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女人很容易因为遇到挫折而对自己失去信心,或者对未来变得迷茫。如果你真的认定现在的状态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么就不要勉强,不妨给自己的身心放一个假,来一个“间隔年”,到处走一走,看一看不同的风景,也许你就会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间隔年”是最近几年才流行的概念,但通过旅行寻找自我的做法却是一直都存在的。朴槿惠在远离政坛的日子里,就穿上休闲的牛仔裤和运动鞋,走访韩国的名山大川和文化遗迹。旅行使她心中的闷气得到疏散,并重新获得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希望。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篇》中的这段话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道理很简单,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一点一滴的小事积累而成的,没有一步一个脚印地奋斗,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不论你是天才还是普通人,想要获得成功都没有捷径,必须要脚踏实地,一点一点地努力、奋斗。想要达到最终的目标,我们必须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不断努力,每一天的所作所为积累起来就决定了日后的成败。不论是历史上还是我们身边,那些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往往善于自我管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有计划,不会把大量时间浪费在享乐上。在他们看来,只有过好每一个今天,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明天。朴槿惠就是一个懂得珍惜时间的人。
上学时,朴槿惠就十分珍惜时间,当同学们都在休息和玩耍时,她则在教室里继续努力学习。这样的努力为她换来了优异的成绩,毕业之后顺利地进入了理想中的大学。在担任“第一夫人”期间,她更是深刻领会了时间的珍贵,她的工作十分繁重,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恨不得让时间停住。这段时间朴槿惠通常每天只睡5小时,凌晨就要起床准备工作,甚至连看病的时间都没有。这种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让朴槿惠得到了很多收获,不但积累了许多政治经验,而且为她将来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
关于珍惜时间,朴槿惠有着很深刻的领悟:“人生真的很美好!刚刚过去的一分钟马上就属于了过去,而即将到来的一分钟也将成为现在。面对抓也抓不住、藏也藏不住的时间,我认为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充分利用时间。虽然抓不住流逝的时间,但在这世界里正确地生活就是我们最美好的人生!”
很多时候,生活中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就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在经年累月之间,影响我们的命运。所以即使你有再远大的理想,也要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当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成为一种行为的惯性,那么理想的彼岸也就离你不再遥远了。
朴槿惠的父母深知这样的道理,所以在朴槿惠很小的时候就对她严格要求。在她还上小学时,就在母亲的教导下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她每天在日记中进行自我反省,把当天做得好与做得不好的事情都记下来,并且思考自己哪里没有做好、哪里需要改进等。此外,朴槿惠还把自己的不良习惯记在日记本上,如果哪一条已经改掉了,就用红笔划掉。这个方法帮助朴槿惠改掉了许多坏习惯,并且得到了成就感。记日记的习惯朴槿惠坚持了下来,在后来那些苦难的日子中,朴槿惠坚持写日记,不但在日记中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而且还记录了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坚持写日记不但帮助朴槿惠度过了人生中最痛苦的时期,而且还赋予了她强大的精神力量,让她能够在人生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朴槿惠还坚持在阅读时抄写句子做笔记,这些笔记使她提高了自己的修养和内涵,并且成为她人生的指南针。
此外,朴槿惠还坚持学习中文,每天都收看中文教学节目,并且听录音做练习,她知道想要学好一门语言,不断练习是唯一的方法。坚持不懈是获得成功的不二法门,即使是看似很小的努力,只要不断坚持下去,也会积累为成功的资本。这就是“水滴石穿”的力量,即使再小的水滴只要不间断地滴在岩石上,总有一天岩石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击穿。
不要轻视任何一件小事,细小的事情积累在一起,也会产生不可思议的能量。朴槿惠就十分重视细小的事情,比如她十分关注弱势群体,并且能够从具体的小事上切实地提出对策。在处理有关民生的“小”问题时,朴槿惠并不会盲目地制定政策,而是先对这些人进行了解,在掌握了他们的具体困难之后,才提出切实有用的政策。例如,处理婴幼儿保育政策时,朴槿惠针对职业女性的需求,提出了可以让女性放心上班的保育措施;在解决双职工夫妇的休假问题时,朴槿惠提出了双职工夫妇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托付孩子的政策。由此可见,细节是很重要的。细小的事情积累在一起,就像一条一条的小河汇聚在一起一样,最终将会成为波澜壮阔的海洋。
朴槿惠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当然与她的出身有关,但却不止于此。韩国政坛中有许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有不少名门之后,更不缺少才华横溢的人。朴槿惠难道仅仅依靠自己的出身就能在政治舞台上获得一席之地吗?当然不是这样。她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功,靠的是自己的努力,是每一天点点滴滴的积累,是自己不断提升的能力和修养。就像朴槿惠在书中所写的那样:“就像小小溪流最终形成大川江河一样,在最初,一条小小的溪流开辟了一条水路,后来溪流就一直顺着这条水路而下。山路也是,一个人最初开创了一条路,后来的人们就一直顺着这条水路走了下去。”这就是溪流的力量。
水滴石穿:人生没有“不可能”
作为国家的领导者,朴槿惠要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而与此同时还要面对各种误解和诋毁。可在朴槿惠看来,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就是要通过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把各种“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这样的路走起来固然“艰辛”,但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在韩国很多人看来,由一名女性来领导这个国家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是,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朴槿惠就是突破这种传统宿命的韩国首位女总统。
人们总是心甘情愿地被各种各样的“不可能”束缚着手脚,不敢越雷池一步,或是因为胆怯于生活中的挑战,或是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又或是失败的经历让自己心灰意冷。如此以往,所谓的理想和信念早就被抛于九霄云外,生活中只剩下平庸和无奈。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屡遭打击或是不断地努力仍然无法得到回报时,不妨多给自己一点信念,就像朴槿惠那样,遇到任何事情,都会坦然接受并想办法克服。在她看来,上天赋予她的使命,就是在绝望中创造新的希望。
1979年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遭枪击意外身亡,之后在全国掀起了批判朴正熙的运动。令朴槿惠更心痛的是,就连父亲生前的亲信也反戈一击,并刻意地和她保持距离。在那之后,她度过了一段孤苦伶仃、悲恸欲绝的痛苦岁月,并销声匿迹18年。
女人总是善于给自己贴上软弱的标签,在各种打击面前习惯于选择退缩和逃避,可现实的残酷却往往无法让我们熟视无睹或是置身事外。既然如此,再软弱的女人也该在生活的洗礼中变得坚强,在一点一滴中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升华,让自己成为生活真正的主宰。正如朴槿惠日记中写道的,“痛苦是人类的属性,它能够证明人还活着”。
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里,朴槿惠仍然时刻关注着国计民生,并在文学和哲学的陪伴下,寻求内心的平静和灵魂的超脱。虽然她不愿重返政坛,但曾经的信念却让她不忍看到自己深爱的国家渐渐走向衰落,20世纪90年代,在韩国政局一片混乱之时,朴槿惠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她一步一个脚印,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服务于国民”的梦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生没有“不可能”的真理。
1993年,她担任韩国文化财团董事长。1994年,她担任韩国文人协会会员。1997年,她加入韩国大国家党。1998年,她在庆尚北道和大邱赢得中期选举,当选国会议员。由于特殊的身份和政治地位,2002年,朴槿惠以平民身份赴平壤访问,受到朝鲜最高领导人***的接见,并于2005年5月、2006年11月先后两次来华访问。
2006年5月20日,朴槿惠竞选时遭到暴力袭击,忍痛完成了竞选演讲。2007年6月,朴槿惠宣布竞选韩国总统。在2012年底的总统大选中,朴槿惠真诚地对她的支持者说:“我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都已经出现了女总理、女总统,韩国为什么不行?”她真诚的话语和这些年来一点一滴的行动,终于打动了大多数韩国的选民,最终成功当选了韩国首位女性总统。
如果说朴槿惠的成功有什么秘诀,其实就是在绝望中没有忘记希望和信念,用点滴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说过:“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水滴之力微不足道,却能穿透石块。这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由于毅力的支撑而变成了现实。成功,靠的就是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
在中国台湾,有这样一个女孩,4岁时因为疾病不得不永远地坐在轮椅上,但是她暗下决心:要和“一般人”过同样的生活。她靠着自己的勇气和信念,一点一点地改变自己的人生。她先是适应了坐在轮椅上搭乘各种交通工具,在20岁时,拿着打工赚来的1万多台币,带着旅行指南和同学一起到香港自由行。后来她还体验了潜水,坐着轮椅“踏足”过十几个国家,靠着点滴的努力将自己的环球梦变为现实。她说:“尽管我的身体有常人眼中无法感受的不便,可是这些都无法阻止我去探索世界的脚步,无法阻止我轮椅上的世界冒险。”
相对于男人,女人的力量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相对于挫折,女人的意志显得那么不堪一击。可是,再小的步伐也是一种前进,再微弱的力量也是一种努力,只要不在困难面前主动臣服,只要不在打击面前哀春伤秋、悲叹绝望,再坚固的顽石也会被滴穿。只要我们一滴一滴地朝同一个方向努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叩响成功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