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6500000004

第4章 佛行之路(2)

细读文中“面恒东立,不肯西顾”一句,揣测这尊金像或许是大月氏人所造,因避难东来,誓不返回犍陀罗,也或许汉僧所立,瞩望东方乡土。

据《佛国记》记载,中原僧人法显于晋隆安五年(401年)来于阗时,曾驻足于阗瞿摩帝大寺三个月,对于阗国佛教盛景记述甚详,大有身入佛境之感受,足见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西行取经僧人目的地已不旨在前往天竺,而将于阗之行当做目的地。其实,早在魏甘露五年(260年),僧人朱士行便西涉流沙来到于阗,取得大乘教经本。当时,于阗小乘教和大乘教并行,朱士行遣派弟子送至洛阳的《放光般若经》,是中原所见到的早期大乘教经本。朱士行笃志大乘教,于八十岁圆寂于于阗,所谓“士行散形于于阗”,不如说在僧众的心目里,朱士行修得佛家正果,已升入佛国于阗。

唐代是继汉代以来佛教兴盛时期,当时,中原的僧众各承其宗,宗法分明,实叉难陀似乎是一个例外。实叉难陀,汉文名字称“学喜”,《宋高僧传》称他“善大小乘,旁通异学”。由此可知他是一位博学有才、无所不通的僧人。武则天执政时期,推崇大乘教,以当时长安流行的《华严经》阙损不全,派遣使者前往于阗迎接实叉难陀。实叉难陀带着范本《华严经》到长安,证圣元年(695年),实叉难陀于大徧空寺翻译《华严经》,武则天亲自为《华严经》作序,称之为“名品”。其后,实叉难陀奉旨译经,于京师长安清禅寺及东都洛阳佛授记寺译经,前后译经十九部。长安四年(704年),实叉难陀上表以母亲衰老为由,恳请辞行,武则天遣派御史送实叉难陀回于阗。

唐中宗李显登基,再次下诏征实叉难陀进京城,实叉难陀于景龙二年(708年)到达长安,中宗李显亲自到开远门外迎接,以隆重的仪式安置于大荐福寺。或许一路劳顿,实叉难陀未来得及再译经书,于景云元年(710年)病逝,卒年五十九岁,按当时于阗的葬俗,在开远门外古燃灯台火化,两个月后,由他的弟子及使臣送遗骨还归于阗,造佛塔一座由众僧供养。

在长安,实叉难陀的门下弟子在燃灯台营造一座七层塔,当地人称做“华严三藏塔”。当年长安为实叉难陀营造的“七级浮屠”,恐怕在其后的唐武宗毁佛时期已遭拆毁;而于阗境内为实叉难陀营造的塔寺,至今或许还堙埋在塔克拉玛干厚积的黄沙之下。

唐王朝时期,于阗行僧云集京城长安,这和信奉佛教的于阗王室大小兴佛有很大的关系。流寓在长安的于阗行僧,则是投靠在京城长安为官的于阗国尉迟氏王族。《宋高僧传》记载“释智严,姓尉迟氏,本于阗国质子也……封金满郡公”。唐中宗李显神龙二年(706年),释智严以其宅第为寺院,此后便在寺院内翻译经书。有了这样的政治背景,释智严的宅第就成为于阗行僧唪经习法的场所,这些于阗行僧所受礼遇优于西域其他的僧人,因此,于阗的行僧络绎不绝地汇聚长安。

于阗行僧中,并不尽是志存高远的,也有流落民间从事弘法活动的。《敦煌变文集》中收录一篇《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向达先生说:“这一本讲经文是一位在于阗的和尚所写。其所以称于阗国王为圣天可汗大回鹘国,因为于阗在九世纪以后便为西方的回鹘族所占领,故称大回鹘国。”圣天,是对佛的尊称。这位无名氏的于阗行僧转至敦煌,创作经变文学——俗讲,这对于之后的宋元话本文学的形成与流变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也就在其后不久,于阗国佛教逐渐衰微,被兴起的伊斯兰教所取代。

于阗国,既有在武则天时出入宫闱的行僧实叉难陀,也有游历于敦煌民间的不知名的于阗行僧,他们所处的境遇尽管不同,阐扬佛教的宗旨是相同的,而历史的空间恰恰又为佛教提供了演绎的大舞台。如果从西汉初期算起,至公元11世纪,于阗国流行佛教千年,可谓名符其实的“千年佛国”。

于阗国似乎就是取经僧众心目中的藏经地,中原的僧人一路而来,在于阗停留期间,忘却先前的经义,从于阗经库中翻检所需的经本接受新的经义,简单地说就是修行者的一次“轮回”,从迷惑、困顿中走出的精神上的轮回,而往日的修行之身在于阗已“涅槃”。

沙海中的驼队仿佛是飘浮的般若之舟,逐波于阗;古代的策勒就如同平静的港湾,岸柳依依,秋水涟涟;昆仑山如同趺坐施禅定印的大佛,接受僧众的虔诚膜拜。日出时,僧众瞩望昆仑显现的佛光,这一世间绝无仅有的奇观,让僧众们在惊诧中欣忭不已。沙海行旅虽苦,僧众的心境却镇定自若,佛心提示他们,定会有一尊幻化万千之象的佛在这条路上巡礼,这尊佛像也是别处所无的——这便是古代于阗。

取经之路,便是历劫之路,只不过将人生漫长路途中所要亲临的劫苦在一条取经的路上全部历尽,达到超脱世间苦难,走完这条直指佛心的路,以企圆满正果——这条历史延伸下来的路一直有人在走。

作为传经说教的僧人来说,虽出家为僧,遁入空门,精究佛理,但在现实社会中却无所不关心,所谓尘世与佛门并非是两不相干的。直到涅槃,众僧才悟到走过的路便是佛行之路,只要在这条路上走,就是佛,涅槃是三世佛中的一种。当这些僧众选择了于阗国作为修行的净土,他们就像胡杨一样,主根深入沙土,地面平行根向四周延伸。

静心细想,僧众别亲弃家,离群索居,走着世间的路,借人间之路修得成佛的正果,归根结蒂最终也是为己。人间也有一条修行的路,不为己修成佛,而是为众生及后代的子孙修行,在绿洲植树、修渠、筑路。同众生的修行不一样,佛倡导人静心修行即可成佛,而人世间的修行,结善缘,不为一己成佛,广义上是为了世间众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绿洲上辛勤耕耘的人,并未想到缥缈的佛境,而是为世间众生留下福根,所以才赓续僧众们曾经居住过的于阗绿洲福地。我想,当初不入佛门的平民可能是和我一样的想法吧。

走在这条僧众走过的佛行之路上,心绪仍为他们执着的虔诚而打动,那是一些朝向不可知的空界坚忍不拔地行走的人,就此而言,引以借鉴的是,人世间很多的事物都值得专注一个方向努力去走——却未必是佛行之路。

僧风在前,我尘随其后,突然间哂笑自己——在相同的路上,走着不同的人!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在其《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

宗教把人的本质变成了幻想的现实性,因为人的本质没有真实的现实性。宗教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状态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19世纪德国哲学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1872年)在其《幸福论》一文论说《佛教与追求幸福的协调性》中写道:

那么,佛教最高的思想和最高的愿望(至少就其原始的本来的形式而言),如所周知,不是幸福和最大的安乐,而只是虚幻、不存在、涅槃。

中国当代唯物主义哲学家任继愈先生曾在《从佛教经典的翻译看上层建筑与基础的关系》一文中说: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的精神生活所形成的来源、社会观念,并不是要到观念、理论、观点本身中去找,而是要到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存在中去找。

当我像苦行僧一样走在这条佛行之路,设身处地在思考那些疮痍入骨的僧众在为轮回的希望挣扎、坚持,由一个凡夫修行轮回到佛陀之体,那种想望之高即使在今天想起来也会让人心怵,即便有了栖身的寺院,但行僧脚下的那条无形的路还在尘坌中延伸,自从佛教东渐以来,都从这条路上走过,这些路上的行僧终生无悔,只为一个来世……

以我所知,宗教更像是玲珑象牙塔,它的顶端没有出口。

同类推荐
  •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文学——社会思潮的风向标。“文革”十年,文艺界一片萧杀。但是在地表的高压和萧杀下,却生发和涌动着激情澎湃的思想岩浆。包括红卫兵文艺、新诗歌运动、知情歌曲、知青文学、手抄本、民间口头文学等,在城市的街道上,在农村的谷场上,甚至是干校和监狱里,到处都有地下文学的声音。本书对“文革”十年的地下文学进行全面的梳理,原汁原味地呈现大动乱年月的民间文学思潮。
  • 剑扫风烟:腾冲抗战纪实

    剑扫风烟:腾冲抗战纪实

    本书是以塑造人物的类型群像见长的,其中腾冲籍的国老李根源、老县长张问德、绅士杨筱山、医学博士张德辉、女学生徐秀红、傈僳族英雄余子然和余子厚兄弟、游击司令梁正中以及后来加入腾冲籍的外籍战士张仁勇、仁二林……这一系列的人物是腾冲人民的优秀代表,也最为生动、感人。他们虽然是有名有姓的个体,但在作者的心中,他们都是“腾冲人”,即腾冲人的英雄群像的一个组成部分。
  • 中国文学十五讲

    中国文学十五讲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是由北京大学发起,全国十多所重点大学和一些科研单位协作编写的一套大型多学科普及读物。全套书系计划出版100种,涵盖文、史、哲、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主要学科领域,第一、二批近50种将在2004年内出齐。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出任这套书系的编审委员会主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任执行主编,来自全国一大批各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主持各书的撰写。到目前为止,这是同类普及性读物和教材中学科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编撰阵容最强的丛书之一。本书系的定位是“通识”。是高品位的学科普及读物,能够满足社会上各类读者获取知识与提高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配合高校推进素质教育而设计的讲座类书系,可以作为大学本科生通识课(通选课)的教材和课外读物。素质教育正在成为当今大学教育和社会公民教育的趋势。
  • 徐志摩文集4

    徐志摩文集4

    《徐志摩文集:扫荡着无际的青空》收录了徐志摩经典力作,分为散文、书信和诗歌三部分。
  • 草原生灵笔记

    草原生灵笔记

    本书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是能让现代都市人开启心灵秘境的神奇“密码本”,是能让草原生命永驻心灵深处的一捧“圣水”。草原赋予了作者无限宽广的胸怀,让作者引领读者走进草原的怀抱;作者赋予了草原阳刚绵长的精神,让草原感染读者敞开闭塞的心路。一个个感人的草原故事,一个个动人的草原生灵,在不经意间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让人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草原的辽阔、草原人的爱就这样进入了人的心海,挥之不去。
热门推荐
  • 张文襄公事略

    张文襄公事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国之裴元庆传奇

    三国之裴元庆传奇

    一箭敌胆寒,一枪扫乾坤,一锤定天下,九零后颓废青年穿越三国,身兼隋唐三大名将武艺于一身,且看裴枫在蜀汉军中掀起怎样的波澜。
  • 我家王妃超厉害

    我家王妃超厉害

    推荐小哥新书《豪门童养媳:hello,总裁大人》第一次见面,她彪悍强上邪魅王爷,吃干净不抹嘴,丢钱跑人!他千里追凶,咬死不放!“凤凌云,钱债肉偿。肉债,你打算怎么偿?”“不偿!”都说将军府五小姐,瘸子又废物,茹毛饮血,残忍毒辣。——他曰放屁!都夸上华大陆尊上,神秘又高贵,强悍无匹,惊才绝艳。——她说扯淡!不是冤家不聚头,一聚宠到没尽头~在高手遍地走,妖兽多如狗的地方,当天才穿越成废物,冷血瘸子杠上暴力邪王,强强互宠,谁与争锋?!金麟岂是池中物,一朝飞凤耀九天!【宠文+1V1+绝对身心纯+萌宠+傲娇男主】加量不加价~
  •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这部作品,以社会转型期广袤的农村创业天地为背景,以刑满释放人员沈南北出狱后打工和回乡创业破茧重生的生活和心路历程为主线,以细腻独到的叙事手法,描述了沈南北与监狱长李剑及其父亲老狱警李建国、李剑的儿子狱警李禹、村官李岚一家三代的人生交集与情感纠葛,通过几代人不同的思想情感,把读者引入这类特殊人群的内心世界,体味人生的冷暖,感悟人性的温度,讴歌了崇高的道德和美好的人性。
  • 我的地下城没有问题

    我的地下城没有问题

    这只是一本单纯的恋爱冒险故事
  • 这咬人的爱

    这咬人的爱

    她,一个独自生活、心意明确的女子,渴望一份超然的爱情。他,安静笃定、沉稳睿智,将过往深深埋葬。在遭受旧爱背叛之后,她是否还能相信爱情的存在?清茶淡酒营造淡淡温情的气氛中,他竟然还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学教师的工资条(2005-2006)

    大学教师的工资条(2005-2006)

    最近,网上攻讦很多,因为俺在凤凰《一虎一席谈》里表述了一个观点——“人类社会分出阶层并不可怕,分出阶层利于激励勤勉,鞭策后进,这是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分配制度的基础,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阶层对低阶层没有关爱。”——这意思一出,一帮希(稀)奇古怪的网名便炸了营,纷纷断章取义,说阿忆讲了,要把财富全给精英,让劳动人民饿着,因此这个叫“阿忆”的人,应该是北大最无耻的副教授。
  • 腹黑邪王:怒宠神偷小王妃

    腹黑邪王:怒宠神偷小王妃

    财迷小贼魂穿古代,成已婚妇女!逛花楼,看禁书,踢赌场……尼玛!相公来了!某财迷瞬间伪装流氓本质,露出狗腿笑容!土豪相公发福利,亲一下,一个金条!财迷女人眼冒红光欢呼:亲耐滴,来吧!一下,两下……喂喂!你这是要咬死自己亲娘子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媚乱天下:极品神医戏大唐

    媚乱天下:极品神医戏大唐

    她,现代帝国的天之骄子,因缘际会,穿越大唐成了李世民最宠爱的义女。那集俊美妖孽于一身的男子捏着她的下巴,冷酷霸道的说道:“谁让你是那个人的女儿,她的罪便由你来偿。”那聚腹黑狐狸于一体的男子轻挑她的黑发,势在必得的笑语:“我一定会夺回你,你原本就属于我。”好马还不吃回头草呢?更何况这匹马还不是原来的那主!谁来告诉我,这个抱着自己大腿不放,喊着自己娘亲的小娃娃又是哪位啊!竟敢公然在外面沾花惹草。逼急了,老娘就带球跑了,喂喂,前面那个,说你呢!好吧,这其实就是一个外表大家闺秀,内心小家碧玉的傲娇公主殿下降服看似冷若冰霜,实则腹黑闷骚的冷酷王爷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