大家的看法。
宰相邹忌根本就不是一个国际主义战士,他马上跳出来说:“这不关我们的事情,还是不救的好。”
可是另一名大夫段干纶(或作段干朋)则反对说:“如果我们不出兵相救,不仅没有义气,而且对我们也不利。”
“哦?”齐威王对段干纶的说法很感兴趣,接着问:“为什么呢?”段干纶答道:“倘若魏国兼并赵国,那对齐国有害无利。”不错,让对手强大就等于削弱自己,齐威王点了点头道:“那好,寡人就出兵救援邯郸。”“且慢,”只听得段干纶又发言了,“臣下所说的救援,并非直接把军队开到邯郸城外。我们的做法,应该是同时削弱赵、魏两个国家,把我们的利益最大化。那要怎么做呢?我的意见是,我们的打击对象不是赵国境内的魏军,而是向南进攻魏国境内的襄陵。我们不直接援助赵国,邯郸城难以长期坚守,势必落入魏军之手。我们等待魏军疲惫不堪之时,以逸待劳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这样一来,赵国、魏国都将在战争中削弱实力,而我们将成为唯一的胜者。”
“好啊!”齐威王听得眉开眼笑。在援救赵国这件事上,齐国与楚国如出一辙,拨算盘精打细算,目的就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这是一个微妙的棋盘,魏、赵、齐、楚四方各怀鬼胎,这盘四国军棋又要怎么下呢?实际上,窥视此棋局者,绝不止是这四个国家,西方的虎狼之国秦国,更要趁火打劫哩。于是乎,这场以邯郸战场为中心的战争,成为关系到未来战国强弱格局的关键一战,也可称为一场影响深远的世界大战。
自从吴起离开西河后,魏国对秦国的优势一点一滴地丧失。秦国接连出击,在公元前364年取得了斩首六万的石门大捷,次年又攻取繁庞城,直接威胁魏国的河西重镇少梁。这两场败仗后,魏惠王被迫迁都,重点转向中原发展。对魏惠王来说,当务之急,是以武力手段将赵、韩两国统一到自己的领导之下,只有三晋重新合为一个整体,才有能力与秦、齐、楚等相抗衡。
但是魏惠王很快就会发现,他的敌人不会轻易让魏国强大的。在魏惠王发动伐赵战争、兵围邯郸时,秦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改变历史的改革,即商鞅变法,关于此次变法的详情,后文将重点叙述。由于魏军精锐悉数进入赵国,原本兵力不足的西线更显空虚,秦孝公不会浪费这样的良机,他要先捞些好处。秦军在河西再度出击,进攻元里,大败魏军,斩首七千级。初战告捷后的秦军一鼓作气,进攻少梁城。此时魏国面临双线作战的窘境,无法同时兼顾两个战场,只得放弃少梁城,将赌注掷在东线战线,西线完全采取守势。
然而秦孝公并不满足于此,他雄心勃勃,要利用此机会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夺取少梁重镇后,秦军在公孙壮的率领下,进攻韩国,一路向东,占领上枳、安陵(河南鄢陵北)、山氏(河南新郑北),并且在占领区筑城。这样,秦人的势力如同一把尖锐的楔子,插入到韩国与魏国的交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