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6500000002

第2章 我心仿佛

行于路,止于心,但我很早就察觉到有条路铺设在搏动的心田,路就像架在心田上的浮桥,摇来晃去,即使在睡梦中,那架浮桥一刻也没能静止。

看遍龟兹洞窟,竟然意马心猿,忽然想起要在一座空洞里做自我解脱的修行,还原尘埃中行走的自我,而不是滞留在色彩斑斓的壁画中。壁画里的世界在我眼中渐渐变淡,于是,我走进山谷间荒废已久的洞窟。

崖壁上悬空三窟,依山傍水,是早期信奉小乘教孤僧的禅窟,洞窟都是苦行僧自筑而成。

古代龟兹早期的石窟寺一般开凿在崖壁同一水平线上,凿窟者在崖壁旁平缓的崖坡开出一条甬道,选择适当位置凿挖不同用途的洞窟,当洞窟修造好后,甬道就成为僧人来往于洞窟间的路径。这三座石窟采用的是另一种方法,借助一根砍出脚蹬的胡杨木,依壁凌空在崖壁上凿出容身之地,深凿出并排三座洞窟,洞窟下留有凿窟时堆积的土坡,供笃修者上下。

纵券顶的石窟空空如也,洞壁上的泥坯全部剥落,也许,当初这座洞窟也没有色彩缤纷的壁画。

洞窟一角张开一张蛛网,一只蜘蛛正在结网,那张网织得很密。网格上的蜘蛛行走自如,但那的确是一张美丽的陷阱,就像我眼前时时晃动的幻境,无形而具有诱惑力。

库车这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很特别,有山而不高,有河并不多,屺秃的山峦看似荒凉,但峰回路转之间总会有林木扶疏的环境,这对修行的小乘教僧众而言,既能苦其心性,又无饮水之忧,栖隐山林也就不足为怪。

现今已发现的石窟六百余座,但这并不是全部,因为石窟分布极广,可以说是无山不窟。我时常见到山崖上凋敝的洞窟,这些洞窟有时被我临时用做歇脚之处,也许就是这个缘故,我对小乘教派的僧众情有独钟。

佛教盛行于龟兹是有历史渊源的,昔日的龟兹国不仅处在东、西方往来的交通路口,也是一个人文思想会聚交流的地方。公元2世纪,小乘教派“说一切有部”经律传入龟兹,最初的小乘教僧众,可能是一些来自犍陀罗地区的大月氏人。那条佛传之路要翻越崎岖绵延的兴都库什山,穿行荒凉的戈壁沙漠,但对那些传经布道的僧众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他们的先祖是世居祁连山一带的大月氏,他们在走着一条回归之路。磨难的经历赋予了小乘教派僧众坚忍的秉性,至今遗留在龟兹境内的佛教洞窟,记录了佛教东渐的历史。

小乘教避世修行,目的是修成罗汉正果。如果说逃避今生是一种无奈,小乘教是以牺牲今生换取来生,熬炼肉体换取不再坠入深渊,并以无数个轮回拯救自身,最终达到理想境界中的永恒,那个目的实在是遥遥无期。

当小乘教僧众还在山中时,大乘教僧人已受宠于龟兹王宫,最初大乘教的戒律并不十分严苛。与小乘教修行宗旨不同,大乘教相信缘法,一朝顿悟,即可成佛。大乘教僧人顺则居于都市,起佛刹园林于闹市;逆则息隐林泉,清享佛教徒的供奉,这一修行宗旨和行为方式使大乘教存而不亡。

就二者的修行方式而言,前者是避世独修,后者则聚集于佛堂,不仅选修佛法的方式不同,修行的动机和目的也大相径庭。

当时,也有随大乘教游方不归的僧人,受大乘教派的影响,他们已不是昔日耐受清苦的佛门弟子,小乘教衰落的趋势已不可避免。

因此,当我看到崖壁上空旷已久的洞窟时,既为小乘教僧众心如磐石的苦修而动容,也为他们最终陆续走出洞窟而生悲怨,或许,仅仅因为那种独自修行的方式暗合我心。

据佛本生记载,释迦牟尼是在遇到一个流浪人而萌生出家意念的,凡人出走未必弃俗,但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是其必然,弃家出走是他宫闱奢华生活的了断,也是他顿悟的因,一切造化也都因释迦牟尼游走而缘生。

六年苦行的生活,让释迦牟尼心力交瘁,以至于在尼连禅河浣洗蓬头垢面时,竟不得不攀援树枝勉强上岸,当他饮尽了村妇施舍的牛奶时,顿有所悟,放弃了苦行生涯。采取苦行以达到解脱是佛教最初的修行方式,但后来的佛教徒大多数摒弃了苦行修道的方法,原始的佛教在教义上似乎并无分歧,只是因为不同的修行方式产生了诸多部派。

于是,成千上万的人在尼连禅河中趟过,或欣喜,或悲痛,或寂然,或雀跃,那条自然之河在众生推波助澜下变成了圣水,正不知圆了多少人的夙愿。

那条虔诚的人流朝东方走来,我翻检释迦牟尼身后的经卷,在经卷上圈点佛教东传途经的每一个驿站。那条似乎平静伸向邈远的路其实与我走的一样,我与斯途有一步之隔的选择,但不知为何潜意识走的却是平行的另一条路。我正坐在瀚海的古今路上,看着这条佛行之路。僧人走路是修禅,行者走路,只是不带禅风,我以为。

在我眼前,空灵的风在吹,一片片的经书在飞,《大般若经》《维摩诘经》《具舍论》在空中飞扬远去,流离的一切宗派人物从眼前走过,然而,洞中的我只看到流光在眼前飘浮,却走不进我的心田,那本不是我用心游历的世界。僧人那种信仰狂热我能理解,我的情感并非全然理性化,游走便是一种狂率,也因非理性至少不会亦步亦趋,跟随旁人吸纳尘埃。

一千八百年后,有我这样一个游走的人穿梭于佛窟之间,倘若说我和佛有缘,相似处在辞家而出,我的痴走可能缘于一个行者佛的缘分。

我以为,佛的境界不过是平常人生活升华的复原,达悟深处并不需要寻找那个永恒,而是平常态地在心里留下真实,佛的乐园毕竟在身外,我心里认同的乐园是将身边事物的感受化成欣悦。我不以为只有净土才能生出善种,也难理喻佛性人皆有之的梵音,平凡人的心性无不是至善田地。我不想那个渺茫而空无的净土,每个人具有实在的良知,而不是朦胧中的佛性,因为人的善良是不要披袈裟的,披袈裟那只是一种行为方式而已。

其实,我所钦慕的是释迦牟尼的六年苦行,因为那是他追求精神升华,履行亲身体验的自由之旅。我所以知佛、识佛是缘于释迦牟尼六年苦行,而自他以“四谛”“八正道”阐教,及至涅磐后便见生疏,对其后诸多衍生的部派“经、律、论”则视而不闻。因为,原本向往的自由韵味已经淡化,而人性的自由又不能用佛法来权衡。但佛教文学、艺术、逻辑等在人类文明史上是值得承认、探求的,那些琅琅上口的偈文及佛学化音乐形式也都是值得研习的,倘作为人生唯一的信仰则大可不必——至少我是不认同的。

倘若众生以般若性空的佛理修行,修行的终极是四大皆空,按记录下的经文修行的,都不得成佛。而僧众心里牵系着的那个佛境都是摹本,在行将入灭之际,具象全无,因为在之上永远有个无法达到的空界。

按照佛经的说法,佛有三世,过去世有一千佛,现在世有一千佛,未来世尚有一千佛,因而,续梦三世佛的僧众恒河沙数,追逐那个空境的人络绎不绝,只留下寂冷的石窟寺,依旧是惟妙惟肖的塑像和彩绘的壁画,并不断地被克隆。

我和虔敬佛者不同的,是把释迦牟尼当成非凡的人来看,他的精神世界升华后衍变成精神大厦让人瞻仰,但我不一定入住,也不一定神往,这与后来佛家的戒律毫无关系。

我更愿意筑以茅舍,几块裸石,几束白草,几根胡杨,围起一间茅舍,我相信存在真实,并仿佛筑起自己的壁垒。但我似乎受到了释迦牟尼的濡染,那条独行的路线正为我所实践,倘如说这也是一种修行。

佛心似我,那是我少年时对自由情调的追求,是一种囿于书斋中的解脱,倘若不为解脱,自由的行想也就被扼杀了。

我知佛是人群中的另类,并不是人类世界的一切。宇宙、地球、自然界,那是一个大境界,包括佛,无逾其外;因此,佛与我平等,借用佛经的说法,我或可称为外道佛。

不过,我是一个逃禅的行者,那形迹颇似辟支佛,据说这位佛尊因为生不逢时,独自能悟,不假它教,观十二因缘而得彻悟。也许,这座空荡的洞窟就曾走出过这般独觉的佛,这是一尊另辟蹊径的佛,大多数的佛教徒竟都把他忘却了。

坐想洞窟之中,忘乎所以,抬头再看,窟顶上的蜘蛛网已经织成,那真的是一张十分美丽的网……

同类推荐
  • 浮生若梦:红楼梦的前世今生

    浮生若梦:红楼梦的前世今生

    《浮生若梦:红楼梦的前世今生》是《红楼梦》研究的精华之作,收录了王国维、胡适、鲁迅、蔡元培等关于《红楼梦》研究的经典著作。红学研究的流派很多,包括“索隐派”、“新红学”、“评论派”等,著者从多个方面对《红楼梦》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和介绍。
  • 雨巷:戴望舒作品精选

    雨巷:戴望舒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黄昏里的男孩

    黄昏里的男孩

    《黄昏里的男孩》收录了十二篇作品,这是我所有中短篇小说中与现实最为接近的作品,可能是令人亲切的,不过也是充人不安的。我想这是现实生活给予我们最基本的感受,亲切同时又让人不安。这些中短篇小说所记录下来的,就是我的另一条人生之路。与现实的人生之路不同的是,它有着还原的可能,而且准确无误。虽然岁月的流逝会使它纸张泛黄字迹不清,然而每一次的重新出版都让它焕然一新,重获鲜明的形象。这就是我为什么如此热爱写作的理由。
  • 许地山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许地山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生本不乐,能够使人觉得稍微安适的,只有躺在床上那几小时,但要在那短促的时间中希冀极乐,也是不可能的事。
  • 请你原谅我

    请你原谅我

    一对水火不容的母女;两个性格迥异的男人;一场无关风花雪月的彻骨伤痛。你憎恨过自己的母亲吗?仇恨隐匿在心里,不见刀光剑影,没有血肉横飞,却像病毒一样布满全身,侵入脊髓。你敢直视自己人性中的阴暗吗?那些角落里爬满的虫子,腐烂的花草,生了苔藓的石块,以及根植在内心的不安、惶恐、逃避、惊惧、甚至杀戮。准备好了吗?来体验这场文字制造的海啸。
热门推荐
  • 家庭

    家庭

    我们将在西默农的这组小说里看到,人们有时候会用一种只存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憎恨的眼神互相审视对方。这是一种很容易看到、也很容易感知到的强烈情感。你也许会觉得西默农的描绘非常真实,没有一丝虚构。小说《忏悔者》的内容正如题目所示,一户人家的所有成员似乎都急于为自己辩解,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在《其他人》这部小说中,作者不仅再现了整个城市的风貌,还创造了一个从失踪到归来的家庭传奇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秘密、指责、怨恨、尔虞我诈和诺言将轮番上演。西默农的女儿自杀而死。在《奥古斯特之死》中,西默农说出了他总结自己的人生时感悟到的一句话:“我太野心勃勃,因此最终一无所有。”
  • 测试版系统

    测试版系统

    刘元亮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直到他获得了一个系统。按照正常剧本,本该激动得无以言喻的他,却一点都开心不起来。这是一个异能者涌现的时代,这是一个修行者出世的时代。这是一个关于刘元亮带着他那BUG多多的系统,如何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
  • 企业并购整合操作实务

    企业并购整合操作实务

    企业要做大做强,并购整合是不可忽略的手段,但企业的并购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个阶段和环节都至关重要。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并购时机?怎样才能成功并购整合,从而做到1+1>2?本书结合真实生动的案例,全面解读并购整合的时机、流程、关键要素、模式选择、谈判技巧、风险管控及资源整合等问题,力求将企业并购整合问题一网打尽。挤出时间来读一读,你就会知晓企业成功并购整合的内在玄机。
  • Kansas Women in Literature

    Kansas Women in Literatu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看懂中国经济的第一本书

    看懂中国经济的第一本书

    国外人说:看不懂中国经济,根据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和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律,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早就应该降下来了。但让人奇怪的是,欧美等国家还没有完全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中国2010年的GDP增速居然就超过10%了。国内人也说:看不懂中国经济,为什么居民收入增长跑不过GDP增速,也跑不过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呢?为什么人民币国内的购买力下降了,国际购买力却上升了呢?
  • 起点不决定终点: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0封信

    起点不决定终点: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0封信

    我相信个人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个人对生命、自由和幸福权利的追求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我相信权利之中必包含责任,机会之中必包含义务,拥有之中必包含职责。我相信法律皆是由人所制定,而非人被法律所掌控;我相信政府是人民的仆人,而非人民的主人。我相信人因为工作会变得高贵,不管是用脑力还是体力;我相信世界会给予每个人谋生的机会,但它并不对人类之生存负有义务。
  • 告诉你一个莎士比亚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莎士比亚的故事

    本书从莎士比亚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作出的伟大作品及为世界文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再现了莎士比亚依靠自己的才华和智慧登上世界文学宝座的传奇人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剧作家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并体会他对理想执著不懈的探索精神。
  • 呆萌小助理,总裁不奉陪

    呆萌小助理,总裁不奉陪

    一场邂逅,她偏偏得罪了蛮横无理的顶头boss。“道歉!”“休想!”从此,沈唯一就过上了被腹黑boss各种算计各种奴役的日子。“我饿了。”他眸中赫然闪过几分戏谑,半是认真半是调侃的命令道。“我做!”受制于人,她不得不低头认命。爱情的种子在无意中被埋进心中,生根发芽,情根深种的某boss洗心革面开始自己的艰辛追妻路。“给你三秒,嫁给我,或者我娶你。”“我拒绝!”路漫漫其修远兮,boss追妻需努力。
  • 时先生的小心肝

    时先生的小心肝

    【超甜宠爽文,原书名,《第一宠婚:帝少大人,你好棒!》】第一次见面,他对她一见钟情。第二次见面,她遭陷害,他挺身而出。第三次见面,他们火速领证,闪婚——成为全国羡慕的对象。他是商业帝王,权势滔天的大人物。传闻冷酷、桀骜的帝少十分爱她,却无人知道,她被爱到有多内伤!被人问及他宠妻无度的理由,他勾唇,“一眼钟情的,只有她!”【已有百万完结老文,《报告Boss,你出局了!》】【连载新书,《薄夫人她大佬马甲又爆了》,坑品保证!】
  • 潜夫论笺校正

    潜夫论笺校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