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11100000020

第20章 扬州八怪

高翔,字凤冈,号西唐,甘泉人,善山水。高甲,字斡亭,凤冈之侄,善花卉,尤工八分②。

【注释】

①“扬州八怪”题目为编者所加。本书中关于“扬州八怪”的资料较多,对八怪进行分别介绍,但内容不集中,编者将书中有关资料汇集于此。“扬州八怪”是指清代中期扬州一带画风相似的八位画家的总称,是清代扬州画家的代表。八怪主要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边寿民八人。这八人绘画的艺术特点基本相似,在绘画中注入写意风格,力图摆脱画坛中保守派的清规戒律。他们作画时,即景写生,即景绘画,将绘画和自然融为一体。扬州八怪除绘画外还擅长书法、文字、印章等。诗、书、画三者相结合,形成扬州画坛之绝。

②八分:汉字书体的一种名称,即汉隶,又称楷隶。汉隶是东汉中期出现的新隶书体。八分的意思是说,这种字体有二分像篆书,八分像隶书。

汪士慎,字近人,工八分书,画花卉与张乙僧、金勈齐名。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人,进士。兰竹石称三绝,工隶书,后以隶楷相参,自成一派。关帝庙道士吴雨田从之学字,可以乱真。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人。进士,官知县。宰范时有富家欲逐一贫婿,以千金为宰寿。燮收其女为义女,复潜蓄其婿在署中,及女入拜见,燮出金合卺①,令其挽车同归,时称盛德。复以报灾事忤大吏,罢归乡里。尝作一大布囊,凡钱帛食物,皆置于内,随取随用,或遇故人子弟,及同里贫者之家,则倾与之。往来扬州,有“二十年前旧板桥”印章,与公唱和甚多。著有《板桥诗词抄》及《家书》、《小唱》。工画竹,以八分书与楷书相杂,自成一派。今山东潍县人多效其体②。

【注释】

①金合卺(jǐn):金或铜打造的合卺酒杯。

②本条文字也可参见卷十《虹桥录上》。

李葂,字啸村,上江人。工花卉翎毛,来扬州居贺园。

李葂,字啸村,安徽人。能诗画,公之高足也①。尝为公作《虹桥揽胜图》②。

【注释】

①高足:赞扬别人弟子本领高超时用的敬辞。在《世说新语·文学》中有“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唐代张彦远的作品《法书要录·亘采古来能书人名》中也提到:“高阳许静民,镇军参军,善隶草,羲之高足。”

②本条文字也可参见卷十《虹桥录上》。

李,字宗扬,号复堂。兴化孝廉,官知县。花鸟学林良①,纵横驰骋,不拘绳墨,而得天趣。往来扬州,与贺吴村友善。其时陈撰,字楞山,写生与齐名。陈馥,字松亭、戴礼字石屏,皆从学焉。

【注释】

①林良:字以善,广东人。明代著名画家,擅长画花鸟图。与范暹(字起东)齐名,并称为“善东派”。

陈撰,字玉几,号楞山,浙江钱塘人。自言①人,家世系出勾甬。性孤洁,举博学鸿词不就。工诗,著《绣铗秋吟集》。书无师承,画绝摹仿,张浦山征君录之于《画征录》。晚年无子,方伯为筑寿藏南屏之阳。女嫁于南徐许滨。滨字谷阳,号江门,丹阳人。画入神品,与撰同馆方伯家。女死,翁婿意见遂不侔②。

【注释】

①:(mà·)山为地名,在今浙江省鄞县东面。又名阿育王山、育王山。古时有沿海居民经常在这里贸易,因此亦名贸山。后加邑成,就沿用作为县名。

②本条文字也可参见卷十二《桥东录》。

金农,字寿门,号冬心,仁和人。从事于画,涉古即古,脱画家之习。画竹师竹石老人①,号稽留山民;画梅师白玉蟾②,号昔耶居士;画马自谓曹、韩③法,赵王孙④不足道也;画佛像,号心出家盦粥饭僧,花木奇柯异叶,设色⑤非复尘世间所睹,盖皆意为之,而托为贝多⑥、龙窠⑦之类。

金农,字寿门,号冬心,浙江仁和人,与丁龙泓、吴西林号浙西三高士。好古力学,工诗文,精鉴赏,善别古书画。书法汉隶,年五十妻亡,侨居扬州,从事于画,涉古即古,脱尽画家之习。画竹师竹室,自号稽留山民;画梅师白玉蟾,号昔耶居士;画马自谓能得曹、韩法,赵王孙不足道也;画佛像,号心出家盦粥饭僧,花木奇柯异叶,设色非复尘世间所睹,盖意为之,则日贝多、龙窠之类。与徐氏往来,以其学圃改名“交翠林”。著有《冬心诗抄》,其余诗文十种,皆其门人罗聘搜索而成,沈大成为之序⑧。

【注释】

①竹石老人:宋代画家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先生、石室先生、竹石老人。善画竹及山水,其中以竹石最为擅长。著有《丹渊集》。

②白玉蟾:宋代闽清人,著名画家。原名葛长庚,字如晦,号海琼子,后因过继为白氏子,故改姓为白,名玉蟾。擅长篆隶草书,是当时扬州有名的书法家,工画梅竹。有《海琼集》。

③曹、韩:指唐代著名画家曹霸和韩幹,二人都是画马的专家。

④赵王孙:即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因其为宋朝宗室,后人称为“赵王孙”,所画山水、人、马、花竹木石俱佳。

⑤设色:敷彩着色,绘画时给画上色。

⑥贝多:即多罗树。形状类似棕榈,叶子长而稠密。相传佛陀曾静坐贝多树下最终修成真佛。其叶可用于写经。

⑦龙窠:即龙华树。相传弥勒得道成佛时,即坐于龙华树下。据说树高四十里,花枝似龙头,因以得名。

⑧本条文字见卷十四。

黄慎,字躬懋,号瘿瓢,福建人。师上官周①,为工笔人物。久寓扬州,晚年以粗笔画仙佛,径丈许,其工笔不可多得也,题句法二王草书。

【注释】

①上官周:字文佐,号竹庄,清代长汀人。最擅长画山水,现今存世《晚笑堂诗集》以及他的画传。他晚年时所画的佛像画,采用粗笔画,画幅巨大,乃难得之作。

罗聘,字两峰,号花之寺僧。初学金寿门梅花,后仿古仙佛画法。有《鬼趣图》,为世所称。妻方白莲,子允绍,允缵,俱工画。

罗聘,字两峰,自称花之寺僧,江都人。工诗,居天宁门内弥陀巷,额其堂曰“朱草诗林”,善画,作《鬼趣图》①,题者百馀人。妻方婉仪,字白莲,受诗于沈大成,著有《白莲半格诗》。子允绍,字介人;允缵,字练堂,一字小峰,俱善画。

【注释】

①《鬼趣图》:清代罗聘画水墨鬼趣图,是中国的名画之一,此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杨法,字巳军,江宁人。工篆籀①,黄园中“柳下风来,桐间月上”八字,是所书也。来扬州寓地藏庵,与小山上人善。

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别号南阜老人,又自称老阜,胶州人。举孝友端方,为歙县丞。公荐为泰州分司。工诗画,善书法,称三绝。后与公同被逮②,抗辞不屈,事因以得白。病痺③,右臂不仁,作书用左手,号尚左生,又号丁巳残人④。爱砚,著《砚史》。自为圹铭⑤曰:“知其生何必知死,见其首何必见尾。”嗟尔死生类如此。后穷饿死,公哭之诗云:“乞米鸿归笺正裁,俄闻诀去岂胜哀。巫咸不为刘下,县宰谁迎杜甫来。落落清华兰社尽,堂堂著作玉樽开。年来衰老愁伤逝,况是凋零仅剩才。最风流处却如痴,颠米迂倪未是奇。再散千金仍托钵,已输一臂尚临池。殷生潇洒谈元日,戴椽昂藏对簿词。见说淮南传故事,遗文争患少人知。”⑥

【注释】

①篆籀:篆文和籀文。

②后与公同被逮:指乾隆二年,卢见曾(字澹园)因获罪被罢官革职流放,高凤翰因为与他有交情而受到牵连。

③痺(bì):同“痹”,指因风寒侵袭肌体导致肢体疼痛、麻木等病症,属于风寒性感冒。

④丁巳残人:乾隆二年为农历丁巳年。

⑤圹(kuàng)铭: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文体。

⑥本条文字见卷十。

【点评】

“扬州八怪”又称“扬州画派”,是清代中期活跃在扬州的一个画派总称,因作画风格相似而归为一派。“扬州八怪”的名称并非当时就有,本书也没有刻意将“八怪”排在一起。最早提到的是汪鋆的《扬州画苑录》:“怪以八名。”先后被称为“八怪”的共有十五人。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提到的金农、黄慎、郑燮、李、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八人,本书只有李方膺一人未被提及。

在扬州方言中,“八怪”形容人长得很丑,称为“丑八怪”,也有作“丑巴怪”的,是民间的俗称。“八”有时并不表示确切的数字,如形容时间太长,称为“八更八点”;形容人脑子有问题,称为“八折”,这些词里的“八”都是约数,并且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由此可见,“八怪”并非单一确指八个人,而是这一类人的约称。至于“怪”,后人多穿凿附会,认为这些人为人处事较怪异,其实只是他们的画风有别于当时上层社会所欣赏的“四王”(王鉴、王时敏、王原祁、王晕)。扬州八怪在绘画艺术上另辟蹊径,不拘绳墨,自立门户,敢于打破当时盛行的画风,将独特的情趣诗意融入到作画之中,又能寄情于景,借景抒情,将人的内心和景物,以及绘画创作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所以当时在思想保守的人眼里,他们的画风自然也就显得有些“怪”了。

同类推荐
  • 四库全书精编4

    四库全书精编4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论语·中庸·大学

    论语·中庸·大学

    《论语·中庸·大学(全新典藏本)》为中国古代官方指定教科书,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于一身,为全世界最为盛行的国学启蒙经典。《论语》,为人处世的根本;《大学》,为人处世的总纲;《中庸》,为人处世的精髓。圣贤语录,四书精华,济世修身,必读典藏。
  •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诗歌总集:<诗经>》生动介绍了《诗经》的产生、收集与流传、周民族史诗和怨刺诗、《诗经》中的爱情诗、《诗经》的情感和思想、《诗经》的特色和地位影响等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李国文评点三国演义

    李国文评点三国演义

    本书左栏《三国演义》底本为中华书局版《三国演义》。该书点评者李国文先生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刻的人生感悟对《三国演义》进行评点,每章章前有引语、章后有总结,对全章进行提纲挈领地评述。随文点评,既有对字句文的解析,也有作者精彩的议论,更有对思想、社会、人生、现实诸多方面的品评。
  • 孽海花

    孽海花

    《孽海花》以苏州状元金汮和名妓傅彩云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同治初年至甲午战争这三十年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历史变迁。书中笔墨最为集中也最成功的是对封建知识分子与官僚士大夫的刻画,写他们的虚伪造作,写他们面对西方文明冲突时的庸腐无能。和其他三部谴责小说相比,本书突出的特点是所写大都影射真人真事,书中的人物可以和近代一些名人一一对应,如金汮指洪钧,傅彩云指赛金花,翁叔平指翁同龢,梁超如指梁启超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热门推荐
  • 超灵高中

    超灵高中

    我!龙轩!圣冶高中的一名学生,平淡无奇的生活难免会有些乏味,可是直至他们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原来的生活。
  • 名门婚宠:总裁,劫个色

    名门婚宠:总裁,劫个色

    “你竟然敢逃?”昏暗的房间,本来好看的眉眼尽是一片暴戾之色。安羽倾很惆怅,这都一年多了,怎么这个男人还是这样霸道?她微微侧头,避开他的气息,含笑开口:“慕总裁这样是舍不得了吗?可惜啊,晚了。”男人怒极反笑:“有功夫跟我嘴硬倒不如好好想想,整整七百五十四天,你要怎么偿还我!还有那个不知道是谁的孽种,别让我看到!”安羽倾一愣,然后冷笑出声,慕总裁,那可是你的种,我就偏要领过来让你看看!简而言之,就是爱过,恨过,痛过,笑过,你还是我的。
  •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描写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以及到各处旅游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在中国文学史上,描写情爱的诗文很多,但大多或写宫廷艳史,或写权势礼法淫威下的爱情悲剧,或写风尘知己及少男少女之间的缠绵,很少涉及夫妻之情。沈复创作的《浮生六记》,将夫妻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林语堂将《浮生六记》四卷翻译成英文,并作长篇序言。
  • 爸爸妈妈不容易

    爸爸妈妈不容易

    《影响孩子一生的心灵鸡汤:爸爸妈妈不容易》讲述的都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温情故事。《影响孩子一生的心灵鸡汤:爸爸妈妈不容易》是品德兼优、品德高尚模范生必备的天天进步手册。《影响孩子一生的心灵鸡汤:爸爸妈妈不容易》告诉我们: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真诚的,是无条件的。他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奉献了所拥有的全部,是世界上最坚固的靠山。
  • 红楼之潇湘水云

    红楼之潇湘水云

    人人尽说天上好,谁又懂得那亘古的寂寞。看似高高在上,却是高处不胜寒。当众仙们昂然站在那不可企及的高度时,才知道一切都失去了意义。情谊,时间,如指尖流沙,如梦里流光,如天边清云,再也没有意义。遨游在时间里,却不知因何而存在,不知何处是心乡。他们早已经忘记,有泪有笑,有情有恨才算是活着啊。但是在这永恒的荒漠里还是有一处勃勃绿洲,那里警幻仙子的太虚幻境,如一朵莲花静静驻立在西方灵河岸的三生石畔……
  • 异常生物收容系统

    异常生物收容系统

    独守扶余镇八荒,不拜三清又何妨。我得无量天尊业,青天不见白骨乡!殡仪馆小工的崛起纪实。书友群1(昆仑帮总舵,都可进):530200761书友群2(VIP群,舵主以上可进,需验证):100874761
  • 帝王将相论时事

    帝王将相论时事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风流一时的英雄人物都已“俱往矣”。但他们所留给后人的功过是非与政治智慧却投有因时代的流逝和朝代的更替而消失。相反,正是随着时间的流失和朝代的更替,我们对这些帝王将相的一些精辟言论所透露出来的智慧谋略才倍加折服。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身为天子、将相他们有责任和义务维持社会的秩序,保持国家的安定,而这前提就是要对其统治下的国家,当时的时事要具有深刻的认识,这关乎国家的兴亡,社会的治乱。因此,他们对时事的论断往往准确而又精辟。
  • 无敌向羽

    无敌向羽

    天元大陆,实力为尊,一场大战,究竟有着怎么一场阴谋,延绵至今。地球小子穿越异界,看他如何带着众人,独步天下。
  • 重生之网游帝王

    重生之网游帝王

    伴随一声沉闷枪响,年轻的行会会长遭人谋害,却意外重生六年前。读档人生,掌控雄厚资本、操控游戏格局、聚拢高手助力、静待仇敌出现……誓用这世界的鲜血与圣诗,谱写一段帝王传奇!这虚拟的天地间,鲜血正在烧燃,信仰却被踏践!诸神远立天边冷笑,凡人沉沦血泊呐喊!握紧的大剑血迹未干,身后汇聚的人影步履艰难,却、战意滔天!“战!”
  • 闪婚豪门:诱拐小娇妻

    闪婚豪门:诱拐小娇妻

    一场事故,失怙失忆,她成了没落千金。被迫相亲,遭遇亲人背叛,高不可攀的相亲对象却提出闪婚。原本以为是各取所需的合作联姻,没有想到是他为了捉她精心布局设下的陷阱。“想跑吗?忘了告诉你,我手上没有走脱的猎物。”男人眉眼深浓勾魂摄魄。她被困在那双长臂间,从此再逃不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