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27300000002

第2章 学会舍得,才能成功(1)

谚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家说,有因有果,有果有因,因果循环,永不消灭。成功学家认为,先播种才能有收获,先给予才能有回报,先会舍才能有所得。这些经典智慧都启示我们:学会舍得,才能成功。

曾国藩深谙“舍得之道”。那么,他是如何经营“舍得”的呢?永不贪功,善于分享,乐于吃亏,安守本分,懂得知足,心存敬畏,不越雷池。

1、多让点功劳给别人

行走社会,无论你想得到什么,都必须先懂得“因果定律”。“因果定律”的简单理解就是,有因才有果,有果必有因。而“因果定律”最核心的原则是:“先播种才能有收获,先给予才能有回报,先会舍才能有所得。”

任何一位成功人士都懂得“因果定律”,都明白“学会舍得,才能成功”的道理。

“二战”期间,有一次雨天,丘吉尔从刚演讲完的台子上走下去时不幸滑倒,摔了个跟头。当时,士兵们没见过首长出丑,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陪同人员则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没想到,丘吉尔却只是甩掉身上的泥水,然后冲着士兵们微微一笑,并对陪同人员说:“这样可能使我刚才的演讲更有效果。”果然,士兵们见首长如此亲切,如此平易近人,立刻肃然起敬,个个士气大振。试想,如果丘吉尔当时大怒,想必结果将适得其反。丘吉尔选择了“舍”——舍弃了官架子,于是他“得”了——获得了民心。

1975年,撒切尔夫人击败前任希恩成为英国保守党的新领袖。从此,她也和希恩产生了隔阂。然而,若要参加英国首相的选举,就必须搞好党内的团结。为了团结希恩,撒切尔夫人便邀请他加入“影子内阁”,结果被希恩一口否决,这令撒切尔夫人的团队成员以及她的支持者们感觉颜面大损。不过,撒切尔夫人本人却并未计较,反而总是在别人面前夸赞希恩,还采纳了他的一些政见。慢慢地,她的诚心和虚怀若谷的态度终于感动了希恩,最终成为了她的支持者。这为她最终登上英国首相的宝座奠定了有力的基础。撒切尔夫人舍弃了“面子”,从而化敌为友,并得到了仕途的终极成功。

相比于丘吉尔、撒切尔夫人,曾国藩在感悟和实践“学会舍得,才能成功”这条成功秘诀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曾国藩其中一个最成功的经营“舍得之道”的做法,就是把成名、成功的机会和功劳让给别人。

在军营里,每每在谈及收复安庆的事时,曾国藩总是会把这次胜利归功于胡林翼的筹谋划策、多隆阿的艰苦战斗。在谈及湘军后来攻下金陵的战绩时,曾国藩则又把它归功于各位将领,而没有一句话提及他自己以及他的弟弟曾国荃。在谈到僧格林沁进攻捻军这件事时,曾国藩总是会赞扬僧格林沁能吃苦耐劳,说自己比不上他的十分之一二。在谈到李鸿章、左宗棠时,他总是称他们是一代名流,不是说自愧不如,就是说谋略莫及。以上种种把功劳让给别人的言辞,在他的奏折和信函中随处可见。当然,曾国藩在提到这些人时虽然总会把功劳让给这些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确实每一个都为曾国藩的成功出了不少的力。

曾国藩非常懂得“有舍才有得”的道理,他深知,要想得到别人的全力支持,就必须学会尽可能地把功劳都让给别人。在争取官文的支持上,曾国藩把这一理念运用得非常成功。

一直以来,官文对湘军的成见都很大。只不过,他很少明目张胆地扯湘军的后腿,反而是一边暗地里给湘军使绊子,一边表面上又对湘军表现得很友好,甚至恭恭敬敬。事实上,因为湘军的胜利,他也沾了不少光,甚至还被封为了一等伯爵。

对官文的所作所为,曾国藩是心知肚明的,但他更深知,得罪这样的人就等于为湘军多树了一个敌人,这不利于湘军的发展。据他观察,官文此人很贪图利益,只要能得到好处,就马上会说你的好话。曾国藩于是便利用这一点,给了官文一个大大的好处。他上书朝廷,建议军队改制后长江水师的统领让官文来做,大家全都做他的副手。这样一来,官文自然只好站到了湘军的一边,帮着曾国藩的湘军做事了。就这样,曾国藩不但为自己消除了一个很大的阻碍,还为湘军带来了很多切实的好处。后来的事实证明,推一个满人出来做领导的做法是极为明智的。这体现了曾国藩的“推功让贤”、“与人为善”、“多让点功劳给别人”的思路是何等的高明。

有功劳就让给他人,那没有功劳怎么办呢?曾国藩的做法是三番五次地向上面申请。如果别人跟着你干却得不到任何好处,又或者为朝廷出生入死却得不到丝毫封赏,谁都会寒心。而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上司的无能,渐渐地就会失去人心。曾国藩自然知道这一点,所以,自担任两江总督后,他对患难与共的有功者曾多次上疏,请求朝廷给予他们赏赐,并实事求是地提拔。在攻陷天京后,曾国藩兄弟都得到了封赏,湘军的诸多将领也得到了很大的荣耀与提拔。但此时曾国藩想得更多的是怎么为那些死去的以及活着而“有功未赏”者讨个说法。

仅同治三年(1864)八月十三日这一天,他就三次上疏。第一个折子是为攻打天京时阵亡伤残、即将回归家乡的501人恳请朝廷“议恤”。在第二个折子里,他对吏部压下他为下属请功的保荐案表示了不满,他请求皇帝下旨发交吏部,“将臣营自(咸丰)十年起所保各案,均免加考,报部核议,即照原单一体注册”。此举让现在仍在军营中的人大受激励。第三个折子是他密呈给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在折中,他讲了几个令自己内疚的人,认为这些人都是有“冤屈”的,请求能够允许自己为这些人正名。这些人是李元度、江忠源、何桂珍、刘腾鸿、毕金科五人。他要申请对他们进行奖励和抚恤。最后,朝廷基本上都满足了曾国藩的请求,从而使曾国藩对和自己出生入死的湘军将士们都有了一个圆满的交代。

或许有人会说,曾国藩的这些做法其实就是为了笼络人心,有作秀之嫌。可是试想,如果能有这样一个如此为自己下属卖命请功的上司,就算是作秀,下属却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而且,下属们必定会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都交给这位上司,只要这位上司一声令下,自己即使上刀山,下油锅,也在所不息。

其实,曾国藩对功劳真的看得很轻。当曾国荃为了能够得到一个人打下南京的大名而焦躁不安以致生病时,曾国藩多次写信去相劝。他说:“古来的大事业之所以能够成功,人的谋划只占十分之三,天意要占十分之七。往往是出力的人并非就是成名的人,成名的人并非就是享福的人。这一次行动,像克复武汉、九江、安庆,出力之人就是成名之人,在天意已经算是十分公道了,但这是不可靠的。我们兄弟但在尽心尽力上下工夫,成名这两个字则不要管了,享福这两个字就更不必问了。”

攻陷南京之后,曾国荃认为这全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功劳,认为朝廷应该给予他更多的赏赐才对,所以经常发牢骚。曾国藩对此十分担心,他告诫曾国荃说:“有高的官位,有大的权力而又享有大的名声,自古有几个人能保全自己的末路呢?”他还对曾国荃说:“你虽然有本事,但你必须让一半功劳给老天爷才行。”湘军攻陷南京,自然是曾国藩及其湘军多年苦战的结果,但是曾国藩却理智地将攻克南京的功劳完全归于朝廷,这可谓是明智之举。他的做法既让人看到了他的胸襟和大度,也让人看到了他的高风亮节,这样就更加赢得了人心。

自有文明以来,人类社会就成为了一个金字塔,越往高处走路走起来就越艰难,机会就越少,但竞争却越激烈。所以,当人们都卯足了劲儿往上爬的时候,常常会把别人的所得看成是自己的失去,进而产生争名夺利的心理。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不是得不偿失,就是两败俱伤。因为只盯着功劳,甚至据为己有,就会大失人心,甚至众叛亲离,从而有损自己的声誉。这看似得到了,其实却是失去了。相反,如果能够把功劳让给别人,就不仅得到了美名,还会得到别人的真心拥戴与真情回报。

很多人为什么不肯让人呢?因为让人之后,自己的利益就没有了,这就是所谓的“到嘴肥肉,岂能拱手让人。”然而,那些取得大成就者为什么经常会让人呢?因为他们知道,不让人,就会给自己带来祸害,而让人,从短期来看是失去,从长远来看却是得到,一种回报更大的得到。

能否多让点功劳给别人,能否正确地取舍,看出了一个人的聪明与愚蠢,成功与失败。

舍得之道

只盯着功劳,甚至据为己有,就会大失人心,甚至众叛亲离,从而有损自己的声誉。这看似得到了,其实却是失去了。相反,如果能够把功劳让给别人,就不仅得到了美名,还会得到别人的真心拥戴与真情回报。

2、舍得分享,事业才能做成做大做久

如果你是老板或者领导者,该如何做才能让人才心甘情愿地为你效劳甚至为你卖命呢?在这个问题上,曾国藩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因为曾国藩正是靠着自己手下的那一大批能人为他卖命,从而建功立业的。那么,曾国藩究竟是如何“收买人心”从而得到人才们的鼎力相助的呢?

在剖析曾国藩如何让人才那么乐意为自己做事之前,我们不妨先看一下下面这个故事。

话说当年,乾隆皇帝游江南,爬上了镇江金山寺,只见江面上往来船只如梭,于是便问身旁的一位老和尚:“僧家,你在这里住了多少年啦?”老和尚回答:“住了几十年啦。”乾隆又问:“你既然已经住了几十年,那能不能告诉我,你每天看见长江上有多少船只往来?”老和尚说:“只看到了两条。”乾隆惊问:“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现在看到的都不止两条船了啊!”只见那位老和尚不慌不忙地说:“人生只有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乾隆听了之后,感慨不已:“原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为什么曾国藩能在手下聚集到如此多能人?为什么人才们会如此乐意让曾国藩使用?原因就是,曾国藩非常懂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道理。而要借助这条道理来帮助自己成功,只需要发挥“舍得”的智慧即可。如何发挥呢?学会分享!当你舍得分享的时候,你就能聚集到一大批人才,和你一起去开创事业,建立功勋。分享什么呢?归根到底,就是分享“利”和“名”。

当老师也能成为亿万富翁,这听起来似乎不可能,但一位叫俞敏洪的人就做到了。为什么他能如此成功?在接受采访时,这位当今中国最有钱的老师、新东方集团董事长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上大学的时候,俞敏洪班里有一位家庭比较富有的同学,每周都会带上六个苹果来到学校。刚开始,跟这位同学一个宿舍的同学以为他会给每个人分一个,没想到,这位富家子居然自己一天吃一个,别人一口也没吃上。虽然苹果是他自己带来的,别人肯定不会去抢来吃,但是,这位富家子从此给同学们留下了这样一个坏印象:他很自私。

走上社会后,俞敏洪靠着以昔日大学同学为骨干的团队创立新东方取得巨大成功后,那位当年的富家子找到了俞敏洪希望加入新东方团队。新东方团队里的好几位创业者都是昔日的同学,都说不能让那个人加盟,原因是在大学时那个人从来没有体现过分享精神,一点儿也不舍得。这几个创业者还开玩笑地说:“俞敏洪,我们之所以跟着你,是因为你在大学里无私地为我们打了四年开水。所以我们相信,你这样的人即使有了钱也肯定不会独吞。”

这告诉我们,别说作为领导者,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应该乐于舍得,愿意分享。分享什么?分享你所拥有的东西,无论是感情、思想或者财富都可以,哪怕是一个苹果你也可以分成六瓣给大家一起吃。因为这样做了之后,将来你也许能得到更多,要知道,你的付出永远不会是白白付出的,有舍必有得。

如果你想组建一个团队,去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学会舍得,乐于分享,懂得让每位成员都能分到一杯利益。有人可能会质疑:“也不是谁都追求名利的。”也许有些人不在意名和利,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不得不在意名利,尤其是利益。要知道,人都活在现实世界里而不是真空中,因此人除了会有精神上和情感上的需求外,还会有利益上的需要。只要是人,至少都得要吃饭穿衣,而人才,除了能吃得饱穿得暖外,还会有很多物质上的追求。如果你整天只懂得用情感和精神去打动别人,可能对某些人有用,但对于大多数人才来说,却未必永远有效。曾国藩是深知这一点的,因此,他很懂给下属们分享利益。曾国藩自己对钱财看得很轻。虽然曾国藩希望湘军的将领们也能和自己一样,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认为太过贪图名利,是干不成大事的。不过,曾国藩也明白,凡是努力去做事的人,都是因为心中有着较大的欲望。

因为曾国藩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是理解极为深刻的,所以,他利用分享利益来驱动下属的这门功课是做得很足的。在他写的《水师得胜歌》这首诗中,最后两句总结性的话是“仔细听我得胜歌,升官发财笑呵呵”,这说明了他很懂人性的弱点。他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有一句话,也道出了他对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但凡出来带兵者,都难免会稍肥私囊,你想让他们一点钱也不拿是不可能的。”

同类推荐
  • 学会选择 懂得放下

    学会选择 懂得放下

    学会选择,你的心灵得到了洗涤,生活就会变得简单。人生的苦楚源于不舍得勇敢放下。懂得放下,人生才会得到解脱.快乐才会一生相伴。人要学会选择,选择自己该做的事,才不会委屈了自己。人要懂得放下,放下心中难舍的痛,才不会迷失了自我。
  • 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员工

    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员工

    岗位是一个人脱离平庸,走向卓越的支点。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员工。轻视工作岗位只会让你的人生“贬值”。认真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工作。你就会更快地迈入卓越者的行列。
  • 亮出真我的资本

    亮出真我的资本

    亮出“爷爷”的资本:做人莫做“孙子”;成超世之奇才:立坚忍不拔之志;学习不辍:武装自己为“亮”展翅;学好语言:亮出“爷爷”的魅力;自我形象设计:亮出“爷爷”需“包装”;第一次亮出自己:让对方永远记得你;积极社交:“爷爷”的“亮”路好走;与众不同的思路:亮出“爷爷”的思维突破;成就事业:亮出“爷爷”的辉煌;追求爱情:亮出“爷爷”的活力;亮出家庭:全家融融,脸上有光。
  • 名人名言金典2

    名人名言金典2

    名人名言透过历史的风尘,超越国界的阻隔,俨然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对我国当代青年陶冶品性、提高修养、掌握良好的方法、学习名人的奋斗精神等,有着极大的价值和实用性。本书收录了世界着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等各方面卓有成效者的名言5000多条,涉及的古今名人有苏格拉底、尼采、黑格尔、歌德、培根、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爱迪生、拿破仑、席勒、蒙哥马利等千余人,涉及到的名言包括人生奋斗、志向追求、友谊爱情、伦理道德、婚姻家庭等诸多方面,这些名言对青少年朋友具有极大的启迪性和教育作用。
  • 处世三不:不生气 不抱怨 不折腾

    处世三不:不生气 不抱怨 不折腾

    人际交往和职场生存的三大利器。不生气:在遇到烦恼和不愉快的时候,我们是一直被这个烦恼所困扰而生气,整日沉浸在痛苦中,还是忘掉它,把烦恼和不愉快抛到脑后?不言自明,不生气是处世的一大智慧。不抱怨: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我们的愿望。不折腾:不要没事找事,无事生非;不要朝令夕改,忽左忽右,不要翻来倒去,改来改去;不要重复做一些无意义、无关联、不必要的事情。不折腾,就是忠于事业;不折腾,就是有所作为;不折腾,就是努力工作;不折腾,就是专注目标!
热门推荐
  • 野兽剑客

    野兽剑客

    东方求败人间流浪,偶遇世外高人,受托以剑证道,三个傀儡护卫相伴,勇闯天涯海角,搅动江湖无数浑水与春波。世外桃源随身携带,缺灵石没关系,随便酿酒几坛,亿万财富滚滚而来,修真门派照买,掌门那儿也敢去放高利贷。有一天,他得知自己是神仙的鲲鹏分身,于是,万里扶摇而上,亲爱的灵界新生活我来了!---------QQ:本书读者群481667405,肆捌壹陆陆柒肆零伍。验证方式问题:{我是野兽剑客的读者大大}答案:{我是熊族}
  • 不好,有外挂!

    不好,有外挂!

    古代杀手来现代。家贫、年幼、孤儿、养父?!这也太惨了点吧!好在莫名得了个木牌,竟能变身。楚辞撸撸袖子:开干!—————————-脑洞向,四十万字以后有感情戏,不多,介意慎入
  • 蓟县文化志(终)

    蓟县文化志(终)

    《蓟县文化志》主要讲述的是地方县——蓟县的一些地区文化和历史。
  • 绝情谷

    绝情谷

    佛家庄,清一色的佛姓,落在渭北平原的一块坡地上,一点也不起眼。要说起眼,倒是这块驮着上百户佛家庄人的坡地。这坡地西高东低,百亩大小,一条面目狰狞的沟壑,蛇状缠绕,少说也有几十米深,荒草遍野,兔窜鸦嚎。地中央,是一块长九米、宽六米、高四十五公分青石条铺就的平台,台子中间,四把粗、一米六高的青槐木木桩深深地镶嵌在石头缝隙里,这就是大清年间的刑场,民间人称绝命场。无数罪有应得和罪不应得的屈魂怨鬼,一刀下去,从此轮回到另一个社会。这条沟壑也曾有一个很武林的名字——绝情谷。
  • 回首荞麦界

    回首荞麦界

    莽莽群山,呈一派钢青的颜色。山腰间零零星星地点缀着几栋半藏半露的木屋,从木屋里偶尔传出几声狗吠或几声雄鸡的啼唱。一忽儿又归于沉寂。山雾说起便起。山雨说来就来。雾若是从山谷底下向山腰升腾,颜色又呈乳状,尽管那气势是翻江倒海的样子,也准是个爽朗的大晴天;而雾若是从山顶往下窜来,颜色又显灰暗,哪怕是稀落零散,东一块西一片的,那也便注定是个下雨的日子无疑了。但无论晴或雨,最先惊醒群山的,便是由一根牛绹绳不紧不慢牵出的牛铃的脆响……那是可绘画的意境。那是能写诗的情趣。
  • 新华严经论

    新华严经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英语诵读文萃Ⅰ

    英语诵读文萃Ⅰ

    每个人心目中的英雄不尽相同。在每个孩子的眼里,父亲则是永远的英雄。父爱如山,托起孩子的一生;父爱如灯,照亮孩子的一生。
  • 大道窥天

    大道窥天

    色彩缤纷的浩瀚历史长河,神话滔滔,开天辟地的伊始,封神榜,大洪水,诸神的黄昏,诸多瑰丽的传说故事纷纷而来,把握住世界神话的脉络,让我们一起在神话的历史当中畅游,跟随着我们的猪脚一起走过。修真不为杀人夺宝,只为了追求天下间所有的道理,让这个天再也没有奥秘……这本书写的是一种孜孜不倦的追求!
  • 哎哟小心肝

    哎哟小心肝

    “你以为你就能这样逃脱我吗?”吴尊磊“我有说我要跑吗?我去门外看看风景而已!”汤淼淼尴尬的右脚左手做着预备动作,内心嘀咕“没跑掉,没跑掉,快想办法,”
  • 鄂州龙光达夫禅师鸡肋集

    鄂州龙光达夫禅师鸡肋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