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看自己?”美廉用粉笔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这几个字,字迹很深很重,有力透纸背的气势。写完这个问题,她停下笔来,歪着头,回头看着发问的同学,然后嫣然一笑,回过头来,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写了起来: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这么爱我!
四、上帝这么爱我!
五、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六、我有只可爱的猫!
……
所有的人都沉默了。面对众人的沉默,她在黑板上写下了她的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或许,在别人眼里的黄美廉,有着很多不可避免的缺憾,但她并没有因此而自我否定,而是找出自己值得欣赏的地方,发现自己的美好。
原来,乐观如此简单,只要找到自己值得欣赏的地方,用自信驱走那些悲观、那些遗憾,就可以快乐地面对这个世界。
拨开迷云,找寻阳光乐趣
生活中没有“万事如意”,那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祝愿,不如意的事情常常发生,但我们不要把乌云总布在脸上,把牢骚总挂在嘴边,否则不仅周围的朋友不喜欢你,你自己也将慢慢讨厌自己。
卡尔·蒙顿是美国一位专门治疗晚期癌症病人的著名医生。在他的从医生涯中,有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赛蒙顿医生治疗一位61岁的癌症病人。当时这位病人因为病情的影响,体重大幅下降,瘦到只有98磅(合44公斤),癌细胞的扩散使他无法进食,甚至连吞咽都很困难。赛蒙顿医生告诉这位患者,将会全力为他诊治,帮助他对抗恶疾。同时每天将治疗进度详细地告诉他,并清楚讲述医疗小组治疗的情形,及他体内对治疗的反应,使得病人对病情得以充分了解,并缓解不安的情绪,充分和医护人员合作。
结果治疗情形出奇的好。赛蒙顿医生认为这名患者实在是个理想的病人,因为他对医生的嘱咐完全配合,十分合作,使得治疗过程进行得十分顺利。
更关键的是,赛蒙顿医生教这名病人运用想象力,想象他体内的白细胞大军如何与顽固的癌细胞对抗,并最后战胜癌细胞的情景。结果数星期之后,医疗小组果然抑制了癌细胞的破坏性,成功地战胜了癌症。对这个杰出的治疗结果,就连医生本人都感到惊讶。其实医生不必惊讶,他曾对患者说:“你对自己的生命拥有比你想象的更多的主宰权,即使是癌症这么难缠的恶疾,也能在你的掌握之中。事实上,你可以运用心灵的力量,来决定你的生与死。甚至,如果你选择活下去,你可以决定要什么样的生活品质。”
记住,我们对自己的生命有比想象中更多的主宰权。你好比一位三军统帅,领导着你身体内的各路大军,去战胜、消灭那些不受欢迎的敌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也是如此,我们本可以完全自我控制的,可是却经常把主动权交到别人的手中,让自己随着别人的指挥棒转动。
丈夫忘了妻子的生日,妻子本来没伤心,同事却说:“他怎么能这样对你呢?你该多伤心呀!”于是,妻子果真伤心得不得了。
一个正常的人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所以你有能力对自己头脑所接收的信息进行思考。当某一信息闪入你的头脑时,你完全有能力对其进行思维的取舍,甚至排除、不接受这种信息,以控制自己的精神世界。千万不要在脑袋里形成这样的观念:在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自己应该具有怎样的一种心情;更不要听信别人对你说的这些话:“你应该笑”,“你应该哭”。
丈夫忘记了妻子的生日,并不能说明丈夫对妻子的感情起了什么变化,忽视了妻子的存在,他或许从来就不重视这种形式,而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别人大惊小怪地说什么,不应该对妻子的心绪构成影响,但妻子很可能就果真伤心起来,而且回家与丈夫作斗争。
就像阴雨天气本身不能够使人抑郁,如果你抑郁,那是因为你自己对天气的反应使你感到抑郁一样,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左右你的情绪,除了你自己,当天空没有阳光的时候,记得拨开迷云,找寻那份金色的美景。
以自己的节拍,迈开走向独立的步伐
当提及智者时,很多先哲的脸庞会浮现在我们眼前,敬仰之心也油然而生,以为整个世界的智慧都在他们手里,自愧不如。殊不知,智者并不是成功人士的代名词,平凡的人也可以是饱含智慧之人。然而真正的智者,志不在言,志不在丰功伟绩,智在心,他们会用自己独立的心寻找那个最美的太阳。他们不会因为日常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掩蔽了环佩妙音,他们始终拥有追求独立的心,以自己的节拍,迈开了走向独立的步伐。在纷杂的事情在他们眼里,也都清晰明了,他们以自己的独立之心摄取了繁缛背后的真相,以与众不同的方式阐释着纷杂之事。
真正的智者,在夜深人静时,目光能穿透黑暗,化繁为简,看到实物独特的一面。你是否还记得,老师常常会告诉我们小时候读书为了学知识,现在读书已经不是简单的知识的摄取和积累,我们重在学一种思维,学习智者们独立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把生活复杂化,因为,智者独立之心看到的纷杂之事,世界的纵横纹理都被他们的慧眼抽离得简单明了。
真正的智者是高耸的山川,扎根于脚下坚实的土地,他们独立的心又执著地向着高远的天空进发,并且始终保持遗世而独立的姿态,在无人企及的心的高度他们摘取了智慧的果实。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屈原发出“问天”的猜想;司马迁读出生命的价值“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孟浩然看到“人事有谢代,往来成古今”;李白,洞察世事后发出感慨, “世上贤者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柏拉图认为“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康德悟出“美是道德”;尼采呼唤出了“超人”; 莎士比亚看到了妇人的德与荣德关系;列夫·托尔斯泰发现了幸福的家庭和不幸家庭各自的特点;巴尔扎克得出“傲慢是一种得不到支持的尊严”,等等。这些智者们正因为从不随波逐流才读透了人生的智慧,他们的独立之心就是他们的生命,像太阳一样,悬于中天,不需霞光的映衬,也没有云彩的映衬,他们把内心独特的能量播撒向大地,为人类的内心打扫出一片光亮。
智者看到的真理往往是隐藏在纷杂的事情下面,平常的人只顾关注纷杂的现象,或参与其中,或盲目地被表面牵制着观望,而真正的智者,他们也注意纷杂之事,但不会去计较太多的,他们以独立的心智思考着纷杂之事隐藏的东西,独自思索着目之所及心之所及的秘密,并把许多悬浮的情绪剔除出去,找到最本质的东西。如今,各界智者角逐取胜的法则也在于此,以独立之心看纷杂之事。
如果,你也有着成为智者的梦,就剥去尘世的纷杂吧,不纠缠于世俗的繁华荣辱,怀抱着一个独立之心,寻找到一个崭新的视角,蔓延开去,探出自己智慧的道路。
幸福的最高境界:五福临门
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这是《尚书》里所讲的五福。“五福临门”之说即源于此。五福观代表了中国古人的幸福观,并与后来佛教里的生命观和幸福观相契合。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都希望健康长寿。可是,光有长寿,如果又贫又贱,也无福可言。富,就是衣食无忧,贵,就是受人尊敬,有地位。长寿并且富贵,才可能幸福。可是,寿命再长,富贵再多,如果成天疾病、是非、麻烦不断,不得安宁,也难有幸福可言。所以,还要有第三福——康宁:康,就是无病,宁,就是无灾。无病无灾,长寿和富贵才是真享受。
然而,一个人即使活得再长久,再怎么富贵,如何他死得不好,一生的幸福也要大打折扣。古人认为,幸福人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善终,也就是寿终正寝。所谓寿终正寝,就是活出自己的天年,无痛无苦地死于自家的正室。在古人看来,一个人能够寿终正寝,其一意味着他这一生没有责任上的亏欠,也造下恶业,因而能够心安理得、毫无亏欠地离世,为此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其二意味着他的来生可以继续得福报。
那么,一个人要想获得长寿、富贵、康宁、善终,根本上靠什么呢?古人认为,靠的就是良好的德性。也就是说,良好的德性是幸福之基,是生命最好的护佑。一个人有了宅心仁厚、乐善好施之德,一生中会有受用不尽的福报。好德能赢来长寿、富贵、康宁和善终。
古人认为,良好的德行是一切快乐和幸福的泉源,“好德”是一切好运和福气的根本。“好德”需要我们不断增值,正如长寿、富贵、康宁随时需要培养一样。假使我们现在不把“好德”的因继续种下去,那么一切享受都会变成非常奢侈的“消费品”,因为没有播种,福报享用完了,必然会堕入贫穷匮乏。
历史上谁能五福临门呢?无论是尧、舜这样的圣王,还是老子、孔子、孟子、范仲淹这样的圣贤人物,皆是五福临门的典范。他们都活出了自己的天寿,都能寿终正寝,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备受世人的尊敬,并且子孙后代都代代兴旺。他们不求寿而寿,不求富而富,不求贵而贵。他们的仁德世世代代受到人们的景仰,直到今天。
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修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也就能有朝一日达到“五福临门”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