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67300000008

第8章 培养想象力丰富 勤学好问的孩子——学习细节的教育(1)

细节18:鼓励孩子异想天开,不要扼杀孩子想象的翅膀

想象力这份心理资源,是每个孩子天生就拥有的。父母和社会的责任,在于帮助孩子把他们从小受到扼制和禁锢的想象力的大门打开,使每个孩子都可以享受到想象力之门打开之后的乐趣和收益。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生活中有许多父母都曾用这个问题考过孩子:“树上有5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了一只,还有几只?”

有的孩子回答:“一只也没有了,因为都吓跑了。”

也有的孩子回答:“还剩3只。因为树上的5只鸟是一家子,有鸟爸爸、鸟妈妈和3只不会飞的鸟宝宝。猎人打死了鸟爸爸,吓跑了鸟妈妈,所以就剩下3只不会飞的鸟宝宝了。”孩子这样回答,也不是没有道理。

也有的孩子回答:“不能打小鸟,要爱护动物!”

孩子们的回答,有的合情合理,有的与众不同。每一颗质朴、善良的童心,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和大胆的想象。

研究表明,不少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表现出成人化的思维倾向,失去了以往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也就是说,当孩子们还没来得及对美好的世界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时,想象的翅膀没张开,就开始脱落了。

我们身边的文化大都鼓励顺从听话,不鼓励独立见解;鼓励中庸、随大流,不鼓励冒险;鼓励稳妥可靠,不鼓励异想天开;鼓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鼓励个人独立性;鼓励儿童把成人的兴趣当成自己的兴趣,不保护和激发儿童天性中潜在的兴趣和求知欲。与产生诺贝尔奖的文化背景相一致的地方也有,只是较少,如与刻苦、顽强、百折不挠相吻合的地方,便是传统文化中“十年寒窗苦”“头悬梁,锥刺骨”等。

著名诗人金波认为,想象力在少年儿童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是顺应它、引导它、呵护它,还是漠视它、抑制它、约束它,已经摆在每一个家庭和父母的面前,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有人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儿,让被试者回答这是什么。问到大学生,他们则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回答的问题。问到初中生,一个尖子生举手回答“是零”,一个调皮学生大喊“是英文字母o”,却遭到班主任的白眼。最后问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异常活跃地举起小手回答:“是白兔”“是乒乓球”“是烧饼”“是老师发脾气时的眼睛”。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所受教育越多,想象力越苍白。年龄和阅历往往是束缚想象力的绳索,而浪漫的童心才是充溢着想象力的。世界广袤无垠,答案多种多样。保持童心,摆脱框架,人生才会展示生命最丰富的活力。

有人认为,只有诗人、发明家等才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其实,我们做每一件事时都是创造性的。想象力如何推动创造机能,历代的伟大思想家都无法找到答案,但他们都承认“想象力能够推动创造力”这一事实,而且能善加利用。

拿破仑说过:“想象力可以统治整个世界。”想象力这种天赋是人类活动的最大源泉。呵护孩子的想象力,也是尊重儿童。尊重儿童,首先应是尊重儿童的天性。他们从小喜欢在好奇的心态下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

思想活跃的孩子更善于幻想和虚构。有的父母难以摆脱传统的说话语气,认为孩子在瞎想瞎说,或者令人费解。而绝大部分想象力,就这样在孩子幼年时期就被扼杀了。父母应当对孩子的想象力加以鼓励,表示支持,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继续大胆想象。

我们发现,目前在孩子的视野里,一谈到和“幻想”相关的内容,莫不过是哪吒、孙悟空之类。孩子的想象能力在丧失。许多孩子只能按书本上的要求去答题解题,而不允许有一点自己的想象和发挥。

想象力丰富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和社会的责任,在于帮助孩子解除想象力的禁锢,使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

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

父母可以多让孩子参加有创造性的游戏。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父母可以在孩子游戏时鼓励他们自己提出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如果形成了习惯,孩子的想象能力就会得到迅速地提高。

父母应多给孩子讲童话故事。童话故事适合孩子想象力的特点,经常听童话故事的孩子其想象能力比不听、少听童话故事的孩子要丰富得多。最主要的是父母讲完后,让孩子马上复述故事。孩子可能在复述中有添枝加叶的地方,只要主题大意不变,父母就应该鼓励。千万不要泼冷水,以免挫伤孩子想象的积极性。父母给孩子讲故事,有时可以讲到一定的地方不往下讲,引导孩子对以后的故事情节进行想象。如讲述《曹冲称象》,当讲到该怎样称这陆地上最大的动物的重量时停住,让孩子想一下,用什么办法可以称象?促使孩子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边听,边动脑筋,发展了想象力。

父母应让孩子进行“情景描述”的训练。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做这样的游戏。例如,父母说:“这是一个下雪天,想想看是什么样子?”孩子根据他的想象进行描述。反过来,孩子也可以问父母:“这是一个下雨天,想想看是什么样子?”此时父母应尽量认真细致地描述一番,让孩子从中受到一些启发。诸如此类的问题有许多。在想象时,孩子的水平会有差别,父母要引导他们讲述更加丰富的内容,让孩子尽情地说出他的想法。即使他的答案很滑稽,甚至不合逻辑,都不要严加批评,唯有你的倾听、接纳才能引导出更好的答案。

许多父母在看待世界时往往很自信地认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就足以应付得了了。其实这不仅在无意中让自己失去了最宝贵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无知地将这条束缚想象力的锁链套在了孩子们的身上,固执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去想问题、做事情,对孩子独特的想象、创造的萌芽熟视无睹,意识不到要保护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俞国良教授指出,一个缺乏想象力的儿童是不健全的儿童,扼杀孩子今天的想象力就是扼杀孩子的未来,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就是帮助孩子成才。因此,我们要鼓励孩子异想天开,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而不是扼杀孩子想象的翅膀。

细节19:鼓励孩子提问,但不要马上告诉他答案,对孩子的问题不要嫌麻烦

面对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千万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

不要总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的心灵深处绝对不是一片空白。不同年龄的孩子常常会向父母提出一串串精彩的问题。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上小学时,在班上成绩很好,但是,上初中和高中后成绩下降,这种例子屡见不鲜。反之,有些孩子小学时的成绩不太好,进中学后成绩斐然的亦到处可见。尤其是在男孩子中,更为常见。

这是为什么呢?一些成绩下降了的孩子的父母更是为此事迷惑不解。“乖乖的一个孩子,怎么突然赶不上进度了?”这其中的奥妙,或者说,事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小学功课比较容易,只要顺从父母“好好用功”,孩子就能获得好成绩。初高中课程难度逐渐加大,需要个人思考的成分日益增多,这时最起作用的是孩子本人的意志,而不是父母的意志,父母便无法再左右孩子成绩的好坏了。这是因为单纯的死记硬背已不能解决学习中的一切问题,各个学科的功课越来越多地要求孩子们独立思考。因而如果孩子对所学的课程不感兴趣,不肯动脑筋,就会学不懂、学不精,更不要谈做好作业了。反之,如果孩子对新鲜事物、新的学科能抱有强烈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就会去自寻答案。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每个孩子都天生具有的,只是程度强弱和大小有所差异罢了。这就是为什么每一个孩子在小时候都喜欢见了什么就问父母:“这是什么”和“为什么”。

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是最喜欢发问的时候,也是孩子智力发育的重要时期。到了小学低年级,孩子开始接触书本,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加,于是常问父母:“为什么?为什么应该变成这个样子?它是怎样变来的?”父母如果因一时答不出而斥责孩子,或因有事而嫌孩子打扰,就会说:“我现在很忙,没有时间跟你讲。”或者干脆骂道:“你怎么这么啰嗦,别再问了!只有你的问题多,下次不带你出来了!”

父母这种粗暴的态度就会扑灭和冷却孩子开始萌生的求知欲和日益增长的好奇心。如果这种情形反复出现,就会使孩子逐渐对一切都不感兴趣。当然,在学校里对新的功课就不会产生什么强烈的兴趣了。尤其是当功课有了一些难度的时候,更是如此。孩子开始变得心灰意懒。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孩子会这样想:“我问你们,你们还嫌麻烦,我不问就是了。”

这当然是极端错误的做法。旺盛的求知欲是孩子成才的先决条件。所以,父母应重视孩子的发问,并加以鼓励。有的父母看孩子对答案难以确定的样子,就想赶紧把答案告诉孩子。岂不知,这样会使孩子感到:“我是这么笨啊,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从而使孩子丧失自信心,不再自己独立思考,独自寻求问题的答案。

曾经有人比较过美国孩子和中国孩子的学习教育效果:在美国,课堂上非常热闹,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会一个接一个地问个不停,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中国孩子在教室里非常安静,大多都是静静地听老师讲课,认真地记笔记,很少有人发问。

陈宇华小时候也并不是特别爱好学习。陈宇华的父母后来回忆说。后来大家都夸宇华聪明,父母倒觉得,小时候,她和其他孩子的差别并不是很大,无论从智力上,还是对学习的兴趣上。关键是看你怎么培养她,引导她。

像大多数父母一样,在宇华一两岁的时候,父母就给她买了很多的书,像什么《唐诗300首》《幼儿数学》《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一有空闲的时候,父母就给她灌输,但是,她并没有表现出多么大的兴趣。

宇华倒是挺喜欢小汽车的,整天拿着个小汽车摆弄,可这有什么用?

“爸爸,汽车为什么4个轮子?”一天,宇华举着小汽车问。

“4个轮子才稳当么。”爸爸一边看报纸,一边随口说道。

“那三轮车为什么是3个轮子?”

“……有3个轮子,也就稳当了……”爸爸有些不耐烦,因为他正在看一条重要新闻。

“那自行车怎么只有两个轮子?”

爸爸放下了报纸,有些吃惊又有些尴尬地看着宇华。宇华正睁大眼睛看着他。父女对视了一分钟,爸爸才缓过神来。

从宇华乌黑但充满了疑问的大眼睛里,爸爸像是看到了什么!

“这不就是几何的几个基本原理么?”爸爸的脑子里像有个小火花跳跃了一下。当然,这只是实际生活中的几个小小的疑问而已——但正因为是实际的,不是比教学上的理论更鲜明、更活泼嘛!

爸爸知道该怎么做了,像是大梦初醒一般!

“好孩子,”爸爸一把把宇华拉到怀里,“来,爸爸给你讲!”

爸爸就用最浅显的话,认认真真地给宇华讲着。令爸爸感到特别高兴的是:这次宇华竟然一动不动,昂着脑袋,老老实实地听着爸爸的话,既不乱讲话,也不做小动作了。

爱提问题的孩子比被动接受知识的孩子知识掌握得快,而且觉得负担轻。孩子好奇,求知欲强,对特别想知道的事情自然记得快、记得牢。父母要培养孩子读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

从此,父母也开始发现,宇华原来是个很爱学习的孩子:她老是在不停地提问。

“爸爸,为什么天是蓝的?”

“妈妈,为什么海水也是蓝的?”

“为什么父母喝的水,洗脸的水,却没有颜色?”

以前,父母会觉得烦,总是要么胡乱回答,要么搪塞不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有的东西父母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大人的虚荣心在作祟呢?看来得好好看看《十万个为什么》了。

后来,父母就把一切地方,都当作了宇华的大教室。

饭桌上——“为什么不吃饭就会觉得饿?”“因为,人必须得吸收营养啊。像小树必须得浇水一样……”

玩耍时——“为什么轱辘是圆的?”“圆的才能转啊,方的就不行……”

散步时——“为什么花是红的,叶子是绿的?”“因为叶子里有叶绿素……爸爸也说不清楚,咱们回去再看看书好么?”

甚至洗脸、刷牙、洗澡的时候,父母都相信这也是个课堂,当初那个数学家阿基米德不就是在洗澡的时候解决了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问题吗?

总之,就这样,父母认真地对待宇华的各种问题,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一面让她自己考虑,一面自己恶补各种知识,然后再告诉她。宇华的“求知态度”得到了认真的回答,求知热情也就更加高涨起来。宇华不断地提问,也在不断地获得知识。

当后来有人把这些归结为自主教育时,陈宇华说:“我是无法忘掉父母从小对我的培养的,但是,他们教育的起点,都是我自己。我喜欢的,他们就愿意教我;不然的话,就看我的表现了。我不喜欢的,他们不会勉强我的。”

同类推荐
  • 育儿知识一点通

    育儿知识一点通

    幼龄宝宝正处于生理、心理、社会意识等方面的觉醒期,作为宝宝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对宝宝的智力、身体发育有着巨大的影响。本选题内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将新生宝宝按月龄划分,把对1~12个月幼儿的教育、护理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科学性强,实用性强,是广大家长向专家学习育儿心得、防病经验的绝佳选择。
  • 科学育儿0—6岁(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科学育儿0—6岁(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本书在内容方面秉持专业品味,在时间跨度上从孕前一直到儿童满6周岁,专家们将他们多年的经验与科学孕产、育儿、早教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百忙的工作中笔耕不辍,为读者奉献出了最好的作品。
  • 妈妈和女儿的悄悄话

    妈妈和女儿的悄悄话

    一起快乐,一起成长。女儿是妈妈生命的延续,母女间的对话好像变得不一样了。从出生那一天开始,女儿天天成长,妈妈与女儿的互动似乎也不断地在发生变化,突然有一天,妈妈发现,女儿不再是贴心小宝贝了,女儿越来越前卫。女儿是妈妈贴心的小宝贝,这话应该不会错的,但时代的改变,社会的信息来得太多,女儿的生活方式远远出乎妈妈成长时的经历,乐观、成功、开朗、时髦的妈妈也必须跟着越来越摩登时髦才是啊!辣妈咪,才不会让女儿逃之夭夭,离得越来越远! 本书讲述了一个麻辣妈咪的教女经历!
  • 搞定难搞的孩子

    搞定难搞的孩子

    《搞定难搞的孩子》收集了孩子身上最令家长头痛的、普遍存在的问题,用词条的形式进行解释,并提供解决方案。每个词条都包括:释义——用儿童心理学知识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专业解释;典型表现——列举这种行为在孩子身上的各种表现;多发情形——这种行为在怎样的情形下更加多发;错误成因——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心理原因;解决方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具的实用药方;误区警示——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此种行为时需要绝对避免的做法。
  • 你会教孩子吗(全集)

    你会教孩子吗(全集)

    本书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让孩子带着兴趣去学习,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等角度,总结出100个要点,来阐述如何教孩子。
热门推荐
  • 绘画天才:毕加索

    绘画天才:毕加索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重生超级高手在都市

    重生超级高手在都市

    一滴水重于山岳,一根草划破无尽虚空,挥手间天旋地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大千世界万族林立,一位位天之至尊演绎着令人向往的传奇,追寻着那超脱之路。有古神族屹立云端威压众生;有魔族大尊战天斗地威震星空;有北方圣殿万妖之王战威无可敌;有极西之地满天神佛教化众生镇天地。少年洛天觉醒记忆,从慌域而出,闯入了那精彩绝伦的纷争世界,走出了一条血海白骨路,登临绝顶,主宰星空,称霸万域。
  • 绝地求生之天幕

    绝地求生之天幕

    【第一版简介】莫名其妙进入到了一个游戏之中,它的背后,隐藏着惊人的秘密……
  • 魔武双修,逆天大小姐

    魔武双修,逆天大小姐

    苍泽大陆,魔武盛行,强者为尊。一场意外,21世纪的她香消玉殒,魂临异世。为救娘亲,家人团聚,魔武双修,一路逆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步步走向巅峰之路。
  • 浮世绘道录

    浮世绘道录

    在轮回中又苏醒,他再次行走于诸界。这是个任何人都不可揣测的大时代,最古的先人一个个归来,今古的天骄争锋,轮回之中的魂魄找到了归处。曾经封闭的大墓开启,古老的传承寻找着主人,一个个伏惟己心的天骄古雄,拉开了恢宏的史诗。……那声“天地无二物,唯独人道昌”再次回荡万古!那声“众生之灵,但有生焉,莫不决别”的悲壮!这一次的重演,不会再是无力的血泪!……始终是那个清淡的少年他,向诸天寰宇,告着自己的道……(老书虫心痒五年所作,想完善一个心中推延到极致的仙侠世界,当在一条不受束缚,没有尽头的修行路上,会有怎样的精彩)
  • 哈佛箴言

    哈佛箴言

    孩子的励志书——告诉你赢在起点的方法,指引你由平庸变非凡。家长的亲子书——与孩子一起领略哈佛的智慧,让他脱颖而出。教师的参考书——用百年哈佛的经典哲学滋养学生心灵。伟大的励志经典 哈佛毕业生的25条准则
  • 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语录

    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淡定主母嚣张王

    淡定主母嚣张王

    简介近视600的林小景很悲催的穿了,还是身穿,好在林小景是传闻中无比淡定的主,当然不能被表面蒙蔽,这主是外面淡定内心无比邪恶狂热的家伙。看着各人玩阴谋耍算计各种欢快,有时还心血来潮的乱加戏码。可谓混的风生水起,如鱼得水府里小妾给她下迷药陷害时林小景很配合的吞下药,一脸痛苦的似乎就要阵亡看的小妾心情大好还要装作关心的样子上去扶她的时候“下次下毒找甜的,这玩意不和我口味。我实在是咽不下去!”接着一口黑水就吐到某张还没来得及抽筋的脸上太子爱妃推她下水,反而一脸惊恐的想要博同情的时候林小景却优哉游哉的从水里爬出来淡定的跟人家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你哭早了,我会游泳!”这个平静的世界,就这样无害的淡定主给彻底折腾。唯一不和谐的就是,总有那么一个人,有事没事的就出来煞煞风景“人生真是要缘分呀…”某景抿一口茶,很淡定的看着总是负责煞风景的人物此人腹黑算计凶残冷血外带小气,见了皇帝老子也面不改色,对着任何人都是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似乎这世界没有他到不了的地方,做不了的事情!虽任由她兴风作浪,任由她没事找事,但是他要见,她必须出现,不出现也能拎她出来。他要走,她必须陪着,不愿意也能带她走。总之就是两个字,嚣张!当淡定主遇到嚣张时王,到底会怎么样,请亲们擦亮大眼或者小眼瞅着来…
  • 新编诸宗教藏总录

    新编诸宗教藏总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锐读(第5期·悬疑新主张)

    锐读(第5期·悬疑新主张)

    《惊奇档案》专栏编辑,觅骨寻踪,亲历惊奇与惊险,探寻神秘的不可思议,用科学的态度解读怪谈与诡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