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5100000005

第5章 电影评论(2)

(8)镜头与画面:影片中的镜头与画面是电影中最基本的艺术形式,它体现着导演的意图。不同景别的镜头意味着叙述方式的不同,以及对画面的结构方式,对空间造型内涵表现的差异。人们对镜头与画面的评论。可以通过对摄制者在叙述方式及画面构成上的艺术探索。

(9)色彩与光影:色彩与光影的表现在影片中至关重要,电影本身就是光影的艺术,而色彩是对客体世界的还原,它与电影的美术构想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色彩与光影是影片中人物情感的表现,直接关系到影片的整体风格与影调。

当然,影视评论的角度还有许多,以上是艺术高考影视编导专业考生容易接受的几个角度,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具体掌握的情况,任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角度进行评论。

3.拟定提纲:

(1)形成一个开头。起笔要奇,一般是概括故事情节,不露声色的引出自己的观点和角度,提出总的论点。

(2)分论点,运用各种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适用于演绎法或者分析法,注意影片的论据与自己的观点有机结合。

(3)过渡段。

(4)分论点。

(5)结论。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强调或对影片的思想内容进行延伸和升华。

(6)题目最好是到最后考虑,而且题目一定要与文章主题相符,是文章总的观点的表达和概括,要有代表性。

三、标题的拟定

影片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起到画龙点睛的目的。标题的作用就是揭示文章的主旨,诱使考官阅读全文。成功的标题都是凝练而富有内涵的,对于表现主题和突出中心起到推动的作用。

1.组成:包括主标题和副标题,两者是互为补充的关系。主标题一定是作者观点的集中表达,副标题是表明作者评论影片的角度。

2.举例:

《当爱已成往事——评<三峡好人>》

《青春不转弯,随遇而安——评<孔雀>》

《断翅的飞翔——评<暖>》

《默哀的赞歌——评<可可西里>》

《与青春有关的车子——评<十七岁的单车>》

《绚烂与静美的绝唱——评<云水谣>》

《谁能疗我脆弱——评<红颜>》

《无处安放的青春——评<十三棵泡桐>》

《庭院深深深几许——评<大红灯笼高高挂>》

《尊严的崩溃与重建——评<寻枪>》

《人与神的握手——评<孔繁森>》

《至纯至爱的传说——评<山楂树之恋>》

《欲望都市,深度救赎——评<无人驾驶>》

《花谢花开谁为知——评<茉莉花开>》

《同一个空间,不同的世界——评<世界>》

《魂归何处——评<落叶归根>》

《诚者,天之道也——评<非诚勿扰>》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评<花木兰>》

《你的需要,我的依靠——评<我们俩>》

《最单纯的丑陋——评<看上去很美>》

四、开篇的方法

开篇是文章的面目之一,不可随意处置。陆机的意见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而宋代吴沆主张“首句要如鲸鲵拔浪,一击之间,便知其有千里之势。于落句要如万钧强弩,贯金透石,一发饮羽,无复有动摇之意”。好的开头决定考官老师对评论的印象和阅读兴趣,更是考生表达中心论点和主题的思想的方向。一定要避免陈词滥调和千篇一律的俗套表达,好的开头就是影评成功的开始,因此开篇之结构与操作也便显得分外困难。总结既往,列示成功者如下:

1、入手擒题法。此类开头法一般单刀直入,胆气逼人,引人注目。

2、概括题义法。此类开头起句居高临下,提挈全文,使后文之开展统体一贯,不蔓不枝。

3、突兀壁立法。这种开头,往往劈头一段怪论,骤然读之,大有“高山落石,不知其来”之感,不知作者缘何生出这许多奇语妙思。

4、代用他人评议法。这种方法一般是先引入其他相关评论,而后入题。

5、借他人疑议法。这种方法一般先以他人存疑之展开为整体介入做成基础,使继后的讨论更趋合理。

6、类比开头法。这种方法往往由同样的、相近话题谈起,而后极自然地引入正题讨论。其间“单元观念史”意识极为明显。

7、借历史指涉开头法。这种影评往往由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趋势描绘入手,而后介入更为具体的本文评论。

8、简介开头法。此类开头往往简要介绍一些影片信息,借此给读者一些较为深刻的印象,从而利于说服读者。

9、导演风格或情况发展开头法。这是一种较常见的影评开头法,它往往借介导演、演员或主要评议对象个人的风格、经历来引出对影片的总体分析。

10、借社会反应开头法。这类开头法先引出社会对一部影片的各种反响,而后再介入个人分析。

11、先扬后抑的开头法。这种开头法颇与我们熟悉的辩证眼光相似,但它的用法却不同于辩证眼光的一面怎样另一面怎样,而是将中心力量落在其最后一点上。前面的褒扬只是贬抑的一种铺垫。

12、以旧带新法。这种开头法先写人们熟悉的“远闻”、“旧闻”,“推陈”为了“出新”,达到比较、沟通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有起兴之功用。在这里,可以从古代的一事件、古代某一名人、古典文学中的某一事实写起,也可从当代文学作品的某一事实写起。

13、解题法。这种开头方法直接承题,并对标题做十分有效的说明、诠释。

14、设问开头法。这种开头方法先设问题,而后再逐渐展开。其吸引力与悬挂的角度是十分明显的。但设问要准确、科学。

15、对比开头法。很明显,这是一种使影评对象处于许多可比物组成空间从而强撞击、强对抗的一种开头法。有泛比者,也有两相比者,有全方位之比,亦有单项元素之比。关键看影评之需要。

16、再现画面开头法。这是一种影评者十分熟悉的开头法,它先是以不愿影像来完成叙述,并为继后的讨论限定视域。仿如电影的镜头语言,这里的文字十分有趣。

17、抒怀开头法。这是较为常见的开头方法,以流畅之笔状写观影后如诗如画美妙感受的方法。不用说,它的文学性相当强,用语相对讲究,夸张程度及主观性也强。但却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利于信息传播。

18、议论开头法。不用多说,这是借议论开篇的方法,它的气势是相当充沛的,但不科学使用,会使读者觉得乏味。它需要特别。

19、直接开头法。不绕弯子,不铺路、搭桥,而是干脆利索,直奔主题的正是直接开头法。

20、说明性开头法。这种开头法往往单列一段,用来交代影评主体的用意、姿态、目的,以及一些特别的事项。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开头的文字风格与正文会有相当悬殊,但它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构成,渗透着影评人的人格、风格。

五、主体段落

当然是极端重要的构成部分,它们最翔实地报告着影评人的心得、感受。注意如下几点:承接开篇;最好分成各小段,利于集中诉求,也利于控制动作;论证要扎实,且忌轻浮放浪;注意必要的修辞技法等策略运用。一般可以作为以下三个部分:

(1)论点部分

也就是立论(提出论点)——你这篇影评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在选取了既定的评论角度之后,从这个角度着眼,你对电影的最大感触是什么?评论者在对影片予以全面和整体的把握,并对于影片的主旨予以认知之后,论及自己要在本篇文章中探讨的问题或角度,进而对于该问题或角度作出自己的判断,或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本篇文章的总论点,或曰主论点、文章的总纲,以下的部分围绕着这一论点而阐发。

影评要在主标题之外设置副标题,往往主标题体现为对总论点的概括,副标题则是对评论角度的说明。文章要主要评论你选取的这一个角度,但其他方面也可以简要评论一点,因为电影艺术是一个综合的整体,艺术元素相互之间是联系在一起的,要从这种联系出发进行其他方面的论述,当然也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2)论述部分

论述部分(分论)是评论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这一部分中,论者应当对于业已提出的总论点展开充分论述。论述要采取“化整为零,逐个击破”的方式,也就是逐一对每个分论点进行论证。论述的基本方法有:分析法,即由分析走向综合;演绎法,即由演绎走向归纳。事实上,这方法均是对于逻辑思维基本方法的遵循,这样来写就能体现出作者思维的逻辑性。

分析法实际上也就是一般写作教程中所讲到的“总—分—总”的模式。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应在总论点的基础上,分解出若干分论点,这些分论点均是主论点的子集。论者可以从若干分论点中确定几个最具有说服力的方面,作为自己重点阐述的对象。然后对于各分论点分作并列的不同角度,平行地展开,形成与总论点等距离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对于各个分论部分进行论述了。

在论述中,应当把每一部分的分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小议论文,即首先提出该分论部分的论点,这一论点同时又是总论点的分支论点。如果分论比较抽象,应该再用一两句话对其进行解释说明。继而,应当设置论据,即采用影片中最能够对于分论点有说服力的材料加以论证,这些材料主要包括电影中的细节、人物语言、场景甚至画面、镜头等。在具体的写作中,可以采用并列几个角度,夹叙夹议地进行论证,也可以采用递进式的思路,分作不同层次,由浅入深、由前到后的论述。

(3)结论部分

结论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一定能够总括全篇才行。如果有良好的写作功底,还可在结论部分再发挥一下,进行一下升华,以收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文章的观点只要源于真实的感受,无论如何新奇,也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是允许的,但一定要自圆其说,以情理服人。

六、结尾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剩下的另一半其实就是结尾了。一篇文章假使开了好头,却无好结尾配合,同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之作。“头难起,尾难收”这是要求考生将文章的思想贯穿到底,一气呵成,以水到渠成之势做到首尾相连、前呼后应。正如同刘勰所说:“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郁湮,余风不畅。”因此,精妙的结尾跟精彩的开头是同样重要的。基本有以下几种:

1、概括总结式。在许多内容复杂难懂的影评结尾处常用此法,它不仅可为读者收拢正文所开诸头绪,提醒正文内容,而且,更可强调重点。

2、扩张发挥式。这种结尾,在正文结束的后,使讨论的问题有进一步的扩充,除保存本有力量外,更加入了大量的辨析,给文章留有一个永远追寻的印记。

3、号召式。这种结尾秉承前文宗旨,利用简洁文字,强调主题的价值,并希望有更多反思、讨论。

4、疑问式。这种结尾法与扩张结尾法在精神上是相通的,只是它不曾有野心企图添加什么,还是原有的世界里打问探访。但它却以最终的一个疑问作为结尾,留下了不尽的思索,召唤读者加入批评的世界。

5、反诘式。这种结尾以反问来强化意思,使正文所点化的意见更有其力度。

6、深化议论结尾法。这种结尾借议论之手段,使影评的中心观念再次得到强调。

7、缺点陈示法。这类结尾当然是与正文结构紧紧相联的,以主要的篇幅力赞影片的成功,最终,则笔法转来,指陈出若干的不足,期望引起关注。

8、自然结尾法。这种结尾的方法是最为常见的,也是符合行文需要的,自然的结尾与前文的观点保持着流畅的文风。

9、描述结尾法。这种不常见的结尾是借着自然的叙述来完成的。它是理性分析之后,选择适当画面评议予以衔接,同时也是一种特别演化而感人的结尾方法,一种十分富于音乐效果的带有余韵的结尾法。

10、引用结尾法。这种结尾法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它引用或选择一句、一段专家或名人的话语,不但替我们表达了意见,而且,也使所发见解有了可靠的支持。

七、影评的语言

1、具体的语言。影评写作在本质上是一种交流行为,因而,借语言重塑表达观感的影评的中心便是具体化原则。因为读者是如此依赖对某一场戏或段落的具体化。

2、注意文字的显义与蕴义。显义指字典意解,蕴义指一个字的任何相关意义,或指言外之义。何去何从,要观察具体的语境。

3、注意语调。语调当然反映着你的态度,务须慎重。“所谓的纪实手法绝不能被一般观众所接受”就会被视为作者过于偏激而无法做出客观评论,如果改为“纪实手法的问题是,它的朴素、平静、不喧哗往往会被一般观众所视而不见,从而失去效能”,则要中立,公允得多。在影评写作中,作者需要有相对的中立姿态,有其平常心。

4、尽可能使之富于变化。指称同一物时,适当的重复十分必要但由始至终只用同一面孔则让人生厌,成为降低兴趣的关节。例如,在讨论张艺谋影片特色时,是否可考虑“张艺谋”、“导演”“《红高粱》的创造者”、“这位赫赫有名的人物”、“这位几乎问鼎奥斯卡金像奖的中国导演”等的换用。

5、简洁到最好的地步。一切优秀的影评文章均要在经济原则上做文章,它应当用量少却收获大,而不是相反。影评写作应当删去多余的字词,使文意明晰可见,有“风吹草地见牛羊”之功效。

6、句型恰当变化。句型结构的单一是当今影评写作乃至一般作品创作中的觉疾病,过多地使用陈述句,使文章表意十分呆板,缺乏必要的灵气。

同类推荐
  •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的教育电影作为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电影现象,具有与常规电影不同的特色。首先,从电影艺术形式来看,教育电影多是以科教片、社教片为其主要的存在形态。其次,从作为社会机构的电影业角度看,教育电影除了作为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的教育手段得到推行外,也担负着对社会个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从而在不同时期与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权力话语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当密切的结合及共谋关系,并且进而决定了教育影业在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可以说,民国时期教育电影的历史是此期电影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与同期其他电影样式互相影响、共同演进的同时,又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社会关联和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 中外影视精品赏析

    中外影视精品赏析

    《中外影视精品赏析》适应面宽,教学内容涉及两种类别的课程:既可作为普通高校非影视类专业学生选修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备影视传媒本科专业开课之用。全书精选44部中外影视精品,选片数量取折中路线。我们认为,教材必须考虑学生“一册在手”的客观需求,这样就不宜编撰几大卷、几大册的丛书,也不宜收入总量过少的作品。目前按一个学期常规课时量计,大致可安排15部次影片赏析,我们编写时放大了两倍,达44部,为任课教师选择合适片目,为学生课外自学留下了一定余地。本教材体例设计新颖,分为6个单元,即“大师经典”、“类型佳构”、“艺术影苑”、“国片精粹”、“纪录菁华”、“卡通园地”。
  • 初鸣不乱弹(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初鸣不乱弹(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收录作者从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几十年间精选的文学艺术史论稿,其中既有已经发表过的,值得保留的文稿,也有初次入选的重要篇章。所收文章以中国话剧史论的研究居多,其中尤以对戏剧大师曹禺的剧作所做的研究最为深入。
  • 教你中国绘画史

    教你中国绘画史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但近年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
  • 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源于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精神的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成为中国美术创作的精神源泉。本书以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为题,旨在从审美情感与内在精神的层面全面阐述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全书内容包括了中国画的审美精神、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以及有关意境、写意、形神的辩证关系等论文,对中国绘画目前的写意大家及其写意精神进行论述,指出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涵盖了意境、传神、趣味、境界、意趣、写意等精神内涵。可以说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是在“观物取象”的基础上,经过创作者的审美情感与内在精神的艺术加工,立意为象,以“渐悟”和“顿悟”的哲学之思,实现物与象,情、景与境的“天人合一”。
热门推荐
  • 六门教授习定论

    六门教授习定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我们爱过,恨过,曾经如胶似漆,最终却形同陌路。我以为,只要用尽全部的力气去爱你,就能和你永远在一起,后来,我不仅失去了你,也丢失了我自己。现在我想好好爱自己,不是为了任何人,只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人生就像剥洋葱,总有一片会让人流泪。而爱情,只是其中一片。情场的失败,不代表人生的失败!但很多人都忘了这一点。作者则用自己道听途说的故事——就算是背叛或者失恋,但是人生却依然像吃了炫迈一样根本停不下来,不会惧怕恋爱!更不惧怕失恋!这些女人,无比牛逼。致曾经爱过,和正失去的你。——爱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 后渠杂识

    后渠杂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跨界道长

    跨界道长

    上本书因不可抗力因素太监了十三在此跪拜各位读者老爷请求原谅,幼苗新书《自九叔世界不朽》以轻装上路,还请诸位老爷多多关照,十三在此跪谢各位。诸位老爷可以小看一下开头,觉得不爽或者想K我的可以在新书里(????)=?盘我。
  • 科技命脉

    科技命脉

    听说,天空中闪耀的每一颗星星后面都是一个文明,辨不了真假,那么只好去寻找答案
  • 这么慢,那么美

    这么慢,那么美

    一个在北欧生活了10年的MM分享幸福指数NO.1的生活本质,用毕淑敏式的细腻、三毛式的浪漫讲述理想国的生活。生活断舍离,如果不能慢下来体会生活,又何必拼命活着。慢悠悠却有效率,简约而不简单,闲适又不空虚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许多人将全球幸福指数第一归结于北欧制度、福利、资源等因素,但真的仅仅是这样吗?幸福是什么?物质很重要,但仅仅是“够用”就可以了。北欧人的幸福感,更多来源于简约、自然、宁静的心态,以及家庭的温暖、个人努力,而这是我们可以学会,可以身体力行的,也是我们自古传统一直倡导的。幸福是一种选择,我们不必去远方适应别人的生活,不必为了他人的价值观而将自己累得喘不过气,跟着罗敷,一个在北欧生活了10年的MM,体会那些真正能获得幸福的自信心态、简约的生活方式、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和温馨治愈的家庭观念。
  • 龙门西施

    龙门西施

    夏家剑谱和白蛇剑到底是被谁抢走了,夏无敌被谁所害,神秘的锦衣卫高手无情剑毕雪峰出现在龙门镇客栈,一场危机正在逼近。
  • 匿算

    匿算

    陶宇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不住咽着唾液,就是说不上话来。良久,他才模糊地挤出两个字,“证……据,证据……”“问得好,能够设计出如此令人匪夷所思的骗杀案的人,定然会忘不了申要确凿的证据,”欧波不疾不徐道,“刚才那条螺栓你已经看过了,我当时在现场就发现了它的可疑,后经我勘查这座楼房的螺栓还不至于腐朽到断裂的程度,其他下水管的螺栓都紧紧的,唯独紧靠绑匪藏身这间屋子的螺栓如此松动?还能有谁知道并来过这里?绑匪是不会这样干的,而你的孩子还小,既没这个胆量也没如此能力,当然还有这个!”他说着拿出一支录音笔,“听听你刚才和萧雅雅的对话,你亲口承认是你为他安排的一条死路。”
  • 这里曾经是汉朝(全集)

    这里曾经是汉朝(全集)

    《这里曾经是汉朝》是最最通俗两汉史!《这里曾经是汉朝》是一套全面解读两汉史的通俗历史读物。它完整呈现了汉朝四百年的兴旺与衰落,是目前为止最完整、最强悍、最通透的白话汉朝历史读物。昊天牧云、罗杰等诚意推荐,千万网友疯狂追捧。宫斗、离间、喋血、嗜杀、阴谋、诡辩,一起围观这部风起云涌的历史大剧!
  • 嫉妒滋长

    嫉妒滋长

    李暮春来自农村却因为其舅舅的关系与富家女苏流年同在一所大学读书。一开始苏流年就招惹上她,随后,两人成了死党。苏流年喜欢李暮春,喜欢跟她玩。但是心里因为受其母影响,又有一种别扭的心理状态,经常神经性的嫉妒李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