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但是往往经历青春这个阶段时,很少真正意识到青春的价值。人到中年,或者人到老年,就像一条航船真正经历了大海的航行,要到港口时,重新再回望我们的青春,回望遥远的那种生命的最精彩的岁月时,才会发现青春对于每一个人留下的梦想和憧憬,对于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吉狄马加
想念青春
沿我曾经遥望过时间
她就像迷雾中的晨星
闪烁着依稀的光芒
久远的事物是不是都已被遗忘
然而现实却又告诉我
她近在咫尺,这一切就像刚发生
褪色的记忆如同一条空谷
不知是谁的声音
又在图书馆的门前喊我的名字
这是一个诗人的圣经
在阿赫玛托娃预言的漫长冬季
我曾经为了希望而等待
不知道那条树阴覆盖的小路
是不是早已爬满了寂寞的苔藓
那个时代诗歌代表着良心
吉狄马加:我阅读,我青春
为此我曾大声地告诉这个世界
“我是彝人”
命运让我选择了崇尚自由
懂得了为什么要捍卫生命和人的权利
我相信,一个民族深沉的悲伤
注定要让我的诗歌成为人民的记忆
因为当所有的岩石还在沉睡
是我从源头啜饮了
我们种族黑色魂灵的乳汁
而我的生命从那一刻开始
就已经奉献给了不朽和神奇
沿着时间的旅途而行
我嗒嗒的马蹄之声
不知还要经过多少个驿站
当疲惫来临的时候,我的梦告诉我
一次又一次地想念青春吧
因为只有她的灿烂和美丽
才让那逝去的一切变成了永恒!
这首诗是我10年前写的,那是我的母校——西南民族大学的一个校庆的日子。我是1978年进入西南民族大学学习的,那个时候她还叫西南民族学院。可以说是西南民族大学改变了我的命运,也可以说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走上诗歌创作的道路。
上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中国的一个精神复兴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那个时候,诗歌对于我们每一个年轻人来说都是一种梦想,我们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情怀。
西南民族大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阅读平台。我生活在四川的凉山地区,这里是一个彝族居住区。我生活的那个年代,精神生活比较匮乏,而且当时正赶上“文革”,要找到很多很好的文学读物是一件很难的事,也可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到了西南民族大学后,我才真正读到很多重要的作家和诗人的作品,也正是这些作家和诗人的作品开启了我很重要的人生之门,使我开始思考人的生存状况,思考国家、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方位中所进行的历史选择和创造。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但是往往在经历青春这个阶段时,很少真正意识到青春的价值。人到中年,或者人到老年,就像一条航船真正经历了大海的航行,要到港口时,重新再回望我们的青春,回望遥远的那种生命最精彩的岁月时,才会发现青春对于每一个人留下的梦想和憧憬,对于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想说诗人都是预言家,或者是做梦的人。在中外文学史上,可以看到很多重要的诗人和作家,特别是诗人,往往他们是在最年轻的时候,写出他们最杰出的作品,也可以说每个年轻人都是诗人,因为他们都要幻想,都是做梦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一种幻想,对未来有憧憬的人,应该说都是诗人。
进入社会,选择不同职业后,那青春情怀、诗人情怀,对诗性生活方式的追求,可能会伴随人的一生。我认为这是非常美好的事。
青春没有国别,也不分文化背景。但在不同的时代里,每个人留下的青春痕迹也不同。
“五四”时,很多前辈们——这些重要的文化人、作家,就开始思考皇权崩塌之后,面临一个新的历史选择时,中国将向何处去。那时,他们追求的是人民的自由、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他们在自己的青春年华里,思考的是国家的命运。
现在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很好,综合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这种时候,同样是国家和民族在面临新的历史选择的时候,在进行新的国际经济、文化竞争的时候,我们怎样使我们的青春更有意义?怎么能使我们的青春在为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中,闪耀出光芒和光辉?这对于我们每一个年轻人来说,依然是一种考验。
(本文根据作者2012年4月24日在《书香北京》世界读书日节目中的访谈整理而成)
作者小传
吉狄马加:彝族,著名诗人、作家、书法家。1961年生于四川大凉山,1982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青海省副省长,现任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并兼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长,中国诗歌学会顾问,已在国内外出版诗集近二十种。多次荣获中国国家文学奖和国际文学组织机构的奖励,其中诗集《初恋的歌》获中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组诗《自画像及其他》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诗歌奖最高奖;诗集《一个彝人的梦想》获中国第四届民族文学诗歌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2006年5月22日被俄罗斯作家协会授予肖洛霍夫文学纪念奖章和证书;2006年10月9日,保加利亚作家协会为表彰他在诗歌领域的杰出贡献,特别为他颁发证书。2007年创办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担任该国际诗歌节组委会主席和“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评委会主席。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日文、西班牙文、罗马尼亚文等多国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