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5400000012

第12章 经典书籍(2)

还有一种形象叫“小人”,他所做的事,所想达成的目标与君子完全相反,在他的反衬下“君子”的形象变得更加高大。即使是在表现自己高尚的情操或是某些优点的时候,小人做的事也总是给人一种他正在暗地里筹划着什么感觉。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像一个君子一样去生活的理念对其影响非常大,君子所具有的那种高洁的生活境界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去追求的。君子以一种固定的形象扎根在中国人心中,甚至在整个国家的价值体系中也是如此,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学习这些经典的时候,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们都不得不仔细研究君子这一完美的形象,他们还要全方位地分析君子所具备的性格特点。尽管是这些先哲们的后代,但中国人的路途无疑已经远远地离开了君子所呈现出的形象。中国人之所以没有比现在更加腐化、堕落,这要感谢那些思想家前辈们,他们是如此地富有智慧,创造出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形象。这一形象,对于这个国家因漠视神灵造成的损耗来说,尽管不多,但总算有些弥补。

除了上面说的那些,还有两个字孔子非常喜欢,他赋予这两个字荣光,人们的思想受到它们的控制。首先是“忠”这个字,它给中国人带来了一种振奋感。在这个字的刺激下,那被懒散的表情所覆盖的爱国心将会被激发,那积压在内心深处的激情也将不再沉睡。“忠”这个字会带给人勇气,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传奇故事都来源于这个字。在形式非常恶劣的情况下,无论敌人怎样强大,那些人也绝不退缩,但也并不进攻。在被团团围住的防线内,那些士兵就算遭受猛烈的攻击,就算被饿死也绝不投降,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忠”,它拥有一种魔力,会让人们将自己当成那些古代神话中的英雄。在很久以前,一个国家即将灭亡,它的一个国民为它而死,这个国民死后,后人们为他的事迹所感动,视他为英雄,在那片土地上,人们供奉他如同供奉神灵,之所以如此,仅仅是因为他对君王的忠诚。

还有一个深深吸引孔子的字是“诚”,不过尽管这个字所代表的意义非常美好,但如果想要在这个国家的道德体系之中,找到一个具有这么高的道德品质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人对“诚”这一品质是十分钦慕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在与中国人的接触中,一旦我们之间真诚成为需要,一旦我们之间遭遇真诚危机,这个字就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亮光在他们眼中出现,严肃的神情也变得柔和起来。生活在二十个世纪以前的这位伟大的圣人,他的思想似乎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触及人们内心深处的某些情感,这种思想所具有的魔力形成一种旋律带领着人们的心弦随之跳动。孔子曾经表示,他总是弄不明白一个不诚实的人怎么能活着。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最不能理解的问题。

除了这些,孔子还提出来这样一个观点:诚实是天自身也要遵循的准则,假使一个人的品德之中缺少真诚,那么,他必不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后来,孔子表示自己可以与天相比,甚至将自己称为神,就是因为在他继续深入“诚”这个问题后,孔圣人发现自己离理想中的贤者越来越近了。

“四书”中的第二本是《大学》。主要讲的是人才的培养、得体的家的管理、封建社会的朝廷以及如何统领国家等问题。在这本书的开篇就已经点明了这本书的写作目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真正地循着这些原则走下去,那么他就能成功地统治这个国家,即使是这个国家之外的东西,他也将有所收获。在这本书开篇之后,为了证明上面的阐述,引用了大量君王及名流们独到而睿智的言论。

传说孔子的孙子著作了“四书”里的第三本—《中庸》。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深奥,主要研究的是美德的本质,并将那些完美的人类—君子,作为典型来研究。

《孟子》是“四书”里的最后一本,是孟子著作的合订本,主要内容是讲统治策略,即以公正、正直为原则,统治者如何才能管理好他的臣民。与孔子一样,孟子对于“君权神授”这种论调并不赞同。

他认为只有那些德行优秀的人才能做统治者,如果一个帝王不合格,他就应该被拉下来。在孟子的著作中经常能见到仁爱、正直这两种美德,因为他非常喜欢这两种品质。人性也是孟子喜欢讨论的一个话题,并且在这一问题上,孔孟二人观点相同—人性本善。孟子极力主张这一点,并通过人最起码具有四种品德的论调来证明人本性正直。这四种德行,首先是恻隐之心,孟子认为这种品质是由正直引发的;其次是仁慈之心,孟子认为正直是这种品性的根之所在;第三个是恭敬之心,他相信这种品质是出自于人内心深处本有的礼貌;最后这个是善恶之心,他相信分得出是善还是恶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孟子认为只要让这些天性在人的发展中尽情释放,大家的生存环境就会变得充满良善。对于孔子所描绘的君子形象,孟子也十分推崇,并且在孔子的基础上,孟子认为君子应该永远保有仁、义、礼、智、信五种美德。

在中国,社会的各层人民将这五个字作为一种辨别是非的标准。

《周易》是“五经”里的第一本,也是中国最著名的经典著作中的一本,从某些方面来讲,这本书无疑十分深奥。中国人相信它包含着宇宙的源起、做人的哲学、卜算问卦以及其他隐秘法术的秘密,认为这些都能够在这本书那深奥的文字和构成这本书的论点和根基中找到,那些最有智慧的思想家和学识最丰富的学者对于这些奥秘也总是摸不着头脑。

《周易》在超过三千年的时间里一直被当作卜卦、预测的基石,中国的思想家们也对占卜、预知抱有浓厚的兴趣。尽管《周易》被推崇至此,人们使用它的时候也往往只是为了那些鸡毛蒜皮的事,例如,在中国的大街上我们会看到那些卜算摊儿,算卦先生用模棱两可的语言告诉人们未来的吉凶,《周易》上那些神秘莫测的文字大多会成为他们卜算的依据,然而,在西方人看来,这些文字完全不具有意义,而且非常荒唐。

《尚书》是“五经”中的第二本,主要讲的是尧舜一直到周朝这段时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文献的书写稿被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孔子将其中流传下来的那些收集到一起,汇编成册。不过,尽管孔子收集了其中八十一篇,流传到现在也只剩下四十八篇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哪个史学家想要著书讲述那时候的历史,《尚书》是他们唯一的参考文献。

《诗经》是“五经”里的第三本,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这本书意义重大,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民族精神的形成。古代的民谣、民歌是这本书的主体,就像《荷马史诗》一样,这些诗代代相传,直至今天。相传在周朝初年(公元前1120年),周文王将这些诗歌收集到一起并为它们谱了曲。然而,相比于当时,现存于我们手中的只是其中的一个边角。这些流传至今的诗歌种类很多,有的是民谣,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流传,有的是用于祭祀的诗歌,还有一些或长或短的赞美诗,它们按照不同的类别被整理到一起。这些诗歌与那些伟大、崇高的事情无关,所有的这些诗歌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缺少震撼人心的激情,读这些诗歌,你既不会激情澎湃想要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也不会心驰神往想去让自己的精神境界的层次获得提升。

《礼记》是“五经”中的第四本。由于这本书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喜好以及偏重产生了共鸣,所以所有的中国人都非常喜欢它。相传《礼记》是由孔子编著的,主要内容是在不同的场合各层人士应该遵循的礼仪规范,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场合中人们如果想要让别人注意到自己应该怎么做,要想不让自己失礼于人要遵循哪些行为准则。这本书对以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有详细的解说,适用范围广,即使最笨的人也能看明白。

不过在《礼记》中,女性应该怎么做,这位孔圣人并没有说。他要是生活在现在,将会发现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不过由于受到自身的人生观的限制,尽管这些东西对于他的日常生活很有帮助,能够开阔眼界,但他恐怕也并不能完全做到这些。

《春秋》是“五经”中的最后一部,所有人都相信这本书是孔子写的。

它是一本史书,讲述的是公元前七二二年到公元前四八一年之间发生的事,在《尚书》的基础上又延长了二百四十二年。虽然是史书,不过,这本书并不好看,尽管孔子在文学方面颇有才华,但在这本书里一点也体现不出来,因为整本书像是记流水账一样记录了一些国王的功德和恶行,完全没有融入自己的感情。对于那些远古时期的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记录就像是一个搬运工为了记住火车出发时间而做的备忘录,枯燥极了。这位孔圣人只是简单地描述了一下历史事件的大致轮廓,至于其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迂回曲折就完全靠读者的想象才能补全了。这本书能流传至今全靠了作者的赫赫声名,要是原作者换成个籍籍无名的,保准已经被人扔得远远的了。

在以上九本之外,由孔子所著的另一本书—《孝经》也被普遍认为是一部经典著作,在人们的心目中,几乎能和“四书”“五经”比肩。

内容讲的是孔子与弟子们对于孝顺的本质、来源的探讨,以及为了将这种美德发扬光大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如何做。不少有名的评论家都研究过《孝经》,因为这本书的著作者是赫赫有名的孔子以及中国人在骨子里对于孝顺这一品质的强烈尊崇,所以尽管这本书对于中国的学者们来说不如“四书”“五经”重要,但他们仍在中国的古典名著为它留了一个位置。

西方的学者一般思维缜密,有很强的逻辑性,然而中国的这些经典著作在处理论题的时候往往将所有的材料简单地罗列在一起,给人一种拼凑感,所以最开始看这些书的时候,他们很轻易地就会感到失望。例如,这些著作人在处理政治经济学的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方式非常随便,只是在那些非正式的或者随性的谈话中讨论一下,与为人所熟知的逻辑推理毫不相干。在讲述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的时候,这些作者不会加入自己的看法。或许这些人觉得后人们想要看到的只是这些被草草记录的事件摘要,并不准备在看了之后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或者再给别的人讲讲,所以他们在记录那些意义非常的事件时,甚至都没想过把这件事仔细地查证一下,看看它是不是真的。有一些特定的方法是为伦理学的传授准备的。那些崇高的理想的表述采取的是一种断断续续的名言警句,由于在逻辑上这些话次序紊乱,所以在说服力上不尽如人意。

上面所描绘的这些情况对于那些普通的读者以及一般的哲人来说,可能会成为一种警示,他们或许会认为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中国人完全没有必要将那些所谓的经典著作放在如此高的位置上,从而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

在思维方式上,东方人和西方人存在根本的差别。西方人热衷于演绎、推理,主张充满逻辑的推论,为了让整个情况每一步都清晰明了,所以在推理的过程中,步骤之间的关联性非常强。然而,东方人却非常鄙视这种方式,因为这样做既枯燥又缺少诗情画意,所以他们不屑于如此。相比于纯粹的理论上的推理来说,他们更喜欢诗,喜欢让思绪漫步在想象的世界,喜欢用魔法变幻出来的神奇幻境,这些幻境可不会来自那些推理。东方人的心态我们可以在那些经典中窥测一二,他们只接受这种教学模式,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那些伟大的哲人传授自己思想的方式中看出来,他们将自己的学说藏在那些崇高而且深奥的名言警句中。

这些经典著作感染并鼓舞着整个中华民族,它们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但有一点却让人感到非常奇怪,那就是它们没有为原始未开化的人启智的能力,这些书的内容对他们的感情以及思想完全不具备影响力。举个例子,《荷马史诗》因为描写了军队征战的壮阔场景、声名显赫的武者的英雄事迹,所以激发了整个民族的战斗意志,让这个民族更加好战,年轻的小伙子们因为它变得激情澎湃。也就是说《荷马史诗》这本书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将埋藏于希腊人心灵深处的最炽烈的激情唤醒。而这样的力量,即使是一点点,也不存于中国的经典著作中。正直良善、忠心耿耿、仁爱世人、道德崇高才是他们的追求。

如何生,又如何死,从来没有任何源于神的启示来告诉他们这些。那些创作了中国经典著作的人也没想过这些问题。因为他们在人生这个问题上认识不足,所以为了弥补这一点,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着重突出对人性的看法。不过可惜,这种弥补方式显然不够清晰、明快。

君子形象的建立确实非常伟大,但这只是来源于偶然出现的灵感。君子以它如此美好的形象震慑住了整个民族。虽然只是一种虚幻的存在,但它非常圣洁,已经在中国人的思想里开花结果了。翻遍中国所有的书籍,你再也找不到一个被塑造得比君子更加完美的形象。

长期以来,这些经典著作一直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性格的形成,但现在它们的地位已经不如以前那般稳固了。人们的心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观念,它们对经典书籍的威信造成了冲击。新的力量已经产生,神将为这片土地送来一个引导者,牵引这新生的力量给中国那些先贤们并没有了解透彻的美德带来更多的深意。人们将会逐渐淡忘这些著作,但这种淡忘并不会将他们与外面宽广的世界分隔开来,与之相反,人们会发现自己与世界各族人民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同类推荐
  • 隔墙有耳:中国历史中的告密往事

    隔墙有耳:中国历史中的告密往事

    多年以来,支撑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教化体系,在道德价值上是不主张非正义告发的,但只要有专制政治存在,统治者就鼓励告密。整个封建王朝,从秦到清,告密始终贯穿其中,成为帝制历史的一个带有污垢的眉批,而告密者就是那块污垢。这块污垢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实超乎我们想象。它不仅介入你的私生活,而且还要控制你的灵魂。中国古代的告密史就是一部统治者控制他人灵魂的历史。而各个时代的告密者们,各显其能,通过告密这种见不得人的伎俩,改变历史者有之,遗臭万年者有之,飞黄腾达者有之,他们或成功或失败,或可气或可悲,无非都是专制统治下的一枚棋子。
  • 风雨西楼夜

    风雨西楼夜

    要做皇帝的秋忆鸿最想干什么?那可能就是要替百姓跟这天下讲一讲道理。有他在乱世当安,天下方平,且擎刀问这世间诸多小人,可敢一战!
  • 大秦之歌

    大秦之歌

    神州大地群雄并起,战乱纷扰。大秦帝国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有王子乱臣觊觎帝位,朝纲一片混乱,民不聊生。被放逐的镇国公世子为了寻求救世之法,通过异宝穿越到了现代。二十年后再次回到了那个世界,一幅传奇画卷正徐徐展开...(PS:本书是一个架空历史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年代,并非历史中的秦朝。)
  • 我不说话不代表我不知道

    我不说话不代表我不知道

    当朝太子最喜欢在别人问起他宫中生存法则的时候,兴致提笔,写下四字:“言多必失”。众人扶额:殿下啊你本来就是个哑巴这样自嘲真的好吗……?=..=
  • 重整河山(1950-195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重整河山(1950-195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讲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活动,包括“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发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等。还讲述了新中国的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热门推荐
  • 闺谋天下:宦王的惑国毒妃

    闺谋天下:宦王的惑国毒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惊才艳绝的首席特工,他是琰戈大陆威名赫赫的闲散宦王!三世为人,她遇上他!他诓她,骗她,宠她,她该如何修理他?她偷他心,夺他魂,推倒他!然后,嫁给他,嫁给他,嫁给他···生生世世祸害他!江山踩脚下,养只小萌娃,闺中小谋略,毒惑全天下!
  • 四季养生汤

    四季养生汤

    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四季气候各有不同,只有顺应四时之变,用与气候相应的食材煲汤,因时进补,才能滋养身心,保四季健康。《美食天下(第2辑):四季养生汤》教你做四季养生汤,让你每季都健健康康!
  • 一线春风透海棠

    一线春风透海棠

    苏起的人生信条向来只有一点,只要是认准了,就一定要抢到手。地盘是这样,叶迷棠也是这样。自从知道叶迷棠是女扮男装后,这个男人,心心念念的就是把这个女人变成他的所有物。哪怕是强取豪夺,不择手段,也在所不惜。因为他认准了,就是他的。不管他的情敌是谁,也不管叶迷棠愿意与否,只要他想要就行了。去他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在他这里,就是个屁!‘我是你的苏起,你是我的叶迷棠。’不用华丽的辞藻,却是最永恒的誓言。
  • 仿真枪

    仿真枪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总裁师兄宠妻成瘾

    总裁师兄宠妻成瘾

    宠文,一对一,日常温馨,主题只有一个字,宠宠宠!初见,学霸陈亦煊以一脚技惊四座的任意球,惊艳了叶梦晨那颗不爱帅哥爱足球的心。再次见面,居家好男人陈亦煊以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俘虏了叶梦晨那个刁钻的胃。三见,才貌双绝的陈亦煊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彻底征服了叶梦晨。从此,那个不爱帅哥爱足球的女孩,有了她的绿茵王子。往后余生,为了你,为了我们,我愿意变得更好。从球衣到婚纱,从校园到都市,从喜欢到深爱,他们的爱情始于足球,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在共同的爱好和追“球”中携手白老。
  • 重生之再做我老婆

    重生之再做我老婆

    她本是善良天真的富家千金,有幸福的家庭,却所嫁非人。在丈夫串通同父异母的妹妹夺取家产、逼迫她签下离婚协议时她的心就死心了,本以为这样他们就会放过她没有想到丈夫和妹妹不放心居然逼迫她喝下毒药,使她魂归天际。魂魄飘荡竟附身在一名绝色女人身上,还是一名独身闯荡创出商业王国的传奇女子,本对商场一无所知的她也汲取了女人全部的记忆,成为商场上的女强人,冷艳美丽的外表却震慑商场。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软弱天真的女生,她是重生后的女强人,她要复仇,让伤害她的人复仇代价。在商场上她是冷艳残忍的总裁,为了报仇她卸下这重身份变身前夫最爱的女明星,混迹商场与娱乐圈。她发誓要让丈夫爱上重生后的她然后狠狠的报复他,可是。。。。为什么总是有个男人阻止她,他说让她爱他。。。。
  • 青少年必知的100个文学知识

    青少年必知的100个文学知识

    流畅的笔触生动地将世界文学知识汇总成为100个小小节点,阅读中感悟文学,体悟经典。
  • 海雾纪元

    海雾纪元

    当一个普通人类穿越成海雾战舰武藏号时会怎样呢?当她带领海雾舰队向外来的敌人发起战斗、保卫自己的穿越前的世界时会是怎样的场景呢?超级战舰、宇宙战舰大和号2202、苍蓝钢铁的琶音、某科学的超电磁炮等番剧都会有出场的机会。 带有大量硬科幻元素,另外,封面不好请见谅先说一句,作者会不定时更新,有时可能断更,不要太指望本书。本书已有QQ群:欢迎加入Musashi异界之旅谈论群,群聊号码:808908927
  • 进击的修仙少女

    进击的修仙少女

    明明修仙系统在手,可她却爱上了——一!统!天!下!修文重写中……是从头开始的,所以进度会比较慢
  • 重生之染尽九

    重生之染尽九

    她助他登上皇位才发现一切都是骗局,一切都是精心为她准备的,原来她也不过如此!含恨而死。重生归来,且看她如何翻云覆雨手摧小白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