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28500000005

第5章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录(2)

此明发心。摩诃、大义。如是之是、指下所说。众生分九类:(一)卵生,谓由卵体中产生者,如鸡鸭等。(二)胎生,谓由胚胎产生者,如人类及牛羊等。(三)湿生,谓依湿气而生者,如微生虫等。(四)化生,谓变化而生,如孑孓化为蚊,腐草化为萤之类。(五)有色,谓欲界、色界中众生之有色可见者。(六)无色,谓无色界众生之无色可见者。(七)有想,谓除色界四禅天中之无想天众生,其余三界众生皆是。(八)无想,谓色界中四禅天之无想众生也。由欲界众生,以种种苦恼皆由于想,遂修无想定得生无想天,自谓已证解脱而究非也,经五百劫,仍堕生死轮回。(九)非有想非无想,谓无色界中非非想处天之众生也,此处众生已无身体世界,同于虚空,惟有定无慧,经八万劫,还落空亡。

佛时有一修此定者,耳闻鸟鸣鱼跃,噪扰不堪,偶萌瞋念,云当食尽此鱼鸟以除障碍。久之入定。佛成道后,即欲度之,因迟一日,已生非非想处,遂叹息悬记,将来须堕为食鱼鸟之狸,后报尽更堕入地狱。故三界为一大牢狱,世界为一大苦海,外道犹如陷阱,修行人不可不慎也。

涅槃者,圆寂义。无余者,谓万德俱圆,二障永灭,无有余蕴也。灭度者,灭障度苦义。世尊告须菩提:“诸菩萨中之大菩萨,降伏其心,必须发广大心,见三界九类所有之众生,沉沦苦海,轮迥生死,起悲愍心,皆令其圆满寂静,灭其障碍而度其出离也。”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此明降心。无量、无数、无边,均极多义。我相者,谓人皆以四大五阴和合相续假相为我相。人相者,对我相言,如人类,我对之称人,故名人相也。众生相者,即我对人以及非人,所谓九类众生差别之相也。寿者相者,谓生命永久相继不断之相也。又凡有情各具此四相。如既称曰我,则有我相;而我具人格,则是人相;我属生物,则是众生相;我有生命存在,则是寿者相;余可类推。菩萨既发广大心,度三界九类无量无数无边极多之众生已,其心不着实有众生得灭度者,则其心自无烦恼,自然降伏而不损害其菩提心矣。何以故?盖菩萨度众生,不着菩萨为能度之相,众生为所度之相,当观菩萨众生之相,皆是四大五阴和合相续,皆是毕竟清净,虽度而实无能度所度者。不然、若菩萨谓我能度人,则即着我相;我能度人度众生,则即着人相、众生相;有我、人、众生恒时存在,则即着寿者相。总之,即是一着我相,则四相皆着。心既有着,则心即不能降,一切烦恼颠倒皆随之而起,是不及声闻果之犹证生空,乌足称人法双空之菩萨哉。

妙行无住分第四

此分答住问。以修万行而无所行,谓之妙行。以于法无所住而住,故谓之无住也。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此明行菩萨行不住于相,即为住菩提心。布施分三种:(一)财施,(二)法施,(三)无畏施。布施为六度之首,摄六度尽。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举六尘而六根、六识包括在内,摄一切法尽矣。谓菩萨行于三种布施,于施者,受者,财物,以及动静语默、供养恭敬、因果报应种种法相,皆不执著,所谓无所住也,然行于布施。而于施者,受者,财物等相不住者,何以故?盖不住相布施,则其所得福德多至不可思量也。若住相布施,则所得系人天有漏之福报,而可思可量矣。非所以住菩提心之道,亦即非所以显得金刚般若之道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此以喻明福德多。四维者: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之四方也,合东、南、西、北、上、下六方,共为十方。十方虚空不可思量,本为须菩提所知。无住相布施之福德,亦复如十方虚空不可以思量计度也。

【“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此结上所云。上来不住相而行布施等之教,应依之而住也。

如理实见分第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上云于法亦不住而行布施,云何得成佛身相耶?盖如来法身虽非即相,亦非离相,必须如理方可实见,非可执著三十二相即是如来法身也。为证明须菩提已了此义,故世尊发问以占其能否如理实见。能,则具金刚般若,即身相可见如来法身;不能,则未具金刚般若,即不执身相亦不得见如来法身也。古来宗门,务令人自己了解。不然,仅逞口说,实无智慧,说食数宝,终无益也。苏东坡赞佛云:“八风吹不动”,而为佛印一呵所动,可知其心未相应也。身相者,色身可见之相也,如世尊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须菩提示现声闻,心已领悟如来、菩萨、众生之相,皆是自心分别所缘影像,故一承佛问“可以身相见如来不”,即答曰:“不也。”盖如来所说身相,即四大五阴和合相续之假相,即非身相也。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此明不仅身相即非身相,凡一切根身器界形形色色之相,莫非镜花、水月之虚妄,无有实相可得也。若能如是了解诸相虚妄,即是了解诸法实相,即是无上智慧,即是金刚般若妙心,即是已见如来法身,不可泥拘住法行施而修成佛之色身也。

正信希有分第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此明信受人。上云虽修万行,而不着能行人、所行法,此法甚为希有,甚为难信,故须菩提启白佛言:“颇有众生得亲闻如上所说无上甚深妙法,能生实信不?”佛告之云:“汝勿疑现在亲闻者无信受之人,即未来亦有起信受之人也。”

后五百岁者,正法五百岁,像法五百岁,此即像法后之五百岁也。像法之后,法垂衰弊,有出家之持戒者,在家之修福者,于此所说章句法门,皆能了解真实义谛,通达诸法实相,一心正信,以此行无所行、得无所得之法为真实不虚。当知此信受之人,非仅于一二少数佛而植善根,乃已于无数阿僧祇劫,无量千万佛所深植善根矣。如六祖然,闻经一二句,即启发其金刚种子,可知深种善根之人,虽多劫后能闻能信受;未植善根之人,即亲耹金口宣说,亦不能如实了解也。

倘有闻是章句,剎那一念由清净慧生清净信者,此心一生,佛种成就牢不可破。故前祖师曰:“能生一念净信,即可成佛。”且此经为诸佛之母,常为佛所守护。若净信受持者,如来以智慧力,悉知其行菩提因,悉见其得菩提果,故是等净信众生所得福德无量也。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此明上信受义。法与非法,系对待名词,如云法是正行,非法则非正行。法相是,则非法相即非。法是善法,则非法即非善法。法是无漏,则非法即是有漏。上云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盖是等了达众生四大假合,本来空无,无有四相之可言。且复了达五阴之法亦如幻非实,法相无有,非法相亦不可得,其心湛然,无所执著,是诸众生二空已明,空病亦去也。不然、若是等众生心对于相,不达假合,即行取着,则是已着我相,着我相则人、众生、寿者相即无不着矣。

复次,倘是等众生不达万法缘生,取着一种法相,则无论何法皆行取着,即起我、人、众生、寿者见矣。

复次,若是等众生,以法不可取而取非法,则与取法相一样,是故善法正法,以及真如涅槃之法,亦不应取。对于非善法、非正法以及非真如、非涅槃之法愈不应起心执之也。倘两无所取,而即着此两无,亦是落于边际。取、取着义,即倚靠义,如鸟之倚巢,集止飞翔,均不能出三界九类之内,则无法相所碍而不能用法。昔六祖云:“法法皆通,法法皆备,而无一法可得,名最上乘。”念念都成妙慧,如是则能运用一切法矣。由此道理,故常说汝等比丘,当知我所说法,如筏喻者。筏、木栅,昔有人为贼所逐,取木栅渡河,达于彼岸,即便舍筏。喻意初则以法舍人,以空舍有;次则人法两遣,空有双净,方是金刚般若到彼岸也。

无得无说分第七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上云身相非身相,云何如来于树下证得菩提、常说法度众耶?世尊恐须菩提生此疑,故发问以占之,问云:“如来得无上正等正觉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已了悟菩提本人人具足,圆满周遍,离言语相,离文字相,不可着,不可取,不可以名名,不可以凡心计度,尤不可执如来所说菩提即是菩提。故答佛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也。”若谓如来有所说,则听者有所取,有取则言语不断,心行不灭,是虚妄想相,即堕有漏,不得谓之金刚般若妙行矣。故如来所说法,心行灭则不可取,言语断则不可说。

且诸法实相,非有非无,非有故非法,非无故非非法,既离有离无,云何可说?云何可取?故说者无说无示,而听者无闻无得。其所以一切圣贤有差别者,非所修之无为法不同也,所修虽同而所悟不同,故有四果次第、十地阶级之异,犹如三鸟出网,三兽渡河,而升空涉水各有高下深浅之别也。

依法出生分第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此明持经功德胜。三千大千世界者,一太阳系为一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合三千大千世界为娑婆世界。七宝者:金、银、琉璃、砗梾、玛瑙、琥珀、珊瑚也。偈者,四字或五字、七字一句,总四句为一偈;梵文又以三十二字为一偈。

佛言:“若人以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之多而行布施,是财施也。此人所得福德,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盖着相之福德,不过人天有漏之因,其多有限,是福德本无自性,圆满成就,则为无漏,其实乃不可限量也。佛言:“若复有人于此经中,自己领受行持任何四句偈等,而复为他人说,是法施也。以法施众,拔众生苦,令得涅槃乐,其福胜彼财施无福德性之福德。何以故?盖十方三世诸佛及无上正等正觉妙法,皆从此经出。”

此经章句微妙,其言说文字所诠真如妙理,包括教、理、行、果无余,不特自己领受行持四句偈,可趣极果;即为他人说,他人亦能领受行持,由发菩提心行六度万行,证得根本智、后得智而径趣极果也。故此经为诸佛之母,诸佛之所自生,菩提之所自显,其法绝对无上,其受持所得之福德,所以胜彼也。但此绝对无上之法,无能所,绝对待,总不可说不可取。要知如来是假名,本无能说之人,佛法亦假法,复无所说之法,以言遣言,权名之为佛、法也。

一相无相分第九

诸法一相,随缘生起,不可取,不可说,故曰一相无相也。

同类推荐
  •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证严法师真善美,是人类的福音,也是你的福音。用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活在这个世上,许多人可能都没有仔细想过吧,看看这本书。 如何活得快乐,如何活得幸福,如何活得有尊严,如何活得心安理得,上人证严法师都和你娓娓道来。这本书教你另一种生活方式:散钱得钱,散福得福,给人快乐自己快乐。
  • 知行合一:洗心禅5

    知行合一:洗心禅5

    世界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也不是缺乏快乐,而是缺乏一颗感受快乐的心,正是心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感受。本书中贤宗法师向读者讲授如何在生活中用心感受,用心修行,发现生活的规律,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走向快乐的人生殿堂。
  • 降伏其心(下册)

    降伏其心(下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日常用品,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本书辑录了佛家精品故事500余则,通过这些故事,大致可以了解佛家的基本思想及修行方法,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传承的大致脉络,可以了解将佛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基本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能击碎头脑中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障碍,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观察人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提炼一种更积极的处世态度,因而做人更有格调,做事境界更高。
热门推荐
  • 万神无主

    万神无主

    从古至今,修炼一途,弹指光年,欲为成神?诸神有主,吾为神主!已为神主,意欲何求?即为神主,随我欲求!
  • 浮尘渺

    浮尘渺

    随着天外陨石“神明”的坠落,一部分人类突变成异常生物,丧失人性,极度贪婪,放大其内心阴暗面,其称为邪异体!个别的人类激发出异常特殊能力,它们被命名持异者!清都,世界繁荣城市之一,也是邪异体极其活跃的地方,也是他传奇的开始……喜欢就请收藏投票评论,这是对作者最大的激励,谢谢了。
  • 古尊宿语录

    古尊宿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预见未来的自己

    预见未来的自己

    你是否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迷茫?你是否以为就这样折断了翅膀?你是否以为就会这样一直悲伤?不,你应该学会坚强,学会努力向上,让布满荆棘的道路变得顺畅,让折断的羽翼重新飞翔,让曾以为会黑暗的明天变得辉煌。
  • 人境庐诗草

    人境庐诗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拾而不语

    拾而不语

    这个世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误入梦中异世,如同投进水中的石子,带来一圈圈改变未来的涟漪——
  • 重生之影坛天后

    重生之影坛天后

    还没有火就过气的唐雨在好不容易接到一个很好的戏份后一夜回到了忙到不可开交的高三!并且离高考只剩下一百天!不仅如此还要重新参加艺考!带着积攒多年的演技和一股傻气唐雨再次扎进演艺圈,却愚蠢到一开始就把最平民的刀削面泼在了自己的偶像身上!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平了绯闻洗掉传言压住舆论,直到璀璨的顶峰。
  • 重生之笑红尘

    重生之笑红尘

    她是南凝皇室战王府唯一的嫡女慕容清,亦是公认的天下第一草包美人,不学无术,无才无德,全民眼中标准的草包与花痴的代言人。她是何氏企业最年轻最具才华的女总裁,一朝乌龙身死,灵魂坠入异世,重生在南凝皇室战王府唯一的嫡女慕容清之身。上一世,是标准的工作狂,这一世难得上天眷顾给了这样一个身份,怎么也要活的潇洒自在些。圣旨赐婚,少年王爷却已心有所爱。大婚之日,她被人追杀,死里逃生,却面对未婚夫成亲新娘不是她的烂事。你不愿意娶,姑奶奶我还不愿意嫁呢,一招金蝉脱壳。阴差阳错的失去记忆,却从此开始了她逍遥肆意的人生。奈何总是有那么一些人,秉着长城不倒绝不学好的理念跟着搅合,既然不让我自在,那也别怪我不给你好过。才华过人的女强人重生,是继续草包之名到底,还是为了正名而展现过人之才?片段一:一袭红衣绝美面无表情的女子站在崖顶,冷眼看着身后的一同样身穿红衣的英俊男子。男子放声的喊道:清清你过来,过来我与你解释今天的事情,我会跟你解释今天的事情,也会给你一个交代。耳边的冷风夹杂着男子气急的呼喊,名唤清清的女子嘴角轻扯,却美的惊人。李陌寻,你知道吗?我是真的想要嫁给你,我等了十年,只为嫁你为妻,但是今日是你亲手撕碎了我对你的爱,你我今日情断义绝。转身之时谁也没发现红衣女子眼中的兴奋惊喜与释然。红色的倩影义无反顾的转身跳下断崖。李陌寻愣愣的伸着手趴在崖边,看着那抹红色的影子在自己的眼前消失,鲜红的血液自嘴角流出,自己虽不喜娶她,但是也绝无害她之心啊。“王爷,王爷,”身后抓着他的护卫焦急的喊着。。。崖边冷风依旧,只是却少了那应该。。。片段二:峰回路转,在相遇时她是临国使者,当惊才艳艳,智慧无双的她再度出现在南凝皇朝,却引起轩然大波。他惊愕,这真的是哪个追在自己身后数十载的“花痴女子”吗?再次的留意,却发现她的身边,多了一位飘逸如仙,温文尔雅的男子,更多了一些让人惊愕的“狂蜂浪蝶”。望着她那一脸灿烂的笑,第一次觉得竟是那般的清丽脱俗,只是,他那轻柔的呵护,她那一脸的灿烂,映在他的眸子中,为何这般的刺目。
  • 君臣谋

    君臣谋

    他是天界神君,却遭奸人所害狼狈逃往下界。他内丹被误认为是延年益寿的丹药被赠与祁国皇后,谁想祁国皇后吃完之后生下一子血崩离世他天生血瞳,被视为不详,却没有人知道他那双瞳孔来历不凡。国破家亡他化名逃到越国,机缘巧合之下于那君王成为了知己“孤相信阿焕”一句相信他成了越王的臣子,帮他产除异己助他夺权后被封丞相。可谁知他体内那白虎神君意识逐渐苏醒,并让他寻那四大神器,助他复活。神君复活,恨意使然,他终究入了魔。
  • 青眉

    青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