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按摩做完了,我跟着小凤去前台,她就结结巴巴地说:“大哥,我觉得您这次做完肤色看起来好多了!然后……然后……”我就笑话她说:“你这个说话的能力还要多训练,好好在你们晨会上表现吧!”“嗯!一定!大哥,您真是我的贵人!”小凤又把她那几个感激的词翻出来了。
我说:“其实销售说白了就是面对人的一场临场发挥。它可能需要将心比心,它更需要你去勤练习和多总结。我最后再教你一招,等你把之前我说的掌握住了,你还可以晋级的地方就是,你可以尝试给别人惊喜。”
“我再举个例子,如果你给这个客人推荐的是588元的产品,但是她比较怀疑,后来她选择了一个低价位的产品。如果你业绩做得好,你拥有了一定的权限之后,你可以在最后,比如乳液或者其他环节,让她去做一轮这个尝试,而在给她试用的过程中,你就要真的结合你的销售知识,比如你告诉她最后的这个精华液或者乳液大概的产地、优势,包括味道会有所不同等等,这样如果客人觉得效果很好,或者她能够在心里产生一个比对,那么下次她选择这款产品的概率就会更大。”
“如果你们没有试用装,你们内部会有员工的特优价,你可以自己买一套,在你接待的一些客人当中去做这个试用推广。这样,哪怕十个人中有两个人签单,你也可以有大的盈利。做销售,就是要不断地制造惊喜。”
这位和小凤一样都是20多岁,同样也是做美容师的妹子,其实我觉得学历并不重要,社会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它能教会你所有的技能和本领,只要你肯去学,肯去观察和总结。
你觉得自己位置越低,就要越早地确立自己的目标。
哪怕是成为美容师,哪怕是存钱,这都没关系!在去努力达成的时候,不断地追问自己,然后呢?然后我要做什么?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把握每一次表现的机会,善于总结,善于模仿成功者,不断地吸收新的技能。当你拥有了本领和本钱的时候,你的安全感自然就会越来越多。
你问我,现在完成了当初的愿望,成了美容师,是要按照当初的愿望去做,还是继续留在这里呢?其实我觉得这不矛盾。去做你希望做的销售,一定不是从头开始做起。五年里你学会的如果只是美容的技术,那么你可以从现在起尝试用销售的思路引导自己。你所有的老客户都可能是你未来的客户,对吧?你和他们的情感链接如何?你是否拥有他们直接的联系方式?你能在他们身上做出业绩吗?你是否总结过自己目前的欠缺?
不是只有出走才能学到,关键是你怎么看待目前的自己。
和时间做朋友:我是如何克服拖延症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兴起了一个流行词,叫作“拖延症”。即便不用百度,估计你也能猜到,所谓的拖延症就是:有事儿不爱做,能拖一天算一天。据说这个病症人人都有,可能会传染,很容易痊愈,也很容易复发。前段时间我就患上了拖延症,那就现身说法,我是如何克服拖延症,自我治愈的吧!
中国有句俗语说:“坐着不如躺着。”可见人的内心里本来就有惰性。
所以,贪图安逸、享乐怠工是人的天性。前段时间公司组织出国旅行,消息一放出,我立刻就坐不住了。本来手里还进行着杂志选题策划、公司品牌战略等一些事儿,但是一想到要出国玩儿,眼前的这些工作任务立刻就变得好像难度增加了上万倍!索性提前一周就开始让自己放松,每天就是上上网,刷刷微博,QQ 群里和几个主编扯扯淡,眼巴巴等着出国。我就是在这个时候不知不觉地染上拖延症的。
最初发现症状是在出国玩了七天之后。回来的第一天,我发现自己没办法集中精力。开始还以为是出国回来暂时不太适应,谁知连续三天都是这样。这下我可有点儿坐不住了,一来是因为手头的工作积压了一堆,到了时间必须得出结果;二来是觉得自己这样每天混日子,内心很惭愧。
想要治疗拖延症,“知耻心”是关键。正所谓头脑决定行动,再缜密的行动计划,没有思想驱动都是空谈。自律本身是需要非常大的决心和勇气的,所以改变之前,要从思想上确立决心,这才是关键。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自我克制只能一步一步来,尤其是当你的身体已经舒服惯了,忽然让它再紧张起来工作,一定很困难。万事开头难,自我治疗拖延症最好的办法是:先设立一个比较容易达成的目标,快速完成它,这样会很容易逐渐建立起自信。
我个人有读书的习惯,一来是工作和做杂志有关,二来是我个人爱好使然。
于是就在豆瓣的图书推荐里找到了一本还不错的书,叫作《习惯的力量》。
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三天读完一半。
开始读书的前两天,工作依旧没有头绪,压力开始增大。除了领导开始催促尽早交报告之外,杂志的主题策划依旧没有头绪。因为没有头绪,也就无法开始约稿,每天一早上班就是打开QQ,边处理一些常规工作边刷微博,看看QQ 群,转一圈下来,就开始读书。
这本书的内容通俗易懂,大部分都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做案例描述,所以我看得很顺。因为书的内容很有趣,所以,回去的路上我也喜欢在地铁里再读上一小段。两天之后,我已经读完了大半本,提早完成了设定的目标。
领导再次催促“品牌战略报告”的事儿,下属也开始问我这次的选题方向以及约稿的事情,于是硬着头皮答应了领导下周三交报告,和下属说下周一开选题会。读书目标达成带来的欣喜还没来得及品味,就被强大的工作压力瞬间淹没了。不过自己的负罪感已经少了许多,至少觉得自己这两天都是有收获的,不再是没成果地空耗时间。
达成了初期目标之后,就需要正视你的工作,这也是治疗拖延症的一个关键。
首先要做的就是养成一个新的工作习惯,代替过去的习惯。借用《习惯的力量》推荐理论:人很难改变一个习惯,你只能用一个新的习惯去代替另外一个旧的习惯。于是我决定活学活用一番。
首先要改变的习惯就是一早开电脑就上QQ、刷微博。
这除了会分散我的注意力之外,还会第一时间让我陷入过去的习惯模式。我卸载了浏览器上的微博提醒,强迫自己上班第一件事儿不是先开电脑,而是坐下来先用五分钟时间在工作日记上列一下今天要做的几件事儿。
把工作按轻重缓急分为ABC 三个等级,A 类是重点事件,必须当天或者三天内完成;B 类是次重点,要求不急,但是本周完成;C 类则是一些当月常规工作。按照我的个人经验,每天能完成的工作列项基本在五项左右,创意类的A 项工作,一天顶多完成一项。
列出工作列项主要是为了清空大脑,梳理思路。人的大脑很奇怪,当你脑子里放了一堆事情的时候,其实你是没办法专心去思考的。但是当你把它写到纸上时,大脑会觉得这件事已经完成了,就不会再时不时地跳出来打断你的思路。我按照目前的两个时间点:下周一开选题会、下周三交报告这两件事儿倒排出要做的工作。这样就明确了自己有待解决的工作任务。
本期杂志的选题非常大,可说的层面非常多,如果做得不好,很容易散。
之前我阅读了很多人的文章,但是依旧没有头绪。我不太想提常规的两点方向,但是不知道除了这两点之外还能如何去阐述和支撑这个主题。
当你面对工作,发现进展有问题的时候,不要想着逃避,或者放下不做,那只会重新回到拖延症的老路上。我个人的习惯是尝试画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个很不错的逻辑分析工具,既能发散,也可以聚焦。我们可以在纸上,也可以使用软件MindManager(思维导图)来完成。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以任务词为圆心写关键词,写出一个关键词之后再围绕这个关键词做发散,最后总结出一条脉络。
我将这次的选题写在中间,推导出它的概念是什么。之后衍生出它还和什么有关系,它如何存在以及衍生到今天的现状,我们如何认知与怀念。之后,思路就慢慢开始清晰了,我决定从基本概念入手,结合怀旧的人文感受,再加入名家的理论解读,最后结合我们自己的企业做观点阐明。
这样,既绕开了原本不想提的问题,又使选题的框架翔实。
有了思路之后,选题会自然就会变得比较顺畅。当你觉得自己完成了一项工作并取得成果之后,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奖励来强化这种满足感。
我给自己的奖励就是允许自己在当天下午3点之后去QQ 群里和大家聊天两个小时。
保持了几天先做工作笔记的习惯之后,工作状态开始慢慢恢复。但我发现,我的工作笔记上已经连续两天把“品牌战略报告”这个A 类工作排在第一位,却一直没有开展。看来这是比较难攻克的一关,于是我决定加班。
其实我个人并不提倡加班。我把加班作为一种“惩罚”。
人的身体会因为习惯而产生惰性,之后当你想脱离原本的轨道时,它会有很多抵触。举例来说,当你开始尝试去晨跑,却发现自己很难坚持,其实是你的身体在做排斥反应。它在拖着你恢复原本的习惯,因此适当的惩罚是一个小小的提醒。
如果赖床五分钟,那就需要多跑一圈。一旦你的身体接受了这个惩戒模式,下次自然就会乖乖地不抵抗了。所以,其实我的加班就是在告诉自己的身体和大脑,做不完预定的目标,就需要承担这样的结果。
除了进行小小的惩罚来提醒自己之外,还需要自我分析。拖延症有时候不是事情一直拖,而是因为开始就觉得无从下手,或者内心有情绪抵触的东西存在。如果觉得无从下手,就需要求助于同事或者领导,一旦开窍了,事情就会迎刃而解。
如果是情绪的原因,就一定要找到转换的办法。
我在自我分析之后发现,对于“品牌战略报告”,很多时候我不愿意去开展工作。有一部分就是来自主观情绪上的障碍,觉得自己没做过,害怕去做。再深层次挖掘就会发现,我内心里一直都很希望去做营销,对于品牌并不那么感兴趣。
找到了根源之后,积极转换心态。
以蓝海概念去看待未来的品牌发展,把挑战和机遇对换一下,自然就容易找到动力。当你知道你现在做的这件事儿可能就是你未来职业发展的主线的时候,你的热情和能量是完全不一样的。最后这个“品牌战略报告”只修改了一次,就获得了董事长的肯定。就这样,我的拖延症慢慢痊愈了。
以前很多人都觉得我特会安排时间,每天上班之余还能读那么多书,还能抽空去做时尚杂志人物专访。我也从没有想过,一直高效积极的自己有一天也会感染拖延症。在和拖延症共度的这三周时间里,我收获了一本好书,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笔记前置的习惯。此外,还解开了自己的一个心结,找到了新的努力方向。
时间是非常公平的,它分给每个人的都是等量的。有的人会安排得很自如,有的人会安排得很杂乱。把时间当作朋友,从最基本的兴趣出发,尝试用新的习惯去代替旧的习惯。
尝试用思维导图去厘清思路,尝试每天提前做工作安排。时刻关注自己内心的成长和变化,及时给自己回应与奖励!那么下一次再患上拖延症的时候,或许我就能用更短的时间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