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显得毫无光彩的领导人
她会安安静静地在超市挑选商品,然后和其他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规规矩矩地排队付账。如果不注意,你甚至可能不会发现她,更不会想到,眼前这个平凡而普通的家庭妇女,竟然就是德国乃至全世界最有权力的女人——安格拉·默克尔。
不管是英国政坛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还是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作为万众瞩目的政坛“玫瑰”,无论是波澜起伏的政治生涯,还是令人充满好奇的私人生活,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世人关注。而与她们相比,德国总理默克尔女士就显得过分低调了。
在生活中,默克尔所呈现的形象就是一个真正普通的德国人,在德国的超市里,如果你运气好,你可能会碰上安安静静在人群中挑选商品的默克尔。结账的时候她也没有任何特权,总是与其他人一样排在队伍当中。如果不特别注意,你甚至不会发现自己遇见了这位德国总理。不论外形还是个性,默克尔都显得如此平凡,人们或许从来不曾想过,会是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女人最终成为德国的掌舵人。
默克尔在2005年末竞选德国总理时的对手是此前一直担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施罗德都拥有着比默克尔更大的优势。
德国媒体对于施罗德的评价是玉树临风、斗志昂扬,又显得机智老成。而他出众的口才和个人魅力更是早就闻名遐迩。默克尔的崇拜者多数是普通的德国女性,但是这种崇拜并不能起到决定作用,往往在最后关头她们会将手中的选票投给仪表堂堂的施罗德。
默克尔已人到中年,身体开始发福,脸也是胖乎乎的圆脸,样貌并不出众。但就在外貌毫无优势的情况下,她也依然懒得打理自己,经常把头发弄得乱蓬蓬的。默克尔并没有施罗德那样的个人魅力,也不像施罗德那样舌灿莲花。她沉默寡言,不动声色,甚至在演讲时经常会有人以为她忘记了该怎么讲。
在竞选的过程中,施罗德擅长并热衷于展现自己的私生活,他就像一个光芒万丈的明星,无论他的口才还是他的表演,都堪称一流。默克尔则完全相反,她的选举毫无策略,她不擅长表演,也不说取悦选民的话,连自己的私生活也被她捂得严严实实。但有趣的是,这样一个毫无光彩的默克尔,却最终登上了德国总理的宝座。战胜了光芒万丈的“媒体总理”施罗德。
如果说施罗德是一颗灿烂的珍珠,那么默克尔可能只是一块暗淡的矿石。而只有默克尔自己知道,当这不起眼的外壳被剥去的瞬间,自己可以绽放出多大的光芒。默克尔的“藏拙”骗过了世人的眼睛,也成功地让对手施罗德放松了警惕。尽管她看上去远不如施罗德,她没有丰富的从政经验,没有令人倾心的个人魅力,但最后,她的确打出了漂亮的一击,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能够展示自己固然重要,但更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掩盖自己的光芒。尤其是在面对比自己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如果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所有的一切,过早地让对手看清自己的底牌,那么必然不会再有胜利的机会。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过于张扬必然会容易招致怨恨,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人都是有嫉妒心的,对喜欢大出风头的人都会产生一种“看不惯”的感觉。如果你细心留意,一定会发现,在我们周围,那些打扮出格或个性强烈的人,往往容易招惹是非,在人际交往中也比一般人更加容易遇到困难,这正是“与众不同”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成为碌碌无为的庸才。这是一个彰显个性的年代,是一个想要成功就要能够急流勇进的时代。当机会摆在眼前的时候,有能力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去争取,为自己赢得一个成功的可能。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真正聪明的人懂得争取,更懂得在适当的时候隐藏起自己的实力,避免招致嫉妒,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越是有自信的人,就越不会迫切地渴望在人前展示自己,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实力,清楚自己的位置,哪怕不在别人面前展示,也并不会因此而看轻自己。正如默克尔一般,一直让自己显得毫无光彩,却又总是能够在关键时候给予对手致命一击。
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在真正拥有抵御风雨的能力之前,绝不要做那棵容易招致风雨的大树。做人一定要能沉得住气,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在没有足够实力的时候,保持低调的做人做事风格对我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装在瓶子里的水,总是一瓶不响,半瓶晃荡的,人其实也和这瓶中的水一样。当一个女人开始迫不及待地炫耀自己的美貌时,说明她已经开始不再美丽动人了;当一个富豪开始向世人炫耀自己的财富时,说明他开始走向贫穷了;当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开始想方设法炫耀自己的才华时,说明他已经江郎才尽了。
金子的光辉,不需要刻意张扬,也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正如一个人的才华与能力,不需要宣传,也总会获得展示的机会。
低调做人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更是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低调做人不仅仅能够让我们保护自己,更好地融入人群,缔结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有助于我们暗蓄力量,在不显山不露水之中悄然潜行,一直等到合适的机会,便能创造出一鸣惊人的效果。
接受现实是人生的必修课
少有的叛逆举动让年轻的默克尔陷入了重重危机,在长久的对峙之下,默克尔终于明白,有些现实,你战胜不了,就只能选择接受它、适应它。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高峰和低谷,但命运从来都不公平。有的人出生时就含着金汤匙,而有些人一出生摆在面前的就是一条泥泞的道路。但是不管面对怎样的人生,我们都应该接受现实。从天堂到地狱,从地狱到天堂,往往只是一念之间的选择。如果不能迅速地接受现实,那么只能一味地沉湎于过去和自怨自艾。只有接受现实的人才能改变现实,打破现状,走向自己梦想的终点。
因为有着独特的经历,默克尔从小就显得比同龄人要成熟得多,但即便如此,她也曾有过叛逆的青春,以及难以回避的自我意识,她也曾经历过不懂什么是妥协的年纪。
1973年,默克尔所在的学校要求毕业生组织一次大型的文艺庆祝会演。但校方对节目有特定要求,默克尔和她的同学们认为要求并不合理,于是勉强选择了两个“极其糟糕”的节目来排练,消极对抗学校的“强权”。
众所周知,在当时,作为牧师的女儿,默克尔的身份已经十分引人注意,而这两个“糟糕的节目”更是将她推上了风口浪尖,甚至连国家安全部都派人来对此事进行了全面调查。幸好当时默克尔人缘不错,她所在的班级也十分团结,没有任何一个人跳出来将责任推到她身上,加之父亲卡斯讷先生的四处奔波,这才最终将这件事情大而化小,以每一名参与排练的学生都收到一封来自学校的警告信而告终。
这件事情给默克尔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正是通过这件事情,她开始明白,很多时候,你不能与现实抗争,也无法打破现实的桎梏,你只能选择接受它,适应它。
生活从来都不是完美的,也不可能事事都按照我们的所思所想去发展。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让人感到痛苦和绝望的事情,这些事情发生了便是发生了,我们无力再去更改,也无力与之抗衡。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除了接受,我们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哲人们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不应该认命,只有一直保持那股不认命的韧劲儿,人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更好的生活。但不认命并不意味着不接受现实,不认命,是让我们不轻易对现实妥协,但现实就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板上钉钉的事情,我们可以不妥协,但却不能不接受,不面对。
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是可悲的,在她的儿子被狼叼走之后,她便陷入了无尽的悲伤之中,一次又一次地向别人诉说自己的痛苦与悲伤,结果,最终消磨了人们对她仅有的同情,剩下的只是避之不及的烦躁。
发生在祥林嫂身上的事情的确是一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悲剧,但既然事情已经发生,那便是不可更改的现实,再多的悲伤痛苦与绝望,都不可能将这件事情改写。祥林嫂却不明白这一点,她没有勇气去接受,去面对,于是只能一直徘徊在痛苦之中,沉浸在这件事情里无法自拔。而最终的结果是,祥林嫂只能一个人不断地重复痛苦,禁锢了自己迈向新生活的脚步。
在我们的周围,“祥林嫂”无处不在,不管走到哪里,总是能听到无数的抱怨之声。抱怨婚姻的不幸,抱怨事业的不顺利,抱怨儿女的不孝顺,抱怨朋友的冷漠与虚伪……然而,除了抱怨,却再没有任何实质上的行动去改变这一切。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是不会去抱怨生活的,因为他们深知,抱怨除了让你不断看到自己的可悲,没有任何的作用和力量。我们追求人生的美好,但同时也不得不接受生活的残酷。接受现实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不管现实多么龌龊、多么黑暗,它都已经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眼前,只有接受它,我们才可能战胜它,越过它,最终走出它的禁锢。
接受现实并不意味着向现实妥协,相反的,只有先接受现实,我们才有可能去改变现实。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尤其在面对残酷的现实时,这种抗衡不过是以卵击石。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接受它、适应它,我们别无他法。
当你失恋的时候,接受这种分离的痛苦,你才可能重新迈开自由的步伐,为自己寻找新的机会;当你失败的时候,接受这段挫败的经历,你才可能从中汲取教训,为更辉煌的成功奠定基础;当你面对生离死别的时候,接受这残酷的失去,你才可能走出悲伤,承担起自己所需要背负的责任。
接受现实是一种勇敢,是对过去人生的一个总结,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思考。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很多时候现实都是无法改变的,逃避只会让我们成为命运的逃兵,失去与现实抗争的资格。选择接受是一种勇气,一种心态,只有先选择接受,我们才可能在认清现实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能力,直至足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为自己开创出更加美好的人生道路。
皱着眉头,不过是因为我在沉思
在接受别人提问时,默克尔总是会紧皱眉头,嘴唇紧抿,甚至常常因为过于用力而使得嘴唇没有一丝血色,这样的她看上去就好像要发怒一般。但到了回答问题的时候,她却又变得温和而友好。默克尔常说,这样的表情并不意味着她愤怒了,而是因为她在沉思。
与默克尔在公众面前的不动声色相符,她性格中有一份不能被左右的冷静。似乎任何人情都无法改变她的信念,不管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面对任何情况,她总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不仅在她的人生道路上有着巨大的影响,更是在她的政治生涯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德国经济深陷泥潭之际,默克尔也遭遇了信任危机。在一次民意调查中,默克尔的支持率大幅降低,只有38%的民众认为默克尔可以使德国的经济复苏,58%的民众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而默克尔很快就运用她冷静的头脑和高超的政治手腕为自己重新赢回了民众的信任。
第一件让默克尔赢得民众信任的事情就是她成功地解决了伊拉克的人质事件,帮助在伊拉克被绑架的考古学家苏珊·奥斯特霍夫成功脱离劫持者的掌控。
第二件事情是关于德国人马斯里的案件。哈立德·马斯里是一名42岁的德国公民,在休假途中前往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的边界,因被怀疑是基地的高级成员而被美国特工逮捕。在经历长达五个月的审讯后,马斯里被证明是无辜的,这是一场彻底的冤假错案。但美国特工并没有因此做出道歉,只是将其悄悄地释放了。
当时,默克尔正积极修复德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这件事情的处理变得十分棘手。在多方权衡之后,默克尔最终还是以强硬的态度,督促美国政府承认自己的错误。默克尔此举无疑得罪了美国,但是却保住了德国政府的尊严,令民众刮目相看。
第三件事情是欧盟的预算问题。在欧盟首脑会议上,就2007年至2013年的预算,英法两国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按照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的处理方法,往往是私下与关系较好的法国达成协议,然后再放到台面上讨论。但这一次,考虑到情况的严峻,默克尔并没有选择与关系较好的法国先达成协议,而是站在了英法两国的中央,不偏不倚。
最后在默克尔的周旋下,英法双方达成了协议。虽然这个协议并不令双方都非常满意,但至少避免了欧洲首脑峰会的失败,避免了欧洲的崩溃。默克尔的这一举动让她在国际舞台上站稳了脚跟,英国一家报纸甚至因此称呼默克尔为“欧洲小姐”。
纵观默克尔所经手的这些事情,我们会发现,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她总是能够以学者的谨慎来思考并处理问题,不管情况多么危急,她都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被情绪所支配,做出最好的选择。
人生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掌控之外的状况,在这种时候,思考往往比气恼更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性格,有的人性情急躁,容易生气,有的人则性情平和,不容易激动。但大多数的成功者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管当下第一反应多么激动,多么生气,也总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令自己冷静下来,以思考来替代情感的爆发,最终为事情寻找到更好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