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这时,你发现一个严峻的现实:你赖以生存的宝库原来是有使用期限的,你的使用权限不久就将到期……你的世界面临毁灭的危机。
你聪慧的头脑不能忍受现状,决定消灭魔鬼,并且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宝库。
于是聪慧的头脑让理解力、接受力、思维力作为大将,率领你的世界中其他的正面力量,比如朝气、活力、热情、善良等对邪恶的力量开战,为了增加战斗力,还专门培养了一个叫责任感的大将。一番恶战后,聪慧的头脑取得胜利,宝库的建设也初具规模。你的世界变得花香鸟语,生机盎然。
小贴士
要写好规定内容的想象作文,必须把自己投射为故事主角,那就必须经过一番思考,还会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对心理产生一定影响。量身定制的想象作文对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质是非常有帮助的。
请写出胜利的过程,描绘胜利后新的景象及感觉。
让我惊喜的是,他写成了一篇较长的小说,非常生动。
我与王峰讨论他的作文,发现他其实早就明白,要很好地生存发展,必须靠自己。只是他的家庭环境让他丢失了紧迫感。
这篇想象力的创作,唤醒了他的觉知,他意识到再这么混恐怕真的不行了。他说:“父母的宝库的确是有使用期限的。”
并非只有这一篇作文让我感到惊喜,王峰做的其他思考题,不管是对现状的反思,还是对未来的设想,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对复读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都超出了我对他的要求。他做了整整三十页信笺纸,每篇至少有一千字,字迹工整,思考深入,语言还特别有表现力——这也提醒了我,王峰表面上浑浑噩噩,内心深处却不甘于现状,他也在思考造成现状的原因,也有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我们采取的“正性强化法”和“作文法”配合严格的训练,对王峰很见效,不到两周的时间,王峰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并且在训练中取得了显著进步。
有一天,在训练结束后的小结会上,教官批评另一个队员:“你不努力,怎么取得进步?你看人家王峰是怎么训练的……”
王峰得到了表扬,非常兴奋。
他对我说:“我从小就是被当作反面教材的,没想到这次成了正面榜样,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等我父母来接我的时候,我要把那些项目全部做给他们看一遍,想到他们表扬我的情形,我就有点激动。”
王峰兴奋地在双杠上向我表演自己的技能,当他完成动作,漂亮的一个落地站稳后笑着走向我,一边搓手并回望双杠时,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王峰——充满朝气、自信、快乐,并具有男子汉强健的风采。
我把王峰的进步告诉他的家长,孩子的母亲说:“是不是真的哟,我觉得他是装的,装得好他就可以早点回来,我不大相信他真的能变好了。”
母亲说的这句话让我很是吃惊,虽然她口头上经常表扬孩子,其实她在心里并不相信儿子真的有上进心,真的可以做得很好。真实的情况是,她自己已经失去了辨别的能力。不被信任的孩子是很难进步的。
大家都表扬王峰进步大,王先生奖励王峰中途回家休息两天。王峰承诺,两天后保证自觉回营,把剩下的训练坚持完成。
从训练营回家,我与他们同行。一路上,王峰说起未来无比兴奋,策划着今年怎么复习,争取明年考个好成绩。
车停稳在他们家楼下时,王峰自然而然地先跑下车,给他父亲打开了车门。
令人失望的是,王先生对这一切完全没有反应,只顾说自己的话—家长对孩子的进步没反应,孩子是很难持续进步的。
两天后返营的时间到了,我却接到王峰母亲的电话。她说:“我刚从外地回来,好久没见到儿子了,就让他在家多待一天吧。”
接着王先生也打来电话:“孩子这两天在家表现相当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就让他多待一天,好让他妈妈高兴高兴。”
我问:“他自己也是这样想的吗?”
王先生说:“我觉得他也挺想多待一天的,但是他说应该遵守承诺,不能失信于您。所以我跟他说替他跟您求个情,您答应了,他肯定就放心了。”
王峰是自由的,如果他不想把训练坚持到底,坚决不回训练营,他完全有条件做得到。而他的一句“应该遵守承诺”让我对他充满信心,他已经可以做到自律了。
让人担忧的是他的父母,在夫妇两人的眼里,信守承诺似乎是不重要的。由此可见,王峰为什么总找理由不去上学,总找理由贪玩,找理由来不遵守规矩,这个习惯的养成也有家长的“功劳”。口头上天天唠叨大道理的父亲却带头不遵守规矩,叫孩子如何适从?
孩子的许多习惯,是在家庭中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而习得的。
按照我们预先制定的辅导方案,王峰提前达到心理成长和行为训练的目标。我跟他的父母商量过后,王峰可以提前回家了。
为了表扬王峰的进步,我和训练营里的人商量,给他安排了一个简单的出营仪式。其中有一项,就是向大家展示他的技能。
王峰身姿矫健,出色地完成了规定的技能,赢来一片掌声。
有个队友说:“爬杆最难了,王峰敢不敢挑战?”
王峰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我太重了,从来没爬到过杆顶。”
我和教官都鼓励他试试,他答应了。
然后他擦擦掌,定定神,卯足劲,一下子就爬到了杆顶,在我们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王先生笑着说:“唔,不错。想当年我们训练,比这快多了!哦,那才是些好汉呢!”
接着,他面对全体队友,回忆当年,怀念战友,滔滔不绝。
孩子兴奋的表情一下子变得十分落寞。
只沉醉于自己的辉煌,漠视孩子的成功,孩子向上的动力会受到沉重打击。
在王峰结束训练回家那天,我告诉了王先生王峰为什么会混日子的答案,告诉了他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并且对王峰回家后王先生可以采取的策略,也提出了建议。我强调了赏识、信任和心理支持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而在行为上该严格的地方也不能松懈。
但是,王先生似乎只关心儿子改变了多少,至于回家后能否持续,怎样让孩子继续进步,他好像并不在意。
而且我建议他需要配合做些改变,他压根儿就听不进去。那个意思好像是说:孩子进医院治病,怎么还让我吃药呢?
两周后,我果然领教到了王先生的干扰波。
他依然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缺点上,我没有听到他说一句王峰的进步。他依然全方位立体唠叨,三天两头打电话告知我孩子一天不如一天。
王峰不如刚回来时起床早了,起床又没叠被子了,袜子开始乱丢了,吃了饭把碗放在卧室了,喝牛奶不洗杯子了,又没有背英语了,没洗澡就睡觉了,不再帮奶奶洗碗了,又不和我一起跑步了,又开始长时间上网了……
唉,我不由叹气:就算你抓缺点,也别这样,你这是全方位求全责备啊!你让儿子把努力重点放在哪个方向呢?你一个阶段一个重点好不好?你这样眉毛胡子一把抓,抓得住什么呢?你抓大放小行不行?你自己试着站在王峰的位置上去听听这些话,感觉是什么?就是一个字——晕。孩子都晕头转向了,还能有什么进步呢?
这时,我想起王先生曾经说过的——家长该做的他都做了,家长不该做的他都没做。其实王先生啊,还有一些“应该”和“不该”,你完全没有搞清楚。
眼看胜利成果就要被他抹煞完了,我怎能眼睁睁看到王峰又回到老样子,于是,煞费苦心地为王先生写了一份《温馨提示》。
家长您好!
您的儿子经过两个月的成长辅导和行为训练,已达到阶段性目标,回到您的身边了。
如今的他已初步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原先杂乱无序的“软件”(思想认识),已初步整理有序并“升级”,等待运用于实际生活并接受生活的检验。
我欣喜地看到,他正在逐步变成一名理想中的男子汉:进取、理智、责任感、荣誉感、诚信、坚持、自律、毅力等优秀品质,已在他身上苏醒,这些优秀品质仿佛一个个发亮的新芽,正在阳光雨露中成长。
而给他营造合适环境气候的接力棒,现在,就要从我的手中交给你们了。
1.请在他的生活中找出具体的表现来证明他具有的优秀品质,给予赏识。您的这种关注是一种超强的营养,将使那些优秀的新芽茁壮成长。如果把关注点放在寻找缺点上,那么缺点就会不断被强化放大,优点就会不断被忽略,就事与愿违了。
2.“男子汉”有自己的思考和主张,那就让他自己思考、自己拿主意吧。我们只需将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提供给他参考,或许还要作些引导,但我们不代替他思考,不代替他作决定,我们只在他需要我们的时候给予他帮助。在这样的尊重和信任下,他将更快地成熟,更加有责任感。
3.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许他还会有不少让您烦心的地方。这时,您需要与他交流或者查看一下他那三十页的作业,做他的朋友,站在他的角度看待问题,了解他,找到他做这件事的正面动机,再和他一起,为他正面的动机找到正确的做法。
4.我们的教育每次只针对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决不图求面面俱到,那样,我们就不会使孩子晕头转向、无所适从而敷衍蒙混。
5.有专家认为,防止沉迷网络游戏的有效办法是: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让他在现实世界中体会价值感。的确,我在调查中得知,许多优秀学生玩游戏而不会沉迷游戏,就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放弃实实在在的价值。
您比我们更加了解您的孩子,您会比我们做得更好!
祝愉快!
我与王先生交流,举例子给他强调关注孩子积极方面的重要性。之后,我把《温馨提示》和王峰的作文以及那三十页作业,复印给了他。
这次终于见效了。此后,王先生很少找我。每次找我研究的,也都是王峰进步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并必须要解决的事。
半年后,王峰接到了大学本科的录取通知书。
给家长的话
你的孩子生活在你家庭爱的系统中,家庭中每一种爱的表达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力量,有的如水,有的如风,有的如土壤、有的如阳光……
我们离不开阳光,可也受不了烈日的长期炙烤;我们离不开雨露,可是连日暴雨也会成为灾难……
孩子如一颗种子,降生于你家这个特定的环境,带着他自身的遗传信息,受着环境条件的制约,在各种力量的作用下,他长成属于自己的特有的形态。
孩子目前的状态,就是他不断调节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的作用力后达到的一种平衡。
如果他并不茁壮挺直,我们不能单纯指责他的过错,我们也该思考,家庭中每个成员倾心付出的爱,是否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营造了一个错误的动力环境?充分了解孩子心理状态和成长需求,适时调节爱与教育的方式,孩子就能很好地成长。
一个孩子的问题,往往是一个家庭里许多因素共同造成的。反过来,一个孩子的成功也是许多因素共同造就的。那么,怎样调节和利用好各种因素?
作为父母的各种行为和各种语言,既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此时是甘露,彼时可能是毒药。
你的言行对于孩子是营养还是毒药,关键还在于这些因素是否适合孩子的心理素质,是否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需求,搭配得当、适时、适度、适量,那就是有益的,反之,就可能是有害的。
你应该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素质和成长需求,调整家庭的爱和教育的方式,使孩子及时得到所需心理营养和心理支持,从而健康成长。不要像案例中的王先生一样自顾自地无的放矢,结果把爱变成了干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