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600000006

第6章 隐藏在经济背后的“市场先生” (1)

以物换物,各取所需——市场的出现

相传1884年,巴黎政府为维护干净市容,要求许多捡破烂为生的贫民将市区的废弃物搬运到荒废的军营,这些贫民自行在废弃物中挑选尚能用的物品进行出售,没多久就形成一处固定的市集,称之为fleamarket,即跳蚤市场。

关于跳蚤市场的名称来历众说纷纭,有说因为这些物品多已被使用过,常有许多跳蚤在上面,因此被称为跳蚤市场,另外也有市场里面的人跟跳蚤一样多而得名的说法。

从19世纪以来,跳蚤市场已经在欧美各国成为常态,包括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固定的跳蚤市场。在历史越悠久、越古老的国家,跳蚤市场里所卖的东西种类也就越多,摊位老板将自己费尽苦心寻来或是家传的宝贝摆在摊前,等待他人前来挑选回家,在陈旧蒙尘的外表下,它们都有可能是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宝。

市场,商品经济运行的载体或现实表现。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劳动分工使人们各自的产品互相成为商品,互相成为等价物;社会分工越细,商品经济越发达,市场的范围和容量就越大。

市场是商品经济特有的现象,凡是有商品经济存在的社会都会有市场。市场是商品交换顺利进行的条件,是商品流通领域一切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市场体系是由各类专业市场,如商品服务市场、金融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文化市场、旅游市场等组成的完整体系。各专业市场均有其特殊功能,它们互相依存、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于社会经济。

从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商品服务市场与我们的关系最为密切。商品服务市场遍及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常见的大、小商场,各种各样的理发店、家具店、农贸市场、宾馆、饭店等,这些都属于商品服务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市场都在发展。网络经济等新经济形式的兴起,也促进了新的虚拟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从市场行为方面看,它具有竞争性和平等性两个突出的特征。竞争性来自要素资源的自由转移与流动,表现为优胜劣汰,奖优罚劣。市场竞争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对要素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市场的平等性是指相互承认对方是自己产品的所有者,对其所消耗的劳动通过价值形式给予社会承认。市场行为的平等性是以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的,它不包含任何阶级属性,它否定了经济活动中的特权和等级,为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等条件,促进了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的合理流动。

【知识链接】市场占有率

市场占有率又称市场份额,是指一家企业的销售量在市场销售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市场占有率越高,表明企业的竞争能力越强,产品被消费者接受的程度越大,企业销售收入也越多。因此,维持或扩大市场占有率是一个企业定价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温州打火机由小变大——分工

周先生是温州一家打火机制造厂的老板,他认为分工合作是自身企业竞争获胜的秘诀。他介绍说,同样一个电子点火的小部件,日本公司生产一只成本为人民币1元,他的进价是0.1元。为他的企业跑龙套的家庭企业生产成本仅0.01元。而类似协作配套的作坊式小厂在他手下有数百家,且生产同一零部件的企业可能有几家或数十家,这数百家配套企业之间,不是统一管理和内部调拨关系,而是自我管理和市场交易关系。这样,下游企业就可以从上游企业中优中选优,选择价格最低、质量最好、供货最及时的进行合作。就这样,温州的金属打火机打败了日本厂商,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

通过上面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分工协作在现代组织管理中的巨大作用。市场是随着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市场未出现之前,绝大部分的经济体是处于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的状态。专业化和劳动分工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相比,究竟有哪些优势和进步呢?下面我们从案例中来看一下分工和专业化的优势。

美国于1942年耗资50亿美元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其工程技术的总负责人奥本海默博士在总结其成功经验时指出:“使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威力的是科学的组织管理。”美国从1961~1969年组织和实施了宏大复杂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其研制和发射的火箭“土星—5”有560万个零件组成,参与的研究人员共计有400万之多,最多的一次就有42万人。120所大学与200家公司分工协作,8年里共耗资300多亿美元,终于在1969年获得成功。负责“阿波罗登月计划”的韦伯博士也深有感触地说道:“我们没有使用一项别人没有的技术,我们的技术就是科学的组织。”科学的组织管理就是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的过程,如果没有专业化分工,也就不会有相互间的协同需要,就只能是个人管个人,因而也就不会有任何的组织管理行为发生和存在。

分工与专业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是企业经营制胜的秘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分工协作也起着巨大的作用。例如,公司中有各个职能部门,财务部负责财务,销售部负责销售,行政部负责日常公司事务……在这样的分工下,各个部门高效率地完成了各自的工作。分工让工作更有效率,试想让一个人同时做N件事他会力不从心,但是让他只做一件事,他就能专心做好。同时,专业化分工使得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可以使企业降低平均成本,而实现规模经济。

当今社会,劳动分工的程度化越来越高。分工不仅仅限于个人与个人之间,而已经扩展到全世界范围内。比如,波音747喷气式客机的450万个零部件是由世界上8个国家的100个大型企业和15000个小型企业参与协作生产出来的。在比较优势和分工交换的指引下,跨国公司不断努力降低交易成本和要素成本,并且让分工遍及世界每一个角落。

【知识链接】“三次社会大分工“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提出的发生在东大陆原始社会后期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商人阶级的出现。

空气也能用于买卖——商品

某科普杂志上曾经刊登了一则名为“还有什么不能卖”的文章,下面是部分文字内容:

泥土太平洋上的瑙鲁,是一个由珊瑚礁形成的岛国,矿产十分丰富,但岛上没有供农作物生长的土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瑙鲁出口矿产,同时进口泥土,以便种植农作物。

冰山 世界上最奇特的商品,莫过于丹麦格陵兰岛出口的冰山了。这是10万年前的冰,被认为是纯净的,没有污染,杂质甚少。

水声美国商人费涅克周游世界,用立体声录音机录下了千百条小溪流、小瀑布和小河的“潺潺水声”,然后高价出售。有趣的是,该行业生意兴隆,购买水声者络绎不绝。

空气日本商人将田野、山谷和草地的清新空气,用现代技术储制成“空气罐头”,然后向久居闹市、饱受空气污染的市民出售。购买者打开空气罐头,靠近鼻孔,香气扑面,沁人肺腑。

商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每天吃、喝、穿、用、行,样样离不开商品,只要兜里有钱,我们随时可以买到想要的各种商品。

作为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就不能成为商品。比如,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虽然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但这些都不是劳动产品,所以它们不能叫做商品。

作为商品,还必须要用于交换。商品总是与交换分不开的。比如说在古代,传统的男耕女织式的家庭生产,种出来的粮食和织出来的布,尽管都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家庭成员自己使用,并没有用来与他人交换,因而也不是商品。

因此,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不是从来就有的。它的产生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是社会分工。它是商品产生的基础。因为社会分工,每一个劳动者只从事某种局部的、单方面的劳动,只生产某些甚至某种单一的产品。而人们的需求则是多方面的。为了满足多方面的需求,生产者便必然要相互用自己生产的产品去交换自己不生产而又需要的产品。这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是商品经济。

第二是所有权不同。它是商品得以产生的前提。在私有制的条件下,产品交换的双方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成为经济利益的对立面。这就决定了双方的交换不能是不等式的,而只能是等式的,即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劳动产品的交换既然是等价的商品交换,那么,生产者的生产过程就成为以直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过程。

可见,商品既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也是私有制的产物。

【知识链接】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

需求量随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上升而增加的商品称为正常商品;需求量随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上升而减少的商品称为低档商品。对前者的消费会随人们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对后者的消费则恰恰相反。

亚当·斯密的法宝——看不见的手

据《旧约·但以理书》记载:巴比伦王伯沙撒在宫中设盛宴,众人正在用食时,忽然空中显出一只手,在宫墙上写下三个神秘的词:弥尼、提克勒、毗勒斯。众人不解其意。先知但以理说:“你冒渎天神,为此,神放出一只手,写下这些字。意思是:‘弥尼’——你的王位已告结束;‘提克勒’——你在天秤里的分量无足轻重;‘毗勒斯’——你的国度即将分裂。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看不见的手”掌控着一切?18世纪中后期,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被当时各界名流奉为经典。即使到现在,斯密的观点仍然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理论。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最初的意思是,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利益,受“看不见的手”驱使,即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后来,“看不见的手”便成为表示资本主义完全竞争模式的形象用语。

亚当·斯密的后继者们以均衡理论的形式完成了对于完全竞争市场机制的精确分析。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是小规模的,一切企业由企业主经营,单独的生产者对产品的市场价格不发生影响,消费者用货币作为“选票”,决定产量和质量。价格自由地反映供求的变化,其功能一是配置稀缺资源,二是分配商品和劳务。

通过“看不见的手”,企业家获得利润,工人获得由竞争的劳动力供给决定的工资,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储蓄与投资保持平衡。通过自由竞争,整个经济体系达到一般均衡,在处理国际经济关系时,遵循自由放任原则,政府不对外贸进行管制。“看不见的手”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的经济现实。

“看不见的手”,揭示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一个悖论,认为在每个参与者追求自己的私利的过程中,市场体系会给所有参与者带来利益,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导着整个经济过程。

正常情况下,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的运行,其中主要依据的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理性经济人原则,以及由理性经济人原则支配的理性选择。市场机制就是依据经济人理性原则而运行的。

同类推荐
  • 国富论

    国富论

    《国富论》,原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一部经济学专著,也是学术领域内颇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本书共分五篇,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作了系统的描述,为经济学确定了完整的架构,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该书的问世成为了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使经济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 自主创业开餐馆

    自主创业开餐馆

    在众多的行业之中,餐饮业被国家列为未来蓬勃发展的热门行业之一,并且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不用发愁找不到顾客。由此可见,自主开家餐馆,在饮食业领域开辟一条理想的致富乏路,是显而易见的首选途径。那么,如何开设一家餐馆,如何经营才能在餐饮业的竞技场上脱颖而出,独树一帜,立于不败之地呢?这就需要创业者懂得开餐馆的流程,具备一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技巧。本书从以往的许多餐馆的起步、发展、兴衰的实践经验教训中,选择了影响餐馆经营成败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细节,详细地阐述了成功开设餐馆的必备知识和重要技巧,为准备创业开餐馆的朋友和正在从事餐饮经营的老板们提供了良好的指南。
  • 最后的金矿

    最后的金矿

    随着中国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非洲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发展潜力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新热点。在投资非洲过程中,中国政府和企业都暴露出很多问题,本书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总结出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可行性办法,通俗易懂,可操作性,非常适合国内企业管理人士借鉴。
  • 读懂中国改革: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线图

    读懂中国改革: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线图

    《读懂中国改革: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线图》纵向关注中国改革进程,评判改革成败得失;全面厘清中国改革逻辑,解读未来中国道路。十八大之后,尤其是三中全会以来,人人热议改革、争论热点,却未必明确这些改革热点包含着什么样的内涵与变局。而我们的前途,却取决于时下和未来的这些改革举措。为了更好地出发,我们有必要回望、梳理和预测。《读懂中国改革: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线图》汇聚国内一流经济学家和精英学者,厉以宁、吴敬琏、林毅夫、周其仁、张维迎、郑永年、华生、陈志武、孙立平……聚焦中国目前的改革开放和新一轮的路径与战略,对三中全会之后中国改革这一宏大话题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 经济法理论与实训教程

    经济法理论与实训教程

    经济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独立的部门法。经济法是国家对社会的经济活动实行宏观调控与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种社会经济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准则。
热门推荐
  • 千年绝恋

    千年绝恋

    一千年前,她救了他,并且把他带在身边,但是那时她是属于另外一个人的,他只能默默的祝福她,决心就这样守护她。她刚出生时,除了脖子上的一块玉就什么也没有了。但是从小到大,都有人在资助她,让她过的衣食无忧,她从心底感谢这个资助人,期待着有一天能见到他,好好的感谢他。但是没有想到第一次见到那个资助人,就被他给吃抹干净,她想逃离,但是……《前世的情,今生还》续集
  • 灭世劫之公主无泪

    灭世劫之公主无泪

    她是被驱逐的公主,带着毁灭性的恨意归来,自以为操纵了所有人的命运,最终却发现自己自始至终都只是他手中的一颗棋子;他是法术强大的国师,爱她护她,终究却是她所有悲剧的来源;一场复仇之旅掀起的灭世之劫,绝世姿容下掩藏的悲凉。是爱还是恨?
  • 活幼心书

    活幼心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枢言

    枢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研究本土媒介的产业化,推介国际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先进理念,见证中国传媒经济学科建设的历程。本土化:走符合中国传媒学术与传媒实践要求的本土化道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国际化:在广阔的国际视野中,确立自己的历史与时代方位,关注国际潮流,关注世界大事。人文化:将文、史、哲、经、法、教等多学科的理论成果进行充分的吸纳,以此丰富和深化传媒学术的内蕴。专业化: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表达方式上,不断在专业领域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 二林唱和詩

    二林唱和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蜀中盗志

    蜀中盗志

    记述巴蜀地区的奇人异事的短篇小说集。分为“神捕”“侠盗”“官秘”“女风”“市井”等五个部分。语言上文白相杂,有三言二拍的气质,且多用蜀地方言,凸显地域色彩。远望可以当归,悲泣可以为歌。野味十足的龙门阵,叙说着老百姓心中所喜欢的人物,或侠或盗,或英雄或草莽。机智、勇敢、侠义、仁爱……朴实里有几分狡黠,善良中带一分自私。远去却依旧鲜活的人物,绮丽却充满忧伤的故事,如同一脉蜀江多情水,半轮巴山风流月,都随风飘去……
  • 汉末枭雄士徽

    汉末枭雄士徽

    东汉末年,割据一方。裂土称王,安定南疆!释演士燮之子士徽的传奇一生。
  • 从攫取到共容金融改革的逻辑

    从攫取到共容金融改革的逻辑

    本书认为,经济增长的绩效取决于包括企业家才能、资本和优秀人才在内的创新要素是配置到实体经济或生产性领域,还是配置到金融业或非生产性领域,而决定配置方向的关键因素便是报酬结构。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金融“发展过度”,构成了对实体经济的“攫取”,具体表现为金融业利润高、金融从业者收入高,使创新要素和资源“脱实向虚”,源源不断地由实体经济流向金融业,从而降低了整个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构建一个金融与实体经济和谐共生的高效率、共容性金融体系,而非仅仅提高金融效率,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核心和逻辑起点。
  •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