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5400000011

第11章 经典书籍(1)

尽管中国已经转移视线,开始注意西方这片土地以及自身的未来,但无论是学富五车,还是目不识丁,这个国家里的所有人依然深深地受着中国经典著作的影响,在支配他们行为的思想中那些经典仍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这一章我们探讨的,就是中国的经典著作这一最古老但又很现代的问题。

在当今的思想家和学者看来,这些典籍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会在谈论它们的同时尽最大的努力让读者们了解到。对于这些典籍的发展史以及传播情况,我觉得可以用现在时,因为与从前相比,它们的地位没什么变化。

尽管不是神学意义上的至高无上,但在中国人心中,那些经典著作绝对地位超然。只是他们还没有像部分外国学者那样称呼这些经典著作为“中国的《圣经》”罢了。

即使心中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疑问,人们也并不能在这些经典著作中找到答案,纵使想要弄明白一些与未来有关的事,这些经典著作对你也不会有什么帮助。大多数中国人从不看这些书,如果遇到道德方面的问题也不会找它们,因为他们不识字。这些书并不能满足一个人的精神需求,即使这个人满腹经纶,认识书里面的每一个字,他也不认为它们可以帮他。我认识不少这样的学者,而且就偶像而言,它在我所遇到的每一户人家都是存在的,这个偶像通常非常普通而且没什么文化,然而却被那户人家所有的成员崇拜着。这些经典里既没有神的指示也没有神的启示,与神学没什么关系,至少与西方人所认识的宗教书籍不同。这些书之所以能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并受到中国人的高度评价,是因为它所包含的道德理念,中国人行善以及以理服人等观念的树立正是受到这种道德理念的影响。

在中国还有大量涉及其他领域的著作,但无论是声名还是权威性,它们之中再没有一本能达到那样的高度。这些经典著作遍布这片大地,社会成员人手一本,所获得的尊敬甚至超过帝王。尽管可能只是年轻的时候偶尔看两眼,但你可以在每日劳作的老农手里发现它们;或许将它们当作守护自己的神灵,每日在繁重的体力活的重压下生活的苦力手里有它们;因为要研究它们才能名扬四海,所以那些才名在外的学者自是拥有它们。这些经典著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和这个国家融在一起了,这个国家任何一个阶层的成员,无论是思想还是想象力都由它们统领。除了外国的《圣经》,再没有哪本书能像它们这样,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因为只要认识到这些经典对中国人的非凡意义,就不会感到惊奇了。这些典籍是这个国家唯一一种教科书,在过去近二十个世纪里从没变过,别的书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

这种像是格言一样的真理被每一代中国人学习,也就是说,从国家选择教科书的角度来讲,其他的书籍在“适合”这方面做得总是不如它们好。一千多年以前,天刚刚亮,中国的男孩们就要起床,揉揉惺忪的睡眼,看看屋子外面正在追赶黑暗的日光。由于学校已经开门,老师已经在等他们了,所以他们必须立刻起来。这时,阳光从村庄穿过,光线闯进树林,教室里那面富有沉郁气息的墙壁也被一道金色的光线照亮了。孩子们飞快地爬出被窝,因为先生那严酷的面庞出现在他们脑海:两条眉毛紧紧地皱在一起,目光中充满威严。没几分钟,在上学的路上,就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了。刚刚升起的太阳放出万道光芒,在阳光的照耀下,远处的高山一眼就能看清楚,由于昨晚的黑暗尚流连不去,平原有些模糊,看来只要新的一天没有完全到来,这种模糊是不舍得离开了。

在这些孩子们匆忙上学的路上,在田间的小路上会出现另一些孩子,还有一些孩子出现在榕树林中,那沐浴在清晨阳光下的榕树林满含着露珠,此时显得格外可爱。很快,钟声响了起来,充斥在破旧的教室里的沉闷气息被二十多个吵闹着冲进来的孩子打破了。

之后,这些枯燥乏味、印刷粗糙的经典们就被塞到了孩子们的手里。整本书你找不到哪怕一副插图,总之,看起来沉闷极了,没有一点生气。由于它们实在是太深奥了,所以对于书中讲的到底是什么,从开始学算起,大约四到五年的时间内,孩子们完全不知道,而先生们也完全没有讲解的意思。这就像是一个美国的小伙子得到了一本柏拉图的书,但这本书的语言是未曾翻译的希腊文,所以这个小伙子只能一个人苦想这本书的每个词到底在说什么。

而现在,中国的学生们所经历的教育模式与他们那十个世纪前的前辈们一模一样。教学书籍也好,教学方法也罢,与原来的并没有什么不同,所有的学校都没有开过校务会议,更别提讨论一下,是不是用现代的教学书籍以及新式的教学方法来替换那些已经过时的书和教学方法了。更换教科书以及教学方法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无异于异端邪说,这会将整个国家推到骚乱之中,生长于这片土地的学生与思想家们也将不会再像原来那样柔顺。所以直到现在,也没有人在这方面提出过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这些经典著作崇高的统治地位不仅是在小学中不会受到相关教育部门以及朝廷的干涉,即使是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也从没被威胁过,所有人都认可了这些书对学生思想的影响。这种想法从不曾在中国人的头脑中出现:把这些已经被翻得残破不堪的,让他们多次头疼欲裂的书籍扔掉,如同解脱一般宣告“现在,我觉得快乐极了,我以后将和你们再无瓜葛”。当然不会,对于他们来说,或许这些书曾令他们异常烦乱,或许在学生时代曾让他们感到无比厌倦,但正是这些书,在进入高一级的考试中,他们参考它,也正是因为研究这些经典,他们获得了荣誉,如果足够幸运,这些书会为他们带来一省总督的职位,到那时,他将对省内的整个辖区拥有绝对权力。

为什么中国人会对这些书如此敬重?其实你完全不必感到奇怪。

如果一个人就算读了这些书也不能变成一个满腹经纶的学者,那么,他早把这些书像那些看不看都无所谓的初级课本一样扔得远远的了。

即使这位学者的生命到了最后一刻,这些书也会是他的伙伴。对于他来说,想要在学历以及思想层次上有所提升,或者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些经典著作无可替代,其他读物只能在闲暇的时候看看,当作一种放松心情的方式。

这些经典著作官方说法就是“四书五经”,学者们都这么叫,一共九本。在以下的介绍中,我会按照中国人对它们的排列顺序来讲。

如果要在“四书”中找到一本在趣味性以及重要性都名列前茅的,当属《论语》。这本书收集的是那位伟大的孔圣人的言论,在孔子离世后由他的弟子们编著而成,那些言论往往充满智慧且鞭辟入里。这本书涉猎很广,从它的题目就能看出来。因为孔子的弟子众多,有的希望孔子可以就那些深奥的、令人困惑的问题为他们答疑解惑,有的希望知道孔子如何看待当时的那些名人权贵,所以这里面的不少论题都是由他们提出的。

在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一些见解。这些包含着他伟大的智慧的见解,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中国那些传统思想之所以能形成,它们功不可没,甚至对当代社会各层人民来说,在达成理想的路上,支持他们走下去的力量也正是来自这里。算上孔子思想体系的形成,《论语》一共包括六个部分。这本书里的那些学说造就了整个中华民族对于高尚道德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想要实现的理想、达到的目的和行为动机。孔子被尊为圣人,甚至被神化了,在我看来,他为中国带来了不少好的东西,但也有不好的,中国现代社会的所有的优缺点,无论是思想、社会还是政治生活层面上的,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受到了他的影响。关于这一点,我相信如果你研究过《论语》中的某些言论,会跟我得出一样的结论。我们先来看看“天”这个字。在孔子之前,不少哲学家都喜欢用“神”这个字,不过孔子并不喜欢,至于原因就不得而知了。虽然看起来不喜欢“神”,而热衷于“天”,不过他并不能完全不受神的影响,在一些比较深奥的思想问题上,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点。如果没有将一些属于“神”的特性挪到“天”里面,他在这方面的问题上所表露出来的思想将更加耀眼。

在他看来,纯物质方面的力量既不能理解人的喜乐,也不能明白人与人之间的争斗,所以,与它们相比无疑天更加重要。他曾经这样认为:上天监督着自己所做的一切。对于这种想法,只要天认为是对的,就算别人不明白,他也会非常开心。

一次,他感到非常灰心,那些政治主张自己坚持了一辈子,但诸侯们却并不愿意采用,他对自己的徒弟说:“莫我知夫。”他的徒弟马上问道:“何为其莫知子也?”孔子自言自语似的回答道:“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天乎?”在那个时候,他的思绪还被浓浓的挫败感笼罩着。不仅仅是这样,在他看来,一个人如果对天表示不满,是非常不智的,因为在天的意志之下,没有人有反抗的余地,天是什么,天是一种力量,它统治着世间所有凡人。此外,他还表示,如果一个人不肯遵循天意,那么在整个宇宙之中都找不到哪怕一个能帮助他的人,这种思想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的生活以及思维模式中了。

对于人类来说,漠视神的存在是一件不幸的事,后果比他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这种后果从宗教那方面来说,几乎是一场灾难。天在客观上存在但并不清晰,人们用它来替代掉心里原本的神,将神抛到了脑后。把原本仅属于神的属性赋予了天。上天安排所有的这些:这个人是死还是活,是承受苦痛还是拥有幸福,是王侯将相还是乞讨为生。人们拥有为希望筹谋、努力的权利,但能否实现,要看天怎么安排了。尽管人们把天当作信仰,相信天会为那些受到委屈的人洗雪沉冤,但追根究底,天只是人们头顶上那个广大的空间,对于人类所承受的苦难,天既不会伤心落泪,也不会满心同情。显然,在宗教这个问题上,中国的学者和思想家们坚持的无神论是由孔子引起的。“天”这个字孔子使用的频率非常高,虽然他未曾给它下过明确的定义,并且告诫他的徒弟们在面对神这个问题上要非常谨慎。

“孝”这个字在孔子的著作中也经常出现。孝这一美德在这位孔圣人的教导下融入了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如果一个人不是在中国长大的,他不可能了解这种渗透已经到达了什么样的程度。如果你问一个中国人,你的生活状态最大的标志是什么,什么是你最根本的责任?无论那个人处在社会的哪个层面,他都会马上告诉你,毫不迟疑:对父母的孝顺。

在中国,为了纪念那些以孝顺而闻名的孝子贤孙,修建了不少牌坊,它们非常宏伟,也花了不少钱,走在大街上,你经常会遇到它们。

在所有的美德中,孝顺所得到的敬重最高。如果一个人在孝顺这块儿做得不好,他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批判,这种批判远远超过他在其他方面的不足所引起的。在孔子的家庭观中,孝顺至关重要,对父母的敬爱顺从不仅影响到家庭的稳定,就连国家的安定也会受到它的影响。

孔子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非常成功,中国人就像接受神谕一样接受了这一思想。

“君子”这一形象的建立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构想,孔子受到灵感的启迪,他描绘出这样一个形象:一个具有高洁的品性的人,这个人做人的根本准则就是高尚的道德。他永远葆有仁爱之心,无论遇到怎样令人惊惧的事,遇到什么样的危险,这一点都不会变。在这个人所生活的环境中,仁爱无处不在,所以他永远不会做那些卑鄙龌龊的事情。

同类推荐
  • 奋斗在盛唐

    奋斗在盛唐

    永昌二年,洛阳城中,牡丹花开时节动京城。日月当空,篡唐改周,武曌欲与天公试比高。来俊臣、索元礼,酷吏恶行满朝野。魏元忠、苏良嗣,老臣忠骨碧青天。狄仁杰、娄师德,名臣良将治天下。太平公主,美人如玉,艳比花娇。上官婉儿,顾目盼兮,指点江山。这一年,远在长安数千里之外的泉州城中,家道中落的崔耕从一场荒唐大梦中醒来……
  • 重生之称霸三国

    重生之称霸三国

    现代人回到三国时代,明白历史走向的他将会有怎样的经历?在历史前行之中,他又怎样的选择?曾经是个糊涂人的陈诚,是否还会糊涂下去?大陆争霸马上开始,三国猛将来去丛丛,且看新的争霸的开始······
  •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这是一本亲历者书写的、深刻揭露抗日战争前后一段时期内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著作。作者万斯白是意大利人,后加入中国籍。曾在张作霖的特务机构工作,并亲历了张作霖被日本暗杀事件。后因家人被日本劫持,不得已加入日军特务机关并为其效力。因仇视日本军国主义、同情中国的抗日力量而被日本人痛恨,后逃往上海,并发表了本书。书中记录了他在日本特务机关工作期间的种种经历及见闻,揭露了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大量秘密,如日本间谍在中国的组织及活动、张作霖如何被杀细节、日本人在中国如何压榨民脂民膏等。
  • 白色国王

    白色国王

    何处是战马?何处是骑士?盛宴何在?欢娱何在?哦,锃亮的酒杯!哦,骄傲的王侯!往昔如何消逝,似乎一切从未发生!
  • 大唐寻梦

    大唐寻梦

    一个80后的小青年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回到了高宗李治统治的大唐王朝,他在这里见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他从一个被怀疑的蛮夷奸细一步一步爬到了高宗御弟的洛阳王的爵位。
热门推荐
  • 武术大师

    武术大师

    焚恶少年,学刀法,战魔头,横扫武林邪士,一刀入魔破天神武
  • 王寿强的散文

    王寿强的散文

    接到女儿的电话,我立即背起行囊,登上开往南京的快速列车。因为使命在身,来不得半点的迟疑和延缓,正如归心似箭一样,我是心飞如箭,牵挂的心早已飞到远在南京的女儿那里!列车仿佛洞悉我的心思,快速奔驰在广袤的华东大平原上。原野上的风景一幅幅飞快地呈现在你的眼前,又迅速的离你而去,犹如反复放映一部精彩纷呈的平原风光纪实片。凭窗远眺,车窗外迷人的景致让我一度紧张的心情渐渐放松下来。时值夏末秋初交替时期,田野里绿色仍然是主色调,升腾着勃勃向上的气势和生命的无限张力。
  • 我们的余生暖又暖

    我们的余生暖又暖

    “可可,跟我结婚你愿意吗?”暗恋多年的对象忽然跟自己求婚,于是苏可可婚了!不喜欢我?不爱我?没关系,先嫁了再说,女追男隔层纱!信心满满的苏可可开启她的追夫之路。婚后他处处护着着她,但却无关爱情。一份录音曝光,人人都说她为了嫁入顾家而不择手段的蛇蝎女人!提出离婚不同意?苏可可找人演一出出轨的戏码逼迫顾远衡签下离婚协议,可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出现在酒店的会是她的老公?计划失败,心冷的苏可可采取了分居策略。平日忙的日夜颠倒的人,却像个跟屁虫似的,看到她跟异性吃饭,不要脸的黏在身边霸道的宣示他的主权。看到有人给她送花,幼稚的将她办公室都堆成了花海!顾先生说,他这辈子就没想过离婚两个字!
  • 惊世神女之凤巢归

    惊世神女之凤巢归

    “晚点遇见你,我的余生便都是你。”“如果你想,我愿为你倾尽所有,争这全天下,若是你不想,那我便永和你守一方。”神女姬凤柒前世遇渣男渣女,最终被陷害至死。异魂重生后,仍是遍体鳞伤。无能力的废物妖女?暗淡褪去后众美男追随?呵,她要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白首永不分离且看她如何独步天下,睥睨万物,唯我独尊,乘风破浪,名扬四海震苍穹!
  • 凡域传说

    凡域传说

    穿越十万光年来到地球的文明结合体,虚拟网游结合现实试图拯救另一个世界,血色黎明之下闪烁的晶核是一个时代的开启,游戏世界的最终进化亦能赋予人类的永生。
  • 佛说时非时经

    佛说时非时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凤栖词

    凤栖词

    身为临恩伯府长房的庶女,爹是本朝最年轻的探花郎,却摊上一个绿茶婊白莲花的小妾娘,爹不疼,娘不爱,林晚栖觉得心好累!以为这一生就这么过了,谁料,十三岁那年家破人亡,山河破碎,林晚栖独自一人带着弟弟四处逃避战乱,红尘逐鹿,江山沉浮,群雄争霸,又是谁主天下?纪遥端目光炬炬地看着她,面无表情地说:“如果不想死,最好乖乖来我怀里。”
  • 最强鬼手医妃

    最强鬼手医妃

    【1V1超甜爆笑互宠】【已完结】她是鬼手毒心的巫医,订了亲,未婚夫却成了别人的!没关系,再找一个就是。他是威名赫赫的冥王,被她这样那样之后还要惨遭抛弃?想都别想!“长夜漫漫,爱妃要去哪?”正准备翻墙逃跑的她:“我想去哪就去哪,你管我啊!”他淡定的把人抱回家,“我管你啊!”
  • 金陵纪略

    金陵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燃烧的大地

    燃烧的大地

    这部小说是80岁的福建老作家张贤华耗时3年写就的战争悲歌。张贤华说,“南京沦陷时,老家赣州的大院里来了许多从南京、浙江逃难过来的难民。那时候日本鬼子占领了城市的主要交通线,县城里的老百姓只能继续逃难,于是我们和难民们一起继续往大山里逃,一路上几千人几千人‘迁徙’,不是壮观,而是悲凉。”而《燃烧的大地》也正是把这一逃难史作为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