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是把命运紧握在手中
在朴槿惠的父亲去世后,就连曾经与她父亲最亲近的人对他们也开始变得冷漠,众多不实的消息在各类媒体上肆虐,各种谎言和诽谤多到数不清。当时的朴槿惠没有任何力量拆穿这些谎言,她所能做的只有在沉默中忍耐。
何为“忍”?忍就是把压抑痛苦的感情或内心的感受,不让其肆意表现出来。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今天的“忍”,恰恰是为了明天的“成”。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生活时是无奈的,就像朴槿惠那样,在父母先后被杀害、在各种恶意的诽谤和背叛铺天盖地向她袭来时,势单力薄的她所能做的似乎也只有忍耐。殚精竭虑的抗争,在那样的形势下看上去不会收到什么效果,而如果在沉默中就此沉沦,她自然也辜负了父母对她的教诲以及年少时曾经立下的志愿。于是,她选择了忍耐,在忍耐中积蓄力量,磨砺身心,在风雨的洗礼中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人的一生总是会有很多坎坷,在漫漫的征途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打击和灾难,关键是我们选择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大多数女人在挫折面前会选择消沉,仿佛世界末日已经来临,向前再也看不到任何希望,有的人甚至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企图把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可真正的“世界末日”其实只存留在你的心里,充满希望的阳光依然会在第二天如期升起。女人,应该变得坚强,应该用坚定乐观的信念主宰你自己的命运。遭遇不幸时,我们要学会忍耐,只有忍耐才能看到事态在发生变化,只有忍耐才能等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刻,只有忍耐才能助你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离开育婴财团以后,朴槿惠终于可以开始属于她自己的人生,在平静中享受平凡的生活。她通过日记和读书来整理混乱的思绪,有空的时候还会写诗以抚平自己内心的创伤,后来她还涉足文学、佛经和哲学,这让她的内心变得更加包容,同时也更加参透了人生的真谛,曾经的苦难在那时的她看来已经是过眼云烟。她曾经这样说过,用对的方式活下去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人生重要的不是金钱、名誉或权力,那些只不过是一瞬间就会消失的海市蜃楼。在被人们渐渐遗忘的同时,她却得到了内心的安定和平和,使她重获了新生。
忍,是一种积蓄,一种修炼,更是一种智慧。忍耐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可以让我们学会宽容。在隐忍中进取,在等待中崛起。但凡能收获大成之人均能够审时度势,能屈能伸,宽容坚韧,在忍耐中不甘平庸,蓄势待发。有人说,忍耐就是沉沦,实则不然。真正的“忍”应该是奋起前的沉默。在经历了这段隐忍的岁月以后,重新进入政坛的朴槿惠势如破竹,一举成为了韩国历史上首位女性总统。
在中国历史上,能把“忍”做到极致的莫过于西汉时期的韩信。在他年轻时,出门喜欢身佩长剑。一次,在集市上,一个少年侮辱他说:“你身佩长剑,你敢杀人吗?如果敢杀,就杀我。如果不敢杀我,就从我的两腿之间钻过去。”韩信于是弯下身子,从那少年的两腿之间钻了过去。后来,汉高祖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将侮辱过自己的少年召到跟前说:“你过去欺辱过我,现在还敢欺辱我吗?”那位少年求韩信饶命,韩信赦免了他,并封他校官之职。
可见,“忍”不是退缩,而是让自己用一颗平常宁静的心去看待世间不平的境遇,然后用更强大的力量与困难和挫折进行殊死的抗争。而此时的艰险和苦难不仅无法再将她击倒,反而助她在蹉跎中证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了自己崇高的理想和愿望。
朴槿惠曾经这样回忆这段经历,在对她父亲的毁谤和流言传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有人曾经劝她离开韩国,但是她做不到。因为这里是她出生长大的国家,是她的土地,就算再痛苦再疲惫,她都会在这个国家完成她的人生并长眠在这片土地里。这就是“忍”的智慧。
无论现在的你是身居显位的女强人,还是在家相夫教子的主妇,人生永远都是一次漫长的旅程,我们无法一步跑到终点,所以不必为暂时的苦难而灰心丧气、停滞不前,学会忍耐,才能紧握自己的人生。
没有朋友就像折翅的苍鹰
面对困境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人向朴槿惠伸出援手,为她送去温暖。这些人当中有的是她曾经相识的朋友,有的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朴槿惠为自己能拥有这些人生的知己而感到欣慰,她由衷地感谢他们为她所做的一切。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即使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呢?没有朋友的人,就是苍鹰折断了翅膀,不管如何用力都无法展翅翱翔。人生需要朋友,没有什么人真的可以完全靠自己就能取得成功。当我们感到孤独时,朋友会陪伴在我们的身边,不离不弃;当我们心情不悦时,朋友就是最好的倾诉对象,让我们把糟糕的心情倾吐个痛快;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朋友会无私地伸出援手,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当我们感到绝望时,朋友就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前进的方向。
朴槿惠从小就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即使在学校的青春岁月里,她也很少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约会玩耍。但是,这并不表示没有人关心和爱护她。相反,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朋友温暖着她受伤的心灵。
在刚刚离开青瓦台的那段日子里,朴槿惠还没有完全从悲痛中走出来。为了排解心情,她背上行囊,走遍了全国知名的大山和古迹。有一次,她来到一个山村,巧遇几个正在晒辣椒的大婶。大婶们非常好客,见她是外乡人,就主动请她留下来吃饭。起初,朴槿惠有些不好意思,但盛情之下只好留下来吃起了大婶们煮的面条。
有几位大婶以为朴槿惠是某个里长的女儿,而朴槿惠并没有说明自己的身份。吃过饭以后,朴槿惠向大婶们连声道谢,随即离开了。这时,一位老奶奶追了上来,对她说:“我知道你是谁,你和你的母亲长得真像。她生前做了太多的善事,就算其他人能够忘得一干二净,我这个老人家也会记得清清楚楚。拉电线到这个小村的那个男人就是你的父亲吧?”说着,老人从衣兜里拿出揉成一团的几张钞票要朴槿惠拿去当零花钱。朴槿惠再三婉拒,老奶奶却坚持着自己的决定。她在离开时,转身对朴槿惠说:“振作点,往后的日子还很长。”望着老奶奶远去的背影,朴槿惠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
相比朴槿惠,我们似乎有着更多的朋友,可当我们翻遍手机通信录时,却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倾诉对象。老奶奶虽然不曾相识,但就是那再淳朴不过的善意表示,就是那一句真诚温暖的关怀与鼓励,让我们见识了人与人之间真情的可贵。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患难之后往往才能见真情。在朴槿惠的父亲去世以后,那些她父亲曾经的好友因为怕受牵连而选择了转身离开,那些曾经并没有太多深交的人却给了那时的朴槿惠很多的帮助和温暖。特别是在为父亲正名的事业中,很多和朴槿惠有着相同理念而被强制解散的人,突破重重困难,聚集到了朴槿惠的身边。这些人当中有父亲曾经的同事,也有朴槿惠的朋友,还有很多她并不熟识的人。这份真情模糊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冲破了世俗的冷漠和虚伪,这让朴槿惠始终心存感激之情。
在中国的古籍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感人的传说:战国时羊角哀与左伯桃两人一起到楚国求官。行至梁山,遇大风雪。可是梁山离楚国还有很长一段路程。两人计算了一下共有的干粮和衣物,这些干粮和衣物只能勉强够一人走到楚国的。如果两个人去,就会死在中途。在此种情况下,伯桃就脱掉了自己所有的衣服对角哀说:“我比你年长,身体又没有你好。与其再走下去两人都死,不如我一人死,保全你能赶到楚国。”角哀坚决不允,提出:“要不我死,要不两人一起走。到了前面也许会有万全的办法。”说着就让伯桃穿上衣服继续赶路。两人坚持争论了很久,伯桃始终不穿衣服。无奈天寒地冻,伯桃终于丢掉了性命。角哀悲恸欲绝,但事已至此,回天无力,只好把伯桃暂时安置在枯树洞中,挥泪赶路。
角哀离开伯桃后颠颠簸簸终于赶到了楚国,通过应试做了上大夫。角哀做官后立即向楚王报告了自己要去安葬伯桃的事。楚王听了也十分感动,命令礼仪官厚葬伯桃。将伯桃厚葬之后不久,忽然有一天伯桃来给角哀托梦,说:“葬仪办得十全十美,只是坟地离荆轲墓太近。荆轲活着时,因刺秦王失手被杀,高渐离把他的尸体埋在了这里。他的神灵极其威猛,每夜都持剑来骂我说:‘你是冻饿而死的人,怎敢把坟建在我的上风,夺我的风水?如不迁移到别处,我就掘墓取尸,把你扔到野外。’我有了这样的灾难特来告诉贤弟,望把我改葬他处,以免惹祸。”角哀想再问,一阵风起,忽然不见了伯桃。角哀梦醒之后,赶紧就去问伯桃墓附近的乡里人。证实伯桃墓的确临近荆轲墓。角哀于是备大礼祭拜,向荆轲表示把伯桃墓安置在荆轲墓上风,乃无心之失。墓已建成,无法毁墓他迁,望荆轲原谅。祭拜之后,伯桃再来托梦,说荆轲不原谅,仍要拆坟抛尸,并说人间的力量远比阴间的力量小得多,在人间用祭拜的方式无济于事。角哀梦醒后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自刎于伯桃墓前,目的是到阴间去拯救伯桃,与伯桃一起去与荆轲抗争。后人为了纪念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在他们的坟前建起了忠义祠。
有人说,朋友是肩膀,可以让你依靠着哭泣;朋友是巨浪,可以让你热情高涨;朋友是一双慧眼,可以帮你从绝望中找到希望。朋友是一种相知相伴,是一种相助相思,是阵阵幽香之间的醉人思念,是悲伤垂泪时值得信赖依靠的臂膀。朋友的交往就是相互认可、相互仰慕、相互体谅、相互提携的过程。在人生的风风雨雨之中,朋友之间可以为彼此挡风遮雨,可以分担忧愁、分享快乐。
“闺密”是当下的流行词,很多女人总是把排解孤单的玩伴当成自己的挚友,殊不知人与人之间真心的交往与支持是多么稀世的珍宝。朋友之间的相处应该顺其自然,不必勉强,那些得意时的“酒肉朋友”更是可有可无。称得上良师益友的人,往往总是在无意间出现在你的身边,因为机缘巧合,他们的印记就永远留存在你岁月的深处了。
真正的朋友应该是以心换心、真诚相待,应该是肝胆相照、患难与共。值得交往的朋友,不在于出身和年龄,不在于是否天天相见,甚至连原本是否相识都不那么重要。当我们为生活感到孤单无助时,当我们在人生奋斗的旅途上需要帮助时,那个始终愿意站在你身边的人,就一定是你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