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5400000006

第6章 传统武术与电影(1)

传统武术的起源与流脉

武术类影片的流变状况

武术于电影的综合价值

在我国蔚为大观的民俗文化中,无论从外在形态的东方风范来看,还是就内在气质的华夏神韵而言,可以说“中华传统武术”都是最具民族特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既有强身健体、攻击自卫、娱乐欣赏等实用功能,也不乏惩恶扬善、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等精神内涵。长期的社会实践与传承,使它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貌,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和道德情怀。武术作为“国术”,不但深受我国人民喜爱,而且也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青睐,她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在千百年来的人类文明史上,武术不仅始终以其无可替代的个性魅力,散发着恒久的文化光芒,而且还以其丰沛的精神内涵与灵动的外在风采,广泛渗透于戏曲、小说、评书、故事、电影等其他文化艺术的发展当中。

仅就华语电影来看,如果依据所采用“民俗元素”的多少及其运用的精彩程度,把所有影片进行归类分析的话,我们会发现:“武术类影片”是当之无愧的冠军——影响最大、数量最多、票房最高、传播最广。特别是由此衍生出的“武侠片”,更成为了中国电影对国际影坛的独特贡献。为此,我们不能不为我国拥有“武术”这一瑰宝而倍感骄傲,也不能不为我国电影成功地运用了“武术”这一民俗奇葩而深感庆幸。

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特别是从50年代以降,中国武术便伴随着中国电影——“装在铁盒子里的大使”——走遍了五洲四海。一方面,武术协助中国电影赢得了国际性声誉;另一方面,华语电影也将中国“功夫”乃至华夏文明推广到了全世界。因此,在“中国电影民俗学”的所有子课题中,我们无疑应当把“传统武术与电影”的研究作为荦荦大端,首先加以深入研讨。

第一节传统武术的起源与流脉

中华传统武术是一种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军事训练和民间体育项目。武术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拳术、剑术、刀术、枪术、棍术等单人套路习练,以及两人以上的对打套路习练,还有散手、推手、长兵、短兵等项目。武术具有攻防格斗、强身健体、锤炼意志、传承文化等多种功能。[1]武术在流传过程中还有武艺、国术、功夫等别称。

纵观我国传统武术的成长、演变与传承历程,应当说,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存在,武术的沿革基本上是与华夏文明的发展进程相同步的。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初步形成于夏商周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达到了第一个发展高潮;在秦汉时期,武术的娱乐、健身等功能得到拓展与强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武术理论体系初步形成,武术门派初现端倪。隋唐时期,中华武术出现了第二个发展高潮;两宋时期,武术在军界和民间得以广泛普及;在元代,武术通过戏曲表演得以延续、传播;明清时期,中华武术出现了第三个发展高潮;进入民国时期以后,武术从总体上已转变为健身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武术作为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在海内外都得到了广泛发展与传承。

武术在其漫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并在多方面折射着民族道德情怀和本土价值理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邃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为人类创造的文化精粹之一。

一、起源:基于原始人类生存与祭祀的需要

就武术的起源而言,尽管目前仍有多种说法,但我国远古先人基于生存与祭祀的需要所进行的某些原始格斗行为、舞蹈活动,很可能就是滋生武术的主要根源。

远古时期,原始先民“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2],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在“驾鸟攫老弱,猛兽食颛民”[3]的弱肉强食的严酷环境中,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经常与野兽或同类搏斗,这当中自然会产生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等初级的、本能的徒手攻防手段,原始自卫搏击经验就此得以逐渐积累。同时,原始人学会将木棒、石块等当做自卫和攻击工具的过程,也正是原始武术器械产生的过程。

学会制造工具,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人类最早的工具使用和制造活动,很可能并非源于“劳动”——狩猎和采摘,而是源于“防身自卫”。尽管笔者在此提出的这一假说,与传统观点——人类在劳动中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有明显差异,但我们只要设身处地去想象、推理,便会发现:人类出于“自卫”去发现、制造、使用工具的可能性,显然更为急迫和主动。那么,人类最初制造的“工具”应该是什么样的?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我们不妨想象一下:

一个正在树丛中觅食的原始人,惊动了一头狮子。狮子突然跃起,凌空向人扑下来,人立时吓瘫在地。一阵惊恐过后,人安然无恙,但狮子却死了。原来,人的背后恰好有个朝上的干树枝,而那树枝的顶端不知何时已折断,并留下了锋利的茬口。狮子扑下来时,人已瘫倒在树枝下的地上,而那树枝正好刺中了狮子的咽喉……人在大嚼一番飞来的美味后,不禁对着那根血迹斑斑的树枝开始顶礼膜拜,继而意识到,锋利的树枝或者木棒能刺死野兽!从那天起,这个原始人便学会了使用“武器”——树枝或者木棒。后来他发现,木棒除了能“刺死”或“捅死”对方,如果用来“打击”对方,也相当得心应手。于是,他开始大量收集合用的木棒,并设法把木棒的一端弄得尖锐些——于是人类最初的“工具制造活动”便开始了……

尽管没有史料佐证,上述想象显得过于偶然,但人类作为高级动物,当类似的“偶然”反复发生后,便极有可能变成一种“必然”。因此,我们基本上可以推断,人类最初制造工具的动因,应该是源于防身和攻击的需要。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人类逐步积累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木制工具,并将其作为格斗器械的能力,以及包含有劈、砍、刺、擒拿等动作的搏击技能,这些技能被广泛地运用于狩猎等谋生活动,以及族群间的攻伐战斗中。

到了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由于部落战争相当频繁,致使大规模、经常性的人体搏斗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相应的,较为行之有效的搏击经验也就被广泛模仿、传授、习练,这便使原始武术得以迅速普及和发展。在部落战争中,远则使用弓箭、投掷器,近则使用棍棒、刀斧、长矛、拳脚,任何生产工具和自然器物,但凡能用于捕斗搏击的都可成为战斗武器。从现有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旧石器时代,已出现尖状石器、石球、石手斧、骨角加工的矛;而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则出现了大量的石斧、石铲、石刀和骨制的渔叉、箭镞等。这些原始生产工具和武器,应该说正是日后大部分武术器械的前身。

可以说,产生于原始社会的那些攻防技能和器具,及其在狩猎和杀伐中的频繁使用,正是催生早期武术萌芽的丰厚土壤。

为了祈求或感激神灵对族群生存的护佑,原始人群经常要举行各种“祭祀/庆典仪式”,在这些兼具娱神和娱人双重功能的日常活动中,通常都要以“舞蹈”的方式来渲染气氛、宣泄情感,而这些舞蹈大都是对狩猎、生产和生活动作的模仿与夸张,因而往往包含着“举手蹈足,瞋目颔首为杀之势”[4],于是便出现了一种“舞武同源”的状况——人们在集群跳舞的过程中,无意中将一些搏杀动作有节奏、有秩序地表现出来并传承开去。

由上可见,人类祖先出于生存、自卫和发展的本能,便不得不与险恶的自然环境抗争,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搏杀本领;而各种“仪式舞蹈”又将这些“本领”不断加以整合、规范、升华、传播开去,让更多的人在模拟、训练、掌握后,增强了生存能力。因此,可以说“中华武术”正是肇始于原始人群竞争图存经验的积累。

二、夏商周时期:武术进入中国古代文明的殿堂

这一时期对于武术的训练、运用和传播,已超越了原始社会那种几乎是无意识的“本能”状态,早期武术文化及教育已经萌生并有了初步发展,这表明武术开始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部分,其具体表现如下:

1.有了较量武艺高低的“比赛”。当时的武技多称“手搏”、“手格”、“股肱”等。据《史记》记载,夏王桀、殷王武乙和纣王都是徒手生擒猛兽的技术能手。

2.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在“夏商”时期的出现和渐趋成熟,使得“金属”材料制造的“武术器械”——矛、戈、戟、斧、钺、刀、剑等大量涌现,这不仅使武术的威力迅速增强,同时也使劈、扎、刺、砍等武术兵器的运用技术、技能日益丰富。

3.周朝出现了一部与武术相关的重要著作《周易》(亦称《易经》),后世的“太极学说”[5]即源自该书,中国武术理论的基础由此得以奠定。

4.武术进一步向实用化、规范化发展,成为军事训练的主要项目,以求适应实战需要。例如:周朝就曾通过编练“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在周代学校里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的教育体系中[6],竟有两项(“射、御”)都与武术有关,并且凡贵族子弟,都要受此六艺教育。武王所制的“成童舞象”[7]、“象用兵时刺伐之舞”[8],是当时武术的少儿教育活动,也反映了我国“蚤(早)喻教”思想对武术同样有相当的影响。此外,还有“春夏学干戈”、“将帅讲武”[9]等教学记载。

三、春秋战国时期:武术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这一时期群雄争霸、战争频繁,武术成为一种克敌制胜、备受推崇的军事技能。

1.出于武备的需要,各诸侯国都很重视武术的“作战功能”和“健身作用”。齐国就曾广泛招募有“拳通股肢之力,筋骨秀出众者”[10]参军,在列国中形成了“齐人隆技击”[11]、“以技击强”[12]的特色。在当时,“技击”特指战场上的杀敌技术,“技击”一词因此流传至今。此外,据《史记》记载,司马迁的先祖“在赵者,以传剑论显”进行教育活动。大军事家孙武则透过血腥格杀的残酷性,看到了“搏刺强士体”[13]的一面。

2.这一时期,“剑”的格斗技能在军队和民间得到高度重视。因此,剑的制造及剑道都得到了空前发展。在“上斩颈领,下决肺肝”、“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14]的时代风尚中,越女的剑术显得十分突出,并得到了越王勾践的赏识——被起用教练士卒,并有《越女论剑》流传后世。对此,后人王充有过高度评价:“斗战必胜者,得曲城越女之学也。”[15]这反映了越女之学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曾备受推崇。

3.一些哲学观念开始直接渗透到武术理念当中。对武术颇有研究的庄子曾提出“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这条理论就是运用阴阳学说,首开哲学解释拳理之先河。而“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16]也是庄子在总结无数剑客生死搏刺经验的基础上,概括提炼而成的一句寓哲理于武术中的名言。

4.由于铁器、战车的出现和步骑兵的兴起,使武器的形制、性能愈发丰富优良,这使得武术的技击性进一步突出,武术的品种和层次也随之迅速增加、提升。

5.这时演武、比武、讲武已十分流行,并很讲究攻防技巧,拳术打法也出现了进攻、防守、反攻、佯攻等。

凡此种种,都可以让我们确认,春秋战国时期的武术已经基本超越了低层次的野蛮拼杀状态,而演变成为一种集多种器械和理性精髓于一体的、有组织的军事技能。

四、秦汉时期:武术的功能得到拓展(娱乐、健身等)

武术的兴衰与历朝历代的政治、军事局势密切相关,这一点在秦汉时期体现得相当突出。

秦一统天下后,统治者出于社会稳定的考虑,下令汇集全国民间兵器铸为钟鼎等,同时,罢讲武之礼、集艺人作“角抵戏”,使武术渐趋娱乐之流,武术的发展因此受到遏制。尽管如此,武术仍以各种方式得以流传。

例如“剑术”便是秦汉之际的奇绝之传,从帝王将相到庶民百姓,佩剑、舞剑、学剑蔚然成风——荆轲刺秦王、项羽“学书不成去学剑”[17]、刘邦“拔剑斩蛇”等记载俯拾皆是。

这一时期还有过“宴乐兴舞”的习俗——手持器械的舞练表演时常在乐饮酒酣时出现,主要有剑舞、刀舞、双戟舞等单人的、对练的或集体舞练的套路表演。如在“鸿门宴”中出现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18]的场面,便是这一形式的反映,这类“舞练”虽重在娱乐,但从技术上讲堪称今天武术套路的前身。

大汉王朝建立后,由于政治扩张和军事防御的需要,统治者开始大力提倡“居则习民以射法,出则教民以应敌”[19],当时还曾通过“拳技”的考试来选拔军官[20]。加之武帝、哀帝等几代皇帝的偏好,武术又进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时期。

同类推荐
  • 国宝

    国宝

    为了使广大读者对国宝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本书从各个领域选取了六十余件有代表性的国宝,进行系统的编排,力求突出知识性和趣味性。每件国宝都配有精美的图片,便于读者阅读和欣赏。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来激发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对国宝的关注和热爱,从国宝中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并自觉地去保护我们的国宝。包罗万象的名家字画、精美的陶瓷器、金银器……这一片片历史的残骸,它们记录了大量的文字信息,诉说着时代的变迁,自己也成为了传奇。不管是历史的残简碎片,还是体系完备的煌煌巨制,都是民族的魂魄,中华的瑰宝。本书中介绍的每一件国宝,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它们向人们展示了我们国家辉煌灿烂的文化。
  • 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

    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

    本书以作者二十余年来的西方音乐史教学和研究为基础写成,其所面向的读者群主要为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学生。
  • 世界戏剧学

    世界戏剧学

    本书为余秋雨戏剧著作《戏剧理论史稿》的首次修订版,作为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出版后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曾经被很多大学作为教材使用,其中包括台湾、香港、新加坡的一些大学。在使用十年之后,1992年又获得国家文化部颁的“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 私人电影典藏·成长电影

    私人电影典藏·成长电影

    有句话流行了很久,看电影,不如看影评。作者在本书中用独道的眼光和语言诠释了N个超级电影,这其中,或许有你格外熟悉的,也有你格外陌生的。比如《街区男孩》《不伦之恋》《爱欲之果》《大逃杀》《年少轻狂》《我偷窥所以我存在》《一个都不能少》《赶尽杀绝》等等……就如《赶尽杀绝》真正满足了男人内心狂野的YY,杀杀人,做做爱,杀的是坏人,上的是美人,夫复何求?作者解析的或许不是很经典,但话少,不啰嗦,一针见血。
  • 著名音乐小品欣赏

    著名音乐小品欣赏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音乐小品欣赏》主要内容包括:G弦上的咏叹调、皇家焰火音乐、小夜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小步舞曲、土耳其进行曲、小夜曲、G大调小步舞曲、哀格蒙特序曲、致爱丽丝、D大调军队进行曲、邀舞、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等。
热门推荐
  • 重回校园之全能才女

    重回校园之全能才女

    她被渣男脚踏两条船,夺走家产落得一个香消玉殒的结果,再次醒来她回到了刚认识渣男的时候,这一次她发誓要为前世蒙蔽的自己报仇雪恨,也要远离那个病态心理的男人以免自己重蹈覆辙。
  • 时光之翼:百年泪

    时光之翼:百年泪

    几个十六岁的少年,来到了明朝末年被误认为是刺客!却又正巧赶上新皇登基,大赦天下他们又被莫名其妙的放了出来原来,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巫师设计的这个美丽的巫师和这几个少年打了一个赌:七年之后,如果还能有一个人活着,那你们就可以全部回去,但如果你们都死了,就永远呆在明朝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花开未凉

    花开未凉

    或许是悲,也或许是喜。连她的降生,都来的那么的不称人意。换句话说,就是父亲不喜她、奶奶讨厌她。“我只是希望,到最后我还是我,只可惜……”
  • 武尊中华

    武尊中华

    似梦?似幻?一道道破碎记忆拉开一场场腥风血雨!我是谁?谁是我?一段段至深情义挥洒一行行英雄泪痕!道不尽人世沧桑,说不完千古流传。且看一代兵王勇战各国拳手,为中华争光,为国术正名……
  • 靠自己成功

    靠自己成功

    《靠自己成功》是成功学之父奥里森·马登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国学大师林语堂推荐给青年们的一本励志经典。作者马登在该书中列举了很多经典案例,由细节入手,探讨了如何依靠自己取得成功。
  • 神魂裂

    神魂裂

    一位被父母抛弃的多重人格分裂少年,在一所诡异的精神病院中,意外得知了神界的存在,他陷入了惊喜与危机,为难与抉择,离别与重逢,最终,一个意志坚强的少年因为悲痛与仇恨叩开了神界的大门,截然不同的成神之道会让他在神界打出怎样的天地呢?
  • 萧先生的呆萌前女友

    萧先生的呆萌前女友

    【宠文,1V1,身心干净。】“你听说没,新来的总裁超帅耶!”“对对,而且还是个黄金单身汉!”“哇哦,做他女朋友得多幸福呐!”林静用余光扫了众人一眼,“诶,一帮花痴女。”然而……她不仅看痴了,更是傻眼了……“what?”“纳尼?”“开什么玩笑?”竟然是他……——————都说时间是最治愈的良药,但它依然不会消弭久藏于心的感情。比如,再来一次,我仍然对你欢喜!
  • 思慕无期

    思慕无期

    少年彼时,一场荒诞不羁的误会,让深爱的两人形成五年的时差,五年后,夏凉凉重遇已成巨星的陆亚卓,情深,缘在,让两人重归于好,而那段被埋藏了十几年的秘密也冲出了黑暗的牢笼,毁灭了夏凉凉身边最亲近的人,母亲跳楼身亡,她怀疑了他,面对她的质疑,他颔首承认并用世界上最憋足的借口让她离开,但这次的分离,不是五年,十年,二十年,却是一生一世。
  • 积跬古鉴

    积跬古鉴

    当你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历史上许多成大事者,他们早期的生活充满了挫折、坎坷与艰辛。但他们能知难而进、励精图治,最终成就了大业,名垂青史。而我们现在有多少人会因为希望和梦想的破灭而颓废泄气,一蹶不振;他们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他们会把所有的错误与不幸归咎于恶劣的环境,对世界充满怨恨,责难周围的一切而怨天尤人。于是我们在自怜的泥淖中越陷越深。
  • 佛说胜军王所问经

    佛说胜军王所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